婆 媳
(2011-04-15 10:00:41)
下一个
(本文以北美地区华人背景而论)
Bingchen
有一个统计数字说一百对住在一起的婆媳,有九十七对相处得非常不愉快,那么剩下的三对呢,应该快乐吧!其实不然,剩下的三对中,有二对是一见面就会“骂人”,另外一对是“千万不能见面”否则一见面几乎要“打架”。这个统计数字的正确性有多少,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婆媳问题不仅中国人有,美国人也有,基督徒也不例外。
一.不住在一起的婆媳
我有一个美国女同事,她住在华府附近,她婆婆住在宾州,由于她先生自小喜欢吃蓝莓松饼(Blueberry Muffin)所以她的婆婆每次来看儿子,顺便带一些亲手做的蓝莓松饼给儿子吃。这没有可希奇的,麻烦就是婆婆来了,每次都要媳妇陪婆婆去华府“逛街”一两次就罢了,这位婆婆是每个周末都要来,所以媳妇就成为周末导遊。婆婆百逛不厌,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可怜的媳妇几乎得了“周末恐惧症”。有一次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叫你先生陪妈妈去逛街呢?”她说:“就是我先生叫我陪婆婆去逛街的,而且我很怕我先生”。当然啦,同事们都帮著她出点子,结果好像都没有用,末了她去看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靠著医生的帮忙,病情似乎比较稳定,但是改善有限。过了几个月,医生告诉她“你若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吧”。总算想通了,不久之后我看她气色比较好,她告诉我“婆婆身体不太好了,每次坐车三小时,来回六小时,受不了”决定不来了,真是感谢上帝。
二.住在一起的婆媳
另外一位同事是中东人,有一次聊天中,他告诉我他们家快要世界大战了,原来他结婚后把父母接来同住,不幸有婆媳间的问题发生,后来媳妇把家人接来同住,在吵架时可以“助阵”,自己父母也把兄嫂叫来“助阵”,一大家子整天吵吵闹闹。后来这位老兄被调到别的单位去了,我们少见面。大约两个月前,巧在餐厅遇见他,他老哥一见面就说:“兄弟啊!愿上帝祝福你家,希望你们家没有婆媳问题,别像我,下班之后,不知道家在那里”。
三.基督徒婆媳
有一次听到一位中国婆婆(以前我们是邻居,婆媳不住在一起)说:“我那媳妇真好,前几天我生病,她煮了一大锅鸡汤为我进补,我吃得真开心啊!真好啊!非常有孝心,只可惜鸡肉不够烂,她忘了我老太太,牙齿不灵光啦”。这是我听过少数公开赞赏媳妇的美言。
四.基督徒婆婆?
当然啦,也有婆婆在祷告时说:“主啊,求祢可怜可僯那无知懒惰的媳妇,求祢教导她如何孝敬公婆,恩待妯娌……”。
婆媳问题之所以难解,我个人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婆媳冲突只是表面而已,真正的起因是很“深”的,例如有些是当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女方脸上的粉擦得太厚了,也有些是当年两家有差距(没有门当户对)。要挖出这些几十年前的“根”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无从下手补救。还有婚后长出来的新“根”,比方说媳妇“大手”(花钱不手软)而遇到勤俭持家的婆婆。难! 难! 难!
下面我们来看的几个不同的观点:
一.婆婆眼中的媳妇:
很多婆婆都要儿子找一个“又听话,又能干,出外能赚很多钱(却要比儿子少一点点),回家能把家弄得井然有序”的媳妇。有可能吗?想一想在你的办公室里有又听话又能干的下属吗?我突然想到有一首台语歌“阿妈的话”游国谦作词,刘福助原唱,真是道尽了婆婆的心声(可以上网去听)。我把这首歌词翻成国语,供大家参考(意译)
做人家的媳妇要明白道理.晚晚去睡,早早起,天没亮时要想何时天亮(好起来做事)要替小姑烦恼没嫁妆,要替快结婚小叔烦恼没傢俱。
做人家的媳妇要明白道理,晚晚去睡,早早起,一早起来先梳头,抹粉,点胭脂,然后去大厅擦桌椅,再去厨房洗碗筷,再踏入繍房做针线活儿。
做人家的媳妇很艰苦,五更天起床还被别人嫌晚。拿热水给别人洗脸还被骂水太烫。拿白米煮饭还被骂饭不够白。真是恨不得去做尼姑。
若是娶到了坏媳妇,早早去睡,晚晚起,若是你去叫醒她,那就一天没有好脸色,整天披头散髮,把鞋揹在背后,见人就骂,骂别人木头木脑。
二.从媳妇看婆婆
许多的“女留学生”经过一段艰苦的学习,好不容易得了学位,总算没有愧对家乡父老。再来和自己的男朋友论及婚嫁,组织小家庭。(坦白说在美国异地,要站住脚,并不很容易)稍微喘一口气,先生便建议把国内的父母接来同住.以尽孝心,同享天伦,本是一件美事。
媳妇想婆婆来可以“帮帮忙”“招呼一些家里的琐事”,半年后公婆回国,换自己的父母来住半年,太棒了,满口答应。没有想到这是“梦魇”的开始。待婆婆来住,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做“主人”的,不是招呼琐事,而是“主政大事”并且拥有“否决权”的。不是住半年而是住“永远”──(因为他们把国内的房子卖掉了),呜呼!!
