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门
虽然师祖和师叔都是诺贝尔奖得主,老公认为,师祖其实比师叔要更胜一筹。我很好奇,想知道两者的差距有多大。
老公给我打了个比方。
天才也有等级。如果把把天才分为三等,像牛顿,爱因斯坦这种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可列入第一等。古往今来就那么几个,手指头能数出。第二等么,便是诺贝尔奖中如师祖这样的人,有那么几十个。第三等么,便是诺贝尔奖如师叔级的,有那么几百个。
天才究竟是什么样的?
师祖 16 岁进 MIT ,但极为不务正业,第二年被勒令退学。一年后又被 MIT 重新录取,再一年后已拿到本科文凭,再一年后已拿到博士学位。世间顶尖大学,如囊中取物,进出自如。
MIT 要求研究生有导师。但师祖的导师只是个挂牌的,他是自己导自己。 20 岁开始在哈佛做 research , 27 岁在哈佛做 Assistant Professor , 29 岁成为Associate Professor , 33 岁已是全职教授, 48 岁获诺贝尔奖,其他荣誉奖项不计其数。如果他晚死两年,他能获得第二个诺贝尔奖。
他成家早, 21 岁就结婚了。事业和家庭两不耽误。但后来离婚了,又结了一次婚。他是要付前妻赡养费的。他的葬礼由师父一手操办。在他葬礼上,他前妻的 comments 就是“ I’ll miss his checks 。”有趣吧。
我在哈佛看到了师祖的像片。不得不说,他颠覆了我对 scientist 的印像。极有气质,风度翩翩,一幅绅士派头。听说师祖桃花旺。不旺才怪。不知当时他课堂上的女学生怎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也不知当时有多少女学生选了他的课。
再来看看师叔。
与师祖相似,师叔也是 MIT 出身。 20 岁拿到本科, 23 岁拿到博士。 28 岁已是教授, 31 岁开始在哈佛任教, 62 岁获诺贝尔奖。与他诺贝尔奖同样闻名的是他组里学生的自杀。有段时间年里哈佛有 8 个研究生自杀,三个自杀学生是师叔组的,最后一名自杀的学生还特意留下遗书,点明罪魁祸首便是他的导师。因学生的自杀,师叔上了 NewYork Times 不止一次。
师叔结了一次婚,并一直与这个妻子在一起。
在哈佛我没见到师叔本人,但看到了像片。一句话,很严谨的科学家模样,气质和师祖截然不同。
师祖和师叔天分的差异在哪儿呢?老公说,师祖这种人,看到不知道的物质,脑袋里能自动出现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师祖自己也说,他只是把脑袋中的 image 画出来而已。可师叔是要靠自己努力研究推算才能得到这个物质的结构。
师祖就是生得比师叔聪明。
两人曾合作搞科研,出 paper ,后来却关系紧张。除了个性差异大外,我们从下面这个小例能看出些端倪。师祖去世近 20 年后,师叔宣称,师祖一个伟大的创想其实是他的。言下之意,师祖剽窃了他的创意。究竟是谁的?师祖已不在人世,无从辨解。令人困惑的是,师叔为何二十年后才站出来?
即便在人世,又能如何?看看杨政宁和李政道。利益冲突永远是不和的根源所在。搞科研的人,亦不能免俗。
师父是站在师祖这边的。估计因为拥护师祖没少得罪过师叔。师叔当时权势正浓,师父没法在哈佛立足,于是远走加拿大。师父是个持才傲物的人,虽呆在加拿大的一等学府,却从不把同僚放在眼里,系里的同事得罪个遍。这下苦了我老公和其他在他手下的学生,因为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需五个教授,可他们很难找到其他教授来给他们考试。
师父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得诺贝尔奖的老师见了几个,得不得奖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
The best of Harvard is a Thai restaurant, a dim sum place, and it's not too far away from a Shabu Shabu place in Chinatown . The Prudential center is a good place to shop too.
Many people take Harvard too seriously. No point, it's a place for those tenured faulty who have super ambition.For others, it's just another fun 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