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语(ZT)
(2010-08-30 08:32:28)
下一个
2楼
吴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特征。我看过很多基于广东话、闽南话的自称古汉语正统的录音,但是因为他们有一些特征如全浊声母已经消失,所以并不是完全模仿的古汉语的发音。我一贯认为任何一个方言都无法代表古汉语,吴语同样不是。每一种方言自认为是正统古音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吴语来自于2500多年前泰伯入吴带去的上古汉语。西晋末,永嘉之乱(西元310年)后,大批北人南迁,发现吴语跟他们的中原话差别很大。因此有理由认为吴语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征。
此后随着胡人数次入侵,北方人陆续南迁,吴语又融入了中古汉语的特征。
2010-2-18 14:36 回复
哈皮胖胖兔
3楼
吴语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总使用人口约八千万。在国际主流的语言学中,如果两种话不能通话,那么就是两门不同的语言。在SIL国际语言机构中,已经认可吴语是一种语言,ISO 639-3代号为wuu,区别于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北方话cmn。因此在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通常认为苏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
和普通话相比,吴语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吴语语音和官话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独特,用吴语对话夹杂官话叙述写就的小说《海上花列传》非吴语人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吴语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这也是吴语与其他众多中国方言(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的重大区别(徽语除外)。
历史
吴语的历史发展,自春秋时期至现今,已经历了约2,600多年的时间。
春秋时期
吴语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泰伯入吴和越国的成立。早在两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达今苏州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著(所谓“百越”人)的语言结合,构成吴语的基础。当时吴越虽为两国,但是语言风俗相通,影响力较大。而后,古吴语又分化出闽语。吴语的雏形由此诞生并迅速发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吴语稳步发展。汉代吴语流传到东南地区,形成闽语。晋代永嘉南渡,吴语受到北方话影响,同时吴语也包围了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成为士大夫必学的方言,六朝民歌及笔记小说里可以见到其踪迹。六朝初,吴语这一名称已经产生,指吴地的方言。西晋末,永嘉之乱(西元310年)后,大批北人南迁,发现吴语跟他们的中原话差别很大。《世说新语·排调》说:“刘真长始见王丞相,……刘既出,人问见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异,惟闻作吴语耳。’”
同时,吴语在西元五至六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对日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吴音(日语:呉音)是日本汉字音(音读)的一种,一般认为这批汉字读音在西元五至六世纪的南北朝时代从南朝直接或者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而南朝的大致统治区域便是如今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国都和统治中心便在长三角地区,也就是吴地。由于吴音融入日语程度较深(常用于基本词汇中),古代称为“和音”。
隋唐时期
隋代扬州经济文化崛起,隋炀帝也曾经在扬州学习吴语。唐朝韵书也有关于吴语的零星记载。如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有“膀,普浪反,髀,吴人云”,至今苏州还把腿叫做“膀”(音“胖”上声)。
现状
