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满都宝力格牧场资料

(2023-07-15 03:57:47) 下一个

我于1967年11月16日离开北京,十天后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公私合营牧场,开始了历经五年多的插队生活。1969年底,牧场由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6师54团接管。

满都宝力格地理位置,几乎在北京正北的边界线上,也是东乌旗最东边的牧场,再往东就是宝格达山林场,那边就算是进入大兴安岭。

我于1973年办困退回京后重新参加工作。

现在牧场改成苏木。这是当年满都宝力格牧场的情况,资料保存。

地区资料(满都宝力格)

地理位置: 东经      119°
           北纬       46°
面    积: 3464  平方公里
最大距离: 东西    84公里
           南北    78公里
人    口: 1967年   997人
           1990年  1303人
           1991年  1246人
           2001年  1967人

    满都宝力格苏木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的中蒙边境地区,境内边界线长约一百公里,驻有朝布楞边防站。
    满都宝力格苏木地处大兴安岭余脉西麓,是山地草原和草甸草原的过渡地带,源于大兴安岭的季节性河流乃林高勒和丰沛的地下水源在此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和湿地。
    原始的自然环境,使多种动植物得以生存繁衍;交通不便和严格的边境管理制度,气候严寒以及人口稀少,是其免遭人为破坏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异、自然灾害对其影响相对微弱。
    这里栖息着各种动物,兽类有狍、黄羊、狼、野猪、狐狸、沙狐、猞猁、艾虎、旱獭、獾、野兔、刺猬、鼢鼠、鼬、蛇等等。还有天鹅、大鸨、灰鹤、大雁、鸿雁、野鸭、野鸽、鹰、鹞、沙鸡、百灵以及许多我不知名的鸟类。
    各种植物种类繁多,本人学识有限,无法列举。仅知有:甘草、白芍、麻黄、黄芪、防风、野罂粟、野菊花、马勃等中草药,以及白蘑、黄花菜、野韭、山杏、芦苇等经济型植物。
    地表湖泊有两处析出芒硝和碱的结晶,纯度极高。
    满都宝力格苏木的自然生态,主体上至今未遭受掠夺性的开发和毁灭性的破坏,除上述原因以外,近半个世纪期间,各时期经济模式的相对合理、稳定与良性衔接,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50年代

    内蒙古地区于1947年5月1日实行和平解放,是全国最早建立自治区的省分。但由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慎重性和保护性政策,一直未实施土改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明确规定牧区实行三不两利政策:不分(牲畜),不划(阶级),不斗(牧主、富牧),牧主和牧工两利。牧业生产仍保留原始的游牧方式。还有一项重要的粮食政策:牧区属于商品粮供应区,并且粮食供应实行凭本不限量。实际上牧民以肉、奶食品为主,每人3斤炒米(糜子米)、6斤小米、10斤白面的配给定量,很少有人超标,这项政策一直执行到取消限量,因此牧区未受到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影响。这两项稳健合理的政策,使牧业生产保持着良性的发展。

二、60年代

    50年代末期,牧区的社会主义改造姗姗来临,作为政府部门,在“三不两利”政策的基础上,动员有畜群的牧户,按自愿参加、自愿组合的原则,组建公私合营牧场。这种牧场在东乌旗有二家,满都宝力格是最大的一家,成立于1958年。那时牧场的面积比现在要大,东部与宝格达山林场接壤,西部是锡盟最优良的冬季草场东、西额仑,现划归额仑高毕苏木。现在看起来,当初这种自愿组合所形成的格局,在人、畜密度和草场比例上,基本是合理的,这里体现了牧户的自主与经验,而政府的行政干预则相对微弱。
    公私合营牧场比照对民族资本家的赎买政策,将其畜群入股计息,逐年支付,止付期定至1982年。牧工的劳动报酬采取定工定时的月薪制,每日工10分,定值1.60元,每月支付48元(杂工同酬,男女同酬),春季新生畜按每年7月统计数字(当地称为“社会调查”)付酬,统称接羔费。羊羔每只0.50元,牛犊、马驹每只5元,此项收入大致相当于一个牧工的全年工资。
    按照当时的地区类别,这里的收入水平高于北京市,与上海持平。
    这一时期的经济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一)“三不两利政策”淡化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偏差,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牧户的生产积极性。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条件,强行解构现有的经济体制和生产关系,只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二)未能与全国同步地实行“人民公社化”,避免了其后的“大锅饭效应”和“三年困难时期”的灾难性结局。
    (三)对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健、合理的政策,以及自治区各级干部对各项政策的切实执行,给牧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他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在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受到整肃,“文革”中的“挖肃”运动中,数以万计的人丧生。
    社会的动荡,终将会使这古老的生产方式解体,但满都宝力格侥幸避免了数次无谓的灾难。
    在这一时期,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严厉的边境地区管理制度,是不可能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的。
    1964年的“四清”运动开始否定“三不两利”政策,给牧场的人群划分了阶级,为“文革”的整肃做了前期准备。
    1966年“文革”开始,首先停付了牧户的股息和劳动报酬中的接羔费,对划定为牧主和富牧的个人及其家庭,施行歧视和人身欺辱直至抄家和殴打,人身权利被彻底剥夺,家境沦为赤贫状态。当然,比起国内其他地区,这里是最“文明”的。

