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乱侃续篇(leonz98)
【乱侃续篇】制谜手法进阶(上)
本节分三部分,介绍几种很管用的“高级”制谜手法。说它们高级,是因为成功运用这些手法,能令谜作增添许多趣味,乃至成为十里挑一、百里挑一的好谜。另一方面,要完全掌握这些技巧,必须勤加修炼,多看多做。
一、会意谜的顿读
顿读是会意谜中极为重要的成谜诀窍。比如:
烫刘海(留园版块名)电脑前线
此谜底顿读成为“电、脑前、线”以扣合谜面。“电脑”二字拆开顿读,并将“脑”和“前”结合在一起,使得谜底两种读法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样便产生了趣味。另一例:
天下白丁皆脱盲 (隋唐人)宇文化及
谜底顿读成为“宇、文化、及”。
顿读的巧妙之处,在于产生新的词或短语,比如第二例产生了“文化”这个新词,就会让人觉得意趣盎然。顿读成谜的作品,很多都是佳谜胚子,所以不可小看。在寻找会意谜底材的时候,大家不妨试试用顿读手法,去重新审视一些常见词句,也许会给你一个惊喜呢。
再一例:
“殷勤谢红叶”(《史记•淮阴侯列传》一句,6字)韩信使人间视
谜面是“御沟红叶”的典故,表示“红叶”题写着“韩”姓宫女的音信,希望让“人间”看到。原诗为“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人间”顿读并与原诗扣合紧密,是此谜最关键的地方。
二、会意谜的多音字
多音字是很常见的成谜手法。Evo网友出过“系铃格”的谜语,其实就是表示谜底含有多音字。因为此手法并不特殊,所以现在的谜语都不必标注“系铃格”了。例子:
古典序曲 (日常用具俗称)老头乐
“转眼就各奔东西”(4字外语语法词)同位成分 (谜面为《同桌的你》歌词)
宰辅既已洞察当前祸乱,自不可轻易辞官(李商隐诗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
另外,通假字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但通假字比较脱离大众,有些谜人甚至喜欢使用不常见的通假,对于这类需要抠字典的谜作,我个人是不太感冒的。。。
三、利用形、音、义进行多重扣合
如果拆字谜的谜面单薄,思路太浅显,那么可以尝试用形、音、义进行双重或多重扣合,使谜面丰满。
例子:
古调一声极美也(字)吉
断句成为:古调一、声极、美也,“古、一”的字形调换构成谜底,“极”提示声音,“美”表示“吉”的释义。这样的话,一个简单的六笔字谜底就变得丰富多彩,猜起来也觉得比较有意思。
桥下飞流泻玉声 (少笔字) 与
“泻”字消除“桥(秃宝盖)”和“流(三点水)”,剩下“与”。“玉”声提示“与”字的读音,不过是第四声,比如“与会”。
共同意见来呼吁,取消高考定终生(少笔字) 与
这是“与”字的另外一个谋面。利用了三扣:“与”的意义是“共同”,发音为“吁”。“考、生”两个字的拆拼组成字形。
这样的多重扣合,对于猜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给予提示(比如读音扣合经常出现“声、音”这样的关键字),也可能惑人耳目。对于谜作者而言,多重扣合是很考验遣词造句的能力的。
【乱侃续篇】制谜手法进阶(中)
四、拆字谜的“谜底重组”
两个字以上的拆字谜谜底,有不少可以被重新组合成另外的字。比如日本地名“箱根”,完全拆散成为“竹、木、目、木、艮”五个部分,大家不妨想一想,可以重新组合出哪些字呢?
