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声

美国,加州,湾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跳跃与流泻已成回忆

(2015-04-23 19:33:01) 下一个

家里有架南韩产的Young Chang牌E-18标准钢琴,陪伴了孩子整整十二年的音乐生涯,也跟着我们在北美东西纵横千万里,历经了许多搬迁。每一次的工作变动,换房迁居,它对我们不只是搬迁成本的算计,就它本身来说那么沉重庞大的躯体,经历长途跋涉也是动筋骨,伤元气的折腾,虽然每次伤筋动骨之后,经调音师校音一番调理补养,琴体依旧沉稳坚固,色泽依然光可鉴人,音准纯正如初,音质,音响仍就那样的优良,洪亮,穿透力强,共鸣感应亦饱满而完美,可是无论是搬迁成本,还是钢琴本身的庞大,大起大落的运动损耗,单单从物质成本来计算已经没有多少保留价值了,它早已满了服务期,它不仅为孩子赢得了两个州钢琴比赛第二名,赢得了荣誉和自信,孩子在琴键上,更得到了音乐以外的追求完美,平衡身心,脑体协调的修炼和坚韧,励志的培养,它已为孩子完成了心智与技能的开发,训练和升华使命,现在孩子将离我们远去,留下也只能是个摆设了。回想起孩子从初学时手指艰难的触键到现在指法娴熟的跳跃黑白键之间,流泻出优美动听的音旋,送走它,很是不舍,随之而去的乃是串串优雅,美好,令人赏心悦目的美丽瞬间,孩子跳跃手指在琴键上舞蹈和注入感情的弹练而流泻的美妙都汇集成了珍贵的回忆。


十二年前,钢琴曾经对我来说不仅是奢侈品,而且还不具备拥有它的修养条件。五线谱,指法,节拍,黑白键,快慢板,强弱音等等这些西洋乐名词术语于我亦可谓是高贵华丽,深不可测的玄学妙语,而诸如小步舞曲,小夜曲,切尔尼,肖邦,贝多芬,舒曼,浪漫主义,印象派这些西洋的舞曲,曲式,曲风,音乐家无论是耳闻还是眼见或是心里默读,脑里虚幻,也只能是茫然地可望可叹而不可理喻,迂腐地处之泰然,无知到连个附庸风雅的资本都没有。对西洋音乐扫盲及文化精神脱贫,智力投资还是始于孩子学钢琴。最初因为自己是音盲弱智,所以对孩子能否学会弹好钢琴也没太大信心,十几年前,买台钢琴还是觉得有些超前享受的,奢侈不说,主要是自己没有享用或只当是装饰品的文化底蕴,姑且买了个电子琴,一来是当作练兵器,试试孩子是否是可琢之石,此石若可雕琢成玉,别说是钢琴,就是有金琴我也情愿倾其所有为他陶炼成器,二来也是为自己低成本地恶补速成音乐知识技能,日后可能还可用作预防脑年痴呆的音乐治疗。


对于我这样的音乐白痴而言,雅马哈电子琴算得上标准的乐器了,黑白双键,电子自动节拍调节,各式曲风的电子合成,什么摇滚的,快三慢四的,探戈,人声的,打击乐的,弦乐的随你选,同一首曲,它能给你变奏出不同的曲调,曲风,还有自存的几百曲经典名曲供你欣赏,研习,电子键手感轻巧,音色亮丽,很适合初学琴童,孩子很快喜欢上了,我想那时他只是把它当成音乐电子玩具罢了,连我自己也没认真地视此为音乐教育启蒙以及由此对他今后一生的智商开发,情商冶炼和操行修养的十分有益的童子功修练。虽然自己是音盲,只能提供电子琴来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与爱好,但万不能让孩子再痴盲于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之外,可就自己简谱都不识,五根线也数不清的整个一音乐弱智,哪来的艺术遗传基因,更不敢痴想发掘孩子的音乐才华,只是别人孩子都会个什么器乐的,咱家的啥也不会,好像很没文化似的。作父母的首先为孩子立志学琴,读懂乐谱,能画豆芽菜,会弹琴这些仅仅是表面功夫,本身都不是立志的要旨,父母的良苦用心主要是为孩子内在的修行养性。


