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大阅兵中的十个方面军

(2009-02-21 10:36:00) 下一个
1945年6月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盛大阅兵,当时苏军参加过卫国战争的部队中共有10个方面军派出混成团出席了大阅兵.

在这10个方面军里,其实巴格拉米扬大将率领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已经被并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而且巴格拉米扬大将本身当时就担任着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司令,但是在红场的胜利大阅兵时,率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混成团却是其前任司令员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当时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真实身份是远东苏军总司令.看来当时这样的阅兵队列安排也有战略欺骗的涵义,主要是蒙蔽日本军方,以掩护当时苏军已经计划的从东欧向远东的调兵遣将.

苏军当时在远东正在迅速组织起远东第1方面军(计划沿哈尔滨-吉林方向出击日军严密筑垒地域以牵制日军)和后贝加尔方面军(计划担负对日作战的主要突击,以坦克兵团越过高高的大兴安岭,直接扑向东北的腹地),连同由原来驻守远东地区的苏军远东方面军改编而成的远东第2方面军(计划攻占库页岛南部和日本北方岛屿,并以地面部队向松花江,齐齐哈尔,饶河方向突击), 上百万大军和大量装备正在积极准备对日作战.

不过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在历史上却是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是一家的,这两个方面军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卫国战争爆发时由白俄罗斯特别军区改组而来的西方面军.

西方面军在卫国战争的历史上非常出名,第一任司令是当时苏军卓越的坦克专家巴甫洛夫大将,可惜他因为在战争初期指挥混乱,在部署防御时犯下致命错误,导致西方面军主力遭受德国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的沉重打击,斯大林一怒之下下令逮捕并枪决他. 朱可夫回忆说,当巴甫洛夫从前线回来的时候,他几乎已经认不出来了,当时战争爆发才仅仅八天.

巴甫洛夫大将在赫鲁晓夫时代被平反,不过赫鲁晓夫晚年在回忆录中毫不掩饰对巴甫洛夫大将的蔑视,并指出当时把巴甫洛夫大将交军事法庭审判是有合理的法律依据的,但是他本人在自己执政时期领导平反斯大林的错误, 也就无意阻止苏军将领要求对巴甫洛夫大将的平反. 何况把前线失利的责任完全推给他也不公平.必须澄清的是,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巴甫洛夫从西班牙内战中错误地总结经验,认为坦克在未来战争中难以发挥重大作用,而反对组建强大的坦克兵团, 实际上巴甫洛夫当时是认为象T-26这样的轻型坦克将无所作为(这已经在战争中被证明了), 他期望的是拥有重型坦克组成的强大兵团, 这一点是完全正确的. 梅列茨科夫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特意强调这一点.

巴甫洛夫大将被枪毙后,接替西方面军司令的是苏芬战争的英雄,卫国战争爆发时的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 铁木辛哥元帅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把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给拖住了,这一点功劳很大,当时德军是想在行进中攻破莫斯科的.不久铁木辛哥元帅被派去解救西南方面军,西方面军司令由当时任第19集团军司令科涅夫中将升任(随即被晋升为上将).
 
德军在取得1941年夏季基辅大会战胜利后,将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重新扑向中央战线,发起著名的"台风"战役,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把西方面军, 预备队方面军(当时的司令是布琼尼元帅)还有叶廖缅科上将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打得溃不成军,斯大林只好决定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把当时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的朱可夫大将调来担任新的西方面军司令, 朱可夫在战争爆发时是苏军总参谋长, 因为建议苏军在西南战区全线退过第聂伯河,放弃基辅而被撤职, 他在很短暂地当了一段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后,被调到列宁格勒前线接替正在讨论怎么放弃列宁格勒的伏罗希洛夫元帅, 在关键时刻守住了列宁格勒,并拖住当时有一百多万兵力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

朱可夫大将接任西方面军司令后, 委任身为败军之将,可能被送上军事法庭的科涅夫担任他的副手,并指挥加里宁方向,随即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组建单独的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担任司令.