让我来组合的话,我会用那五个部分拼出“竹、林、眼”三个字。简单的写个例子:
竹林摇动眼迷离 (日本地名)箱根
再动用一点想象力,又可以写成“竹、林、泪、痕”四个字,并设法消除掉“三点水、病字头”两个部首。从“竹、泪痕”不难联想到“湘妃竹”,于是暗用其典故:
竹林处处尽泪痕(日本地名)箱根
这样的“重组”技巧可以说是多字拆字谜创作的基本功。两个字以上的谜底,尤其是笔画较复杂的,利用“重组”来精简一下思路,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许昱华”这个谜底,完全拆开有七个零件,但重新组合之后可以成为“许、章、化”三个零件,容易处理多了。谜面可以写成:
《水浒传》章回有变化(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许昱华
如果能够在“重组”的基础上,联想到合适的情境、典故、固定词组,以它们作为谜面的核心,那么谜作就能有较大的吸引力。
另外举几个多字重组的例子:
一来就敲响大门(笑傲江湖人物)向问天
随舟远入霄 (4字天气预报用语)阴有小雨
“随”去掉“舟(象形走之底)”,加上“霄”字重组。
立四化志,往改革方向奉献一生 (竞答id)德国牛
“往”改革得到双人旁、玉,加上“四、志、方”得到“德国”。“生”奉献掉“一”得到“牛”。由于“德”字复杂,所以此谜拆得比较乱,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进行了重组的字,最好用表示拆分的抱合词进行提示。比如上面例子中的“摇动、迷离、变、敲”等字都是此类抱合词。否则的话,一点提示都没有就硬生生的把一个字拆开,猜者也许会接受不了。
五、巧用“抵消法”
抵消法是指谜面(或者谜底)的重复部分前后抵消,以此来削减多余零件。抵消法不那么常见,但也很重要。
如果谜底思路虽好,但零件不够,怎么也凑不起一个完整的谜面,那么可以考虑在谜面中添加一些多余的字,再抵消掉它们。比如“(港台女星一)李心洁”这个谜底,可以重组为“桔子、沁”三个字。重组出“桔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沁”的宾语呢?零件不够了。这时就可以利用抵消法写成:
剥开桔子沁芳香,芳香随飘散(港台女星一)李心洁
注意:“随飘散”表示“芳香”飘散掉了。谜面中提示“削减”的抱合词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的抵消法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朗读起来摇曳连绵,有重字叠韵之美。本身优美的谜面,抵消得当的话会锦上添花。
另一例:
二期河堤动工了,可是一期没落成 (词牌名)江城子
“二期河堤”减去“可是一期”,剩下一、土、三点水,加上“工、了、成”
抵消法用得过多,会有负面作用。尤其是一些所谓“词味谜”,用几十字的仿诗词谜面,来猜单字或两三字谜底,多余的字怎么办?当然得用抵消法加加减减了。此类谜面拖沓重复,非但没有美感,反而让人觉得无聊。滥用抵消的谜被谜界前辈戏称为“捉放曹”谜,很是贴切。
六、拆字谜的“因面就底”
通常我们出拆字谜,多是“因底就面”,即根据选定的谜底创作谜面。但水平高一些的谜作者,有时会采用“因面就底”的方法,就是根据谜面来寻找谜底。通常做法是先发现能组出一个谜底关键部分的短语,以之作为谜面的胚子,然后想方设法为这个胚子谋求合适的谜底,再补足谜底的其他部分,使谜面胚子最终成型。这样说好像有点费解,我们还是来看例子好了:
比如我发现“墙头马上”这个元杂剧剧目,可以产生“丑”这个字(“墙”的开头,和“马”的上半)。但单纯用“墙头马上”作谜面猜“丑”字,又好像过于简单,所以我把“墙头马上”作为谜面胚子,寻找含有“丑”字的谜底,例如“小丑”,于是谜面用“中宵”来补足谜底的“小”字,最后定型:
墙头马上约中宵 (演艺名词)小丑
又比如,发现“月上柳梢头”可以拼出“潸”的右半部分,所以补足三点水旁,写成:
溪边月上柳梢头 (字) 潸
第三例,“大恩不言谢”可以拆出“射”字,并且“大”字即是“天”字的下半部分。于是尝试用“射天狼”这句宋词作谜底,在谜面中补充“一、狼”这两个要素,最后得到的谜面为:
大恩不言谢,出狱之后,一定从良以还恩 (苏轼词一句) 射天狼
其中“恩”字在谜底是多余的,所以必须用“还恩、报恩”这样的短语进行抵消。
会意谜也可以“因面就底”,不过会意谜面的完美补充比较困难。此种构思谜面的方法,难度比较高,但做成之后谜面有浑然天成之感,绝对会让猜者眼前一亮。心思灵动的谜友们,不妨一试!
