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产主义原理探索-人类将整体和平进入共产主义

(2010-02-28 23:59:51) 下一个
摘要: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不是“按欲分配”,合理的需要有一定限度,共产主义决不是遥遥无期。
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类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物质丰富,每个人的合理需求都能满足就不需要争夺,因此资本主义转为共产主义,必然是瓜熟蒂落、和平过渡。
人类应谨慎明智、顺应规律,整体进入共产主义,既不可揠苗助长,跳过资本主义阶段,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公有制;亦不可因噎废食,由于既往的一点失误,便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
关键词:按需分配;和平过渡;规律

㈠、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不是按“欲”分配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和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利摩尔根在欧洲和美洲各自独立地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摩尔根(Morgan,Louis Henry)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分析了人类从蒙昧时代经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指出:“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中的一切事实都倾向于证明人类整体是从一种低级状况不断地向高级状况前进。”“人类的各种制度是循着发展的必然规律向前迈进”。[1]P287
摩尔根断言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成就,他指出“总有一天,人类的理智一定会强健到能够支配财富……政治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和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知识正在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1]P506     
1859年,马克思(Marx,Karl)第一次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把他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结论公布于众,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13卷P8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当它所藉以存在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13卷P9
马克思、恩格斯(Engels,Friedrich)并指出人类社会整个发展历程,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来看,正如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指出的,是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道路分为原始公有制、私有制、未来更高阶段上的公有制三个阶段。
马克思并具体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化为共产主义公有制后,社会的高级阶段将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19卷P23
今天,距离马克思、恩格斯和摩尔根的时代,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生产力比19世纪后期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但共产主义似乎还是遥遥无期。有人认为,共产主义既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我需要十套房子、20辆车,每餐都要像皇帝似的吃一百多样菜,何时才能按我这种“需要”分配?可见共产主义难于实现。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马恩所预言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神话世界,“按需分配”并不是“按欲分配”,需要和贪欲是有区别的,合理的需要是一个人生理和精神上必须得到的满足,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贪欲是无止境的。贪欲产生于既往社会生产品的不足,物质不足,人们害怕挨饿受冻,就要尽量占有较多的产品。什么东西不足,人就要大量占有,比如,人在沙漠里,恨不得占有整湖的水,而在河边只是需要多少用多少;空气对人的生存是最重要的,但人们从来没有大量占有空气的欲望,因为空气是充足的,如果人到了月球上,只有袋装空气,人也会产生大量占有空气的欲望;社会生活中,什么商品供不应求,就会产生抢购该种商品的风潮;杰克 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描写了一个淘金工人因饥饿差点死去,后来他被捕鲸船发现而获救,他害怕再挨饿,便时刻贪婪地储存面包,直到他终于明白面包是充足的,才恢复正常。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鬼葛朗台老头,在果子丰收人们都拿去喂猪的时候,也对女佣拿侬说:“吃呀!尽吃!”可见,产品较多时人占有它的欲望是会减小的。贪欲也来源于统治阶级的偏见,既往社会生产力落后,产品不足,只有统治阶级、富人才能多占有财富,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每一时代的统治思想,自古以来富有都是荣耀的标志,许多人亦因为阶级偏见而产生讲排场的贪欲。
共产主义社会物质产品极大的丰富,人们不会因产品不足而产生贪欲,也不会有阶级偏见。恩格斯在《卡尔 马克思》一文中指出:未来“要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所制成的产品增长到能够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日益得到满足的程度。”[2]19卷P124“合理的需要”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按今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状来看,共产主义社会决不是遥遥无期的。
㈡、资本主义必将和平演变为共产主义
1、既往社会形态更替通过争夺变革:
氏族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所经历的三种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建立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生存资料和享乐资料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中国古代《荀子》一书中指出:“物不能澹(满足)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3]P79 因物质不够丰富,统治阶级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人人欲夺之,历史上的改朝换代,私有制代替公有制,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都要经过争夺变革。中国原始氏族社会转为奴隶社会,选贤任能的公天下变为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私有制开始,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打败部族首领有扈氏,取代原定的继承人伯益,强行建立夏朝而实现的。
2、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将是瓜熟蒂落和平过渡
既然以往社会形态更替都要通过争夺变革,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否也同样要经过暴力革命呢?
