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为我操琴的琴师叫李门,从别的师兄师姐那儿听来一些他的事,自己又上网查过。他是京胡世家出身,他爸爸是梅派名琴李奘图,他弟弟也是梅派名琴师,叫李超。他自己学的也是梅派的琴,能拉也能唱,很小就出了名。从十七岁起就跟着当时号称上海头牌青衣的李丽芳(海港里方海珍的扮演者)拉琴,当过中国京剧院乐队队长,京胡是国家一级演员,另外还能设计唱腔什么的,反正成就一大堆,京剧界算大名鼎鼎。
我虽然唱的不咋地,但能混上让这一流琴师为我操琴唱上一段《洪羊洞》,也就算混得不错。心中得意不免拿出来向老父炫耀一番。
听完我的牛皮我爸爸没说话,停了一会儿他才说,“在我小时候,有个和我玩得来的堂妹叫德墀-”
他的故事是这样。
这个德墀堂妹有个姐夫,叫石钟秀。石钟秀是政法大学毕业的,自己开业当律师。但他又是出了名的票友,迷戏,懂戏,能唱,会演。有一段时间律师的工作不好做,他就去投奔了一位他的好朋友,叫王泊生。这个王泊生可是个有来头的人物。他自己是个唱戏的,唱老生,也会编剧,懂唱腔。更重要的,他是个戏剧教育家。三十年代他受到韩复榘信任,在山东开办山东省立剧院,那在当时可是新式戏剧学校的头一块招牌,全中国都叫得响。一大批后来的名优名角都出自他的旗下。比如赫赫有名的崔嵬,田烈,高玉倩。第一期高级班一共只招了三位女生,其中一位叫李云鹤,她就是以后的江青。石钟秀到了王泊生那里,王泊生劝石干脆下海唱戏,但石钟秀舍不得他的律师招牌,不想正式下海。所以王给了他一个前台主管的差事,有戏让他去唱但不真的管事。
有这一层关系,我爸爸便常跟着石钟秀去剧院混着听戏,赶上他们一块儿去吃饭也带上他,有时还能得一点零花钱。我没仔细问,但猜想那一段的日子他老人家日子过得相当逍遥自在。
那时候和老父在一起一道听戏,谈戏,一道出去吃饭,一块儿听石钟秀,王泊生他们胡吹海聊梨园掌故的,还有一个年轻人,叫小赵。小赵自己也能唱,但那时他还年轻,更多时候是和我爸爸一样在台下看戏。
这小赵何许人也?他的全名叫赵荣琛,现在可是不得了的人物。四大名旦梅程尚荀里的程砚秋的程派,现在人才济济,势焰熏天。这赵荣琛就是程砚秋的弟子。而且,程派后人现在主要两支,一支是从新艳秋那里传下来的,新艳秋偷师学艺,按程砚秋本意说大概根本不能算他的门下,而真正由程自己传下来的程派,一大半,大概三分之二,全都是这个赵荣琛的后人。这里看出来这个所谓的小赵,他在程派后人中的地位,实在是无人可及。
我为什么对这些材料比较熟悉?因为好长时间我一直在迷一个人,叫张火丁。张是现在程派头牌青衣,唱得极动听,人又长得漂亮。我开始迷京剧,和看她的演出录像看得着迷有很大关系。当时想既然追星,就该把追星的功课做足,所以张的师承流派什么我查得一清二楚。那时候我可是一点也没想到,我心目中偶像的师傅,居然和我爸爸一块儿看过戏,吃过饭。这是为什么,我爸爸牛皮一旦吹到“赵荣琛”三个字我吹牛的气焰立刻被打掉了。不光一起吃饭,看戏,而且被叫作“小赵”!“小赵”,听听人家这称呼叫得多近乎,多有派。不像我,李门老先生来剧社给我们拉琴见了面谁不是恭恭敬敬地叫一声“李老师”?
这里就看出来差别了,牛皮与牛皮的差别,质量上的差别。
两个牛皮一块儿吹,这种吹牛叫吹对台牛。以前有一个白人小伙子总爱开车带我兜风,他最喜欢超速,而真正让他开心得合不拢嘴,汗毛孔都往外冒笑声的,是碰到了同样喜欢超速的人并打败他们。有一次,在故意让旁边的小宏达超过他,然后猛踩油门把对方甩开之后他扬着脸着对我说,你看,像他这样想超速又被别人打败的情况是很丢脸的。
我觉得也是。我想吹牛,可是被更大的牛皮压下来,压得我喘不出气,作不得声。这是为什么那天对台牛吹完后,我心里十分郁闷。
老父亲脸上倒是不动声色,看不出是怜悯同情,还是开心得意。
看,吹牛是有前途滴,加油啊!:))))
我是乱吹,我听这个叫李门的老先生吹牛,那才好玩。好多趣事呀,听着一直笑,大家都在笑。正好我们剧社有个电视台的,看见马上说,请您来给我们做一期访谈节目吧,结果当场拍板约时间。现在没准节目都做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