加里宁方面军后来一直与西方面军,还有重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并肩作战,保卫莫斯科,尤其是在尔热夫,维亚济马等地与德军杰出的防御大师莫德尔多次交锋, 后来西方面军演变为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而加里宁方面军则演变为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 而布良斯克方面军则演变为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后来被并入列宁格勒方面军),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这两个方面军仍然经常并肩作战,最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被并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该方面军最后解放了东普鲁士, 将他们多年的老对手-德军当年的中央集团军群(其实德军这个中央集团军群是在巴格拉季昂会战被歼灭后由余部重建的)彻底围歼. 在今天波兰版图的北方有一块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州其实就是当年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在苏联解体之后,加里宁州与俄罗斯本土的地面联系被切断.至今孤悬在海外.

除了这2个方面军外,参加胜利大阅兵的卡累利阿方面军实际上当时已经被撤消,该方面军当时正隐蔽调动到远东地区改组为后来的远东第1方面军对日作战, 卡累利阿方面军在卫国战争中长期在北极寒冷地区作战,守住了摩尔曼斯克,这在战争中非常重要,因为盟国的物资主要是在摩尔曼斯克卸货的, 如果丢了摩尔曼斯克,将严重影响苏军的作战,尽管苏联在战后极力否认盟国援助的重要性,但在战争中还是生死攸关的.

在列宁格勒被解除封锁之后, 当时苏军在北方与列宁格勒方面军并肩作战的一支主力-沃尔霍夫方面军的领帅机关被加强给卡累利阿方面军,从此在梅列茨科夫大将的指挥下,在兄弟部队支援下迫使芬兰退出战争,解放了苏联的北极地区,并打到了挪威的北部,战前就当过总参谋长的梅列茨科夫大将终于晋升为元帅.
 
梅列茨科夫的命运和巴甫洛夫的命运有点象,不过他的运气要好一些,卫国战争爆发时梅列茨科夫是负责防空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在战争的头两天,苏军在西部前线的空军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梅列茨科夫被逮捕比巴甫洛夫还要早,在当时贝利亚的内务部人员的拳打脚踢下,被迫承认自己参加了反斯大林集团, 这在当时其命运可想而知,幸亏苏军在列宁格勒吃紧,急需指挥干部, 他才被放出来, 从集团军司令干起, 后来领导起沃尔霍夫方面军来解救列宁格勒, 其间一度被朱可夫的爱将霍津给挤走,可是霍津在指挥上不太敏锐,造成第2突击集团军被合围, 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弗拉索夫就是在这次被俘叛变的. 当时已经降为西方面军第33集团军司令的梅列茨科夫又被重新调回沃尔霍夫前线, 从此带领着沃尔霍夫方面军, 卡累利阿方面军, 远东第1方面军不断取得胜利.

在当时的苏军的建制中其实还有1个外高加索方面军,一直负责保卫苏联在高加索的油田,并监视土耳其,伊朗边境,可能是因为打仗太少,这个方面军并未出现在红场胜利大阅兵中,指挥该方面军的秋列涅夫大将是老资格的骑兵,早在战前就是大将,他在1942年夏天把德军冲向高加索油田的坦克兵团给挡住了,应该说功劳不小, 可是在整个战争期间以至战后一直未能得到任何军衔提升.