【乱侃续篇】制谜手法进阶(下)
七、复分解反应
借用一个化学术语“复分解反应”来比喻复杂一点的拆字。如果一个汉字可以用两个字母来表示(AB或者CD),那么其公式可以写作:
( AB + CD ) - BC = AD
来看个简单例子:
吕蒙遣一营登舟 (10笔字)逐
“舟”象形走之底。各位有没有看出来,“吕蒙”隐含了“一营”两个字?这就是我所谓“复杂一点的拆字”的意思。被拆分的部分不是直接显示在谜面上,而是组合成了其他字,有隐蔽自身的效果。
再两例:
岚飞错乱碧遮岩 (11笔字) 凰
“岚”飞掉“错(一个叉)”,剩下“山、几”,“碧”字打乱,最后从“山、几、王、白、石”这些零件中遮去“山、石”,剩下部分组成“凰”。
风雨飘零隔,望帝空啼鸣(三字生物化学名词)鸟嘌呤
其中“飘零”隔掉“风雨”,就剩下“票、令”。
我的这几个例子都比较简单,而高手们能够用本方法做出非常优美的拆字谜,大家有没有兴趣也试试呢?
八、给谜底“打补丁”
当底材有先天缺陷的时候,可以考虑增添一个或数个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底材,补足缺陷。例子:
(百强小说)白鹿原
“白鹿原”这个底材,无论是会意还是拆字都比较困难。但联想到这本小说的作者“陈忠实”,可否把小说名和作者名联系起来,“补”一个底呢?
(百强小说连作者)白鹿原、陈忠实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补丁”思路,我的想法是利用“指鹿为马”的典故构思谜面:
不指为马,本是无欺之言 (百强小说连作者)白鹿原、陈忠实
“白”和“陈”都是“说”的意思。谜底意思是“说(它是)鹿,原本是忠实的陈述”。
第二例:
(徐妃格,动物)蜈蚣
(徐妃格,动物)蟋蟀
上面两个谜底,能作出什么好谜面呢?很难,因为发挥余地非常小。但把它们放到一起,补成一个底,效果就比单个的谜底要好不少:
卿全权统领江东 (徐妃格,动物二)蜈蚣、蟋蟀
解释成:(东)吴(的一切)/(由)公悉数率领。
把几个词集合在一块组成一个长谜底,称为“集锦”或者“集底”。注意:集底谜的惯例是相同种类的谜底才可以集合在一起。如果两个事物属于不同范畴,那最好不要拿来做集底谜。
第三例:
(作家)巴金
单用“巴金”作谜底,不外乎是“想得冠军(作家)巴金”、“四川钱币(作家)巴金”这种简单思路。各位想一想,如果是你,会怎么给“巴金”打补丁呢?集底?人名带作品?人名带头衔?
我的思路是利用“作家”这个职业,写成:
(当代名人连职业,2字+2字)巴金、作家
谜底可以解释成“希望有钱来成家”,也可以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
汉武欲藏娇(当代名人连职业,2字+2字)巴金、作家
“补丁”可以使制谜的思路开阔,使难以处理的底材“活”起来,并且和前人的想法“撞车”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打补丁也要补得精炼、有内容,可不要越补越长,那就容易变成裹脚布了。
九、成句挂面
“成句”是指现成的句子,比如一句古诗、一句名言,乃至一句口头语。“成句挂面”,意思就是谜面直接引用一句现成的句子,而不是自己写一句。多数情况下,成句来自古诗词,或者任何一本书中的,有出处的句子。比如: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4字力学词)动能守恒
谜面出自《吕氏春秋》,表示“运动的东西能够恒久存在”。
注意:引用成句,一般要加引号,提示别人这是成句谜。自撰面通常不加引号。
左肺叶积水 (字)涓
你可能会在某本病历上看到这个术语。。。
“想要说声爱你”(成语)风吹云散
面为张雨生《大海》歌词。相似谜底有“风流云散”、“风举云飞”、“风驰云走”、“风卷残云”等,但根据原歌词,“吹、散”应该是最贴切的。
“一吟双泪流” (周杰伦歌词一句,4字)风生水起
原文出自贾岛《送无可上人》之小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意思是说诗人艰难的做了两句诗,自己感动得流下泪水。在灯谜中用“风”扣诗,“水”扣泪,都是常见扣合。但“风”只是“诗”的一种,有倒吊的毛病,所以此谜不完美。
成句谜,在灯谜中永远是皇冠上的明珠。原因么,打个比方吧,你去买西装,量身定做的当然很合适。而如果直接跑到衣服架上随便拿一套现成的,要求和定做的一样合身,难度是不是会比较大呢?灯谜也是如此,自己写的谜面,想怎么贴切就能怎么贴切,但要用一个现成的句子去切合你的谜底,要求丝丝入扣,那就不是一般的难了。通常需要运气才能得到一个好的成句面。
