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创造主

主啊!让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赐我以你的眼光把他们看待, 让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诸于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宽深的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浪子回头》6、大儿子回转

(2009-09-24 07:58:12) 下一个





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遂出来劝解他。

父亲给他说: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

(路加福音十五 28,31-32 )

 

6、大儿子回转

 回转生机



父亲不仅希望小儿子回转,也希望大儿子回转。大儿子也需要被寻还、领进喜乐的家中。他会回应父亲的劝说,还是陷在忿恨里?伦勃郎也把大儿子的最后决定虚悬。

海雅洁这么写道:“伦勃郎并没有表露自己是否看见了那道光,正如他没有昭然谴责大儿子,掩饰了将自己视为罪人的心态……至于如何诠释大儿子的反应,就留待赏画人。”(《比喻的研究》)

由于故事没有定论,再加上伦勃郎的画笔,留给我们许多灵里的工作。当我看大儿子耀眼的脸,然后看他阴暗的手,不仅感受到他的枷锁,也感受到他解脱的生机。

这则故事,并没有把两兄弟截然划分为善与恶,只有父亲是善者,两个儿子他皆爱。他跑上就与两个人会面,他希望二人都与他共桌,分尝他的喜悦。弟弟让自己倚在宽恕的胸怀;哥哥站在一旁,观望父亲慈怜的手势,尚不能克制怒气也让父亲愈合他的创伤。

父亲的爱并不强行于他的爱子。他愿意医治我们所有的内在阴暗,但是却由我们愿意选择:留在黑暗中,或是走进天主爱的光明里。

天主一直在那里,天主的赦免一直在那里。天主无止境的爱一直在那里。我们很清楚:天主在那里,随时赐予、赦免、绝不受限于我们的回应。天主的爱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悔改,或是内在、外在的改变。不管我是小儿子,或大儿子,天主唯一的心愿就是带我回家。

富瑞曼 (Arthur Freeman)在《浪子的比喻》一文中,写道:

“父亲爱每一个儿子,也让每一个自由任意发展,可是他不能给他们不想要,或不十分理解的自由。父亲似乎知道儿子需要发挥自我,这超出了当时社会的习俗制约。但是他也知道他们需要爱、需要一个“家”。他们的故事如何收场全在乎自己。这则比喻没有完满结尾,更确切地显出,父亲的爱不是端赖故事的圆满结局。父亲的爱只凭着自己,而这也是他的特点。正如莎士比亚在一首商籁诗里说道:“随风转舵的爱不叫爱。”

就我个人来说,大儿子的回转生机极其重要。我的生命里面有很多耶稣批判的那群人的面貌:经师与法利塞人。我研读群籍、修习法律,常常以宗教权威自居。大家都对我大表敬意,甚至以尊称称呼我。我饱受夸奖、赞美,频受金钱与奖赏馈赠,并且多有声名。我常常批评人的各式行径,给他们定罪名。

所以我听耶稣称浪子比喻的时候,要有自知之明。其实,我与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的那班人差不多。我还有机会归向天父,在祂的家中受接纳吗?还是我落在自以为是的怨言陷阱,逆着自己的意愿,徘徊于家门外,在怒气、怨恨里打滚?

耶稣说:“你们贫穷的是有福的……你们现今饥饿的是有福的……哀恸现今哭泣的是有福的……。”(路六 20-21)可是我不贫穷、不饥饿、也不哀恸。耶稣祈祷说:“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及明达的人,而其实了给小孩子。”(路十21)

显然,我是属于智慧明达的一群。耶稣却偏爱社会中的边缘群体——穷人、病人、罪人——我当然不是这类边缘人。然而从福音书衍生,令我苦恼不已的问题是:“我已获得赏报了吗?”(玛六 5)耶稣批判那些“爱在会堂及十字街头立着祈祷,为显示给人”(玛六5)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获得了他们的赏报。”以我写祈祷的作品,论祈祷的演讲,还有我的知名度来看,我不得不想,耶稣的这些话可是对我说的。

的确是,但是大儿子的经历为这些苦恼的问题注入新的曙光,明白地显出天主爱小儿子并不过于爱大儿子。故事中,父亲一如迎向小儿子地迎向大儿子,力劝他进来,并且说:“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

这是我需要留心的话,并且让它渗透我的生命骨髓。天主称呼我为“儿子”,路加在此用的希腊字是 teknon,如费滋迈尔(Joseph A.Fitzmyer)所说,“是一昵称”(《圣路加的福音》),按字面翻译,父亲是说:“孩子”。