三、70年代

    由于牧业生产的特殊性,在“十年浩劫”中,满都宝力格仍未受到致命的损伤。生产建设兵团将满都宝力格牧场划入六师五十四团,但经济上仍独立。1970年初,由于战备原因,将北部越冬草场上的牲畜迁至南部山区,造成四万头牲畜的死亡,占全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教训使兵团领导从此不敢再干预牧业生产,畜群数量很快得以恢复。
    1978年,全国形势已经逆转,这里却刚刚刮起“农业学大寨”的风潮,在长年闲置的南部山地草场.垦荒2300亩,麦子成熟后,被山中鸟群啄光,连续两年,几乎颗粒无收,停止耕种后草场很快便得到恢复,未造成沙化,这项举措成为一场闹剧。
    平心而论,在满都宝力格范围内,建设兵团这个半军事化的组织,并未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反而以强大的实力和资金,给这里带来其他地区所享受不到的各项设施及好处,如车辆、机械、房屋、水利、医疗、教育等等。当然,这里包含着国家巨大的浪费,但是,并未伤害满都宝力格的本体经济。
    以兵团的体制和实力,完全有可能对这里的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它甚至不敌一个私人承包的个体企业。

四、80年代

    1985年实行体制改革,满都宝力格牧场随后划归东乌旗,改为满都宝力格苏木。
    由于各界人士的努力,满都宝力格再次获得政策上的优惠。
    首先是清算牧户的股份,考虑到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给牧户造成机的各种损失,采取将牧户入股畜群如数返还来弥补,所欠股息用现金或折合牲畜偿付。我未能详细了解此项政策的依据,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是绝无仅有的。
    清算后的畜群按户口在册人口(当然包括已结算股份的牧户)平均分配。
    我想任何人都会承认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基本上不存在我们在有些地区见到的,在改革初始,拖欠(甚至根本不想承认)旧账和以权谋私的弊病,大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不是无权无势的人只能机遇来发横财。这些当然都是相对而言,满都宝力格也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理想国,局部的弊病肯定是存在的,它主要出在嘎查这一级,这一点将在后文中谈及。
    畜群的分配实质上是由国营经济向私营的逆转,将牲畜按当时价格作价,分配给牧民经营,经营者在15年内还清。
    畜群分配方案按户口在册年限及工作性质的不同,以羊只数量为基数,分为三个档次。草场采取租用方案,使用年限暂定为30年,每人平均在4000亩以上。(具体分配方案从略)
    在改革初期,只能沿用旧有的体制,由嘎查这一级负责执行分配方案,在畜群质量、草场及水源优劣、公有的机械和物资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或被认为是以权谋私的问题。嘎查最初甚至保有少量“公有”畜群,却成了上级某些部门吃拿卡要的资源,它自己也存在向牧户吃拿卡要的问题。随着各部门管理机制的逐步健全,牧户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嘎查的机能逐渐萎缩,历经十几年的时光,几个嘎查的队部,数百间房屋先后倾圮倒塌,已从满都宝力格的版图上消失。“公有”财产也早已消失殆尽,嘎查只在苏木保留一间办公室,行使着类似居民委员会的职能。牧户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直接向政府的各个部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正常化的进展。
    经济上逐步走上正轨,生产的发展,需求大量的劳动力,交通的改善,边境地区开放,外部人口大量涌入,致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且未受到重视,旗一级的环保机构2002年才刚刚建立。各级领导在改革创收的旗帜下,采用各种方式开发这里的资源矿产,丝毫不顾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比之下,牧户承包的草场内,由于围栏的兴建,虽然迫使一些流动性较大的动物,如狼、狍、黄羊等迁徙他处,但更好地保护了围栏内的小型动物以及各种植物和鸟类。牧户囿于传统习俗,仍以经营牧业为主,很少狩猎和采摘经济型植物。但这仅仅依靠传统的延续,还应进行超前的环保教育、立法,以及有效地堵塞收购渠道。
    草原保护法也没有得到普及和监督,修路和施工缺乏科学合理的工序,正在大面积地损坏着草原。机动车在草原上碾压出千百道车辙,分裂着日益脆弱的植被。

    满都宝力格侥幸避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恶浪与险滩,终于给我们保留了一块像样的草原。这种规模的草原,在世界上还没有第二块,仅此问题就值得我们深思。那些人在金钱的驱使下,剥去她美丽的肌肤,去挖掘矿藏,是一种犯罪的行为,全人类将为此后悔莫及,哪怕她的地下藏满黄金,也比不上这无价的草原。
   满都宝力格加上与她毗邻的苏木和林场,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领土的二百四十分之一,理应形成一个世界级的、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域。难道这个课题还不足以引起环保机构的兴趣吗?

    掠夺性的开发已经开始,孤独无助的满都宝力格在等待着人们来拯救她!


原载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编《曾经草原》——草原论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