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此理的改革: 卖完国企又来卖医院?
(2009-04-07 10:52:12)
下一个
岂有此理的改革: 卖完国企又来卖医院?
今天,《经济观察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医改方案”的新闻,近来有多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新闻,在“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之前,出现这些新闻,要么是记者见到了正式的稿件,要么是所谓“业内人士”在放风,草民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属实。但是,今天的新闻用了一个比较“新鲜”一点的标题“新医改方案近日公布 部分公立医院将转民营”,之所以“新鲜”,是因为这里添加了一个前些天的新闻中所没有强调的内容“部分公立医院将转民营”。
看来,是不是经过前一阶段的“向社会广泛公开咨询”,“方案”们胸有成竹了,“一部分公立医院”非“转制”不可,不“转制”不足以推动新医改的 “成功”。但是,起码在网络平台上,这种转制的思路,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草民在新浪网此条新闻的网民评论中,大多数网友对此条表示强烈的质疑或者是反对,一位IP为:113.7.179.*的网友留言说:“我有同事在民营医院 其实根本不在看病 就是在骗 怎么卖药 怎么开单做检查工资跟业务收入挂钩 呵呵 老百姓又该受苦了 ”。
这实在是道出了医院“民营化”之后的实际效果,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投入,就一定要追求回报,而且是最大的回报,除非是“散财童子”下凡。人家出来“民营”,一个“营”字就道出了实质,“营”就是经营,就是要赚钱,资本不赚钱,跑来“营”什么?如果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那病人的需求如何解决呢?
在新闻中说“作为新医改最艰难的一环,公立医院改革将先试点积累经验然后推行。目前试点的内容已经明晰,转制部分公立医院为民营医院,支持民营资本办医、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等举措,将和管办分离等争议不大的内容,共同出现在方案中。”
由此,草民以为,“民营资本办医、政府购买医疗服务”一般是对于非公立医院而言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把全社会民众的多年血汗积累支持起来的公立医院“转制”呢?是不是因为医院“太多”,不裁掉“部分”不足以心安呢?草民以为否也,如果要加大公益性服务的力度,公立医院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那么,是不是“转制”了部分公立医院,医改的终极目标——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呢?有先例:
在以“卖光”式医改闻名的江苏省宿迁市,当地的报告说,成功“降低”了医疗费用,然而,2006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玲教授亲赴宿迁调研,写出了一个调研报告,结论是:第一、医疗设备盲目向高端发展的现象非常严重;第二、医生诱导病人多做检查和手术;第三、当地卫生局的解释验证了调研情况和分析;第四、医院的“红包”和“回扣”现象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第五、老百姓的感受——“在医院钱就像纸一样”。草民以为,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的利润,必定要由消费者来承担。
宿迁市人民医院2004年收入9000多万元,而2005年上半年,医院的收入就达到6500万元;“沭阳县人民医院……光是一个骨科的进账,就从180万元增长到720万元”;仁慈医院的一位科主任也告诉我们,盖新大楼的3000万元贷款,3年时间就挣了回来。而且,直到目前为止,新的医院还在宿迁不断地落户,如果没有较高的利润率,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趋势。而且,宿迁地处苏北,相对封闭,人口规模相对稳定,外来就诊人数不是很多,医疗需求不可能如此持续大规模地增加。医疗费用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李玲调研报告)
新华网2005年7月播发的“国务院研究机构对中国医改的评价与建议(要点)”中明确指出过“尽管商业化、市场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已经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但至今国内学术界对此不愿意进行认真的反思,商业化、市场化的舆论和呼声依旧很高。很多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实际推行的改革措施依然是进一步商业化、市场化。除鼓励竞争、放开价格,以及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外,不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化。如果这种倾向得不到有效遏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谓“转制”,说白了就是“卖”,卖国有资产,事实证明,在国有资产“转制”的过程中,流失现象是严重的,有的地方还极其严重,,而且,这种“ 买卖”造成的后遗症影响深远,有的案例已经引发了群体事件。既然国务院研究机构在2005年就已经痛陈“不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化。如果这种倾向得不到有效遏制,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传出的“新医改方案”为什么还在把这种“卖”的方式作为显著的举措列在其中。
2007年9月7日,山东菏泽市最大的三等甲级综合医院,菏泽市立医院,在被强行“转制”后,两次倒手,终于又回到原点,这所当地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在改制一年后,将重新收归国有。这所国有医院的重新收归国有,现场情景令人感慨,“记者在现场看到,医院门口两条彩幅高高飘扬,上面分别写着:感谢市政府收回市立医院,热烈庆祝市立医院收归国有。昨天,得到消息的医院职工自发到医院门口燃放鞭炮,庆贺医院回归,一些老职工甚至激动得眼含热泪”(《齐鲁晚报》),“一些老专家自己凑钱去买烟火,卖烟火的人听说市立医院收回后,就把3000元的鞭炮以400元的价格卖给他们,说是为了庆祝市立医院的回收。门口的两个气球,是别人免费让我们挂一天,原先一个气球挂一天收费400元呢。”(《第一财经日报》)
可以看出,菏泽市市立医院的医护人员、老百姓把已经被卖出去的公立医院再收回来这件事情,当成了一件“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事情来庆祝的。为什么呢,菏泽市市立医院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第一家买主上海道勤集团公司2004年9月6日“入主”医院,屁股还没有坐热。2005年7月3日,上海道勤集团公司把自己持有菏泽市立医院80%的股份,又以32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深圳宝福公司。这一卖加二卖,受损失最大的是医院的各种有形、无形资产和职工的利益,“医院医托、药托成风,就连一些设备坏了也不修。医院的财务也不公开,说这是‘商业机密’!”医院病房一位大夫说。最为严重的是,一年来,菏泽市一所医学院校集体撤走了30多位临床教师,医院的十多名业务骨干也被别人挖走。
草民以为,民营资本要办医院,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投资嘛,为什么非要把公立医院卖给私人来体现“民营”?民营资本完全应该“自力更生”,政府给予比较低的地价土地,盖医院大楼,购买各种各样的高精尖医疗仪器,从医学院招收毕业生培养成骨干,讲信誉,讲服务,低价格,一步步地做大做强嘛,干嘛老把贪婪的眼睛盯在公立医院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硬件、软件,特别是品牌、高年资医生这些无法计价的软价值上,企图低价、甚至零代价搞到手,自己赚大钱?岂有此理。
国务院研究机构强烈质疑公立医院的“卖”,已经被“卖”过医院的医生、百姓都不待见又改回来,怎么“新方案”又要“坚定不移”地卖下去?除了卖,能不能干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