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兴来每独往,世事空自知
个人资料
正文

做家务是孩子教育的必修课

(2010-03-18 20:50:34) 下一个
现在的中国家庭对小孩的娇惯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范围是罕见的。这种现象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国内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很自然成了父母,乃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心肝宝贝。很多人移民出国的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孩子。对孩子的爱护本来是合情合理。但是如果爱护变成了溺爱,则往往适得其反。

我询问过周围一些中国朋友和同事。 大部分家庭里孩子都没有分担家务。有的人解释是因为孩子学习任务重。有的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失去子女培养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

从大处讲,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西方社会是公民社会。每个人在享受公民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公民的义务。 不夸大地说, 责任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 自己周围有责任心,遇事有担当的人,往往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事业上也往往更顺利。让孩子分担家务正是培养这些品质的一种方式。它让孩子从小意识到, 自己是家庭这个小社会的一分子。 在这个群体中只有我为人人, 才会人人为我。

从小处讲,从小学习做家务关系到未来的家庭幸福。现在社会结构改变了, 大多数家庭夫妇两人都得工作,都在挣钱养家,不存在谁养活谁,很自然家务事应由两人分担。如果一方不会做,或不习惯做,或不愿意做家务,很难长期维持家庭的和睦。实际上许多家庭的矛盾都是从推逶家务事上引起的。

学做家务还是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所必须。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很漫长, 父母不可能呵护他们一辈子。即使父母为他们的事业铺垫了好的起点,他们将来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都是未知的。一个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在将来独立遭遇困境时,很难想象他(她)能坚韧不拔地生存下去。

一起做家务还能增加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孩子大了后忙于自己的事,每每与父母渐行渐远。很多家长都抱怨,与孩子一天讲不了几句话。 一起做家务事时虽然只是谈些鸡毛蒜皮的事,但毕竟还是一种交流的机会。

我们这一代人中很多人年轻时遭遇坎坷. 到北美后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事业上总有大材小用的遗憾.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往往转变成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 这种愿望是合理的. 但是培养孩子不应该狭隘于培养一个人才, 而是要让他们首先成为一个家庭的好成员, 许多人的好朋友, 一个社会的好公民. 只有这些才是孩子将来幸福愉快地生活的真正基础. 如果孩子在此基础之上还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也只是锦上添花. 反过来讲, 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了只顾自己,将来在家庭和生活中很难如意。即使事业有成,也只是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而已, 孩子自己不一定幸福。古人说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其实正是这个道理。

孩子分担家务应该从小做起,从他们自己的事做起. 重在培养这种意识, 不必拘泥于形式. 我儿子从六岁时开始为家里洗碗. 要垫一个凳子才能够得着水池. 洗完后一身一地都是水,碗还得我们重洗一遍. 上初中后开始做米饭, 并把菜洗好等我们回来炒。 上高中比较远, 但如果放学到家比较早, 总是边做饭边做作业。 另外象剪草,铲雪等事情, 如有空都尽量让他做。 邻居有事需要帮忙时,也鼓励他参与。他到同学家参加party, 有时也能主动帮着做点诸如洗洗碗之类事。每当他同学的家长向我们提起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时,说实在地比他学业上的进步更让我们感到欣慰。

孔子讲过“修己以安人”。 鼓励孩子做家务还得大人自己带头。如果夫妻两人在家务事上互相推逶,孩子就会把做家务看成苦差事, 很难高高兴兴去做。 另外切忌在孩子做错事时把做家务当成一种惩罚手段。要时时让孩子明白,分担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尽的责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