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斋闲话

忙里偷闲说闲话,静斋独居难静心。
个人资料
正文

读红札记之七:贾母年轻的时候

(2012-11-18 23:14:03) 下一个


读红札记之七:贾母年轻的时候



 

    贾母史太君,是红楼梦里写得十分成功的一个人物,也是十分受人喜爱的人物。大观园里,珠翠生辉,正当芳龄的女孩子们个个可人,姹紫嫣红,直让人目不暇给。但讲到存在感,贾母可是数一数二的。


    贾母的丈夫是荣国府的第二代贾代善。若是荣国公乃从龙入关功勋卓著定鼎北京的,那么贾母贾代善应该有些关外生活的孩童时代,曾经在马背上吃饭睡觉。而红楼梦的年代,则是在那六七十年后即雍正乾隆时代,此时的贾母七十多岁了。用贾母自己的话说就是:从当重孙媳妇起到现在也有了重孙媳妇了,在贾家度过了六十多年的光阴。贾母再老,也有过年轻的岁月,在贾家的六十多年里,她是一步步从青春葱茏走向黄昏年迈。她经历了贾府的上升时期,而且一定是象王夫人凤姐那样的当家媳妇,贾家能有今日之辉煌,与贾母的治家有方是分不开的。


    贾母是国公夫人,一等诰命,书里虽然没直接写,我们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稍见端倪。比如在二十九回里写到贾府众人在清虚观打蘸,观里的张道士,说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一看就是在侯门公府溜须拍马忽悠人混饭吃的。因为他要给贾宝玉保媒,就有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只见那小丑般的张道士抱住宝玉问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贾母道:他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这眼泪掉得也真快)。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不知道擦干泪了吗?),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当然不会让这个江湖骗子来说媒,打个哈哈就过去了。那张道士倒也知趣,反正又顺便夸了自己是第一代国公爷的替身,以后打秋风就方便了。倒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还有薛宝钗,听者有心,后来闹出了不少矛盾。但这段话是有偏差的,贾母说的爷爷乃是荣国府的第二代贾代善,她的丈夫。可是,那贾珍为什么在领他到贾母面前称:这张爷爷进来请安


    其实我们看看书里别的人的称呼就明白了。在贾府,同年代做仆人的要比主人小一辈,这就是为什么赖大的儿子赖尚荣管贾宝玉叫宝二叔,宝玉管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叫周嫂子的缘故了。所以这张道士虽然是第一代荣国公的替身,却和贾母是一辈,宝玉贾珍要叫爷爷的。不过,贾母这里说的爷爷,却是荣国府第二代贾代善,不是第一代的贾源,而且爵位也是荣国公。不管是不是贾母忘记了张道士的身份,贾代善袭了荣国公的爵,这是不可能搞错的。这从贾赦的官职也可以佐证。


    那么,贾代善世袭荣国公,有两种可能。一是第一代宁荣二公虽然是兄弟同胞二人,宁国公贾演居长,但弟弟贾源功高于兄,第二代仍恩袭国公之职,因为我们知道宁国府的第二代贾代化的官衔是世袭一等神威将军兼京营节度使,而在荣国府,第三代的贾赦是世袭一等将军,林如海曾经讲过的。第二种可能是在贾代化贾代善的年代里还有战争,贾代善功高或受皇帝喜爱,以至于荣国府的地位一直比长房要高。我们记得宁国府的世仆焦大在骂贾府后代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时,尤氏说过: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这里的太爷就是贾代化,到了贾敬贾赦这一代就没有仗可打了,也就不可能因功高而世袭罔替,只能是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一代不如一代了。


    所以我们看红楼梦时,不能光以为贾母辈分高,受到合族尊重才养尊处优,她的地位也是别人不能比拟的。尤氏虽然是长房嫡长孙媳妇,也要每天过来请安听喝。而且,荣国府在财力人力物力上,也比宁国府实力雄厚得多。


    再说贾母的娘家史家,贾母是第一代保龄侯之女,第二代保龄侯也就是史湘云的爷爷之妹。史家也有两个侯爵,现有贾母的两个侄子袭着,他们是史湘云的两个叔叔忠靖侯史鼎和保龄侯史鼐,而作为史家长子的湘云之父早死了,所以湘云从小就不被两个婶娘待见,若没有贾母罩着,恐怕要吃更多的苦。


    那么,贾母年轻的时代又是怎么样的?