这种亲昵的表达,在下面的话更清楚。儿子尖刻、苦毒的愤言并没有招来谴责,没有诘难、也没有指责。父亲没有为自己辩解,更没有骂儿子的行为。父亲超出一切的评断,直指他的儿子的亲密关系,说:“你常同我在一起。”

父亲表白了无条件的爱,消除他爱小儿子胜过爱大儿子的猜测。大儿子从未离开家,父亲与他分享一切,他已经是父亲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留一样东西不是给他的,“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父亲说。

没有比这段话,更能清楚显出父亲对大儿子无限的爱。所以,父亲没有保留,没有限度的爱,完全、相等地同时给了两个儿子。

消弭竞争

父亲因小儿子出乎意料回家而喜乐,绝不表示他对大儿子的关爱、赏识少于小儿子。父亲不比较两个儿子,他全心地爱两个儿子,并且按着他们各自的经历表达他的爱。他对两个人都认识甚深,了解他们过人的天分与缺点。

他以爱看待小儿子的热望,即便他的热望没有顺服的约束,父亲也以同样的爱看待大儿子的顺服,即便他的顺服没有热望的活力。他对小儿子没有好坏、多少的概念,一如对大儿子也没有衡量论断的尺度。父亲按着他们的特点回应:小儿子回家,要为他办个庆宴;大儿子回家,要他全心忘情一喜乐中。

耶稣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十四2)每一个天主的儿女有他特别的住处,都是天主的住处。

我一定要撇开互相比较、竞争、敌对的心,完全降服于天父的爱。这需要信心的纵跃,因为我甚少体会得到不经比较的爱,不知道这种爱有医治的能力。

只要我还站在门外的黑暗中,就只能留在因比较所导致的怨愤光景。在光之外,父亲似乎爱弟弟过于爱我。其实,在光之外,我甚至不能把他当弟弟看待。

天主催促我回家,进如祂的光中。发现在天主里面,所有的人都是独特、全然被祂所爱的。在天主的光中,我终能看待邻舍如兄弟,因我与他都属于天主。但是离了天主的家,兄弟、姐妹、夫妻、情人、朋友,都成了对头、仇敌。每个人都深受嫉妒、疑心、仇恨所害。

大儿子盛怒之余,对父亲说:“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们耗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这不足为奇。这些话显出他深受伤害。他的自我价值因父亲的喜乐大为减损,而他的怒气则领自己不能接受回头的混混为他的兄弟。藉着“你这个儿子”这句话,他不但与父亲,也与弟弟保持距离。

他看父亲和弟弟好象两个没有一点实际概念的怪人,尤其想起浪子的生活真相,两人极不应该。大儿子不再有个兄弟,也不再有个父亲。这两人于他形同陌路。他鄙视、小看他的弟弟,一个罪人;他惊惧地仰看父亲,一个奴仆的主人。

在此,我看出大儿子是多么地迷失。他在自己家中成了异乡人;真诚的交流已流失,与每一人的关系都蒙上阴影。

惧怕或轻蔑,降服或掌控,作个欺压的人或是受害的人;这些都是留在光之外的人做的抉择。不能承认罪,不得受赦免,互施的爱不能存在;真诚的交流已经不可能了!

我了解这窘境的痛苦。每件事都失其自然,变得猜疑、自觉、计较、多心;不再有信赖。每一微小的动作都招来反击;每一琐碎的言论都有戴分析;每一轻微的手势都需要评鉴。这是黑暗世界的病理学!

可有出路吗?我认为没有——至少在我的天地里没有。有时我愈想要脱离黑暗的纠缠,却变得愈黑暗。我需要光,可是那光必得先胜过黑暗,靠我自己做不到。我不能原谅自己,我不能使自己觉得被爱。

靠自己,我不能离开忿恨的世界;靠自己,我不能回家;也不能拓出交流的管道。我能渴想、盼望、期待、或是祈祷。但是,我无能为自己编织出自由,那一定要别人给我!我迷失了!我一定要被出外找我的牧人寻见,带回来。

