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水宁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镜子里的陌生人(二)

(2019-12-04 21:21:27) 下一个

细思之恐

“细思”不是以头脑思考,也不是凭经验推断。“细思”大约是展开细微敏锐的感觉的触角去搜索去向更深处探寻。感觉是灵魂的手。它超越思维和经验超越自我的认知,以全部身心环抱触摸和感受某样东西。这时就是灵魂在体验和探查世间万物,如拼图一般找回自己的完整性。“恐”也不是通常所说的恐惧,而更类似刹那间通电一般的情感相通或对习以为常的某种颠覆。

记忆比较清晰的一次是看李安导演的《断背山》。当时深受传统和宗教的影响,对同性恋又反感又不屑。不过李安擅长讲故事,我也就耐着性子投入情节。终至被电影中的某个细节触及,忽然对两个男人深重而无望的痛苦感同身受。自此深切地了解在某个层面上我和他们本为同类,相煎莫急。看来,任何理性的教导都需要经过感觉的门槛融入灵魂。

更久远的记忆是某年的复活节。那天戴维老师讲道时让大家思考,如果耶稣真的复活了我们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台下会众一片茫然:耶稣自然是复活了,我们的生活不是依旧如故吗?我想其中只有我一个人对于戴维老师的话若有所悟。如果耶稣真的作为一个普通人(肉身)在这个世界上复活,那么他就是胜过死亡权势的明证,是我们每个人必定复活的象征。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将会复活,还会甘心活得苟且吗?还会做自己不想做的想自己不敢做的吗?还会跟从别人的足迹信从别人的思想吗?还会将死亡看作终极恐惧而不得解脱吗?或许我们就能像Free Solo里的Alex那样,将手上的每一次抓握脚底的每一次登踏都交在上帝的手中。随便他吧,大不了从头来过。但我们的“相信”本是轻浅的禁不住追问的。我们相当聪明地试图让自己悬浮于半空,以为这样就可以一脚踏进天堂一脚落在大地。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对神的爱既不是从思想上了解神,也不是自己爱神的思想,而是在爱的体验中体验自己同神的一样

最近的一次细思极恐是听来的。感恩节那天,我一边择菜一边在“喜马拉雅听”上听《百年孤独》。每年的感恩节我们都会邀上四五十位朋友来家中聚会,让感恩节有名有实。节日的彩灯布置停当,餐桌和餐具各自就位。火鸡在烤箱里,各种食材排队等着上灶。而马尔克斯的世界更精彩更热闹。小镇马贡多的居民们患上了“失眠症”。他们整夜整夜无法入眠,在所有的工作已经做完所有的娱乐百无聊赖之后,没有安睡成了一件可怕的事。随着“失眠症”而来的是“失忆症”。他们的记忆开始淡去,如被水洇湿的墨迹渐渐模糊消退。他们不得不在各处贴上小纸条来提示自己那些东西的名字和用途。小纸片上记下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包括奶牛,锅,爸爸,妈妈等等等等。他们不只需要推测未来也开始推算消失在迷雾中的过去。我一边听一边感慨,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样子吗?既不知我从哪里来也不知要到哪里去。。。“他知道这不是心中暂时的忘却,而是另一种更加冷酷的、彻底的忘却,也就是死的忘却”,“.阿.布恩蒂亚两眼噙满悲哀的泪水,然后才看出自己是在荒谬可笑的房间里,这儿的一切东西都贴上了字条;他羞愧地看了看墙上一本正经的蠢话”。。。听着听着,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涌上来:原来那些被我们嫌恶厌弃被我们一次次推开拒绝的东西,诸如贪睡痛苦的记忆还有挫折烦恼病痛忧伤之类,竟有其独特的珍贵的意义。可以说,它们对于造就我们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弗洛姆说的,悖论逻辑的导师认为,人只有在现实逻辑的矛盾中才能感觉现实

继续说太阳吧。如果没有明天的太阳——这是不可能的,经验和知识一起大叫。那么,就把思维倒过来大头朝下。一个在我们的生命中如此要紧的不可或缺,就“恰巧”出现在这里。“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张爱玲),这是否可以算作一个切切实实的奇迹?是否还有无数这样的奇迹?地球、海洋、空气、雨水、植物、细胞、引力、生养、相爱、相杀、相生、相遇。。。

 

这首color of the wind是听yy熊先生介绍的,感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