在参加红场胜利大阅兵中的10个方面军里,最出名的当然是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苏军的方面军虽然在级别上与英美还有德国的集团军群相当,但论人数则跟英美还有德国军队中低一级的集团军差不多,苏军方面军的突出特点是方面军拥有自己的战术空军集团军, 有时还指挥舰队, 是真正的立体合成作战的军事集团, 苏军的弱点在于步兵人数一直较少,通常一个满员的步兵师也只有六七千人(美英的陆军师通常都在一万六千人左右),在战争中,尤其是在后期,苏军主要是依靠其令人生畏的强大炮兵实施密度惊人的火力突击(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通常达到每公里正面超过两百门大口径火炮和迫击炮),并以强大的坦克部队实施大纵深突击来打垮对手, 苏军在战争胜利时有六个强大的坦克集团军,其中四个(近卫第1,2,3,4坦克集团军)是隶属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 可见这两个方面军的实力.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完成了从斯大林格勒打到柏林的史诗般业绩. 它的前身是铁木辛哥元帅在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基辅大会战惨败之后重建的西南方面军(政委就是赫鲁晓夫), 这个方面军在1942年5月与南方面军一起冒险突击哈尔科夫,结果被德军从侧翼猛击并合围,损失巨大, 这就是有名的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 这次战役后来被赫鲁晓夫说成是斯大林的罪过,不过从朱可夫的回忆看,铁木辛哥和赫鲁晓夫都应负有严重的责任, 不仅无视敌情,而且一味蛮干,造成严重损失,这次战役基本上把战前的基辅军区(当时苏军最大的军区)经过1941年残酷的夏季被包围幸存下来的精华都给葬送了.

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之后,西南方面军被迫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因为德军已经很快突到斯大林格勒城下了,斯大林干脆把铁木辛哥元帅撤职,换上了戈尔多夫中将担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 铁木辛哥元帅后来被调去指挥西北方面军, 这也是他悲剧性的军事生涯中最后一次指挥方面军.

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后,因为战线太长而且被德军的坦克给分割了,不得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被分成东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奇怪的是保留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名称的方面军其实是在斯大林格勒城北进行牵制作战,并未退入城市进行保卫战,而只是起牵制德军的作用.而叶廖缅科上将指挥的东南方面军的战线却包括斯大林格勒城市,在保卫斯大林格勒城市的战斗中进行残酷巷战的第62集团军在战役的关键阶段其实是在东南方面军的指挥下的.

后来斯大林把罗科索夫斯基调来换掉容易暴躁骂人的戈尔多夫,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把东南方面军则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本来规定叶廖缅科的东南方面军在作战时也负责指挥戈尔多夫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但是在战役最后消灭德军第6集团军时,斯大林命令叶廖缅科把自己指挥的所有的主力部队(包括崔可夫的62集团军)交给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指挥,叶廖缅科自己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则改为重建的南方面军(后来南方面军改称乌克兰第四方面军,由托尔布欣大将指挥,解放了克里米亚).
 
朱可夫在自己的"回忆与思考"中很替戈尔多夫(战后和库利克一起被枪毙)和叶廖缅科说话,其实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准确地讲,应该是"回忆与争辩",朱可夫的晚年很凄惨,他对自己的功绩被抹杀感到愤怒, 对那些元帅们已经出版的回忆录, 除了华西列夫斯基的"毕生的事业"还有他的好朋友巴格拉米扬的回忆录外, 都是尽力澄清和驳斥的, 他反复强调假如没有城市北部的牵制,崔可夫是守不住城市的,他甚至对崔可夫的前任洛帕京中将(因丧失信心而被撤职)也说了很好的话,这很明显地反映出他对崔可夫被塑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一英雄的不满,他还长篇大论地指出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真正功臣,这也就等于说他朱可夫自己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因为当时他是最高副统帅. 在他的"回忆与思考"中对科涅夫的不满更是在文中指名道姓地驳斥.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认为戈尔多夫,叶廖缅科,还有叶廖缅科的参谋长扎哈罗夫(后来担任过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大将)都是很暴躁的,他回忆道有一次他竟然发现叶廖缅科在用拳头殴打军事委员会的委员, 而扎哈罗夫也是这种人. 只有马林诺夫斯基受到他的欣赏. 后来赫鲁晓夫执政时就是用马林诺夫斯基来接替朱可夫担任国防部长.
 