浪子的故事就是天主寻找我,找不到不罢休的故事。祂催促我、劝说我。祂求我不要再执迷于死亡的权势,而要让祂的臂膀怀抱、提揣我,到那梦寐已求的生命之地。

最近,我活生生体验了大儿子回头的经历。有次我要搭便车,被一辆车撞伤,动到医院,在死亡边缘徘徊。在那里我顿悟:只要我还是抱怨不停,怨天父爱我不够深,我就不能就此离世。我发觉自己没有完全成长,我深深感到有声音要我放下童稚的抱怨,撇弃我得到的爱没有弟弟多的谎言。这是惊惧,但如释重负的过程。

当年迈的家父从荷兰飞来看我,我知道是声称天主赐我的儿子名分的时候了。我生平第一次明明地告诉父亲:我爱他,也感谢他爱我。我说了很多从没说出口的话,自己都吃惊、迷惑,不过却换来父亲的会心笑语。

回顾这次的属灵经历,我认为是一次真正的回转,不再误信人间的父亲,即或他们并不能赐我们一切所有。我转而真挚地倚靠天父,祂说“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也是从抱怨、比较、憎恨的自我,回转为自在付出、领受的自我。即便过去遇见挫败,无疑将来也有,却是生死由我的开始。

重回“上天下地的一切家族,都是由祂而得名”(弗三15)的父亲那里,使得我能确知我的生父慈爱和善,却是有限的凡人。让天父——慈爱无限、无条件爱人的天主——化解我的一切憎恨、怒气、超越承欢求奖励的心态,自由地发挥爱心。

信靠与感恩

我亲身经历的大儿子回转,对那些想要讨好、却生出忿恨的人,或能指引一线希望。

我想,每个人总有一天,必须面对自己内里的大儿子或大女儿。摆在眼前的问题很简单:我们要做什么,才能回转呢?天主虽然跑出来,找到我们,也带我们回家,但我们不仅要体认自己的迷失,更要有被寻见、被带回家的准备。怎么做?显然不是被动地坐待。

我们固然无能自我解脱冰封的怒气,但是藉着每日具实地操练信靠与感恩,或能让自己被天主寻见,被祂的爱医治。信靠与感恩是大儿子改变的操练,我从自己的经历认识了这一点。

没有信靠,我不能被天主寻见;信靠是心深处坚信天父希望我回家。只要我怀疑自己是否值得寻找,怀疑父亲爱弟弟、妹妹过于爱我地贬抑自己,我就不能被寻见。我要一直对自己说:“天主正在找你,天涯海角地找你。祂爱你,希望你回家。除非你在祂里面,祂不能安息。”

在我心里却有个阴沉、强力的声音唱反调:“天主其实对你没兴趣,祂偏爱那些偏离正路又回家的悔改罪人。祂并不注重那些从没有离开过家的。祂认为我理当如此,我不是祂喜欢的儿子,也不指望祂赐给我真正的需求。”

有时这阴沉的声音极强,我需要大量的属灵能源,相信天父希望我回家,像祂希望小儿子回去一样。这需要格外的操练,克服我习以为常的抱怨心态,怀着天主正在寻找我,也必定找到我的信念去想、去说、去做。没有如此的操练,我就成了无望心态的掠物了。

我告诉自己:我没什么重要,不值得天主寻找。这就是夸张自己的怨言,以致于完全听不见呼召我的声音。有些开头,我一定得完全甩掉自弃的声音,支取天主确实希望拥我入怀的事实,正如祂向入歧途的弟弟妹妹所做的一样,要坚持到底,信靠的意念要比失落的感觉更深刻。

耶稣说出了新年靠的过人胆识:“你们祈祷,不论求什么,只要你们相信必得,必给你们成就”(谷十一24)。活出这种不同凡响的信心,将会广开天主的道路,实现我至深的渴求。

信靠,同时也要感恩——怨恨的相反。怨恨与感恩不能并存,因为怨恨能遮蔽将生命视为恩赐的眼光与经历。怨恨之心说我得不到应得的,它总是以妒忌的面貌现身。

感恩升华了“我的”、“你的”之争,宣告生命的一切尽是恩赐的真理。过去我总以为,感恩就是收到礼物发出的自然反应。如今我发现,感恩也是要操练的生命。感恩的操练就是:认定我这个人,我所拥有的,都是爱的恩赐;以喜乐之心歌颂的恩赐。

操练感恩需要可以抉择,我可以选择感恩,即使情感上仍满怀伤痛、怨恨。其实以感恩代替抱怨的机会,多得令人吃惊。当我受批评,我可以选择感恩,即使心底仍然回荡着苦毒。我可以选择述说美与善,即使我的心眼仍然搜寻可控诉、可称之为丑恶的人。我可以选择倾听宽恕的声音,观看微笑的面容,即使我仍然听着报复的言词,观看仇恨的凶相。

