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鸣, 《软能力:在竞 争中胜出》的作者

欢迎订阅我的《一格杂志》。微信上搜索即可。
正文

孩子学钢琴到底是为了什么?

(2009-05-08 08:13:32) 下一个


鲁鸣
(新书《软能力》作者) http://blog.sina.com.cn/lumingchen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无数华人家庭让孩子学钢琴,人数之多是任何一个族裔所
不及。在很多美国人的刻板印象里,一个华人孩子的优秀很可能有两样是少不了的:
数学好,会弹钢琴。

    我儿子几年前跟我说:“我是最典型的华人孩子。”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
“我数学好,会弹钢琴。”他的回答显然是从同学朋友们那里得来的。我周末在当
地中文学校教书,我观察学校里的学生。的确,华人孩子学钢琴的真多!每年,我班
里的学生很多都会弹钢琴,数学好。

    现在,我儿子已过15岁,正处于青少年叛逆期。他不弹钢琴了,数学只是B+。反而,
他原来的弱项英文倒是A+了。为什么当初自愿要学钢琴的儿子现在连钢琴碰都不碰
了呢?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新书《软能力》【注】。它最近由北京出版社推出,受到读者青
睐,上市才半个多月,出版社要再印它。这是一本提升素质的大众读物。从中美文
化比较的切口,在性角色塑造、独处、当众言说、诚信、公共事务参与六个方面来探
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需要加强的软能力。

    所谓软能力是指专业以外的能力,通常没有专业证书,不能量化,比如大众言说能
力。华人往往不重视软能力的培养,而且很多人软硬能力不分。很多华人让孩子学
钢琴,以培养其音乐艺术素质或开发其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从这意义上说,弹钢琴对
非音乐专业的人来说是一种软能力,只有对音乐家才是硬能力即专业能力。可是,绝
大多数的华人家长都把它当作硬能力来追求,让孩子拼命去考级,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那些准备考级的曲子,结果弄得孩子对弹钢琴很乏味。很多孩子的钢琴级别考得很高,
却对弹钢琴失去了兴趣。

    我认识一个女孩,其父母就是这样逼她,使她对钢琴产生了极大的厌恶。当她拿到
钢琴最高级别时,她把那级别证书交给父母,说,“好了,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现
在你们可以拥有它了。”从此这女孩再也没碰过钢琴。而且因为逼,使得父母与女孩
的关系变得很僵。这对父母现在认识到不该如此,可是孩子的心理已扭曲,大学读到
一半干脆退学,父母都不敢问。



    儿子4岁时,我请了音乐学院一位学生教他弹钢琴,他不愿学。我也就不勉
强。没想到看了电影《钢琴家》,他自己提出来要学。他钢琴老师的学生都考级,

我在这里没有半点责备这对父母的意思。我非常尊重喜欢他们。身为父母,我们其实一直在学习如何做家长。今日世界连博士都多如牛毛,找个破白领工作,还需有经验、至少大学毕业。可是,当父母培养孩子这么重大的事,却不用考核,无须执照。往往我们得到了经验,孩子已长大,难以弥补。这是人类的遗憾和不幸。

       我在这里没有半点责备这对父母的意思。我非常尊重喜欢他们。身为父母,我们其实一直在学习如何做家长。遗憾的是,往往我们学到了经验,孩子已长大,难以弥补。

儿子自然也去考。他并没有表露出厌恶考级而练琴。考过5级后他就不学了。我和妻
子也没逼他。可是他再也不碰钢琴。我们只好把它放到储藏室去了。现在我会过头
去想,儿子当时是否在心里至少潜意识对此有所厌恶,只是我们没有察觉罢了?

    如果让孩子学钢琴不是为了培养他成为郎郎和李云迪,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去考级吗?
我们让他/她考级,是不是仅仅因为别的孩子也去考?如果考级是为了敦促孩子学钢
琴,那么我们没有必要计较孩子考不好。如果孩子依靠考级才练琴,说明孩子可能
并不乐意学了。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喜欢弹钢琴并立志要做职业音乐家,你会不会因
为担心将来他不能成为郎郎和李云迪而难以生存,去阻拦他/她把弹钢琴由软能力转
化为硬能力呢?

    每位让孩子学钢琴的家长,请想一想:你让孩子学钢琴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把它作
为软能力还是硬能力来培养,还是听取自然?

【注】《软能力》见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46756

很多读者问我在美国哪里能买到《软能力》:

Science Press 800-897-7872Timebook 908-769-0788FLUSHING新华书店 718-358-247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