马林诺夫斯基在1942年5月的哈尔科夫大败中是负有严重过失的,正是因为他的粗枝大叶, 被德军迅速打跨,造成铁木辛哥的侧翼完全暴露导致全军惨败,所以马林诺夫斯基被撤消了南方面军司令(其实南方面军已经被德军打散失去指挥了), 降级去当集团军司令, 好在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关键时刻,马林诺夫斯基指挥的近卫第2集团军把德国曼施泰因元帅的援兵给挡住了,所以马林诺夫斯基也成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英雄, 并被重新启用. 其间发生了一件怪事,马林诺夫斯基的政委在胜利的时刻居然毫无预兆地神秘自杀,留下的遗言只有"列宁万岁",在当时这是很敏感的,因为贝利亚怀疑为什么遗言里只有"列宁万岁"而没有"斯大林万岁",斯大林曾当面询问赫鲁晓夫马林诺夫斯基是否可靠,因为自从弗拉索夫叛变后斯大林对高级将领的忠诚是很警惕的,多亏赫鲁晓夫的坚定支持,才使马林诺夫斯基转危为安.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之后,顿河方面军立即被调往中央战线,改称中央方面军,最后被改称为天下闻名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下在库尔斯克会战,解放乌克兰,巴格拉季昂,解放波兰等战役中无坚不摧,锐不可当. 可是就在进军德国之时,斯大林却坚持拿朱可夫换下罗科索夫斯基,从而使罗科索夫斯基失去了成为攻克柏林的历史英雄的机会.

朱可夫虽说是成为攻克柏林的英雄,又检阅了胜利大阅兵,但之后的命运是所有战时元帅中最崎岖的, 战后他回到苏联差点被斯大林下令逮捕,当然朱可夫自身也有些问题, 他在德国"购买"了那么多数量惊人的金银财宝,在他的别墅里到处都是德国的"战利品", 他的政委捷列金比他还过分,居然在德国"购买"房产, 统帅如此,可以想象苏军在占领区的纪律. 朱可夫在斯大林死后成为赫鲁晓夫的盟友,在诋毁斯大林这点上当时他也是很积极的,只是后来被赫鲁晓夫暗算,以至到了晚年落魄时才给斯大林公平一些的评价.

至于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原本只是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沃罗涅日集群,后升格为沃罗涅日方面军, 在第2次哈尔科夫战役中被德国名帅曼施泰因杀了个回马枪,苏军再次大败, 老实说,这次失败与华西列夫斯基还有当时担任西南方面军司令的瓦杜京关系似乎更大, 可是斯大林却把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戈利科夫撤职, 由瓦杜京接任.

戈利科夫和瓦杜京在卫国战争爆发前都在总参谋部, 瓦杜京是第1副总参谋长, 戈利科夫则是副总参谋长兼情报总局局长, 戈利科夫本身经历不是很清晰, 他当过指挥员,做过政治工作,可是似乎没有情报工作的经验,要命的是在卫国战争爆发前的关键时刻却让他负责苏军情报工作,他在得到佐尔格从东京和红军在德国的侦察员从德国搞到的关于德国将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和进攻规模的情报之后,在上报斯大林的时候,附在有关情报之后的归纳分析中却否定了这些情报的准确性,从而更进一步误导了斯大林, 坦率地说,这样致命的失误是可以将戈利科夫送军事法庭的. 戈利科夫在战后担任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并在赫鲁晓夫时代成为苏联元帅.
 
沃罗涅日方面军在瓦杜京大将指挥下,在库尔斯克战役中顶住了德国曼施泰因元帅的"虎"式坦克猛攻,而后又在斯大林帮助下取得了解放基辅的荣誉(本来罗科索夫斯基的机会更大), 瓦杜京牺牲后,朱可夫曾短期接任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司令,当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被最高统帅部确定为解放柏林的主力时,朱可夫被调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当司令, 而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司令科涅夫则接任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司令.

科涅夫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从西方面军司令调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后, 当朱可夫卸下西方面军司令职务后,他又一次回到西方面军, 后来斯大林决定用索科洛夫斯基担任西方面军司令, 又是在朱可夫建议下, 科涅夫被调到西北方面军来接替可怜的铁木辛哥元帅, 索科洛夫斯基战前也在总参担任副总参谋长,他和瓦杜京, 华西列夫斯基都是当时总参谋长朱可夫器重的人, 西北方面军撤消之后,科涅夫被调任草原方面军司令, 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他手下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司令为罗特米斯特洛夫)在会战的关键时刻在普罗霍罗夫卡和德军展开历史上空前的坦克大会战, 决定了这场关键性大会战的命运.