如同中国大陆其他南方方言,吴语现在的处境堪忧。近二十年来,由于政府的普通话推广政策与民众对普通话的依赖,吴语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比如上海话,只出现了一个语式“勿要忒……”,以及“淘浆糊”等屈指可数的几个新词。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各学校统一用普通话授课,很多学校对说方言的行为扣品行分处理。可以说是“进了学校门儿,就到了北京城儿”了。
然而吴地民众依然有着强烈的母语意识。2001年,网上方言保护运动发起人上海闲话abc发表[吴语文化价值及推广普通话文化缺陷]一文揭开了吴语保护运动的序幕。 2005年以来,上海舆论界掀起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网友自发通过网络建立众多宣传平台(如吴语论坛、吴语协会、吴越家园等等),他们希望对母语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吴语的处境严峻,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吴地作为中国最繁华,经济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推广普通话,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了传统方言的消失,以及传统地域文化的消失。
2010-2-18 14:37 回复
哈皮胖胖兔
4楼
吴语和江南文化
对应吴语的吴越文化形成于周代,到了晋朝开始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唐代吴越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区在战争和多次的少数民族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又保留了较多了传统中国文化。例如,吴语比较细软优雅,享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和香辣为主的西南、干煮炖为主的北方饮食成鲜明的对比;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的科学院院士吴越地区要占近2/5。
吴越人性格外柔内刚,为人谦和,注重礼节,但是在一些战争中又表现出英勇的气节:例如明末的“反剃发易服”抗清运动中,江阴、嘉兴人民英勇抗清,与城俱亡!嘉兴地区付出了700万人大屠杀的代价(大屠杀前嘉兴全府拥有850万到900万人口),使得吴语出现巨大的丢失。使得清统一全国的战争在江南遇到阻碍。
语音
声母
吴语声母系统(包括所有音系)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 全浊
唇音 帮 p /p/ 滂 ph /pʰ/ 并 b /b/ 明 m /m/
非 f /f/或/ɸ/ 奉 v /v/
舌音 端 t /t/ 透 th /tʰ/ 定 d /d/ 泥 n /n/
来 l /l/
齿音 早 tz /ts/ 草 ts /tsʰ/ 从(绍兴话) dz /dz/ 丝 s /s/ 邪 z /z/或/sz/
庄(常熟话) tzh /tʂ/ 初(常熟话) tsh /tʂʰ/ 崇(常熟话) dzh /dʐ/ 生(常熟话) sh /ʂ/ 俟(常熟话) zh /ʐ/
见 tj /tɕ/ 启 tc /tɕʰ/ 群 dj /dʑ/ 日 gn /ȵ/ 晓 c /ɕ/ 徐(新上海话)j /ʑ/
牙音 光 k /k/ 框 kh /kʰ/ 狂 g /g/ 牙 ng /ŋ/ 好(常州话)x /x/
喉音 影 q /ʔ/ 好 h /h 匣 r /ɦ/
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古全浊声母仍保留浊音音位,比如“冻”、“痛”、“洞”的声母分别[t]、[tʰ]、[d](普通话“洞”的声母清化为[t]),北部吴语尽管全浊声母在起首或单念时通常清化,即清音浊流,只在词或语句中维持浊音,在南部吴语中浊音的表现形式一般为浊音浊流。吴语中的浊音声母基本保留了中古汉语的特点,个数为8到11个,所以吴语的声母个数是汉语方言中最多的,一般为30个左右,而声母最少的闽南话仅为16 个,粤语17个。
清塞音爆破性较其它汉语强。
疑母洪细皆读鼻音(疑泥细音混同)。如上海“鳄”≠“恶”,“艺”≠“异”。
见系声母(见溪群,广义包括疑影晓匣)有文白异读,分别念舌面音与舌根音(或喉音)。如上海“家”[ʨia52]文/[ka52]白、“颜”[ɦiɪ113]文/[ŋʱɛ113]白、“樱”[ʔiŋ52]文/[ʔã52]白、“孝”[ɕiɔ335]文/[hɔ335]白、“学”[ʱjaʔ2]文/[ʱoʔ2]白。
微母有文白异读——[v高元音/ʱw低元音]和[mʱ]。如上海“物”[vəʔ2]文/[mʱəʔ2]白;“网”[ʱwɑŋ113]文/[mʱɑŋ113]白。
奉母部分有文白异读——[v]和[b]。如上海“凤”[voŋ113]文/[boŋ113]白(凤仙)、“肥”[vi113]文/[bi113]白(肥皂)。
日母有文白异读——[z~ʑ]和[nʱ~ɳʱ]。如上海“日”[zəʔ2]文/[ɳʱiɪʔ2]白、“人”[zən113]文/[ɳʱin113]白。
“鸟”字声母有文白异读——上海[ʔɳiɔ335]文/[tiɔ335]白,白读合古音“都了切”。
2010-2-18 14:37 回复