成句难得,所以对成句谜的要求会适当的宽松些,有一两个废字也没关系,只要意思基本能说通就行。但现在灯谜界有个不好的风气,出现了很多扣合平淡空泛的成句谜,甚至有人拿不知名网络小说上的句子作谜面,或者将成句裁裁剪剪,以迎合自己的需要——既然珍珠难得,那么次等的珍珠乃至人造珠都会抬高身价了。
成句谜的可贵之处,在于天然而贴切的扣合。很多人注重了它的“天然”,但忽视了它应该是“贴切”的,所以诞生了不少别别扭扭、勉勉强强的成句谜。我觉得,这种天然的好东西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有能力发现它的人,大多博闻强记、善于联想。所以如果未曾博览群书,没读过半本一本《唐三百》、千家诗什么的,就不要轻易尝试作成句谜:)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有雷同,握个手先~)
【乱侃续篇】 抱合词细说
专门用一节来讲拆字谜的抱合词,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目前对抱合词的使用是没有固定准则的,喜欢用什么字都行,反正别人能拆出谜底就好。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会造成一定困扰。我也乱用过很多抱合词,当时还沾沾自喜,其实一无是处。
首先,应该使用具有明确“拆分、删减、合并、增加”这样意义的词作为抱合词。举例:
正面教材:
年初喜聚头,母亲放宽心 (中国现代史人物)方志敏
其中“初、聚头、亲、宽”几个字是抱合词。这几个字给予了猜者充分的提示。“宽”字的意义是“宽松”,提示要松开“放”字。如果没有“宽”字,写成“母亲放心”,猜者就不会清楚原来“放”字需要拆分到两个字里面去。
反面教材:
地阴星劫监上水泊 (2字地理名词) 温泉
谜面用水浒“母大虫(地阴星)劫牢”的典故,思路是不错,可是为了凑典故,选了“阴”字作抱合词。本意是想表示“星”字的“地面部分”被“阴”掉,剩下顶上的“日”字,但“阴”字在字典中并无动词用法,即使“暗算、阴人”这样的口语解释,也无法表示“删减”。所以这里的“阴”作抱合词是行不通的,一字不审,全谜完蛋。
另外“泊”字左右没有表示“拆分”的抱合词,虽然不是致命伤,但也是个不小的遗憾。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方志敏”谜。
第二,方位抱合词需要细辨其意义。比如“先、前、上、顶”这几个抱合词,它们是否完全一样呢?可否互换呢?
从本义来说,“先、前”是表示时间先后顺序,而“上、顶”则是空间方位。所以“先、前”表示的是按书写顺序“占先”的偏旁部首,不管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都行。而“上、顶”只能表示上下结构中位于上方的部首。如果是左右结构的字,那就无法分出“顶、底”来。
然而,内外结构的字,比如“国、闻”,则一般用“外、周、皮”等抱合词表示外围,而不用“先、前”。
正面教材:
后来娘亲渐省心(网站)新浪
“后”表示“娘”的后半部分,“省心”表示“渐”字的中心被省掉,两个抱合词都是恰当的。
反面教材:
一定小心,别把鞋底磕掉 (2字军事名词)打靶
“靶”字是左右结构,没有“底”。改成“别把鞋边磨掉”就可以了。
第三,抱合词应该和谜面的色彩、气氛、人物性格相匹配,仿诗词谜还要注意抱合词的音韵平仄。
例一:
画桥两处星摇落(2字服务业用语)客满
谜面模拟诗词,希望体现出景色的美丽。“桥、星”分别是“秃宝盖、点”的象形。之所以选择“摇”作为抱合词,一是因为它意义准确,能够提示把“落”字摇动,二是“摇落”有古典诗词的韵味,三是因为它符合平仄。如果换成“坠落”之类呢?那么以上三条都不符合了。
例二:
你不小了吧,开口就丢人(6笔字)色
谜面口语化,所以抱合词选择“不、开、丢”这样常见的字,而且“丢人”是常言,更具幽默感。
例三:
红娘有心成全二人(2字西方称谓)女巫
“有心”表示取“红娘”二字的中心,也就是工、女。这条谜的动机在于“红娘”,这个角色非常受人喜爱,所以猜谜者对此谜的期望值也会相应升高。那么,用什么词来配合“红娘”就很重要了。若配得不好,辜负了红娘,哪怕拆得再巧也是一则失败的谜。我自认选择“有心”、“成全”这两个抱合词虽然并没有惊艳之感,也还是中规中矩的,符合了红娘的心理。
例四:
拈子解棋运匠心(秦人)李斯
