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深入读圣经,应懂得一点文字格式“编码”的技巧:就是利用特别的文字格式编排,把要表达的逻辑主题凸显出来,使形式与含义高度一致,实现像数理逻辑那样严谨的表达方法。识别文字格式、发现深层含义,与辩别自然界的特定现象模式发现自然规律是同一个道理。格式“编码”是圣经最独特的写作技巧之一,在圣经中随处可见;《创世记》第一章尤为突出,最巧妙却又不容易被识别的是神对自然律与属灵律的命定。
六天的创造被表述为一种高度规则化的文字模式。当这种模式出现在圣经中时,很少人重视它。然而,如果它们出现在实验室的观测仪器上,常常使科学家们惊喜不已,因为规则的信号模式是自然规律与自然奥秘的显露。
十九世纪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中,一个伟大的发现是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物质存在秩序以及特性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构成自然界中所有物质的基本元素有统一的编码格式。其实,周期性本身就是律的表现。这一点早已被数学家认识,反映在形式优美的傅立叶分析理论中;该理论表明,一切具有特定规则的任意复杂的数学函数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纯简谐周期函数。所以,周期性就代表秩序,等价于律。更有意义的是二十世纪初建立起来的量子物理学。它使人类认识到,所有真实的物质本质上都是以波的形式存在。这种所谓的物质波有两个基本特征:周期性和正负取向。这两点导致了一个奇妙的特性——微观物体(如电子、光子)在空间中不能以任意的方式存在,而是自我干涉,以呈现特定的空间分布格式;这正是隐藏在化学元素周期律背后的最深刻物理实质。可见,周期性、律、取向性、以及客观真实性之间有内在的统一关系。
上述物理规律叫自然律;自然律管理机械的自然物,决定宇宙的运行规则和秩序。然而,还有另一类规律,叫属灵律。属灵律约束人的自由意志,判定人的善恶生死,决定历史的规则和秩序。
属灵律隐含在“有晚上,有早晨”的格式编码中。圣经用“有晚上,有早晨”,而不说“有黑夜,有白昼”结束每一天的创造,是有深意的。从文学上看,晚上与早晨描绘出光明与黑暗的动态过渡,使人仿佛看到黄昏与黎明的色彩。这种细致而分明的动态景象切换,发生在如此恢宏的空间尺度上,使得每一天都有美仑美奂的新造物层层迭现;而且从这日到那日就象画轴一样一页一页地翻新。当然,文学之美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属灵的涵义。属灵上看,从“晚上”到“早晨”的表达次序中包含着迎向黎明的盼望,表明人在困苦黑暗中仍持定对上帝的活泼信心。正像《诗篇》中所说:“一宿虽有哭泣,清晨必然欢呼!”
进一步从神学上看,这种格式是为了表达属灵律对历史的作用。“晚上”与“早晨”不仅代表实际的昼夜交替,也象征救恩历史上属灵的光明与黑暗的交替,以表明神对历史的预定。“黑夜”与“白昼”成对交替的有限人类历史要么起始于黑暗,要么就终结于黑暗;相比之下,从“晚上”到“早晨”成对交替的有限人类历史则是出于光明,归于光明。先有晚上,代表人类历史开始时从光明跌进黑暗,即犯罪堕落;后有早上,则预示人类将终蒙拯救,在光明中步入永恒,黑夜永不再来。因此,从“晚上”到“早晨”的表达次序中也表明历史的方向。创世头七天大致预示人类历史的七个最具有代表性和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充满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与更替。光明时期,神的话语与旨意通过一两个仆人畅行在祂的选民中,属灵的事业如日中天;黑暗时期,神似乎难以找到一个合用的器皿,默示稀少,民乱纷纷。要从圣经中找出几个最重要的人物,我们自然会看到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他们五位每人代表一个时代;当然他们的出现都指向历史的中心耶稣基督。基督两次来临分别标志两个时代:第一次来临是神在肉身(耶稣)中,为成就十字架上的救赎;第二次是肉身在神里面,为要实施最后的审判并将神子民带入永远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