总是有着哀恨或感恩的抉择,因为,天主在我的阴暗中显现。祂催促我回家,以满有慈祥的声音宣告着:“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

的确,我可以选择留在我目前站立的黑暗中,我可以朝着那些看来比我过得好的人指指点点,不停哀叹自己过去惨遭不少厄运,被怨恨冲昏了头。但是,我不必要这么做。我可以转而看寻找我的那一位的眼神,也看清我的生命与所有都是值得感谢的恩赐。

不经扎实的努力,就学不会感恩。但是我如果做到一次,下次就容易些、自在些,而且没有那么自觉。因为我承认的每一样恩赐显出了另一恩赐,然后又是另一个,直到我终能视最寻常、明显、看似平凡的事情和遭遇,也充满了恩典。爱沙尼亚有句谚语说:“不为小事感谢的,也不会为大事感谢。”感恩的举动使人满有谢恩之情,因为这些举动一步步地显明:凡事皆恩典。

信靠与感恩需要冒险的勇气,因为疑心、怨恨仍要摆布我,不住地警告我,放下小心翼翼的算计与守成的预估是多么危险。我多次非得要信心纵跃,给信靠与感恩一个机会。给不肯原谅我的人写封温婉的信,打电话给拒绝我的人,向不肯和好的人说和好的话。

信心的纵跃向来意味不期待回报地爱,不希求回收付出,不指望受邀约,不要求被牵握地牵握别人。每次我跃过一小步,我就瞥见祂跑出来,邀我共享祂的喜乐。那不仅是我自己找不到的喜乐,也是我的弟弟、妹妹找不到的喜乐。于是,信靠与感恩的操练彰显了天主寻找的是我,热切渴望消弭我所有的忿恨、怨言;在天上摆设餐宴,让我坐在祂的身旁。

真正的大儿子

于我,大儿子的回转若不比小儿子回转重要,也是一样重要了。当大儿子挣脱了抱怨,挣脱了怒气、忿恨、嫉妒,会是什么模样?因为比喻对大儿子的回应支字未提,我们只能够自己选择是要听父亲的话,或是依旧落在自弃的光景。

当我思索这种抉择,体认到耶稣讲这则比喻,伦勃郎画这则故事,都是为了我能回心转意,才豁然了悟:讲故事的耶稣自己不仅是小儿子,也是大儿子。祂来彰显天父的爱,救我脱离忿恨的枷锁。耶稣所说的有关自己的话语,显出祂是那爱子,与天父相交,畅通无阻;父与耶稣之间没有隔阂、惧怕或猜疑。

父亲在比喻里说:“我儿,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流露出了天父与圣子耶稣的真正关系。

耶稣再三确定,父的一切荣耀也属于子,父所做的一切,子也能做。父子没有嫌隙:“我们合而为一”;工作也没有分界:“父爱子,并把一切交在祂手中”(若三 35);没有竞争:“凡由我父听来的一切,我都显示给你们了”(若十五15);没有嫉羡:“子不能由自己做什么,他看见父做什么,才能做什么。”(若五19)。父子之间联合得完美无间。

联合是耶稣信息的中心:“你们要相信我,我在父内,父也在我内。”(若十四 11)相信耶稣也就是相信差祂来的天父,在祂里面,也藉着祂启示了父丰盛的爱。

耶稣以凶恶园户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这个真理。葡萄园的园主几次派仆人收他该得的果实不果,就决定差他的“爱子”前去。园户认出他是继承人,竟把他杀了,将产业归为已有。然而这是儿子顺服父亲的写照,不是以奴隶的身份,而是以“爱子”的身份,儿子与父亲全心契合,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因此,耶稣是天父的“大儿子”。天父差遣祂,来彰显天主为了那些忿恨的子女发出的没有保留的爱,并且指示他们回家的路(若五 24,六40,十六27,十七8)。耶稣是天主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门路——光明征服黑暗的门路。忿恨与抱怨好象已深植于心,但是在祂面前,儿子名分的饱实光辉清楚可见,忿恨与怨言消逝无影。

当我再一次望着伦勃郎画中的大儿子,我心里明白了他脸上的冰冷光芒能够变得温暖、深邃——让自己脱胎换骨——只要他真正成为“天主所喜悦的爱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