谜面用“拈、解、运”这样比较文雅的词,以匹配下棋者的风度。在不损害抱合作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仔细挑选切合谜面情境的用词,来为谜面增色。不光诗词需要炼字,灯谜也是要炼字的。
【乱侃续篇】 谜目细说
谜目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忽略。不少谜作者习惯随便写一个笼而统之的谜目,比如“俗语”、“书名”、“地名”之类,也不标字数,也不写地域和年代,也不注笔画数,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大概这些作者认为写了字数什么的会降低猜射难度,所以不屑为之。但一个漫无边际的谜目对于猜射者来说意味着大量枯燥的搜索工作,使得猜谜过程毫无趣味可言,并且会大大增加多底的可能性。所以适当的谜目范围和提示条件,对于猜谜者和制谜者都有好处。
谜目首先要求准确。谜目就是给谜底下定义,定义不准会严重误导猜射者。比如谜底是“孙尚香”,谜目可以是“三国演义人物”,但千万别说“古代女子”之类,这是个虚构人物,可不要把演义当真了。
谜目第二重要的是确定一个合适的范围,不要太宽,也不能太窄。比如电视剧,请问全世界每年炮制出多少电视剧?国产剧、美剧、日剧、韩剧……有没有考虑到70年代的老电视剧和今年播出的电视剧,其观众的年龄跨度?更不要说中港台五花八门的译名所带来的困扰了。所以说谜目绝对不能光写“电视剧”三字。反过来,如果写成“07年夏央视热播武侠剧”,又过于狭窄,根本没有猜射的余地。谜目是否需要写明地域、年代、电视台、电视剧类别(刑侦、爱情、武侠、肥皂、连续剧还是系列剧等)、剧名译法(港译、台译还是大陆译名),都是作者需要费点心思的。
有些谜底有着多重“身份”,比如“郎平”,是老女排队员,夺过奥运金牌、世界杯金牌,也是美国女排教练。那么谜目怎么写就有讲究了。“著名运动员”、“我国著名运动员”、“女排运动员”、“著名运动教练”、“84年奥运会团体项目金牌运动员”……这些谜目所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要根据谜本身的难易程度、出谜的场合等条件来确定选用哪个。如果谜容易猜,那么谜目宽一点也无妨,但如果很难猜,那么就应考虑缩小谜目范围来给予更多提示。如果是现场抢答,就不要写“84年奥运会团体项目金牌运动员”这种需要查询搜索的谜目,而应该写“著名运动员”让猜者增强信心。
对于“俗语”这样的谜目,最好写明字数。因为俗语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版本。比如“八字没一撇”,也写成“八字还没一撇”,又如“不见棺材不掉泪”,有“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棺材不流泪”、“不见棺材不流眼泪”等好几种说法。虽然意思没太大区别,但灯谜重视谜底的唯一性,所以还是应该加以限制。
字谜都应该标笔画数,或者写明是多笔字还是少笔字。这是因为字谜产生多底的可能性很大,不同的断句方式拆出的部首可能完全不同,象形手法得出的部件更是什么鸟都有。
诗词谜底,通常要标字数、作者。灯谜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谜底出自《唐诗三百》和《宋词三百》,属于地球人都知道级别的,那么可以只标字数,甚至什么提示都不加,比如“七言唐诗一句”、“五唐”、“宋词一句”等。除此以外都要写得详细些,比如“秦观词一句,4字”这样。
另外,如果谜面引用了典故或诗句,需要了解典故诗句的背景才能猜出谜底的话,就必须在谜目括号中注明所引用文字的出处,以方便猜者查询原文。例:
“何不将义女马氏,配给了他?”(二战名人一,面出蔡东藩《明史演义》)
谜底是“朱可夫”。由于需要知道“马氏”是许配给朱元璋的,所以在谜目后面注明了面句出处,不熟悉“马氏”是谁的猜者就可以根据原文上下文来确定谜底。
综上所述,谜目必须根据谜作的难易程度、谜底的知名程度、猜谜者群体等等条件,来确定合适的谜目范围及提示条件。对于一些内容庞大的谜目,如人名、地名、诗词等尤其需要斟酌谜目的选择。
【乱侃续篇】学什么像什么
作谜要学什么像什么。所谓创作谜面,其实就是模仿出各种风格的语句,比如诗词、警句、对话、景色描写、典故历史等等。谜面是否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仿得像不像。如果谜面模拟诗词,那么就最好按照诗词规律来写句子,平仄对仗靠谱,努力写出诗词境界。如果谜面模拟通俗口语,那么就不要出现别别扭扭的文言词。好比学烹饪,总得做出“地道风味”才算成功,对吧?
