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老百姓有多穷?
有人好说计划经济那段时间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失败,想以此来诋毁计划经济。要说那段时间人民生活困难,比起今天来确实是事实,可是却不能说那段时间没有成绩,这得和解放前比一比。拿过去和现在比有什么意思,前面的永远赶不上后来的,前面的永远比后来的困难,三岁的个子就一定要比他自己10岁时的个子矮。看有没有进步、进步大不大,要和解放前比。如果和解放前比,我看那时的进步是巨大的,超过解放前几千年进步的总和,因为我对解放前人民的生活情况比较了解。那么解放前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本文之前,请大家先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解放前的老百姓会有多穷,然后与本文比较一下,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怎么样,会不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这里说的全是我向老年人调查的,虽然我调查的不是中国的全部,只集中在我的家乡,可是我的家乡在中国也算是中上等富裕的,有点代表性。可惜的是具体数据没有,只能说个大概。
就从吃穿住用几个方面分别来说。
1吃的方面:
解放前,占多数的贫雇农是吃不饱的,要饭的多的是。解放前,旱灾、涝灾、虫灾频繁,一碰到这样的灾年,就更糟了。我只指的是平常情况,特别的大灾,饿死人的事情我不说。要说计划经济那段时间胖子少,解放前的胖子更少。
中农以上一般是能吃饱的,但是多数吃得很差,糠菜、粗粮——山芋、高粱、玉米等——为主食。只有地主才能够以细粮为主,但是还得搭配一些粗粮。(我们这里没有太大的地主,也没有恶霸地主,还是相对比较平均的)。看见了吗,那个时候能吃饱的只占极少数,能吃好的就更稀罕了。
副食方面就更贫乏了。包括地主都没有吃过酱油、醋、砂糖的。好的人家就是自己酿一些酱,过节的时候用山芋、玉米等熬一些土糖,颜色很黑,块很大,很硬很粘,熬得不好,还有点发苦。占多数的穷人连这些都没有。食盐呢,食盐是不能缺少的。我们这里虽然靠海比较近,可是我们这里也几乎没有吃海盐的,都是吃土盐。从地里挖来盐土,过滤出来,自己熬。那盐不仅咸味不大,还发涩发苦。
原因是什么,还是工厂少。那时,一个很大的城市,也无非就一两个酿造厂,产量也很低。
2 穿的方面:
那时全国有几家织布厂?都是以自给自足为主,包括地主都是自给自足,家有织布机。织的都是土布,俗称老粗布,又厚又硬,颜色发暗。想染色的,就买点染料或自己用兰草什么的做染料,染一染,染成蓝的或青的。几千年来都是这个样子的,没有什么进步。
这样说,也只是针对地主、富农等来说的,贫农连织布的也没有,穷人买不起织布机,一辈子没做过新衣服的多的是,冬天没有被盖,没有棉衣,没有鞋袜的就更正常了。有名有姓的一位老人,早就去世了,他从小到大都没穿过鞋,你信吗?那时谁要是能穿上一身老粗布做的新衣,那简直就是地主身份了。电视里好放地主都穿着光鲜的绸缎,事实上几乎没有这些事情,估计只有全国有名的大地主才能穿上。
3 住的方面:
那时低矮的茅草棚是普遍的,地主的房屋也是茅草房。我见过我们这里方圆几十里最大的一个地主的房屋,也是茅草屋,土墙,无非就是高大一些,地基用的石料大一些,方正一些,还有就是在房檐上铺了两排瓦。
几千年的进步有多大?
4 用的方面:
那时,很多人家连吃饭桌子都没有,连凳子坐都没有,大家相信吗?很多人吃饭还都用瓢,葫芦一剖两瓣的那个,而且还有一家只用一只瓢轮流吃的。《论语》里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那个时候吃饭用瓢,临解放时吃饭还是用飘,几千年的进步有多大?
