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俺做一回标题党,要砸的手下留情。
俺木有啥秘诀,不过就想8挂一下俺家那些过80的老人之事。
一直以来,关于长寿秘诀的探讨就没有停过,很多专家建议这个建议那个,狗狗一下可以看到很多相关介绍,无外乎饮食,睡眠,心情,抽烟,等等,就是没有一个提到基因和现代医学的作用。
没有长寿的基因,其他的努力有多少帮助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俺还是避之的好。
现代医学对人类的拯救,是无可否认的。发达地区新生儿的存活率大大增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很多人因为及时抢救,躲过了鬼门关,也是有目共睹的。
杜甫《杜工部诗·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可见70之寿命,在当年只是一种梦想。
可如今谁家没有80岁的老人?90岁的也不少见吧?他们的高寿除了基因,当然离不开现代医学。他们出生后的年代,还都是一穷二白,缺油缺肉缺营养的年代,腌制类食物自然吃得不少。但别说米饭,有稀饭吃就不错了。所以很多老人至今养成了吃稀饭的习惯,应该说他们年轻时的饮食还都算是非常健康的。等他们老了,中国的食物供应充足,想吃啥都有时,他们的年纪已经没什么大的胃口天天山珍海味了。
先说俺外婆70多,和俺姑太婆80多,都是因为股骨颈骨折没有得到及时的医疗,最后死于并发症。
亲戚1:83岁,70多岁还上手术台。36岁那年半夜叫醒夫人,说自己中风了,夫人立刻让老大到楼上请专家下来,自己和老二给他全身按摩(这个应该没什么作用,也就是个心理安慰了)。幸好医院和家属楼在一个大院,专家又同住一个楼,抢救方便及时。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被告知,因为严重的恶性高血压,他活不了几年。于是,同为医生的夫妻,共同讨论,干起了别说是一般的内科医生,就是专家都不敢随便下手的药物配伍,不是几个,而是十多个药的配伍。为了减少药物的副作用,隔一段时间还要重新选药配伍,把一日三次的药药一包包包好。我们都知道他吃药是一把把吃的。他一直都坚持早上跑步,不吃鸡蛋黄。其他的因为过去的食物供应有限,也就只能是一些家常菜。可能因为药物的副作用,他严重失眠,经常半夜起来看书。另外就是缺钙。
亲戚2,93岁,坏脾气,不识字的家庭妇女,非常能干,几个孩子甚至孙子辈都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家务全包。2次股骨颈骨折,手术后都是靠女儿细心照顾,儿子们则很少甚至不管。
亲戚3,85岁,好脾气,家庭妇女,也是家务全包,但不太能干,70多岁因癌症手术,得子女悉心照顾。至今康复良好。
亲戚4,85岁,掘脾气,规矩大,说一子女不敢二。文革受过迫害。抽了一辈子的烟。曾因心脏病抢救,至今还是自己买菜,夫人做饭,夫人也80多了,身体差些。
亲戚5,82岁,坏脾气,非常自私,对自己非常好,啥好吃的都留着给自己。没有亲戚,也没什么朋友。哮喘,是医院的常客。
俺娘:91岁,坏脾气,一个绝顶聪明能干的人(这是大家公认的),就是嘴巴不饶人。小时候下田种地,后来成纺织女工,三班倒了一辈子。过去的剩饭剩菜都属她,二手烟抽了一辈子。弟妹都比她吃的苦少,但没一个比她硬朗的。一辈子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俺娘很自豪的口头禅:至今今走路不用拐杖,看报不带眼镜。70多岁查出糖尿病,现在要打胰岛素。
俺爹:84岁去世。掘脾气。肝炎,肺炎,胃出血,老了终于体会到都是因为得到了俺娘的精心照顾,才不至于早逝。因为节俭(他当时的收入算高的,但都拿去接济兄弟们了),他的烟盒里有二种烟,一种是他自己抽的最便宜的浦江牌,还有一种是交接用的大前门。有条件后,每天早上2个鸡蛋,谁都拦不住,胆固醇从来不高。60岁后几乎每年都要住院,绝大部分是因病情严重住院,病危多次。70岁时60%气胸,照样挺过去。他的去世还是因为抽烟,导致老慢支,最后是肺衰。
这些老人能过80,无一不是因为现代医学的昌盛。
当然,俺家的例子太少,在统计学上尚无意义。当然如果统计一下如今过80的老人比例,就有显著意义了。
当然,我不否认医学上有误诊和过度医疗的,就像我的亲戚说的,哪个外科医生不是踩着病人的尸体成长的?
但因噎废食则是不可取的。
青霉素对人类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但滥用青霉素的后果就是导致细菌的变异,对抗菌素的耐药性增加。其后果之严重,绝非玩笑。
所以,如何善用药物,是人类需要面临的重要选择。
医学上还有很多难关没有过,但不等同我们需要否认医学。
不知道那些否定医学的人,是否自己和家人从不找医生?
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