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战况胶着
就在圣吉利大战的第二天,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苏莱曼大帝给穆斯塔法帕夏传了一道手喻,询问马耳他的战况。帝国远征军开拔已有数月,却不见捷报;皇帝对此役的成败极为关注。而基督教的西方世界,也时刻紧盯着这个小岛。自从圣埃尔姆要塞陷落的噩耗传出之后,身处罗马的教皇便觉得敌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他吩咐手下的人:如果西西里那边传来消息,无论在什么时间都要立刻向他禀报。他心中早已打定了主意:一旦异教徒进攻罗马,他将誓死与城共存亡。
在马耳他岛上,虽然守军大胜一役而获得了喘息之机,大首领瓦莱特却丝毫不敢懈怠。他一面敦促手下加紧修复城防工事、赶制军火,一面频繁地往西西里送信,向加西亚总督请求援兵。由于敌军铁桶般的围困,信使们必须穿上奥斯曼帝国士兵的服饰偷偷地出城,混过敌军的防线潜入首府姆迪纳,然后再伺机乘坐小船前往西西里。海峡之中,奥斯曼帝国的战船日夜巡航,偷渡极其困难。为了传递一封书信,大首领瓦莱特常常要同时派遣四五个信使,以确保信件能够送到加西亚总督的手中。所有的书信均用密码所写;这样即使信件为敌军所获,他们也无法破译其中的信息。如果穆斯林能够知道这些书信的内容,必定大受鼓舞。在这些信件中,瓦莱特的恳求越来越迫切,语气也越来越冷:岛上的守军伤亡重大、弹药已剩无几、士气频临崩溃。援兵何时能至?只要一万兵马前来便可破敌,为何迟迟不发兵?
于此同时,随着马耳他的消息在欧洲广传,许多冒险家和狂热的宗教信徒从各地陆续来到西西里,期望能够加入援军,和异教徒厮杀。医护骑士团本身也召集了分散欧洲各处的百余名骑士,在西西里等候。众人的眼睛都聚焦在总督府,希望从那里传出发兵的号令。然而,日复一日,总督府一片寂静。许多人渐渐地失去了耐心;坊间对加西亚总督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其实,对加西亚总督的指责是不公平的。问题的症结不在西西里,而是在马德里。作为一个饱经战阵的宿将,加西亚总督对马耳他的局势了如指掌。他早就明确地对菲力普二世陈情:马耳他战事,乃是奥斯曼帝国对西班牙海上势力的挑战,王国必须迅速作出反应。他频繁地向朝廷索取人马钱粮,积极备战。不仅如此,他还为马耳他献出了一个儿子的生命;尽管他此时还不知道儿子殒命的噩耗。但是,国王菲力普二世却另有考虑。七年前杰坝岛的恶梦依然历历在目:在那一役中他的水师全军覆没。他心里非常明白:一支强大的海军势力是争霸世界的关键;所以战败后他倾力重新组建了新的舰队。但是,他决计不能重蹈杰坝海战的覆辙;保存海军实力成为他的第一要务。他给加西亚总督下了死命:绝对不能让舰队冒险;没有他的亲喻,不准动用一船一舰。他在给加西亚总督的命令中说:“舰队的重要性远高于马耳他。”所以,在国王的严令之下,加西亚总督有权集结部队,却无权使用部队。到了八月初,增援部队已经在西西里整装待发,可是没有国王的许可,加西亚总督只能按兵不动。
与此同时,马耳他岛上的局势越来越严重了。尽管穆斯林军队在进攻圣吉利一役中惨败,穆斯塔法帕夏布置了更加猛烈的攻势。他对皮亚里帕夏所辖水军的不信任日有所增,因此放弃了水陆两路同时进攻的计划,而重新采用了攻占圣埃尔姆要塞的老套路:炮火狂轰滥炸、地道挖掘不止、偷袭时刻发动。而且,攻击行动将针对百固和圣吉利同时开展,让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在他的戎马生涯中,他在欧洲攻城掠地,对这类攻坚战的各种战术得心应手。七月二十二日凌晨,位于高地的十四个炮群开始了对百固和圣吉利两城进行炮轰;稍后,帝国的其它炮兵阵地也加入了轰击。这场炮击毫不停歇地整整持续了五天五夜。由于百固和圣吉利这两个小城完全处于帝国炮火的覆盖之下,炮击摧毁了不少城防工事和许多民居,并且对守军和平民造成了重大伤亡。然后,帝国军队将船桅捆绑在一起制成木桥,用于跨越圣吉利城外的护城壕。守军数次出击,终于将木桥烧毁。随着小股援军上岛的大首领瓦莱特的侄子,在攻击木桥的行动中阵亡。
