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相宜

惟有写作,才可以宣泄自己的感情,承载自己的深情,激发自己的热情,演绎自己的诗情,张扬自己的性情……
个人资料
亦相宜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蓓蓓美国疫情杂记(四) ——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白衣天使

(2020-04-21 09:34:45) 下一个

有人说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同感。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和国家的战争,是人类之间的大战。而这次则是人类和病毒的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有39个国家参战,第二次有61个国家;这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席卷了全球,无一净土。来势汹汹的敌人肉眼看不见,却更加狡猾,更加难以防御,将来不及准备的人类打了个措手不及。中国的抗疫好不容易告一段落,世界却陷入了苦战。而美国,正在激战。

非常时期,非常战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白衣天使。

想知道疫情中我们的白衣天使们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什么?让我带你走近他们,我们明州的华人医生、护士们。

首先,明州华人医生协会(AMCP)成立了“Covid 19 Relief Fund(新冠抗疫基金)”。医生及家属们身先士卒,慷慨捐款,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募捐、采购防护用品,送给明州的医院和诊所。同时,医生们仍然在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在抗疫的前沿,治病救人。

4月6日,医生协会现任会长神经专科李英杰医生、上一任会长心脏专科李大元医生,亲力亲为,将1万只医用口罩送到了告急的M Health Fairview诊所。

随着疫情日趋严重,各大医疗系统纷纷成立了新冠诊所,专门诊治新冠病人。扈卫宁,MD-PhD (医学博士),一个内心和外表一样美丽的儿科大夫,即志愿报名了她所在系统CentraCare的新冠诊所。因为报名医生太多,她没有被批准。然后因为同科室医生抽调去新冠诊所,造成原来诊所医生紧缺,她又报名了加班。我上礼拜六找她聊天,那个上午她就在加班,看了10个小小朋友。扈大夫的诊所还没有护目镜,有一次她被一个小病人迎面连着喷了2个喷嚏,幸好最后没事。

分享一件扈大夫的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贴的好人好事。这是当年“学雷锋”活动中的常用词,我觉得用在这里很合适。为了鼓舞特殊时期中同事们的士气,扈大夫特意自掏腰包为整个诊所二、三十位医务人员订了午餐;并在上班前一早跑去 Sam's Club ,为爱吃零食的护士小姐们加买零食。去收银台排队时,队伍前面的一位美国白人妇女看见穿着医生工作服的扈大夫,马上就说:“谢谢你们正在做的,你到我前面吧!” 大家随之纷纷让道。扈大夫因为时间确实紧,故不好意思地一边结账,一边解释:“这段时间大家压力都很大,我给护士们买的。” 那位妇女一听,马上掏出现金,硬塞给收银员:“我坚持要付这笔费用,我们非常感谢医生护士们……” 突如其来的疫情唤起了无数凡人的善举。


(扈卫宁医生)

王培薏是Allina的内科医生。学生时代一路学霸的她,平日里非常低调。我因为时不时和她会有小聚,才了解一点。疫情中,却常常看见她在群里出现,百忙之中和大家分享一线疫情,传授防护知识。Allina一直到三月中旬才成立新冠诊所。这以前,疑似病人都是找王医生这样的内科医生或家庭医生看病的。王医生的病人里就有新冠阳性者,她的压力可想而知。那些日子里,她每天半夜都要上网查看预约第二天来看病的病人情况;发现可疑的,马上要通知有关医务人员,让大家可以提早作好防护准备。新冠诊所成立后,王医生涉及疫情的工作变成了筛查疑似病例。但病人对新冠的恐慌,让她仍然压力不小。有病症较轻不符检测条件却非要检测的,有骂美国CDC(疾病防控中心)不得力的……王医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当心理医生。

王医生除了本职工作,晚上回家还要解答朋友们的有关问题,休息日都要打电话查询病人状况。有一位患有白血病、哮喘病的老人,咳嗽、发烧、气喘,却死活不听王医生的建议,不肯去新冠医院;王医生只好每天2个电话查询情况。王医生还长年坚持主持医生协会诊所的义诊。这些都是无偿付出。她用人心换得人心。疫情中,有怕她太忙没空买菜,送菜上门的;有怕她缺口罩,至今不知是谁将一包口罩挂在她家门上的;有约了网诊不为看病却是来问需不需要口罩的;有直接将一整盒口罩送到诊所的……当她把华人送给她的口罩分给医护同事们时,那些美国人都感动得大赞:“你们中国人真好!” 我们华人正用实际行动在树立我们群体的正面形象。