资本主义是个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资产阶级为挣脱中世纪封建枷锁,积累资本,开辟世界市场,残酷地压榨无产阶级,使无产阶级难以生存,工人的起义革命不断,所以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写的《共产党宣言》中预言:无产阶级将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马恩的时代到今天又过了一百多年,情况是否会有所变化呢?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序言中所指出的:“社会不是什么固定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不断在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4]一卷X111资本主义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是在不断变化之中,18世纪开始的以机械化为中心的工业革命,发展到19世纪后期,又掀起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二次工业革命;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又掀起以电子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二战后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使劳动生产率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提高,世界经济向更加高质、高效和知识密集化发展,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亦社会化了,18世纪初,资本家通过发行股票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企业,产生了股份公司,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已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各国,后来又出现了持股公司。19世纪后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生产同类商品企业的联合组织卡特尔和辛迪加,不久又出现了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小企业组成的大垄断企业:托拉斯、康采恩等。托拉斯首先在美国出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托拉斯的鼻祖,正如美国律师多德在文章中所称:“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1904年1月,美国全国已有445个大型托拉斯。比托拉斯稍后些又出现了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康采恩,康采恩把分属于不同经济部门的企业联合在一起,实现了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结合,形成金融资本。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曾指出:“在托拉斯中,自由竞争转为垄断,而资本主义的无计划生产向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资本家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雇佣的职员来执行了,资本家拿红利,剪息票……在交易所中进行投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初排挤工人,现在却在排挤资本家了。”恩格斯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资本国有化的趋势:“无论有或者没有托拉斯,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式代表—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这种转化为国家财产的必然性,首先表现在大规模的交通机构即邮政、电报和铁路方面”。[2]19卷P239--240
从以上引文中可看出,恩格斯认为大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向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家财产的转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是资本主义又向社会化生产的共产主义迈进了一步。
今天,资本主义统治两百多年后,又出现了跨国公司、国际经济联合体,资本社会化的进程又有了“民族资本国际化”的趋势,以“信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滚滚而来,资本转变为社会公有财产的物质条件眼看成熟,孕育在资本主义胞胎里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怎样诞生?马克思1848年所说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否会发生呢?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劳资双方的情况都有极大的变化,首先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来看,国民经济一般分为三个部门: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林畜牧渔业等;第二产业:轻重工业,包括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包括运输、通讯、商业、金融、科研、教育、医疗、新闻等。
资本主义以前的农业社会,第一产业最发达;资本主义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二战后,电子化、信息化的科技革命开展以来,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其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脑力劳动者的人数增加,体力劳动者的人数下降;企业内部车间工人减少、办公室人员增加,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转变。截至20世纪末,美国、英国每一百个就业人员中,从事工农业者分别只有24、27人,而在第三产业工作的人员则是美国76、英国73。
由于机器的发明,工人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劳动时间也逐步缩短,18世纪的16—17小时工作日至1919年后转为8小时工作日,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缩短为每周五天七小时工作日。而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雇员的工作和经济条件更是较好,他们衣着整齐、衣领洁白,是免除了重体力劳动的知识化的无产者。劳动者只有在生存都难以维持的时候,寻死不如造反,才会进行暴力革命,现在发达国家工人劳动条件大大改善,是不可能起来造反的。
再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如前所述,由于生产机构向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有财产的转变,资本家的社会职能多数由雇佣的职员来执行了,“资本家拿红利、剪息票,在交易所中进行投机”,资本主义初期那种劳资双方面对面的残酷剥削压迫早已改变,双方矛盾大大减小;现代大企业的开拓者,多数是白手起家,凭着一往无前的创业精神,在商业竞争的险风恶浪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获得成功的。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占有财富的贪欲会逐渐减小,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事业有成后,每年给芝加哥大学捐赠60万美元,数额并不断增大,23年后的1910年,捐款高达4500万美元,此外他还到处捐赠巨额款项;当今美国首富比尔· 盖茨08年6月辞去微软执行董事长职务时,将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赠给慈善基金会……发达国家的富豪多数不再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许多富豪认为:自己的财富是取之于社会,理当回报社会,即使捐出大部分财产也在所不惜,劳资双方关系由对立转向和谐。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正如其他一切社会进步一样,这种占有之所以能够实现,并不是由于人们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同正义、平等等相矛盾,也不是仅仅由于人们希望废除阶级,而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恩格斯并指出:“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2]19卷P243—244