哈皮胖胖兔
5楼
泥来母不混(南方只有吴语、部份客家话和部份粤语完全区分泥来母),“弄”字依古音“卢贡切”读来母上海[lʱoŋ113]。
边、鼻音[l]、[m]、[n]、[ɳ]、[ŋ]均分为清浊两套,分别与阴阳声调相配,可视为清浊对立的一部分。
韵母
吴语是以单元音为主体的方言。普通话中,ai,ei,ao,ou等都是双元音韵母,发音的时候声音拖得很长,而且口部很松,而吴语恰好相反,一般来说,对应普通话ai,ei,ao,ou的音,在吴语中分别是ɛ/ø,e,ɔ,o,都是单元音,并且发音的时候口形是比较紧的。
介音[j]、[w]、[ɥ]发音短促,具有辅音性(金衢片金华地区例外)。
蟹摄一、二等不同韵。
咸、山摄见系一、二等不同韵,如上海“官”[kwø52]≠“关”[kwɛ52](杭州话除外)。
梗摄二等白读跟梗摄三、四等、曾摄不混,如上海“撑”[ʦʰã335]≠“称”[ʦʰəŋ335]。
“打”上海[tã335]字韵母同“冷”上海[lʱã113],合古音“德冷切”。
“大”口语大多读“唐佐切”,如上海[du113]。
绝大多数地区保留入声韵(除东瓯片、金衢片金华地区外,均收喉塞音[ʔ])。
边、鼻音[l]、[m]、[n/ɳ]、[ŋ]能自成音节,并分为阴阳(清浊)两套。
声调
单字调
吴语大多有七八个声调(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各因声母清浊分为阴阳,部分地区阳上并入阳去,如苏州)。
北吴苏沪嘉小片的吴江市与嘉兴府(部分),除了声母清浊影响分调外,清声母的送气与否也构成分调条件,如次阴平(清送气)与全阴平(清不送气)不同。吴江市的各个乡镇分调格局各异,有十到十二个声调(与壮侗语言的十五调格局原理类似)。
在八声调具全的地点,古浊上字不混入阳去,仍归阳上(汉语族仅有吴、粤两分支的阳上同阳去有严格区别,其余汉语分支皆不同程度地有“浊上归去”现象)。
连读调
吴语具有汉语中独一无二的广式连续变调系统。形象地说,吴语在被讲的时候,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只有第一个字是保持了其原本的声调,后面的字,根据第一个字的声调(甚至在不少时候,首字也要发生声调变化),以及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改变了声调的高低和走向,称作变调。这种变调是广泛存在的,即变调可能超越了句子、短语或者词汇等语音单位 而存在,所以称为广式连续变调。同时,这种变调是有倾向性的,即将原先不平整的声调,变成平整的,而且同时以词、短语为单位,加强了词里面的字,或者短语 里面的字之间的联系关系,使得看上去像一个整体(想象一下英语中的单词,或者多个单词、词根形成的新单词),所以又被非正式地称为连读变调。
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在一起时,构成一个连读单位,其中每一音节(字)的声调往往不同于该音节(字)单念时的声调。
吴语的连读变调现象为汉语族内最丰富的。
如同吴江全清与次清之间分调,从吴语部分地点(如苏州)的连读调规律中,可以看出吴语历史上也有全浊与次浊分调的痕迹。这些痕迹是现时的单字调所不能显示的。
词汇
吴语有一批保持古音、古义的常用词语。如“许”(那)、“汏”(洗)、“囥”(藏)、“隑”(斜靠)、“廿”(二十)、“镬”(锅)、“弗”(不)。
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的词根大多源自“汝/尔”、“渠(佢)”。
单数人称标记多由古江东方言的“侬”(人)演变而来。
复数人称标记多样化,多数可上溯至端系的同源形式 [taʔ] 或 [ti](比较:粤语“哋”)。
表示定语与领属的结构助词、常用的量词与陈述句语气助词同形,可上溯至见系的同源形式(相当于普通话的“的”与“个”,在陈述句的句末用得比普通话的“的”冗余)。
保留较多古汉语用词
吴语保留相当多的古词古义,一些被吴语使用者视为通俗的日常字辞可在古籍中找到来源,而在官话中已经消失不再使用。官话词汇 吴语词汇 备注
不 弗、勿
那 许
不 弗
藏 囥
洗 汏、净
扛 掮
锅子 镬
继母 晚娘 “晚”白读音“mae”
玩耍 孛相 俗作“白相”
给、被 畀
迟、晚 晏
阴凉 瀴
斜靠 隑
二十 廿
地方 场何 俗作“场化”
多少 几何 俗作“几化”
全都 侪
强行给予 挜
水渗透 洇
吸吮 嗍
语法
吴语普遍具有普通话所没有的存在体,如上海:渠勒门口头立勒许。(他站在门口。)
许多地方有兼表完成体和持续体的助词,形如[lʱ- h-]或其简略体(约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有结果体,用“脱”、“落”、“掉”等表示,如苏州:只台子坏脱哉。
话题句比普通话占优势,如绍兴:个只电影我看过哉。
谓语动词的修饰语常后置,如温州:你走先,我就来。
2010-2-18 14:38 回复
哈皮胖胖兔
6楼
俄卯苏南刚吴语个宁越来越少,弗如浙江。
到上海来个硬盘基本弗学上海话,到浙江的硬盘弗学点地头个话,讨生活都难。
上海宁看来要多跟浙江人学学,固守祖先传落来个闲话。
2010-2-18 14:39 回复
哈皮胖胖兔
7楼
吴 越 父 老 看 到 格 个 贴 每 人 顶 一 记!
ngu nyok vu lao kian dao ge gek tik mei nin din ik ji!