(王培薏医生)

冯晓是我新结识的,一接触就感觉如沐春风,非常舒服可亲。她是HealthPartners的家庭医生。HealthPartners的抗疫工作相对算是井然有序的,比较早地成立了新冠诊所。冯医生所在的诊所不是新冠诊所,加上疫情期间其他病人少了,故诊所容许部分医生在家上班,用电话或视频看病人。冯医生选择了继续去诊所上班,把在家上班的机会留给了那些长者或孕妇医生。她还志愿报名了HealthPartners周末的新冠电话门诊,已经连续加班三个周末了,每个周六周日上午都在电话上。周末新冠电话门诊特别忙,比如上个周六4月4号那天,他们电话门诊量有350多个。

冯医生想让我转达给读者,不要恐慌,我们明州的医生已经准备好了迎战更大规模的新冠病毒。她和其他志愿医生已经接受过训练,随时准备增援Urgent Care(急诊诊所)和医院住院病房。但愿疫战早日结束,不需要冯医生和更多的医生为我们冲锋陷阵。


(冯晓医生)

医生们在疫情中坚守着各自的岗位,尽心帮助各种病患者。癌症放疗专科王鑫大夫,他的病人必须每天来医院接受治疗。癌症病人免疫力低,让他们面临新冠病毒时比常人更加脆弱。有一位病人因为买不到口罩,病人和家属都急得在王大夫面前哭了。病人没有口罩当然不是王大夫的责任,他却感到惭愧,最后把自己的口罩转给了那位病人。而他自己口罩也不够。他们那儿几十个医务人员,每天每人只给发一个。不得已,王大夫在向医生协会求助。恻隐之心,仁也。医者仁心,说的就是王大夫这样的医者。

还有一位医院住院部主治医生,在过去几周,一直参与新冠病人的诊治工作。令人高兴的是,病人们都康复出院了。她也想让我转告大家,明州的医院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未来几周可能来临的疫情高峰期。这位医生不愿透露姓名,再三说这是她的工作,是应该做的份内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几乎是所有医生们的共性。

我还想写一下护士。护士是疫情中的高危群体,是最先、最多接触患者的。刘雨花是North Memorial Health的医院手术室护士。他们医院有不少新冠病人,而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却一直奇缺。到现在手术室还只是麻醉医生、护士才备有N95口罩。手术护士和手术器械师都没有,只有一般手术口罩,而且每人每天只有一个。气管插管时是最危险的时候,雨花和其他医护人员得暂离手术室,等插管完了再进去,很不安全的措施。可怜楼上新冠病房的护士,连帽子都没有!雨花和其他手术室护士们就把自己收藏的各色帽子找出来,送给新冠病房护士。

因为疫情,很多不是太急迫的手术都被临时取消了,手术总数减少了,手术室护士人员过剩。医院让手术室护士选择,可以继续上班;也可以在家休息,工资一律照旧。雨花选择了继续上班。当我问为什么这样选择时,她说孩子大了,家里没什么负担,又有经验;还说医院里她这样情况的,都是和她一样的选择。漂亮可爱的雨花,好有担当!


(刘雨花护士)

我很想写医生协会的主席,美丽、能干、善良的李英杰医生,她为这次疫情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可她坚决不让我写,恭敬不如从命。太多有关医生、护士们的感人故事了,篇幅有限,就写到此吧。管中窥豹,疫情中白衣天使的所作所为可见一斑吧?

谁是这场疫战中最美丽的人?就是他们—— 那些在前沿工作的医生、护士、医务人员们,那些仍然在为我们提供服务的营业员、邮递员、送货员们;那些在为抗疫研发试剂、药品的科技工作者们;那些在加班加点生产抗疫物资的工人们……

最后引用白衣天使王培薏医生常告诉病人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 “也许你的感觉就像在隧道里,见不到光亮;但别怕,我会握着你的手,领着你走出黑暗。“

2020.04.0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