再者当今许多年轻人,都以“成果”论英雄。所以媳妇对于婆婆的“节俭持家论”“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都不尽赞同,不同意也就罢了,却把不同意放在“脸上”,那这下子岂有不产生冲突之理。
还有些非要“孙子”的婆婆也够呛的。
另外有些媳妇觉得有“基督徒”的婆婆,应该比较好相处些,哈哈,对这些媳妇,我只能说:“凡事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毕竟我们都是“罪人”。
特别在中国人的圈子中,大多数媳妇总是处于弱势,不禁令人想起中国的“孔雀东南飞”真是千古悲剧。
三.被夹在当中的儿子如何看婆媳
有二段经文形容婆媳争吵的家庭,(箴言27:15)“大雨之日连连滴漏,和争吵的妇人一样”。(箴言21:9)“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子与争吵的妇人同住”,真非常贴切。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每逢下雨,就得全家总动员,因为房子漏雨,锅、碗、盆、桶都用得上,而且漏雨的位置常常不固定,一会儿这边漏,过一下子另一处又漏了,全无定数章法。婆媳争吵也是一样,谁都想不到那一个话题会引起争吵,或者吵到多严重。
大多数的儿子都要站在中间,两面讨好,两面“哄骗”是谓委曲求全。
我有一位同事,每次他妈妈从西岸来看他,他那几天中午都要请假回家为他妈妈准备午餐,我问他说你老婆不是没有上班吗?还是你老婆身体有问题?他回答得很妙“老弟!有些话不能讲明”。这是标准的“婆媳家丑不能外扬”。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一次他们家婆媳大吵大闹,实在是受不了,于是他只好走避(开车)出家门.到街上散心。他告诉我他都忘了如何发动车子的,只知道一直开,一直开,没有目的一直开,两个小时后.回过神来,发现停在超市停车场上。── 感谢上帝,没有出车祸 ──。休息一会儿,喘过气来,头脑清醒,开车回家,准备收拾战场。你猜怎样,家里天下太平,像没有发生过婆媳大战一样。
夹在婆媳之间的儿子们,最常问的问题:「我做错了么?难道大家住在一起,不该和和乐乐吗?为什么为一点点芝麻小事大吵大闹?」你知道吗,妈妈的回答:「看看你的媳妇,你是白癡吗?」媳妇的回答:「你搞清楚,什么叫芝麻小事?“脑残”」真是两面不是人。
以上三种观点,似乎没有交集,难道婆媳之间就真的无解?
总的来说,婆媳生长于不同世代(相差廿至卅年),生长环境不同,受教育不同,待人处世方式不同,想法不同,种种不同,难免有摩擦,世世相传,不能罢休。但都在争取儿子,如果婆婆能够放手,儿子已经长大了,他有自己的家庭,媳妇好坏是他的命,是他自己选择的,应该放手交给他的太太去照顾了,日子过的好坏也是他的命,因为儿子已经长大了。处在关键地位的儿子,免不了甜言蜜语,讨好两方面,或许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冲突于无形。但怪的是世上有婆媳问题,而很少听说有翁婿矛盾(除非发生家暴,老丈人挺身保护女儿),因为老丈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管不了许多。但如要婆婆承认娶了媳妇的儿子,如泼出去的水,那就难了。但至少要认同圣经说::「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记二章 23~24 节)这里的「离开」并非是孩子一定要与父母分开住,而是儿子必须独立,不再仰赖父母的供应,学习成为可以治理家庭的人。及“自成立家”的中国古训,或许婆媳之间的冲突可以减少。
当我们仔细去看那些婆媳之间冲突较少的家庭时,我们会注意到,他们大多数婆媳不住在一起。当我们听到某些家庭婆媳之间关系有进步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婆媳原本住在一起,现在分开住了,因此婆媳关系改善了许多。或许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由以上所述,或许我们有一个结论,要有良好的婆媳关系,就要婆媳之间保持某种『距离』“劝分不劝合”。各位读者您觉得对吗?
结论一 有一段圣经对于婆媳之间有冲突的家庭或许有帮助「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太 7:2 ) 也就是 -- 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先要怎样对待别人-- 。
结论二 当我们面对教会中的姊妹有婆媳冲突时,愿我们所看到的不是婆媳的差异,而是想到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 (太 5:9 ) , 也希望自己当婆婆的时候会善代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