用 吴 语 讲 一 记 闲 话。
nyong ngu nv gang ik ji han wo
2010-2-18 14:39 回复
哈皮胖胖兔
8楼
吴语确实很多字有文白两读
而且吴语中的音素比官话多得多,以至于很多官话地区的人很少学得好吴语的音。有些普通话地区的甚至分不清楚v和f的音,更别提冻(念起来有点弹跳感)和洞(全浊)的区别
还有像鬼这种字的发音,十有八九没人会发。母语是吴语的人,学起其他语言的发音要容易得多。
且我早发现,吴语中很多词汇都很“古汉语”
比如洗澡,称为“濯浴”;多少,称为“几何”,多少钱,念做:铜钿几何?
2010-2-18 14:41 回复
哈皮胖胖兔
9楼
雅言只分大小雅,都是华夏正音,按的都是四声八调、宫商角徵羽加文武二弦成律的定律,没有那个最代表古汉音的,因为都是汉语正音!
2010-2-18 14:44 回复
哈皮胖胖兔
10楼
普通话是没有四声八调的,是阿尔泰化的汉语。
汉语雅言是36个字母,普通话只有18个。
2010-2-18 14:44 回复
哈皮胖胖兔
11楼
阿拉是吴语人~,我老错气那些伐讲上海话的90后。还是阿拉80后好点。90后的母语是北话,他们已经不是上海人吴越人了~~~~~~~~。江南要亡了感觉。。。。。。。80后和90后不可跨越的鸿沟是语言障碍,我们已经是两个族群的人一拨是北语为母语,而我们还是吴语是母语。
2010-2-18 14:48 回复
哈皮胖胖兔
12楼
胖友,侬懂啥么事?。吴越人是什么?吴越人就是皇汉民族江南吴越民系,汉人帮啥京族有毛关系?。侬自己好好学习历史,侬讲嗰是百越后裔吧,阿拉是皇汉苗裔,搞搞清爽。。。。。。现代吴越人就是指说吴语的江南汉族人,伐要搭百越搞。南北汉人父系同源,晓得伐。。上海话会得刚伐。侬则昂盘~~~~~~~~~。要做蛮夷杂种你自己去?你是北胡是伐啦。
=====================
O(∩_∩)O哈哈~
2010-2-18 14:50 回复
哈皮胖胖兔
13楼
某上海论坛上的强文
保护吴语保护江南文明,说到底是一场华夏文明的保卫战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3996990__.html
2010-2-18 14:52 回复
哈皮胖胖兔
14楼
在上海远郊区,至今依旧保留着8个传统音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在上海近郊和市区老年人里,以及在上海的绍兴籍后裔,至今还保留着6个音调:阴平,阳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所以听这些人说话,话语中透露着吴地的阳钢之气.这也是各地吴语和老派上海话的魅力所在.
而现在的新派和伪派上海话,没有表现力很强的阳平和上声,所以听上去显得很萎靡.所以现在的上海人和吴地人在性格上就显得很阴柔,这是由语言决定的.
之前的吴地人,吴地语言不是这样的.哪怕20年前的上海话,听上去都比现在色宜交关.
浙东人(除绍兴市区)讲的吴语是非常阳刚的。
根本不能用吴侬软语来形容。
所以浙东人也是整个吴越地区最为彪悍的。
2010-2-18 14:53 回复
哈皮胖胖兔
15楼
吴语四大代表
苏州话、绍兴话、温州话、婺州(金华)话
在苏南苏州话是通用语,在浙东绍兴话基本就是通用语,在浙中浙西婺州(金华)话是通用语,在浙南温州话是通用语
上海话形成不到150年无法和以上这4个地域相比。
只可惜现在苏南和上海都被硬盘化了。
2010-2-18 14:57 回复
襛华王姬
16楼
^_^
2010-2-20 16:14 回复
119.5.7.*
17楼
请问楼主:有没有吴语的拼音方案和用它注音的吴语辞典。
2010-2-23 01:30 回复
119.5.4.*
18楼
政府禁止公共媒体用上海话,非常傲慢,野蛮无知。希望上海人努力争取,能像广东那样双语并行。
关于普通话和吴语那个更能代表汉语,只消诵读一遍苏轼的“大江东去”即知 - 普通话根本不押韵,吴语押韵很完美。押韵的语言比较接近华夏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