举例:
古诗词味—— 蛾眉淡扫悄声语(秦观词一句,4字)山抹微云
黑社会味—— 敢松手,就砍了你老婆 (外政治名人)撒切尔夫人
三流爱情诗味—— 橹摇碎一弯月,月边的两人,缠绵初会 (4字菜名)鱼香肉丝
改革开放味—— 三来一补,个体经营(聊斋篇目)王大
数学课本味—— 过圆心作一垂线 (9笔字) 贵
顺口溜味—— 寻着声儿瞅,对着俊俏偶。意难堪,尽是羞,墙头半启口(字)丑
(注:五句话分别从声音、对仗、释义、拆字这几个角度扣合谜底)
【乱侃续篇】哪些谜格最常用?
现在的重大网络谜赛中,对于会意谜普遍接受卷帘格、回文格这两种谜格,以及探骊格、离合字,对于拆字谜基本摒弃谜格。这样的趋势,是为了追求“天然去雕饰”的至高境界,认为加了谜格会破坏全谜的天然美。卷帘格、回文格之所以被认同,是因为它们保留了谜底的整体顺序。
在日常的猜谜活动中,白头格、上下楼格、徐妃格、遥对格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些晦涩的谜格建议不要使用,要猜的时候再去搜谜格解释就可以了。
【乱侃续篇】灯谜趣味在哪里?
看过拙文的人,也许已经发现我多次提及“趣”这个字。没错,“趣”是灯谜的目的,因为灯谜是游戏,文字游戏。但凡游戏,不都追求一个“有趣”么?灯谜有其严肃性、规律性,但玩谜的人绝对不会一本正经扮道学先生!
灯谜也不单单是数学逻辑一样的脑力体操。除了解码、推理、组合字词带给我们的挑战,灯谜的趣味还包括了文字幽默、艺术欣赏之趣。所以我们不能将灯谜(尤其是拆字谜)和密码题等同起来。光知道怎么拆解答案,是不足以体会到灯谜的全部乐趣的。
制会意谜时,我们需要寻找那些“别解”能让人印象深刻、咀嚼再三的底材;制拆字谜时,我们努力把谜面作得精巧、优美、动人、简洁。如果你的想法能让猜谜的人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回味,那么你的作品就深得谜趣。有这个“趣”是因为猜者从谜作的文字中获得了愉悦,就像听到一句诙谐的谈笑、看到一个俏皮的动作、瞥见一个曼妙的身影——那是一种忍不住要回头,忍不住要在心底反复想念并且自己呵呵傻笑的趣味。
机械化的量产也许不适合灯谜的创作和欣赏。于平凡处多留心,多发现文字之美、别解之幽默,你才会对灯谜的“趣”体会得更深刻。急匆匆赶路的人,是无法欣赏任何景物的。在他歇脚的时候,才能发现路旁小花开放时那动人的一瞬。
【乱侃续篇】结语
我常常觉得,作谜就好像雕刻一块玉石。首先选材很重要,一块顽石很难雕出美丽的作品。会意谜底材选择自己熟悉的名词术语,拆字谜底材选择容易拆分重组的字词,制起谜来会比较得心应手。
其次要有善于发现奇巧之处的眼光。灯谜是智力比拼,奇思妙想才是灯谜的活力所在,所以“巧”这个内核绝对不能丢。要有“想人所不能想、不敢想”的勇气,不要总是“斜月、千里”的俗套。而且美玉如果藏在石头中,不细心观察、大胆联想,就会失之交臂。
第三,就是手法、形式多变,善于利用各种底材的特性来“量身打造”。谜面该雅则雅,该俗则俗,适合拆字则拆字,适合会意则会意,不能过于勉强,否则就如同鲜鱼不清蒸而油炸,火腿不熬汤而酱爆,全然不对滋味。
第四,雕琢工夫不能少。谜面作得粗劣,就好比饭里掺沙、汤中混泥,哪怕底材再好也没人会赞赏。所以有了好材料,有了巧妙的思路,有了纯熟的手法,还必须精工细刻,勤于修改,力图把作品“磨”出最绚丽的光彩。
(全文完。本续篇所有谜作皆为leonz98原创,如有撞车实属巧合。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