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倪文硕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八/下)

(2009-10-22 02:48:14) 下一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86eaa0100aa3p.html
倪文硕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八/下)

标签:上海银行 上海商业银行 行员 全行 陈光甫 香港 杂谈

一九五零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率全银行业之先,与政府合营了。祖父硕公迁户口北京分行上班,仍为总行襄理,协助总经理资耀华,持掌全行行政事务,另方面接受在香港董事长陈光甫遥控指挥,为合营后在港资方董事会负责。因硕公屡次在全行劳资会上替资方争言,引起公股方不满。以后有几件事使硕公职业“飘荡感”愈显沉重:
首先,每次例行的银行业务例会由公股方派人指导,后变为政治思想学习会,便硕公很不习惯;
其次,行内成立工会,人民银行颁布收购上海银行股票2万5千股,公股方增九人入董事会,由军管会金融组曾霖任付董事长,决策逐渐由曾掌握,亦使硕公在行务上不知道听谁的;
再次,由资耀华领导的总管理处开始对行内财产清查,全行普遍下调薪水,供行员借住银行房屋家俱面临收回,使上海银行多少年福利待遇领全行业之首,(解放前陈光甫曾傲言,该行自建行始从无‘罢工’事发生的原缘之一)开始折扣,亦使当时不少行员不满,人心思走。
此外,随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开始,银行内“气氛”亦“变味”,工会组织行员“打大老虎”(找寻贪污犯),便行内“高级职务者,均应低头才行”“每个人只有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为人民服务,不能为自巳利益打算,否则自寻死路”(兆京日记载硕公语)。
这时,在香港的陈光甫早亦感大陆气氛不对,巳自行把香港分行改组为“上海商业银行”(去储蓄两字,以显区别),先电召资耀华赴港汇报,无答;后欲招回硕公去香港,亦无应(此时大陆与香港电信交通巳需审核)…。当时情景在父亲兆京日记中有载:“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给父亲(注:指硕公,下同)去信,…转告林先生(注:林恩孚,上海银行出纳,硕公上海住宿邻居)的话,沪行对父亲在京言论均不以为然,说‘何必如此忠心为资方’,能不说最好不说,一切让总经理(注:资耀华)处理,闻香港要父亲去,林先生也嘱父亲快去港”。




随“三反,五反”运动深入,天津出现“大奸商资耀华”标语,资耀华旋即解天津接受审查,硕公亦被软禁东交民巷北京分行内,交待陈光甫财产及人脉,资与硕先拒不交待,紧接着停职、停薪、受法院传唤、家人规劝…,硕公违心写了二百多页陈光甫交待文页,才结束了近一百天的隔离生活,亦初尝到了前所未遇的窘境苦果。
后来才知道,隔离审查资耀华与硕公的真正原因,是合营政府方发觉,上海银行背着官方,在“地下”进行外汇交易,存有“暗账”。这在父亲兆京日记中有载:
“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九日。父亲(注:指硕公)来信说,十四日人民银行金管科召集开会,证实外汇暗账的罪行。由付总经理”(注:上海银行)李桐村坦白,解放以后外汇仍有暗账,他自己分到两次,一次一万美金,一次八千美金。父亲(注:指硕公)说到此,才恍然大悟,代人受罪了…”。
现在据史料分析,所谓“暗账”问题,可能是陈光甫在香港改组的“上海商业银行”所为。由于解放前夕,全国大量存款移入当时称“自由金融区”的香港,上海银行香港分行存款达历史之最(兆京日记有载),其中包括国内外的外汇存款,当时国际汇率波动很大,没有一个银行会放弃此机会。
但大陆上海银行巳与政府合营,这可能对当时香港银行国内外储户有不安全感,故陈光甫改建了“上海商业银行”以示不同,以稳储户,并利于开展多年该行的外汇兑换业务。由于大陆被批准合营后的上海银行可经营外汇业务仅上海、天津两分行(参见《陈光甫日记》),且操作可能需公股方同意。故可能陈光甫自行主张,形成此公股方不知的“暗账”。但从陈光甫亲抓国外兑换业务的行史看,49年初才回国就职的资耀华,与仅管行政的硕公确有可能不知此中细节?
这次隔离审查的经历,对资、硕两公来说,可说刻骨铭心,也可说从不同价值观的改变,决定了两公以后不同人生旅程。硕公至此开始不断递辞呈,找当时公股方曾霖付董事长面谈不允,后向恢复职务资耀华申请,其亦不管事,最后硕公回上海找付总李桐村斟酌,由李代劳,最终52年底以退休名义辞职;而资公巳于初劝陈光甫回来时的自信有异,亦谨慎小心的开展全银行业公私合营工作,并在尔后历次运动中保持低调,逐渐淡出了行政公职,而潜心研究我国金融史,至其90多岁撰写回忆录“凡人小事八十年”(《世纪足音》),其中对这段历史一笔带过,一度使世人颇多猜测……。
随着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一日,在上海银行第二次参与公私合营(全国银行全行业合营),正式走入国营的锣鼓声中,硕公正式被批准退休,该日晚上,资耀华与李桐村来硕公住处探望,促膝长谈至深夜(父亲兆京日记载)。以后各奔前程,再也没有见面过。
www.housebook.com.cn/200506/18.htm
http://life.jrj.com.cn/news/20061108/000000095575.htm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413/12237277.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