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

岁月如流,往事随风。
正文

精神恋爱之我见

(2011-02-28 21:34:23) 下一个

一个网友看过我写的“关小三什么事”, 给我发来悄悄话, 向我确认文中一个细节,问我是否相信精神恋爱。我的答案非常肯定。但是我补充说,这并不普遍。

对于精神恋爱,名人中不乏此事。我在帖子中之所以举的是比尔盖茨和温布莱特的例子,是我认为他们之间的交流最符合精神恋爱的定义。史上的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因为音乐而找到灵魂共通点,并互引为知己和精神伴侣,也在此例,但是同时梅克夫人还是柴可夫斯基的恩人,除却双向的精神上交流还有金钱的单向资助。

我们会观察到,这种精神恋爱的基础,是“男不求性,女不图钱”,参照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永不见面的约定,就是害怕某些物质的,世俗的,肉欲的东西,破坏神圣纯净的恋情和朦胧美妙的感觉。这个基础,就把精神恋爱从饮食男女的世界中剥离出来,成为了特例。

婚姻涵盖了恋爱中会涉及的所有社会人文要素,精神活动,日常生活,金钱,父母子女家庭关系,性等等。除却婚姻,其他的男女的关系会涉及部分要素,但不会涉及全部。比如仅有性关系的是性伙伴,涉及生活交流但不涉及性和金钱的叫知己,情人之间会避开接触彼此家庭和共同朋友,仅有精神活动方面的交流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恋爱。

正因为婚姻涵盖面广,在各个方面都尽如人意的家庭还是极少见的。普遍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在经济方面存在缺憾。其他的,比如无性婚姻,紧张的婆媳关系,都是部分家庭要素的缺失体现,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家庭的幸福感和稳定感。在进入婚姻前,年青男女都多少天真地认为自己的婚姻会美满顺利。进入婚姻多年,就会把评价的尺度放宽,认为自己的婚姻如果从总体上看,大多数要素具备而且满意,就算不错了。

正因为人的个体独特性存在,每个人对家庭不同要素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缺失对每个婚姻的杀伤力不一样。缺乏精神交流或者精神交流质量不高,倒不是个普遍的婚姻解体因素。

我想这个原因恐怕是现在处在物欲横流,人的成功以金钱多少衡量的时代,生存发展的压力把风花雪月压缩在灵魂深处。人们没有太多精力关注自己的内心,能有精力聆听配偶和子女,甚至老人内心的都属少数派,对精神生活要求本来就不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哪有精力再关切他人思想?何况精神交流,不需要一定从异性身上获得。书,宗教,密友,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精神需求,有多少人真的去追求和异性灵魂上的碰撞?

虽然网上不少人认为自己是经历精神恋爱,但是大多数不是,仅仅是婚外情的前奏,或者是还没有发生性关系的婚外情。许多人因为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某种情形下会向异性敞开心扉。在收到回应后,会很自然地把对方当成精神恋人。但是没有多少人会仅仅因为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双方尽力一直保持这样的不牵扯任何现实的交流状态。更重要的区别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的灵魂并没有得到升华,反而陷入更多的困惑焦虑,矛盾痛苦中。这就是精神需求和精神恋爱的核心区别。

也就是说,精神恋爱需要一些灵性物质作为载体,比如思想,艺术,信仰和年少情愫。知音难得,在精神恋爱的双方眼里,能够保持这种灵性的交流和感觉,比现实世界的欲望更加重要。可是有几个人能够不在现实中生活呢?

然而尽管少,还是有人去追求。恋爱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如果某人追求精神生活,另一个异性也追求精神生活,两个人要在某一方面有共鸣,还要有接触的机缘,这几种小概率的事件全部发生,那真是“可遇不可求”了。上天都允许了,其他的人还唧唧歪歪什么?

我不会做道德卫士去谴责这种缘份。对它对于世俗婚姻的威胁也很淡然。反正婚姻中需要应付的东西很多,对这个小概率发生的东西更不需要严阵以待。只是对这种极耗心力的恋爱,我心存悲悯。

年少时我曾经无数次被书中悱恻缠绵的爱情感动,遗憾为什么太美好的东西总是不得长久。现在人至中年,终于明白那句“强极必辱,情深不寿”。感天动地,惊世骇俗的爱情是违背天意的。老天给我们的心力只够普通人完成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养老送终等责任(比尔盖茨传奇神牛除外)。如果把它用来展开一次轰轰烈烈的精神恋爱,那必然在别处有遗憾。

精神恋爱,来了不慌张,去了不悲伤。来自来,去自去,就好。

PS.我的专业并非文科类。写的只是自己的瞎琢磨。这篇小文是网友在私下里和我探讨,我便象命题作文般写了它。不知道可否合她心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smilha 回复 悄悄话 我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个犹太同学,我们聊天她就说毕业后回国,我说没有想过留在美国吗?
她说她有义务对她的国家。

我很惭愧。
smilha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很不错。
股香股色 回复 悄悄话 是种子就有发芽。
是恋爱就要结果。

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性,就只能叫友谊。

所谓精神恋爱,并不是只要求精神上的交流,而是受其它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停留在精神的层面上。

你混淆了现象和实质的关系,就像你看见了你最喜欢的美食的照皮,不是你不想吃,而是因为那只是一张照片,你不能吃。
颜素 回复 悄悄话 不在现实中生活的也是生活。
精神恋爱,来了不慌张,去了不悲伤。来自来,去自去,就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