笔者认为,既然只有生产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类才能进入共产主义,而物质极大丰富,每个人的合理需求都能满足就不需要争夺,因此资本主义转为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和平过渡。
20世纪中叶,美国共产党领袖福斯特(William,Z.Foster)曾在《世界资本主义的末日》一书中指出:“共产主义基本上是一种和平运动,每一个地方的共产党都寻找以和平的方法来获致其国外与国内的目的。”世界形势的发展,将证明福斯特观点的正确性。[6]P189
3、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
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不断发展变化,人类社会是这样:氏族社会由公有制转为私有制,经数千年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又将转为更高阶段上的公有制——共产主义。
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资本主义初期,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开始了对自然力的征服,为了充分利用水力,地球上到处筑起了一座座水坝,但许多年后,人们却发现水坝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例如中国新疆塔里木河上游修筑水坝切断水源后,下游大片胡杨林枯死,塔里木河滋润的绿色走廊消失了,罗布泊干涸为盐碱窝。为了恢复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动态关系,美国1997年拆除了努斯河上长达45年的大坝,荷兰也拆除了不少功勋卓著的大坝,新疆塔里木河水坝也开闸放水了。从筑坝到拆坝,不是倒退,是人类认识的进步。
每个人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法国政治家戴高乐(De Gaulle)二战中矢志争取战后将法国建成一个“万邦来朝”的大帝国,要恢复法国本土和战前的全部殖民地,但在十几年后,他东山再起时发现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殖民主义时代已经结束了,“识时务者为俊杰”,戴高乐“迫使自己理智地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极其复杂的条件下,促成了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结束,同时使广大西非国家陆续取得独立,走完了痛苦的‘非殖民地化过程’。法国同这些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从此进入新的时期,”[7]P3,戴高乐也为自己写下了政治生涯中最光辉的篇章。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马克思在1848年三十岁时所写的《共产党宣言》,宣告现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必将被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推翻,观点明显偏重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马克思在1867年近五十岁时写的《资本论》一卷初版序言中却指出:“一个社会即使已经发现它的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一个法令来废除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把生育的痛苦缩短并且减轻。”[4]一卷PX11
在1873年《资本论》一卷二版的跋中,马克思引用一位评论者的话来肯定自己的观点:“马克思把社会的运动看为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支配它的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为转移,而且宁可反过来说是决定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的。”[4]一卷PXX1
马克思喜爱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马克思是一位伟人,但他也像普通人一样,思想要经历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从而立之年到知天命的五十岁,马克思的思想也从偏重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为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强调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到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是马克思思想成熟的表现,应该说,马克思在1867年知天命时所发表的观点更符合唯物辩证法。
㈢、人类将整体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和摩尔根共同指出的规律是: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任何一个国家,不管他是坚持共产主义方向,还是否定共产主义的,都受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制约,既不能提前也不能阻挡,最终都将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个人类从未经历过的社会,人类将怎样进入共产主义呢?
1、封建社会不能直接进入公有制社会
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欧文(Owen,Robert)指出:“社会并不是先毁掉旧的石子路才开始建设并完成预定要代替那些石子路的铁路的,甚至铁路已经建成,准备接待旅客时,还要把石子路留下来,给胆小的人使用,直到旧路不受重视,显然对公众无用为止。”[8]三卷P36同样,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社会改革也必须反复酝酿,等待物质条件成熟,公众都认为确实正确可行,才能逐步实行公有制,引导全人类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既往多次的起义革命,常常就犯了铁路还未建成就毁掉石子路的急躁病,人们不但未乘上火车,就连石子路也没了,走路更不方便,当然怨声载道,只好重修石子路,人们还会有石子路比铁路更好的错觉。
20世纪,俄国和中国首先举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向人类指出了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但是俄国和中国当时都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俄国1861年虽废除了农奴制,但80%的土地还掌握在大贵族手里,生产力比英美低近三分之二,中国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刚刚起步。
