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吴敬琏开三剂经济药方——提高百姓的收入比例,建立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实现产业升级

(2009-11-14 19:47:06) 下一个
京华时报|编辑:2009-11-14

吴敬琏开三剂经济药方

昨天,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5周年校庆论坛上,经济学家吴敬琏为当前经济开出了三剂药方。他认为目前单纯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无法持久,必须通过产业提升,使普通劳动者收入持续增长才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图为资料图)

吴敬琏介绍,我国针对金融危机采取的短期政策已初见成效,今年GDP增长8.5%左右应该不成问题。虽然经济出现短期回暖,但能否长期持续增长仍有很大疑问。他介绍,在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是负数;内需对GDP贡献略有增长,但很不明显;真正在拉动GDP增长的是投资的扩大,今年政府投资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0%。

吴敬琏认为,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只能是短期行为,不可能长期持续;由于美国私人储蓄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低迷,出口对GDP的贡献短期内无法恢复到去年10月水平,“另外,我们也不希望长期用补贴发达国家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吴敬琏所说的补贴发达国家,指我国用低价的劳动力成本为发达国家生产低盈利、低价格的产品。

“因此只有让老百姓花钱,以消费拉动GDP持续增长才是当前最合理的。”吴敬琏认为,目前消费不够的根本原因是收入不够,尤其是普通劳动者和专业人士的收入没有得到应有增长,“提高普通劳动者和专业人士收入,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增加就业。”吴敬琏总结道,“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在于产业升级。”

找到病症后,吴敬琏开出了三剂“药方”,首先,现代制造业应该尽量向研发和市场两端延伸。其次,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服务业。第三,在此基础上培育构建新兴支柱产业。

下面是演讲全文。

吴敬琏:

我还是继续我们在上海纪念我们学校校庆的时候的话题:我们国家当前的经济状况、我们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家应该尽什么样的责任。

因为在上海已经做了不少的讨论,今天我想就讲三个图片:先说当前的态势,前面三个季度和十月份的统计数字已经出来了,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对应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已经取得了很重大的成果,所以从现在看,今年国务院提出来的保8任务,一定可以超额地完成,保8是没有任何悬念。从一到十月的GDP的环比指数和工业增长的环比指数来看,合年率都到了,估计会达到8.5%左右,所以报刊上对于经济的走势是一片欢呼之情,认为出现了危险的回升,这次总的情况确实是如此。

但是我们如果更深入地去分析可以看到还不是没有隐忧的,从长远的来看它的走势是不是会平稳地持续这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增长回升的支撑力量来加以分析。我们从一个现在很流行的所谓三架马车,就是三分析的需求支撑了我们当前的增长速度回升,三方面的支撑就是消费的需求、投资的需求、出口的需求。

仔细去分析这三个需求的态势、结构,大致上是这样:出口的需求对于这个经济的支撑,仍然是负的,就是说前三个季度出口需求的下降对于GDP增长造成的影响是负的;那么消费需求稍有增长,不明显。这个出口需求的减少是靠什么补上的呢?靠投资。那么这种情况不大符合我们的期望,不太理想。因为靠投资需求来支撑经济的增长,正是我们过去若干年我们增长模式中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所以用内需来支撑我们的经济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回升,主要希望是来自于消费,但是消费并没有能够承担起这样一个重任,那么就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增长它是不是能够持续呢?因为你看这个大量的投资,就是我们在前三个季度投资比去年增长了130%,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增长它是不可能持续的。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出口,如果投资不能像今年这样大规模地增长,是不是能够寄希望于出口的需求,这里头的出口需求当然是净出口的需求,就是出超它才能支撑GDP的增长,那么出超是不是能够恢复到去年10月以前的情况?看来这个希望也不大。从美国发生金融以来,他的私人储蓄率已经提高了7%以上。也有人说美国这种储蓄率的提高等待经济恢复以后,它可能又走到老路上去了,有没有这种可能?也许是有的,好了伤疤忘了痛,又用这种办法,向全世界借钱来花。但是至少是一方面美国人民会接受某些教训,美国的政治家、经济界的人物会从这次金融危机认识到这不是一个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的路子。另一方面从我们这样的国家来说,也不希望继续用补贴发达国家的办法来支撑我们的出口,因为这是一个很不公道的办法。用穷国的钱去补贴富国,然后让富国再来买自己的产品,这是补贴富国的消费。

所以那么如果这两条都是对的话,我们今后的长期增长是靠什么?那是要靠消费。消费不能靠国家、靠政府去补贴消费,由财政出钱让老百姓消费,因为财政的钱就是老百姓口袋里的钱,用税收拿到政府的手里,所以自己吃自己。所以归根到底的问题还是要让老百姓富起来。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从去年开始一直讲到的,三架马车是非常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也就是我们上宏观经济学的时候讲到的,总供给、总需求的分析,短期的宏观经济分析,那么这个后面的四项就是需求是由四项组成的。现在我们通常选中其中的三项,就是消费、投资、出口,就形成了这么三架马车这么分析的框架,但是这个分析框架正像凯恩斯本人说过的,它是一个短期的分析。

因为我们现在都知道我们的普通老百姓,以至于到我们的专业人员的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收入水平不高,收入从哪里来?其实是从生产中来的,是从长期的分析中可以分析出收入为什么没有得到足够的增长。

