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杨靖宇将军儿女曾不知杨靖宇是自己父亲

(2010-05-15 16:05:29) 下一个
杨靖宇将军儿女曾不知杨靖宇是自己父亲

2007-01-30 12:38:10 来源: 中国国防报
 
青年时代的杨靖宇很少有人知道杨靖宇将军原名叫马尚德,也无人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

1950年,黑龙江省委决定在松花江边建一座东北烈士纪念馆,其中决定将杨靖宇将军的事迹作为纪念馆中最为重要的陈列内容。历经种种曲折得以找到的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经过重新更换防腐药剂也将被陈列在主要展厅的中心。

就在纪念馆筹备期间,一个重要问题提到了黑龙江省委的议事日程,那就是在陈列杨靖宇遗骸时,必须搞清这位抗日英雄的简历。可是,由于战争年代黑龙江省委的许多机密档案无法保存,所以直到开馆前夕,甚至连杨靖宇的真正出生地也没有搞清楚。

当时黑龙江省委只找到一张发黄的杨靖宇履历表。由于年深日久和战火的洗礼,那张履历表上仅依稀可辨如下记述:

“马尚德,号润生,到东北后曾用名杨靖宇……领导过1928年的刘店暴动,1929年春天来东北后,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8月入狱,1931年11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

黑龙江省委常委们面对着这张泛黄的旧履历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虽然许多常委都曾经在抗战时期与杨靖宇有过接触,但是知道杨靖宇的原名叫马尚德的人毕竟是少数。至于杨靖宇的出生地和家乡在何处,是否还有后人等情况,大家几乎一无所知。但是从这张保存下来的履历上,可以看到杨靖宇早年参加革命时,曾经领导过著名的刘店暴动。从这个记载上,可以推断杨靖宇的家乡可能在安徽,因为刘店暴动是在安徽省境内的大别山区。

意外得知杨靖宇出生在河南,而且家乡还有妻子儿女

1951年夏天,为尽快找寻杨靖宇将军的确切出生地和他的家人,黑龙江省委决定派以省委常委陈雷为首的一个调查组,星夜兼程前往安徽。在安徽省委的帮助下,调查组不但很快查明1928年的刘店暴动确在安徽境内,同时也掌握了这次暴动的领导者中确有马尚德。

在合肥查档时,调查组又欣喜获悉,马尚德不但在安徽领导过刘店暴动,而且还在1928年冬天在大别山南麓组织过红军第25军的鄂豫皖别动大队。虽然杨靖宇青年时期的影子渐渐浮出了水面,然而却没有人能提供他的确切出生地。

就在这时,调查组无意发现了一张《人民日报》,在这张报纸的显著版面上刊载了杨易辰(曾任最高法院院长)写的回忆文章《忆模范共产党员杨靖宇同志》。陈雷的眼睛一亮,因为杨易辰是杨靖宇南满抗战时的亲密战友之一。他在这篇回忆文章里提到杨靖宇出生在河南。虽然出生地不详,但杨易辰却提到杨靖宇于1927年春曾领导过著名的确山农民大暴动。杨易辰的文章让调查组顿时觉得柳暗花明!

不久,陈雷见到了杨易辰。这位在南满深山老林里与杨靖宇爬冰卧雪的老战友肯定地说:“杨司令的老家在河南省,而且就在确山县农村。他亲口对我说过,他是1905年出生的,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第1甲种工业学校读书。他在那所学校读书时加入青年团,1927年6月入党。他还对我说过,1929年他从河南省下关东的时候,已经有一子一女。他当时还以为很快就能回到河南老家的,可是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不曾回过河南了。”

陈雷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叹息:“这么说,杨司令的妻子和儿女还在确山?”杨易辰说:“杨司令曾经说过,只要抗战一结束,他就回去看看。如果现在他妻子还在世上,你们到河南一定会见到的。”

杨靖宇的妻子临死前对儿女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很快就要回来了。”