20世纪前半叶,就连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都还不具备进入公有制的物质条件,而生产力较落后的俄国和中国却一下子跳过了对生产力起关键作用的资本主义阶段,在大工业未充分发展,没有全面实现机械化,更没有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就立即废除私有制,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公有制,这就好象铁路还只是一张蓝图,就把原先的石子路拆掉了;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就要让他吃干饭、跑步,是必然要失败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一个社会即使已经发现它的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一个法令来废除自然的发展阶段。”[4]PX11俄国的十月革命,在时机与方法上,未遵循马克思的教导,急躁冒进,违背了规律,结果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如正常前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基本上是搬用苏联的模式,也带来一些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全面实行了“补课”政策:包产到户、招商引资、改革开放,才使生产力又重新向前发展。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今后的改革中,我们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顺应规律,决不可揠苗助长,跳过自然应有的发展阶段,但也不可因噎废食,由于既往的一点失误,便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
2、人类将整体和平进入共产主义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指出:“人类知识和经验中的一切事实都倾向于证明人类整体是从一种低级状况向高级状况前进”。[1]P287
恩格斯亦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进行,“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的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国家的事变的影响。”[2]4卷P368 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更是滚滚而来。
由上文可以得知,马恩和摩尔根所说的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社会,而不是个别国家。全人类进入共产主义,通俗的说法也就是“世界大同”。中国春秋时期儒家经典《礼记》的《礼运篇》中所载孔子与其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就反映了世界大同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十九世纪末至20世纪初曾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思想。这段话如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9]中卷P1526
1898年倡导百日维新的康有为也在去世时留下了类似共产主义理想的《大同书》。
中国民间早就有关于世界大同的预言流传,在预言诗中最典型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时出现的《推背图》,该书据说是唐太宗时的两位谋士易学家袁天纲和天文学家李淳风两人合作的,《推背图》原本有六十象,每一象由一幅图和两首诗组成,一直从唐朝武则天君临天下预言至未来,有趣的是第59象图下的两首诗预言了世界大同,两首诗是:
谶曰: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
颂曰:一人为大世界福,手执签筒拔去竹,
红黄黑白不分明,东西南北尽和睦。[5]P105
当然,古书中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推敲,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学者们不同方法的研究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确实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类将走向共产主义的社会规律。
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既然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就必须要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生产力都高度发展,发达国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力,发展中国家应向发达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尤其要学习社会化管理的经验,当然也要借鉴他们失败的教训,以免再多走弯路。按质量互变规律来说,绝大多数国家生产力都达到一定高度时,便会发生质变,那时共产主义社会怎样从资本主义胞胎里诞生出来,将由世界各国有识之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考以前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共同探讨。
笔者认为,生产力高度发展,最起码的标志是国家要有能力使全体人民都能达到白领的生活水平,而不是有些人只能享受蓝领的待遇,有的人还要自找饭碗。
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如摩尔根所说的实现“普及的教育”,恩格斯指出:“和平改造社会时所必须的那种冷静和慎重,只有受过教育的工人阶级才能俱有”。[2]2卷P614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成为全面发展新人的必要条件,社会应使每位公民的文化都达到大学水平,同时也要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以满足社会生产对于技师的需要。

一切事物都有惯性,机车在动力停止后,还要向前冲几步;二战结束了,少数不知道的人还在打;从几千年私有制社会过来的人类,在自己创造的财富面前暂时还迷惘而不知所措。
但不少先知先觉者已把财富看得很淡,他们给予人类的是普遍的爱,韩国总统李明博在当首尔市市长的四年中,就将自己的工资基本不动,全部捐给有困难的人,李明博并在电视演说中表示:“我只需一所住宅,其他财产(三百亿韩元)将全部用于回报社会,帮助贫困的人们”;中央一套《今日说法》所报导的志愿者胡传朔夫妇,他们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中国,每天用自己的时间、智力、体力和金钱,为贫苦的人服务……像这样具有博爱精神的人是越来越多。摩尔根指出:“总有一天……政治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和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知识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
我们相信,这“一天”,就在不久的将来。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利摩尔根 .世界学术思想经典名著典藏书系 西方的没落、古代社会分册[M]. 吴琼,杨东纯等译.西宁市: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3].荀况原著,章诗同注.荀子简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4].[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郭大力,王亚南.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5].东方居士编.东方大预言[M].河北省枣强县:朝华出版社,1993年.
[6][美]福斯特.世界资本主义的末日[M].邵新华.上海:新华书店,1950年.
[7]陈乐民.戴高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8]欧文.欧文选集[M].马清槐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一幕幕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思想还是没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所有的东西都有社会统一管理,这里的社会是指某种由政府开办的社会机构吗?为什么生产力提高了私有企业就没有了?为什么私有企业就不能开办这样的机构?从实践来开,私有机构比政府机构高效,服务好,态度也好。
一幕幕 回复 悄悄话 反动势力会不断地反扑,即使真的有公产主义,那也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地球能撑的住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