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22 (2)
2024 (1)
同时读着四五本书。我爱读书远甚于写字。读书的时候思想是自由自在的,好像躺在阳光轻抚的湖面上随着书中的内容悠然飘荡。而写字却是要把那风一样的自在拢成一束再定格下来,难得随心所欲。不过我相信意识创造实相,因此就相信写下的文字是创造的第一步。那是在郑重其事中许下的心愿。然后我就只管看着它一路翻山越岭奔我而来。哪怕有时因为等得太久而忘记了它,它依然会如约而至。
如果不是这两天和好友聊起刚读完的DYING TO BE ME,提到“爱自己”这个话题,不会在临回国前的忙乱之中另起新文。当好友一再问“怎么算爱自己”的时候,我竟然有些语塞。我思忖着书中的话答道,“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论断自己”。这样的话在被传递了不知多少回之后就显得格外空洞。但语言本身就是个空空的袋子,等着人用生活里一点一滴的体验去填满。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在《与神为友》里干脆说,生活即是神,因为生活创造了世界。
到了夜里,我又想起“爱自己”。这句话就像一本在床头摆放得太久的书让人失去了翻开的兴致,一个偶然的契机才让它重新进入你的视线。我们只需要爱自己——We’re just supposed to come here and feel good about ourselves and about life—just express ourselves and have fun with it。如果不是DYING TO BE ME 里面这样反复强调,我会再次不经意地走过路过。大略想来关于“爱自己”的教导未免多余,人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爱自己。所以人总是在担心我们太爱自己而要尽力学习如何去爱别人。直到被问到“怎么算爱自己”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想当然,意识到并没有多少人真的会爱自己。大多数人都是黄昏时齐齐站在电线上的那一排鸟儿。线的一端伸向自私另一端伸向无私。但这线却并不和爱连通。靠近自私端的人试图以无度的索取一解对爱的饥渴,而靠近无私端的人试图以倾力奉献换来爱的回报。似乎,我们越努力爱越如传说一般遥不可及。
在黑暗中我问自己,你希望别人怎样爱你呢?我想要有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陪伴我伤痛的时候安慰我迷茫的时候呵护我恼怒的时候容忍我。我想要他无条件地欣赏我包容我珍爱我。我还想要他能完全善解人意知道什么时候开口什么是闭嘴什么时候殷勤什么时候走开什么时候鼓励什么时候撤火。我还想要他深知我的内心的每一声叹息每一丝忧虑每一缕惆怅能够给我带来即时的熨帖的慰抚。。。
我无声地咧嘴笑开了。若是数一数自己曾经得到的爱情,也可以写下几段感人的故事。不过因着我对于爱情抱有这样的幻想,倒白白错过了很多理应享受的时光。在这个夜晚我恍然明白,如果世上确有如我理想中的爱情,那么只能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而我,并不曾这样爱过自己。恐怕世上没有其他人比我自己更严苛地挑剔我责备我甚至痛恨我驱策我。对于自己,我更像一个阴郁的主人苛刻的老板或者恨铁不成钢的教练。
那天看到“豆瓣”里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阅读“圣经”。我的“圣经”是《与神对话》。而DYING TO BE ME在我读来几乎是《与神对话》的濒死体验版。所以我毫不怀疑书中的说法:所有人都是完美的神圣的一体,本质上我们就是纯净的爱。我希望成为那爱却又不时感觉到自己是在perform爱。这让我在精疲力竭无所适从中失去自己。当我不知道如何爱自己我无法真正给予爱。
乔维泰利博士在他的书中讲过一个经历,有一次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作现场直播。他在上场之前唯一能为自己做的就是对自己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爱你。
这一刻我也对自己说: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都爱你。
早知道中间的大段都可以略去了。:)
问好啦。。。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爱自己。不但自己娇惯自己,也要别人娇惯自己。
爱大概是一生的功课吧。谢谢留言。
我写东西最需要心境。好在不需要勉强自己。谢谢。
真的不容易。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