当天夜里,陈雷率领调查组马不停蹄地登上了赴河南的列车。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确山县,调查组经过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杨靖宇的一双儿女,搞清楚了杨靖宇的家庭情况。

在确山县有座偏远的小山村,名叫李湾村。村东头有个小院。每当树上结满柿子时,小院的女主人郭凤都会亲手将柿子摘满了筐,向小院前一条通往村外的土路上张望。郭凤就是马尚德的妻子。1927年春天,她从邻村嫁进李湾村的柿树院。次年她为马尚德生下可爱的儿子马从云。一年后,就在他们女儿马锦云出生仅5天时,马尚德忽然对郭凤说:“明天我要出远门,也许几年不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

马尚德离家一年光景,郭凤年迈的婆婆就因病故去了。从此这个小院变得越加空旷寂寞,只有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过活。日子的清苦倒可以忍耐,可是由于郭凤年轻且生得标致,所以有些行迹不轨的村霸时常向她发出不怀好意的寻衅。郭凤冷颜相向,就惹来那些坏人的愠怒。有人甚至向敌伪告发郭凤的丈夫多年在关东抗日,可是由于当地恶势力找不到可靠的证据,也就没对郭凤母子下毒手。

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了,望眼欲穿的郭凤仍然没有盼来她的丈夫。这时积劳成疾的郭凤患了重病。她在临死前,将儿子马从云和儿媳妇方绣云、女儿马锦云及女婿都叫到床前,叮嘱他们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很快就要回来了。可惜我见不到他了。你们见了他要对他说:这些年我们全家都在想着他啊!记住,你们的爸爸叫马尚德!……”郭凤说完就去世了。那一年她刚刚37岁!

兄妹俩对杨靖宇这个名字早有耳闻,却不知他就是自己日夜想念的父亲

1949年淮海战役的炮声响彻黄河两岸。确山县城不时有解放军的大部队经过。它们大多属于从东北过来的第4野战军。当住在李湾村的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人听说大部队不断经过确山前往江南进发的消息后,都认为在这些向南挺进的部队里一定会有他们日思夜想的生身父亲。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人每天都从李湾村来到确山县城的大街上。他们望着解放军的大队人马,不时跑上前去拦住那些匆忙向南挺进的战士,询问道:“同志,你们部队里有我们的爸爸吗?他的名字叫马尚德啊!”可是,那些从确山县城经过的战士们大多对马尚德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这使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人都非常失望。

在他们看来,早在1929年就去东北抗日的父亲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一定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将军了。然而让他们感到失望的是,他们一连数日站在街头上,频频向过往部队打探和询问,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一个不祥的念头开始闪现在马从云、马锦云兄妹的脑际。他们感到父亲凶多吉少。

等到1951年调查组找到马从云、马锦云的时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到东北后已经改名为杨靖宇了。对于杨靖宇这个英雄的名字,兄妹俩早有耳闻,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杨靖宇就是他们日夜想念的父亲。当调查组的人向他们讲述杨靖宇1940年在长白山密林深处打到弹尽粮绝壮烈牺牲的情景时,兄妹俩抱头痛哭起来。他们没有想到父亲会死得那么英勇悲壮!

马从云向着父亲的头颅重重地磕了3个头,说:“放心吧,爸爸,我们不会给您丢脸的!”

1953年冬天,马从云夫妇到哈尔滨参加东北烈士纪念馆开馆仪式。他们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杨靖宇!那是装进一只玻璃瓶子中的头颅标本。马从云夫妇跪倒在父亲的遗骸前失声痛哭!

在哈尔滨的日子里,马从云夫妇受到众多抗联老战士的欢迎。他们当中有杨靖宇的战友、同志和下级。他们都把烈士的遗孤当成自己的子女,有人甚至要给马从云夫妇就地安排工作,可是马从云谢绝了。他不要组织照顾,决心在河南故土生活。

离开哈尔滨之前,马从云再一次来到纪念馆那只装着父亲头颅的玻璃瓶子前面,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3个头,说:“放心吧,爸爸,我们不会给您丢脸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