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金城战役呢?当时的背景大致是这样。当时的联合国军面对战场上日益成熟、越战越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无计可施,谈判协定基本上已经订了下来。可是当时南朝鲜的总统李承晚却公然叫嚣“反对任何妥协”要“进军鸭绿江”准备“单独打下去”,并且谈判代表在李的授意下竟单独地退出了停战谈判。
53年6月17日深夜,李承晚以“就地释放”为名,胁迫人民军被俘人员2.7万人离开战俘营地,前往南朝鲜军队训练中心,准备编入南朝鲜军队。这种无耻的做法,引起全世界哗然。丘吉尔也向李承晚提出强烈抗议“女王政府强烈谴责这种背叛行为!!!”克拉克将军听到此事后无奈地说“让中国教训一下南朝鲜人吧!!”
毛泽东主席在接到志愿军总司的电告后复电“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并指示“马上就打,越早越好。”志愿军在接着的 20多天的时间里,为保证这次战役的胜利,配备了大量的兵力(60军、67军、68军、54军、21军)、火炮(1094门、坦克20辆)和弹药(炮弹 70余万发、物资1.5万吨),形成了对敌3:1的兵力优势,1.7:1的火炮优势。
金城以南西起牙忱里东至北汉江,大多是易守难攻的连绵山地,山上有敌军已修了两年的大量的钢筋水泥地堡群、坑道工事、明暗火力点、战壕、交通壕,形成了相互支撑的环形防御体系。上面驻扎着全部美式装备的南朝鲜王牌部队首都师以及南朝鲜第3、第6、第8师,其中南朝鲜首都师从没受过志愿军的沉重打击,气焰一直异常嚣张。
经过志愿军夏季攻势的前两次打击,金城以南的这些南朝鲜伪军防区已经成成了一个凸入我军防线的弧形战线,孤立地突出出来,非常利于我军同时多路进攻。
53年7月13日夜,志愿军近1100门大炮,千炮齐发,排山倒海,惊天动地,摧枯拉朽。不到半个小时,南朝鲜伪军22公里宽的阵地上就同时受到了 1900吨炮弹的倾泻。这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宏大的一次炮击,也是志愿军第一次完全占据了战役地面火力优势。炮击一结束,在志愿军5个军东、中、西三个攻击集团,数十路突击分队的同时展开猛攻,一个多小时后,守军防线都已被突破。
在14日白天雨雾浓重的天气掩护下,志愿军攻击部队依旧保持进攻事态,进一步展开强大的攻击。经过21小时的浴血奋战,至14日晚,金城以南的南朝鲜伪军4个师全线崩溃,志愿军在现代化的防御体系阵地内向前推进了9.5公里。
其中新补充的在第5次战役后期被美军重挫的60军180师是志愿军东集团的进攻主力,在15日-16日的进攻过程中一马当先,南渡金城川,锐不可当。整个志愿军进攻部队已全部完成预定的进攻任务,占领了战略要地金城地区的全部,兵锋直指汉城,战场形势极为有利。
从7月18日起,面对志愿军的胜利,联合国军出动了7个师,整整反扑了10天,仅仅取得了志愿军因背水难以坚守主动放弃的白岩山地区,其他志愿军阵地固若金汤,截至7月27日,志愿军在整个金城战役期间已歼敌5.3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金城战役最值得我军自豪的战斗就是歼灭南朝鲜王牌师首都师的战斗。首都师是当时南朝鲜4个王牌师之一,它的前身是首都警备司令部,师徽是一个血口獠牙的白虎头,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在朝鲜战争初期战功显著。
50年9月率先跨过38线突进北方,同年11月单刀直入占领清津港,后在志愿军的反击下又是唯一固守在38线以北的南朝鲜军队,被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命名为大韩民国第一荣誉师。志愿军首先把目标锁定的就是这个师的第一团白虎团(南韩军队 1946年首批组建的8个团之一),在7月13日夜对这个团3个营的阵地同时发起了进攻的同时,志愿军68军即派12人的侦察小分队,目标明确直接攻击在二清洞的白虎团团部并取得成功。(详情可见京剧和电影《奇袭白虎团》)。
南朝鲜这个师的覆灭是现在南朝鲜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痛,至今那被志愿军战士缴获的虎头旗,还保留在我们国家的军事博物馆里,只是那名一把扯下李承晚亲自送给白虎团的那面有“优胜”字样的虎头旗,缚在腰上的志愿军英雄侦察兵包月禄,不知道今天还可否安在?从一个当时美联社随军记者所写的报道可以看出,南朝鲜军队的溃退极为悲惨,场面混乱恐怖。这个记者接着写道:假若中共军队能有一个轰炸机小队,那么韩军溃退之路更会成为一条血路。
正是由于金城战役,不到半个月后,所谓的“联合国军”终于低下了头,美军四星上将也是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终于无奈地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并在后来承认“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而这场战役后志愿军阵地又向南扩展了160余平方公里,以致后来的双方军事分界线也较第一次谈判向南推进了332.6平方公里。南朝鲜军队4个全建制师(包括精锐王牌的首都师)遭到彻底的毁灭性打击,后被称为“南朝鲜人心中永远的痛”,由此可见金城战役的重要。
白虎团之军旗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侦察排长
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