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给我们班讲了推敲的故事,知道推敲这个词怎么来的。
话说一秀才,某日造访一寺庙。见一侧门的一幅对联缺一字,兴趣来了。原来对联是“鸟宿池中树,僧X月下门”,X处是一空缺。秀才问小和尚,对联怎么缺一字啊?小和尚回道:是主持和尚写,但拿不定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好。
秀才被问住了,便不停地思考,还不是做一下敲门或者推门的手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成痴迷。后来不小心在大道上冲撞了新来的县官,才让点过探花的县官解救了。
当时听老师解说,应该是敲,心悦诚服、毫无疑义、再清楚不过了。
事过多年,再回想起这事,却又犯迷糊了:其实推更好耶。那么静谧的夜晚,敲门声与环境对比度太大,不和谐。反过来,推门的话,白天几乎没人注意的吱呀一声,带个尾音,跟静夜一静一动,既有对比,又自然和弦,那层意境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