    在贾家史家的第一代里,正是打天下的年代,处在孩提时代的史氏,虽然也在动荡之中长大,毕竟父辈已是高官名将,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贵族联姻已经开始,史氏一定也属于年青姣好的贵族小姐,只是受到父辈的剽悍家风的影响,说话干净利落,没有一点娇滴滴的样子。这些我们从书中都可以看得出来。贾母也不喜欢那种八杆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主儿。


    贾母第一次出场,是在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贾母言谈甚是爽利,看她评价凤姐: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贾母之所以喜欢这个辣子,是因为她也辣,正如文中贾母所说:想当初,我也同凤哥儿一般大的光景,凤哥儿是比不上我那时候,但是她今天能做到这份儿,也已经很不错了。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贾母是何等聪明的人儿,而她之所以比凤姐儿更强,是因为她不但伶牙俐齿,还有一颗顾全大局、通情达理的心。


    我们从书中隐约可以看到,贾母的儿子贾政长得很端正,贾宝玉又是那样的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林黛玉就更不用说了,其美貌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些,都是遗传了贾母的基因。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贾母年轻时一定也是一位美女,史湘云就是她的影子,不但容貌相类,而且性格接近。你看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马屁么,拍对了地方才舒服。贾母年轻时的美貌,也就毫无疑问了。


    贾母年轻时爽朗聪明,敢说敢当。她曾经下湖摘花,在枕霞阁落水,还在脑袋上碰了个坑。她的品味也超出常人,懂得欣赏名画,懂得诸多典故,思维敏捷,出口成章。而且她还会收拾屋子,会搭配衣服,会说笑话,更会治家。你看她对窗纱的点评:“那沙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联想到四大家族的关系,说不定贾母和贾代善就是青梅竹马,郎才女貌。我们从贾母身上可以看到一些骑马游牧民族美女的豪爽气质。所以,贾母喜欢的女孩子都是心直口快、才貌兼备的人:黛玉的锦心绣口,湘云的爽朗大气,凤姐的幽默风趣,探春的细心聪敏,还有鸳鸯、晴雯、秦氏。他讨厌的是那种心口不一、表面上装好人背地里嚼舌根子的人,王夫人、薛宝钗、袭人,都很难入她的法眼。


    贾母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的同情心和公心,以及能放权用人的领导胸襟。当刘姥姥来打秋风时,她没有鄙视嫌弃,倒是对乡下事物充满向往,对一个不太沾边的穷亲戚亲热有加。我想这除了她的善心以外,和她儿时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她不像凤姐那样贪得无厌,在贾府被抄生活困顿时,毅然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维持家用。而且,她办事公允,充分放权给当家的王夫人和凤姐,从不拖后腿。但在大事上,又能够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当宽则宽,该严就严,实可谓滴水不漏,深不可测。


    我们不知道贾代善先贾母几年去世,但那时贾政应该已经成人,即过了弱冠之年,所以才会被皇帝额外加恩,入部学习。在书中,贾政五十上下,那么贾母应该是在中年以后守的寡。在那个时代,男人们都是不太长寿的,代善在五十来岁时魂赴他乡,属于常见的情形。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贾母是一个有福之人,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安然寿终正寝。正像凤姐所说的:“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我们好像听到了书中众人的赞美和笑声,就用这句话来终结此篇。



2012/11/1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静斋居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jsczhill的评论:
谢谢来访。
jsczhill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章真是好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