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有个最好的女朋友,是她在美国的同学。两个小孩在分开两国后,友谊依然维持。经常网聊。有时候话说尽了,又舍不得挂掉,难免说些没用的话打发时间,或者就是穷逗。
我有一次无意听见了,提醒女儿,她朋友的父母,未必象我这样放养。网聊的时间最好缩短。女儿没听。结果转天网聊的时候,她的朋友被母亲叫走,提前结束网聊。
这周两个孩子网聊,她朋友的母亲要和我在网上谈一谈,交流一下对孩子教育的看法。我非常理解这个母亲的想法,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和积极进取的孩子交往,希望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充分地利用好。
结束网上的交流后,女儿看到我并没有什么不豫。就凑过来,问我的想法。
我扶着脑袋,叹息了一声。难怪她的朋友在发育期,显出了叛逆。她的妈妈留给她成长的空间有点狭窄了。 我对女儿说,你还是个孩子。就应该象孩子那样,有silly time呀。
我说,当我象她那么大的时候,功课没有那么紧张,而且容易对付。下了课,我常常在父母下班前到附近的街道去逛,看看商店啊,小摊啊。最喜欢看那些小摊。什么卖烤红薯,卖小鸡小兔,卖冰糖葫芦,卖鞋样。 也有的时候,和女同学聊闲天,消磨无聊的时间。从那时候到现在,我经过大大小小考试无数,但那些记忆都成了灰色的背景。唯独这些在闲暇时打发时间而看东看西的景象,一直在我的心里栩栩如生,带着鲜活的色彩。
女儿很高兴。倚在我身边说,“妈,你真的不是一个虎妈。” 我更正她说:“我是鼠妈。”
我对女儿说,我并不希望她的未来复制我的或者别的什么人的生活。我就希望她有独立不羁的灵魂,做她喜欢的事情,过她想过的生活。
她还不懂事的时候,关于她的生活,我就尽量听从她的意见。在我的观念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选择对错并不重要。关键是告诉她,选择是存在的,选择有后果,要去承担后果。
既然说到选择,那么总得让孩子有体验不同选项的机会吧。当孩子做了父母不理解或者不赞同的选择,我的态度是,只要合法,我都支持。我的孩子,打扮,追星,打游戏,玩手机,看电视连续剧,样样都干。我从来没有干涉过。当她的同学们,抱怨父母给自己设定的种种限制的时候,女儿在同学一片羡慕的目光中,拿到我给她买到的Taylor Swift新出的专辑。她和朋友的交往,我也很少过问,倒是她常常主动跟我说起,包括告诉我她喜欢的男孩。
可是我这样放手,孩子也没有出格。女儿问我,我对她这样放心,是不是因为她做得好。我想了想,好像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实在也搞不清楚。但是我们母女就是这样的相处模式。我不限制她,但是她也没有让我失望。偶然超过我的容忍度也是有的,比如网聊到深夜,第二天起不来,但是大体她都把握得挺好。所以,把选择权真正交给孩子,其实孩子还是很看重,而且大概在孩子眼里,是父母对自己的承认吧。
我没有后悔我的放养。因为小孩们有成人往往意识不到的小聪明。比如我女儿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如果当天功课做不完,宁可下课不出去玩,也要做完功课的孩子。老师对此印象特别深刻。我的看法是,那是因为她回家后的时间,都由她自由处置的缘故。在学校里做功课,肯定效率最高,老师刚刚讲完,知识还热乎着,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她回家后,就可以做她喜欢做的其他事情;她的大多数同学,下课后要上各种班,玩的时候少,所以珍惜课间的游戏时间。另外他们知道,回家后做功课,哪怕时间长,家长也高兴。再讲一个例子。我女儿有个同学,也是Taylor Swift的粉丝。但是母亲认为那是不入流的音乐。她就偷偷在手机上下载新专辑,趁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听。
当然,我对于女儿的放养,还源于其他的领悟。几年前,我读佛经,有一句,原话我记不清楚了,但是大意还记得,就是读书好,是没有富贵命的。这句话我特意跟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探讨过。他的见解是,读书太多太好的人,和大众的思维就脱节了。而挣钱,就得挣数量多的人,才能致富。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姑且不去议论,但是我是接受或者意识到,就是读书要读,但是要和其他能力平衡,够用就好。而且读书,并不是唯一一条路,也不是最好的路。 我和女儿谈论过这个观点。不过我同时认为,智商这东西,怕也有遗传。尽管我对于什么藤校不那么执迷,但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讲,可能读书还是个捷径。
人到中年,我的心得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很理解女儿朋友母亲。哲学上有”存在论“的挣扎。到了这个岁数,回头望望,可能觉得自己的人生满是缺憾,觉得自己的来去,对这个世界,仿佛丝毫不重要。 就希望孩子的人生特别有意义。我觉得这就走入我执的迷局里了。 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平庸也好,出色也好,那是孩子自己的路。这个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只能做底色的,平淡地过完一辈子。
我是个平常的妈妈,有个平凡的孩子,过着平淡的生活。岁月静好。不是已经很福气了吗?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或者和她一起有silly time, 将来她会记得的。在她生命里来来去去的人里,我会是那个爱她一切的人,包括她的平淡无奇,包括她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