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要转向解决长期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长期地够持续稳定地增长,而且这个增长的方式是足够好的,那么才有可能增大大多数人民的收入水平,也才有可能提高消费在整个需求中的比重。

那么我们就要换一种分析框架来进行分析,为什么普通的劳动者和专业人员收入都不够多呢?这个收入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马克思讲的一句话是对的,以什么形式加入生产,就以什么形式加入分配。分析长期的增长,我觉得用索罗在50年代以后对于生产函数作出的解释适用于我们的分析。生产函数产出是由三个因素造成的。我们这个公式里的第二个因素是资本,第三个因素是劳动。在过去十九世纪的时候,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人们注意的都是劳动的因素和资本的因素。投资决定了增长,投资率越高增长率越高,是在这么一种理论的模型下,它就一定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投资率越来越高、消费率越来越低。这正是我们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长期存在的这么一个问题,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将要出现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要被社会主义代替所依据的理论分析。但是在二十世纪中期发现有一些发达国家在十九世纪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增长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就是有一个新的因素出现了。这就是索罗所讲的索罗余量,这个东西就是叫做技术进步、效率提高,或者用另外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舒尔茨的说法,这个东西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可以说它就是知识的含量。

要使得我们的普通劳动者和我们的专业人员的收入得到增加,办法就是使得就业增加和索罗余量增加,就是知识进步的因素和普通劳动者的就业增加。只有它们的在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变得更大,普通劳动者和专业人员的收入才能增加,靠投资拉动的增长它只能使得资本的收入增长。资本的收入增长我们知道在中国的情况下是两部分资本。

第一部分资本:国家的资本。国家的资本它只能造成国家的收入的增长,国有企业收入的增长。

第二部分资本:特别有钱的人的资本。如果他们的份量增加,也只能能使得极富的人收入增加,我们知道人们越富裕消费函数倾向越低。所以不可能依靠投资的增加来增加普通人的收入,因此我们如果要解决长期的问题,就是要转变我们的增长模式。实际上增长转型问题我们早就提出来了。从1996年开始的五年计划就开始提,十一个五年规划又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急迫了。

回到前面我们讲的,在这个短期问题见效的情况下,应该要把主要的力量、主要的注意力放到解决长期增长的问题上来。长期增长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要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型,要使得我们产业的提升。产业提升就我们的特点来说,最重要的在哪里?我想特别是我们在座的,我们的企业家们,大概大部分都是在制造业里面,因为我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当然还有其他的方面,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其他的分析做了很好的论述,我这里就不一一地说。

那么对制造业来说,我想还是用我这两年经常说的,就是施振荣讲的微笑曲线,微笑曲线要向两端延伸。以我们现在的巨大的制造业来说,就是从制造业本身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这个两端在传统意义上来说都是服务业,不管他前端的研发、设计还是后端的品牌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在原来的含义上都是服务业。那么这个向两端延伸结果就造成第二个结果,就是有一部分服务业会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的大发展,特别是我们经常讲到的生产型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另外当我们的制造业加上了很多知识的含量,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在我们当前的情况下,具备这样的条件,很有可能培育起我们一些新兴产业。前段时间讨论的很多。在各个领域上我们都出现了很多一些苗头、一些迹象:我们的制造业经过技术上的更新、产品的更新,能够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譬如说在信息通讯产业、在新能源产业,在汽车产业等等都出现了这样的可能性,但是是不是能够真正实现这种梦想呢?这个还有待努力。我在上海的会上讲到过,比如说新能源的汽车,在去年的情况下,应该说中国的有些企业已经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去年开始出现了全世界的赛跑,是不是我们能够把我们汽车产业经过改造以后变成具有世界领先的竞争力的一个大产业?现在还说不清楚,但是可能性很大。
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特别是我们的企业家需要努力,企业家应该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我想我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上海的讨论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比较忽略了企业家在自身岗位上应该负起什么责任来。所以我说企业家的首要的社会责任应该是办好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要增长转型,要产业提升,那么企业家恐怕应该是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的。应该企业家也有这样的抱负,舍我其谁?

那么当然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只是搞好自己的企业,他作为一个社会人还要关心社会,作为一个公民要关心这个国家。前一段时候有很多的讨论就是说,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应该是由最高的道德情操去关心社会福利事业或者如此等等。我想这是必要的,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同时具备。在上海的讨论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就是人们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应该放在什么地位?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了,那个节目里面似乎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企业家应该主要是为社会服务、为别人服务,而不去尽量少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我想这样可能是一种误导,可能是一种对这个问题的误解。

经济学的祖师爷亚当・斯密既写了《国富论》----要用一个看不见的手去引导那些追求自己利益的人们为社会的利益服务,同时他又写了《道德情操论》,要求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为什么这样做?西方人对于人的本性有这么一种理解:人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求他改变他的本性,完全利人毫不利己,这大概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在经济体制上就需要建立这么一个制度,就是一个看不见手的制度,要追求个人的利益他必须要为社会服务。同时人们又是有利他心的,所以要促成人们的利他心的提升,道德情操的提升,我想这也是我们中欧的办学理念。

有一些同学理解中欧的主要的课程内容就是教人们如何赚钱,我想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应该提醒人们注意。我们中欧是第一个在中国的商学院开设经理人伦理课程的商学院,我们一直坚持。如果有同学这么理解赚钱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大概还是存在问题的,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意图没有能够完全地实现,这还需要我们所有的教员继续努力,谢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