为陪公子读书,我买了“怎样认识五线谱”,和孩子一起学音名,唱名,一起在五线谱上画小豆芽,一起听曲子,数拍子。开始时,每次一起和他上琴课,自己比他更认真,象幼儿园里的孩子听阿姨讲故事一样专心,因此每次领悟得要比他好,每次琴课之后总是我帮他在琴键上找音名,辅导他的乐理,使他充分消化学习内容,在下次上课时能给老师一个圆满还课。可是这种好为人师的优越没能维持多久,我只能感叹成人的脑进化此时如此的有限饱和,几十年了,我们的脑子里容积了多少古今中外音乐资料,纵然你有艺术天分,过了开发的最佳年龄段,远远不及一个于音乐似乎是零起点的正常,普通的孩子。就说听拍子吧,文革后期过来的我也是会听舞曲的,可是经不住电子琴合成音响的干扰,一曲简单的4/3,4/4拍曲,经打击乐,摇滚乐一强化打击,再摇滚一把,孩子仍能一听一说一个准,我心里的点子早就跟着强打击不知摇滚到哪里去了,数了半天还是数成了2/4拍,根本听不出节律,轻重拍。再说听音,老师背着孩子随便在任何一个音节上给出一个单音,双音或几个音节,孩子马上能唱出唱名。至此我也就不能与其昏昏,使人昭昭,仗着老妈的身份,误导我儿,至多只能像个督学每天定时定点履行家长非技术性的陪练,督察。


孩子是学的电子琴,而他的启蒙老师沈老师是出身民乐的,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修养,教学严格,讲究东方文化中的意境,情感渲染和灵魂表现。这对于6,7岁的初学琴童而言,是有些深奥,玄乎,而电子琴也很难表现得出这些情感,意境的投入和虚幻构思。难能可贵的是沈老师自始至终都把电子琴视为钢琴,按照西洋乐的教学要求和练习方法指导施教。她让孩子学会放松,每次上课前,要孩子象歌手一样从吸气,运气,出声等等程序过一遍,再在电子琴上训练手臂的吸气,放松肩部启动,自然抬起臂膀,腕部自然下垂,手掌自然收拢象握住一个苹果 这样训练孩子的自然意念,手指垂直站立以达到在指尖触键,弹出柔顺流畅,而不是指面触键,弹得拖泥带水。由放松进而控制手型,借以实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与放松。所有这些手型与意念的训练都是钢琴内心听觉自控的修炼法。孩子还小,不能完全理解意念,手型自然也就做不到位,不是手臂僵直,就是手腕趴下,这样就不是弹出音来,而是指面压出音,电子琴上是听不出这样压出来的音含混无力的,如果因此而马虎养成了坏习惯,将来很难纠正,在钢琴上,弹出来的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音符,清晰明亮,而是拖沓混沌,沉闷微弱了。这时老师的教导和忠告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为使孩子打好学钢琴的基础,从未打骂逼迫孩子的我,常常心疼地弄得他含泪习琴,他自己也恨自己的无名指为什么总站不直,恼怒时,咬咬不争气的无名指,继续委屈地练琴,每每至此,我都不忍看他在痛苦情绪下,指尖如何能跳跃,流淌出优美的旋律。


孩子学琴由好奇到感兴趣,进步很快,沈老师建议升级学钢琴了。对孩子无私的奉献是母亲的天性,不管孩子是龙是虫,都会无怨无悔地尽其所能,倾其所有为孩子付出一切。其实我最初就想买钢琴的,可是那时还不是当家人,伟大的母爱也是有条件制约的,在工作生活不稳定的情况下,拥有钢琴恐怕烦心的时候要比舒心的时候多。当时触使我们家领导买钢琴的锲机还不完全是沈老师的提议,那年老公回国,在一座商厦里,看到一位年轻的钢琴家正如痴如醉地在一架钢琴上演奏着“黄河“,他那沉醉投入的表情和精美的指艺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商场此举的意义远远超出促销,许多人可能是在享受,欣赏这绝妙的钢琴演奏,可是对老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销售钢琴的活广告,他当即决定回来后一定给孩子买一架钢琴。在卖琴之前,我们就物色好了琴师,请她和我们一起去琴行选琴,记得琴行的老板也是位琴键高手,在推销钢琴时,边介绍边示范,不经意地就流淌出美妙动听的,我们熟悉的“致爱丽丝”,“野蜂狂舞”等曲目。他说,钢琴是一种由击弦振动产生出美妙的声音艺术的大型乐器,它是通过其特有的音质,音色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因此发音体自身的性质的自然属性音色是通过演奏者的击键力度,击奏技巧来表现出颗粒性和色彩的,反复强调你的每个音符要crystal, crystal,
crystal and color, color, color.而南韩的”Young
Chang‘牌钢琴,琴体后的击弦腱是木质的,目前多数品牌的击弦腱都是塑料的,易已老化且音质难有自然属性,泛音共鸣不够饱满。也许我们没什么见识,反正这位老板让我们感觉既是精明的商人又有艺术家的品位气质,经他的专业服务推荐和示范表演,比较各种品牌,最终买下了这架Young Chang.那是我们当时家里唯一数得上的家产。


