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留声机,是上海人叫开的

(2010-05-15 16:05:29) 下一个
新式留声机传入上海后,作为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能够响亮发声的“唱戏机器”旋即大受欢迎。对于无缘欣赏现场表演的人而言,幸而有了留声机和唱片,方才有机会首听到各种戏曲小调、甚至洋人的纵情大笑。

清末明初的上海,家境宽裕、手有余钱的人才有能力购置一台留声机。他们大都是通过谋得利洋行、老晋隆洋行、柏德洋行等代理商精心选购,但也有一部分人通过拍卖行举办的拍卖活动购得。

在《申报》刊登的洋行拍卖会的预告中,留声机和唱片出现在醒目的位置,与“有名头等金表、搪瓷器、千里钟甚至房地产排在一起。一则预告的内容为:“准于十月初一日十点钟在提篮桥舟山路第十二号A字住宅内,拍卖书楼、大菜间、卧房、洋琴、留声机器、织绒地毯,以及一应另物。”

“携唱机”,避暑就靠它


携唱机、唱片去避暑,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富裕阶层一种时髦的消夏方式。林语堂在上海回味避暑的种种益处时,将“你可以带一架留声机、或者同居的避暑家总会带一架,由是你可以听到年头到年底听惯的乐调,如《璇宫艳舞》、《丽娃·栗妲》之类归入其中”,与“有机会看到蛇”、“整备行装的快乐高兴”、“在黄昏闲话中流露出一切家庭秘史”等并列。

一则“胜利留声机”的广告算是给富家子弟休闲避暑除了个新点子——“手提胜利留声机,消夏娱乐最宜”——“夏日如年,暑热无聊,试携手提胜利原唱机一具,约三五有人同至野外或海滨。迎风开唱,其宏大之声调、激越之情音,至为悦耳,由不觉欢欣起舞者矣。”这种“Victrola”原声机在当时是新产品,外观华丽、轻巧,音质悦耳,机内可放10张唱片,非常适合人们郊游时携带。


咖啡馆里给感情细腻客人听


在一些充溢着慵懒、忧郁情调的咖啡馆和酒吧里,留声机是不可缺少的道具。一些内心丰富、感情细腻的客人,常常一边品味着面前的咖啡,一边倾听从角落里播放的曲子,对号入座。

林徽因在上海时写过一个故事:

“三个人说完了要说的话,无言地走到了一条两条路的交叉点,便分散了。我独自走到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尽头处,看到一盏给人以安慰的灯。那灯的主有者是一个咖啡间,我便走了进去。俄罗斯人开的咖啡间,年轻、带着柔软笑容的俄罗斯侍女Ivanova,以及写满俄罗斯文的菜单。我要了伏特加,想同Ivanova共舞。但是店里的留声机却破损得无药可救,我翻到一张“Sending Me Away with a Smile”的唱片,顿时心情暗淡。Ivanova婉拒了我邀她出去跳舞的要求,我要了咖啡,却是凉的。结完帐后,我重新回到冷僻的街上,心里想着下一个去处,那里必得有着热的咖啡、腻的音乐、粘的舞,而且不会再给一个笑打发开。”

远东唱片业魁首


上海百代公司的创始人是法国人乐浜生,19世纪90年代来到上海的时候境况颇为潦倒,在南阳桥(今西藏南路近大世界八仙桥一带)附近沿街设摊播放唱片,这种小摊子当时倒也不少,但乐浜生的生意却非常兴隆。

在诸多小贩中脱颖而出,乐浜生确有过人之处。作为一介洋人,他所播放的唱片属问世不久的新发明,而其他摊贩们还基本停留在老式留声机阶段。他还很对揣摩人们的心思,深知路人花数枚小钱无非是为了寻点开心,因此如何设法将主顾们逗笑至为关键。在挑选唱片上,乐浜生花费了不少心思,最后选定“洋人大笑”作为主打。只需10个铜板,即可听到5个洋人怪声大笑,“洋人大笑”由是深受欢迎。

不出数年,乐浜生创立了“柏德洋行”,后来改名为“百代公司”。上世纪30年代,百代公司雄踞于徐家汇,职工逾千人,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唱片制造厂。

公司内部管理极为严格,几近苛刻,曾经发生职工因窃取十张唱片而被扭送巡捕房的事情。当工人下班携带赃物出场时,被门房发觉,搜出唱片,门房随即报告账房,账房立刻向法租界巡捕房报案。

百代公司邀请女明星录制唱片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即酬金相对低廉。即使是当时走红的女明星,如黎明晖、胡蝶、徐来、陈艳艳,每灌一张唱片所得报酬不过百元而已,至多四五百元,较之戏曲界大牌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名伶唱片”为主的“时代曲”,却捧红了一批又一批影视红星。

潘迪华回忆,老上海的流行音乐可是那时远东的主导,港台日韩还不知道在哪里。


人类信息记录史上,留声机的发明,实际照相机之后又一革命变革。从此,长风之浩浩、流水之淙淙、奔马之嘶嘶、战炮之隆隆、小鸟之啾啾,伟人之南腔北调、名角之千古绝唱、情人之山盟、祖父之遗嘱,一切来去匆匆、无质无形之天籁、地籁、人籁,一切或强或弱、或长或短之轰然、哔然、嚎啕、呜咽之声,都可录之一瞬,存之永久。

上海是中国最早引进留声机的城市,也是近代中国唱片制作和发行的中心。留声机和唱片,在近代上海社会中,先后被赋予多重意义,诸如奇巧淫技、奢侈物件、高雅标志、牟利商品、宣传利器等。“留声机”的名字是1890年由上海人叫开的。近代中国第一批唱片是在上海灌制的,弄堂里飘出留声机播放的靡靡之音,是老上海特别的风情。《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制,唱片业曾是上海最有特色的产业之一。

英商谋得利公司作为上海经营唱片最著名的公司,生意中最重要一条是西方硬件、中国内容,即在上海本地请著名演员灌音,道地的中国内容,如京剧、徽剧、各盛小曲等,灌音以后送到英国加工成片,再返回上海销售。这样,制作在外国,质量有保证,内容为本土,市场受欢迎。



作为中国唱片业中心,上海发行的唱片种类繁多,内容异彩纷呈。就戏曲而言,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均有发行。歌曲唱片就更不用说,既有时代曲,也有抗日救亡歌;既有创作歌曲,也有各地民谣。老上海发行的唱片,可谓同时代中国音乐、戏曲艺术的原声宝库。

《申江服务导报》09/09/200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