穆斯塔法帕夏并不气馁。他手下的工兵部队已经将一条地道挖到圣吉利的城墙下面,如果在地道的尽头填满炸药引爆,便能够将城墙炸出一个缺口。可是,幸运之神此刻再次眷顾了马耳他守军。帝国工程师在计算地道的长度和深度时略有误差,工兵们事实上已经将地道挖进了城里。当一名工兵在地道里用长矛试探地道的深度时,矛尖刺穿了泥土,在地面上暴露出来,而被守军发现了。守军立刻挖出一个大坑,连通了穆斯林的地道。一支敢死队带着短铳、匕首和炸药冲进地道,将挖洞的穆斯林工兵们赶尽杀绝。然后,他们炸塌位于城外的一段地道,并将通进城内的那一部分用石块和泥土填满。随后,大首领瓦莱特下令在两城之中沿着城墙挖掘了几条深壕并埋入大缸,派人日夜监听;一旦发觉敌方的地道可能逼近,便迅速挖通反制隧道与其相连,并派兵肃敌、摧毁敌人的地道。所以,虽然奥斯曼帝国的工程兵花费了巨大的人力挖掘地道,但是利用地道炸毁城墙的战术始终没有成功。
在双方的地道战频繁交锋的同时,奥斯曼帝国的炮击从未停息。百固和圣吉利两城的城墙,都已多处被击破,出现了缺口;守军们只能在缺口处用土石堆起矮墙,用以阻挡敌军。穆斯塔法帕夏非常明白:虽然穆斯林的炮火凌厉,战场狭窄是他面临的一大问题。百固城面对陆地的城墙只有九百米左右;圣吉利的城墙更短。尽管奥斯曼帝国兵多将广,但是这个弹丸之地能够容纳的兵力有限;守军占据于高墙之上,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因此,他只有充分发挥帝国的火力优势,尽力破坏敌方的防卫工事和杀伤敌军人员,从而耗尽敌方的人力和资源,然后再予敌以最后的致命一击。
而百固城里,大首领瓦莱特对敌军的企图也洞若观火。他布置属下,在城头各处竖起大幅帆布,用以遮掩修复工事的士兵,让敌军的枪炮找不到目标。两城之中,各处均有用巨大的石条制成的掩体,让士兵和百姓躲避敌军的炮火。城防的关键之处都囤积了大量军火和酒水,使防卫者随手可得。百固半岛尽头的圣安吉罗堡原先是医护骑士团的总部;这座坚固的城堡建于一大块礁石之上,和半岛通过一道吊桥相连。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有人提出:如果敌军破城而入,我方生存者可退入圣安吉罗堡作最后的固守。大首领瓦莱特断然拒绝了这一主张。他下令让一批年老体弱和伤重的骑士带着骑士团历代所积的金银和奇珍异宝撤入圣安吉罗堡,然后将吊桥拉起,切断了守军的最后退路。这一行动,明确无疑地对两城军民宣布:城破之时,便是以身殉道之日;大家只能破釜沉舟,和敌人决一死战。他在城中四处日夜巡查,身后跟着两名马弁,一人捧着他的头盔,另一人扛着他的长矛。城头之上,他随时安插着几名传令官;敌方一有风吹草动,他便能立刻得到警报。就这样,在小小的百固和圣吉利两城,双方的主帅,两位沙场老将,斗智斗勇,各显神通。
八月二日凌晨,奥斯曼帝国的炮击加剧了。炮弹雨点般地落在百固和圣吉利的城头上,守军纷纷钻进掩体躲避。炮声连绵不断;守军无法回到各自的哨位。这样过了很久;一名士兵无意之中将头伸出掩体,却赫然发现多具云梯已经搭在城头。他的大声呼叫唤起了其他士兵,他们在隆隆的炮声中冲出掩体,奔向自己的岗位;只见穆斯林的士兵们几乎已经要爬上城头了。原来,帝国的炮兵在通过几轮炮击而迫使守军躲避之后。便换上了空包弹;而帝国的陆战部队则在炮声之中发动了进攻。所幸的是,守军们及时赶上城头,经过几个小时的恶战,打退了敌人。
作为双方交战的主战场,百固和圣吉利仿佛是滔天巨浪中的两只小舟,深陷在奥斯曼帝国水陆两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但是,在帝国大营的背后,有一支游骑伺机而动,不时地骚扰帝国军队。他们的人数不满一百,以首府姆迪纳为基地,在意大利骑士阿纳斯塔奇的带领下频频伏击小股敌军。阿纳斯塔奇是一位精明干练的指挥官。他隐匿在暗处,日复一日地审视敌军大营、观察分析敌人的动向。他指挥属下生擒落单的敌军兵将,从他们的口供中了解敌方的意图和行动。他还在敌营中安插了会说土耳其语的细作,刺探军情。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敌军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大营正面的百固和圣吉利城,而大营的背面则几乎毫无防卫。到了七月底和八月初,他发现敌营中的活动加剧,部队调动越来越频繁;而且,根据细作的情报,敌军高级将领的会议越来越多。所有的迹象表明:帝国军队即将发动一次总攻。这一次,很可能是决定马耳他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了。于是,每天凌晨,他率领着这支骑兵小队,悄悄地潜入敌营背后的一座小山谷,等待着那最后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