感触到钢琴键才知道电子琴的单薄和肤浅,钢琴木质的键不仅厚重沉实,而且持音长久,因此弹到位,弹足音,指尖站立这些基本功是一种长期艰苦的训练。新琴师李老师是国内音乐学院的钢琴老教授,授课练习严肃,刻板,哄骗鼓励少,技法要求又高,孩子一下子失去了自信和兴趣,总是在压抑厌烦的心情下上课,课后练琴也很被动无奈,每天一小时的练习只是为完成身心煎熬,我看了都为他受累。特别是手指站立训练,要刻意时时站立好十指弹,还不能有僵硬紧张的感觉,这实在是为难了孩子。要求他平时不一定在琴上,随便在桌子上就能练练每个指头的单敲击力,最难做的是无名指,尤其是左手无名指,要弹敲出声来可没那么容易。这时我就和他一起练,一起敲,恨的时候他就骂道:“stupid
finger”,我也跟他一起用劲打一下那个“stupid finger”。这样陪练了一段时间,立指击键的力度虽没多大提高,可是孩子的强迫意识增强了,李老师有针对性地选了一些练习曲帮他独破这一难点。同时我也跟他讲意念,帮他思想放松,臂膀手腕放松,仔细体会放松后运气至指尖的感觉。把领悟李老师的意念,放松传递给他,让他理解体会当你自然落臂时预先形成将重量聚集到指尖的意念,以达到在指尖触键,支撑身体重量时,体会出指尖有”捉住”琴键的感觉,在练习”断奏”时能够发出圆润而有深度的音色后,才能够在作连音练习;而连音练习要求手腕的上下左右动作必需柔顺而不呆滞,并且能够较为正确地控制手型,这样实现心,脑,手协调。不管他真懂还是强迫使然,一本厚厚的拜厄练习曲就是在东方式严格教练,压抑受训下完成了。这为孩子后来音乐生涯的继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电子琴过渡到钢琴,孩子已学了三年的音乐了。我们又搬家了,搬家时,除了这架钢琴,几乎没有其他什么值钱的家当。一切安顿下来后,首先是选学校,接着就是找琴师。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位美国老师Lisa。说是找老师,其实也是老师在挑选学生,这之间实际是双向的。好老师要好学生,好苗子也要好园丁,特别是已经学了几年的孩子,一些习惯已定型,如同习武练功,运动竞技训练,求师学艺,东方讲究师出门道流派,西方也注重个人的风格本色。虽说学琴是一种技巧训练,但是师从谁,启蒙时期形成的风格,个人气质及师出门道的思维意境和进入作品意境的快慢及能力,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铭刻。当然,孩子不是作为专业音乐人才培养,也不必那么严格择师受训,我们只是想修炼他一种追求完美的素养,学琴是个长期艰苦的修炼,琴技高低离不开习者的基本素质和音乐天赋以及后天学习与训练的刻苦程度和师出名门的功底,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和老师都有必要互相interview一下。对于Lisa来说,接受一个送上门来的有基础的学生,远比收授一个从零开始的琴娃要轻松得多,可是如果这个有基础的学生在指法,练习选材和方法上与她有很大差异,很难按照她的理念,风格,方法施教,那日后的教学也难以进行。对我们来说,孩子毕竟是孩子,首先要让他喜欢这个Lisa,要有和蔼可亲,宽厚慈爱的感觉,他才愿意接受她,即使在教学风格,方法上有摩擦,他也会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适应最终达成默契的。与Lisa见面互聊了各自的背景,原来Lisa还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博士,适下收有二十多名弟子,每年都有几名学生的在本州钢琴比赛中获奖。孩子试弹了几曲,过了过招儿,秀出了他的真功夫,双方当即建立了师徒关系,授课正式开始。


师从于这位美国老师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她的包容性,在作曲家,作品选择上多样丰富,选检西方音乐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音乐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及练习曲来训练孩子的情感多维灵敏度,往往是一节课下来,要我们买好几本不同练习风格的琴谱,而每一本只选练一两首曲子。在讲解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时,结合音乐史,音乐理论解析作品,如莫扎特的小奏鸣曲,要求表现自然流畅,轻松高雅的声音特点,练习时要弹出轻快跳跃,有颗粒性,清丽明快,这时孩子沈老师,李老师训练出来的指尖站立童子功就露了一手,Lisa极为欣赏。因为这种艰难枯燥的指法练习,很少有美国琴童能做到。这可让孩子感觉很special,从前练此功夫从没得到中国老师的一个字的满意夸奖,现在小试牛刀就被美国老师认可,还得到猛一通口头褒奖,委实有点受宠若惊。而在练习肖邦的钢琴作品时,Lisa又让孩子读一些肖邦的小传,了解那个时期生活在波兰的肖邦,启发他在练习这位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时,力图表现鲜明的浪漫抒情风格,音律要和谐,声音要柔美,音质要圆润。此时孩子仍然恪守着指尖站立,敲击的音符听上去就有断裂破碎,肢解分离的感觉,琴键上就流泻不出浪漫意境下的优美连贯和柔和舒畅。经Lisa的灵魂性点拨,弹浪漫风格的曲子,顺着浪漫的旋律忽忽悠悠忽略了立指,整个一曲连贯下来真是畅达悠扬,柔美抒情。就这样,Lisa尝试不同时期,各种风格的曲目。譬如同是浪漫派的但有英雄气质的贝多芬,印象派的德彪西还有诗兴化的舒曼等等,这些练习拓宽了孩子的音乐灵感域,丰富了孩子对音乐流派,表现风格的认知和思考,有了这些意念,感情,灵魂的蕴涵,指上功夫技巧的提高才能显现光彩。那一年,孩子以一曲贝多芬的小奏鸣曲赢得了新罕布什州该年钢琴比赛Honorable
Mention Prize。