那时,有碗的家庭而且能一人一只碗的家庭是很少的。而且那时的碗还是粗瓷的,就是这样的粗瓷碗也算贵重用品了,打碎了都舍不得扔,还得补上。鲁迅有一篇小说,什么名字我想不起来了,就是里面有“九斤老太”的那篇,最后说九斤老太家里的一只碗打碎了,用铜钉补上,就是事实了。不过居然能用铜钉补,该是很奢侈的了。
肥皂是没有的,洋碱也没有,洗衣服用的都是草木灰水,或者皂角,或者自己用碱土晒的土碱。地主也用不起肥皂。这样洗衣服,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火柴当然没有,用的都是几千年传下来的火刀、火石。那个时候能用起火柴的,都是大一些的资本家。农村人多数都没见过,包括许多城里人也没见过。
点灯当然用的是菜油了,菜油灯发暗。不过那时能点起灯的也是少数,多数人家是点不起灯的,都是天一黑就睡觉,反正又没有看书学习的。那时,如果真有需要凿壁偷光的,肯定也凿了。农忙的时候,需要早起做饭,都是摸黑做。有少数能点起灯的,也都是把灯火控制在黄豆大小。电影里,好放贫农在夜晚组织武装开会研究问题,灯火有两三寸高,满屋雪亮,哪有这回事。
需要计时间的时候,比方说需要早起出远门的时候就点香计时,当然这还得是有钱的人家,没钱的人家就看星,听鸡叫。
治病上,那时没有医院,都是土郎中,而且能请起土郎中的,也是少数,多数人有病都是用土方对付,土方对付不了的,就只能等死了。
这样的贫困生活,您能想象出来吗?关键原因是什么?是厂矿少。
解放后,刹紧裤腰带,建了很多厂矿,使生活用品不管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来说都增加了很多,虽然那段计划经济时期人民的生活与今天比起来还很困难,最困难的时候一人一年才几尺布票、才多少点火柴票等等,都限量供应,但是毕竟广大人民把用了几千年的火刀、火石扔了,也能吃上酱油醋了,也能吃上真正的食盐了,吃饭也不用瓢了,洗衣服也能用上肥皂了,不少人也有手表了,也有自行车了,家家户户也能点起雪亮的煤油灯了,点上电灯的就更不用说了,有病也不要等死了;广大人民也不用穿自己织的土布了,由一辈子都做不起新衣服变成几年就可以做一身新衣服了。
这一二十年的进步是不是能赶上过去几千年的总和?凡是从旧社会里过来的老人,在那个阶段都夸那时是天上的日子,过去连地主都不敢想。是谁说那个时候经济崩溃,没有任何进步的呢?有三类人。一类是在解放前非常阔气的那些人,他们在解放前过得日子多好,要什么有什么,拿银子就买,没有任何限量,一到计划经济时期限量了,他们就说不好了。其实,这类人即使不给他们限量,他们也不会夸好的,毕竟自己的财产被剥夺了,谁能咽下这口气。第二类人是别有用心的一类人,这类人,一见计划经济来气,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得骂的。第三类人,是一些不用脑子的人,听信前两类人的宣传,好拿现在和过去比,说今天如何如何,过去如何如何,一比就说过去差,过去穷得让人没法想象,没有丝毫成就。
再说,计划经济时期的进步还不能只从人民生活水平上的进步来看,那段时间还有隐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显性进步,这是能看出来的,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所谓隐性进步,就是重工业的增加、研究单位的增加,这些增加是不能直接表现到人民生活水平上去的,人民是感觉不到的。计划经济时期,把大量的财富都应用到了建造重工业、研究单位上去了,用在生产生活用品的财富就相对少多了。没有那时在重工业和科研上的大量投入,何来今天生活水平的巨大进步?前人不艰苦奋斗栽那么多果树,有点钱就自己吃了喝了,不想买树栽,后人哪来的果子吃?这个隐性进步也不能不算在内。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792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