Lisa宽松鼓励的指导和兼容,丰富选材施教,使孩子的琴艺和音乐知识理论修养提高很快,不仅因为比赛获奖增强了自信和骄傲,也为Lisa赢得了声誉。Lisa 已把孩子当作专业钢琴手来进一步培养,调教,虽然这并不是我们的意愿,但可以理解作为琴师,她对孩子的音乐生涯有很高的期望。令她最为伤心不舍的是,不久我们因为工作变动,又要搬迁去华盛顿州了。临行时,Lisa为我们推荐了美国音乐协会在华盛顿州的一位会员老师Laura.我们带孩子见了Laue,当时孩子已有五年的钢琴学龄了,无论是从师风格,技巧特征,还是个人习惯,气质,欣赏品位在练习,演奏时都有了一定个性倾向,此阶段换老师,师徒双方都不易适应。刚一见Laura,孩子只弹了一两曲,Laura就让他打住,说哪几个音节表现力不够充分,哪个音符手的收放伸展不够到位。接着她就充满感情的,整个上身前倾后仰手,飞扬的手指在琴键上舞蹈,示范给孩子那几个音符音节。她对孩子的指法技巧予以了肯定,重点指出了孩子没有用心去弹,她强调,弹好钢琴不是play
by hand,而是play with heart。然后又说下次来上课,她首先要给孩子讲解曲意,背景,再开始练琴,显然她已经接受这个学生了。Laura是位苏联钢琴表演艺术家,和Lisa美国学院派宽容,灵活的教学风格不同,Laura的俄罗斯式教育出身兼艺术表演家的强表现力的气质,说话语速快捷,语气严厉,言语简洁干脆,动作一招一式大起大落,奔放张扬,给孩子第一面的感觉很敬畏,说她太emotional,不comfortable。也许是东方文化观下,欣赏治学严谨,崇尚艺术的认同定势,又考虑到孩子书卷气有余,个性张扬不足,我们就是看中了Laura的艺术表演家的洒脱,四溢张扬的表现力,无疑对孩子的性格,学艺风格及欣赏取向都有积极的影响。为了使孩子接受我们的选择,真正从心里消除敬畏感和不舒服的情绪,我们又带孩子第二次见了Laura,这次他们之间不是琴艺教学,而是聊聊天,话家常,孩子感觉好多了,Laura说她教授钢琴,训练学生不是简单的为他们得名次,拿奖,而是teaching
music, teaching life,这一点,我理解为中国教育思想的:
“教书育人”。跟着Laura学了两年,孩子的钢琴演艺水平得到提高,可是书生十足的本性依然如故。他演奏的钢琴曲目在西雅图电台一个每周一次的Music
education program里播放,后来还在那年华盛顿州钢琴比赛中又获得一Honorable
Mention Prize.


随着孩子进入大学少年班和大学学习生活的繁忙紧张,我们非常不舍地终止了孩子的钢琴生涯,Laura也十分惋惜孩子没能按照她的设计报考音乐学院,而是志向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虽然家里每天不再重复着单调的习琴声,多年的音乐技艺修炼和艺术理论修养是他一生享用的精神财富,在他闲暇之际,信手一曲“梁祝”,缠绵忧惋,如泣如诉,一曲back street boy“I want it that way”强劲高昂,激越奔放,时常在我们的客厅里弥漫回荡,那琴声已不单单是音乐本身美妙,典雅和神韵散漫洒落在我们家的每一个角落,侵蚀感染在我们心里,她分明在强化我对来自儿子的骄傲,洗炼出儿子多年心智,修养和技艺的结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ayArk 回复 悄悄话 和你有同感。家里也有一架钢琴。现在正愁如何处理,因为早已没有人垂怜它了。
stillthere 回复 悄悄话 好标题,好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