苏联解体之后,出现了很多说法,似乎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会战中损失惨重而失败的是苏军,而德军则是损失轻微,并且取得了战术胜利,然而不管是怎样歪曲事实,如何解释"损失轻微"的德军从此再无能力展开坦克集群进行猛攻和反突击,而且从此彻底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呢?

科涅夫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突出功绩在于他拿下了哈尔科夫,这也是第3次哈尔科夫战役,苏军最终赢得了胜利,历史学家通常把哈尔科夫解放视为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结局.

科涅夫最出名的还是在柏林战役中和朱可夫的比赛, 当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主攻被塞洛高地挡住,进展迟缓,朱可夫对崔可夫很不满意,又把卡图科夫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过早投入,不仅没帮上忙,还把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由保卫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团军改编)的后方弄得一片混乱,而科涅夫在南翼的攻击则非常顺利,于是斯大林临时同意把科涅夫的两个坦克集团军转向柏林方向,虽然科涅夫没有抢到头功,但是他的确帮了朱可夫很大的忙,把德军很多部队吸引了过去.

参加红场胜利大阅兵的除了以上指出的卡累利阿方面军, 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乌克兰第1方面军这5个方面军外,还有列宁格勒方面军,这个方面军最后把德国当年战争爆发时进攻苏联北方的"北方"集团军群最后包围在库尔兰半岛并最后将其缴械, 在同德军这一集团苦战四年后终于消灭了对手,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直到柏林被攻克,希特勒已经自杀,苏联的国土其实还没有完全解放,位于拉脱维亚的库尔兰半岛上的40个师的德军还在绝望地战斗,最后投降时还有将近20万军人,不过当最后从西伯利亚遣返德国时生存下来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参加红场胜利大阅兵的还有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率领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混成团, 托尔布欣元帅率领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混成团,这两个方面军横扫乌克兰, 巴尔干,解放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 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战功显赫. 当年由冯-博克,曼施泰因,莫德尔等德国名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几经变更,最终还是被苏军这两个方面军消灭得七零八落. 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前身是库尔斯克大会战中的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前身则是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为了反攻而重建的西南方面军,朱可夫在自己的"回忆与思考"中反复强调是他的好朋友瓦杜京指挥的西南方面军承担斯大林格勒反攻中的主要突击任务,而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只是进行辅助突击的,而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回忆录里,对朱可夫的不满也是处处可见的. 这也反映出自斯大林死后,苏军的元帅们其实彼此都不服气, 尽管在文字里某处也泛泛地偶尔赞美一下其他的元帅.

叶廖缅科率领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也参加了红场胜利大阅兵, 叶廖缅科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最后时刻被剥夺兵权而失意之后,很快又丢失了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编而成的南方面军司令的职务,因为他攻击罗斯托夫的速度让斯大林火大,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曾叙述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斯大林就打算换掉叶廖缅科,多亏赫鲁晓夫坚持才保住职务, 叶廖缅科当年在布良斯克被古德里安的坦克群打得屁滚尿流给斯大林的印象太深了,尽管后来叶廖缅科曾经指挥加里宁方面军解放了斯摩棱斯克, 在战争结束前指挥乌克兰第4方面军都是战功赫赫,但是在整个斯大林时代他都未能晋升元帅,直到他的老相识赫鲁晓夫上台之后才升为元帅. 后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在当年红场胜利阅兵时也在这个方面军的混成团里,这位年轻的少将当时担任一个集团军的政治部主任.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也出席了红场胜利大阅兵,这个方面军也是由著名的西方面军中分出来的,最后由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在易北河与盟军会师, 老骑兵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也是红场胜利大阅兵的总指挥,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他被认为是波兰人,但他出世时,波兰是沙俄的领土, 他的父亲早亡, 母亲则是俄罗斯人, 他是参加俄军龙骑兵而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他在苏联的经历应该更胜过他对波兰出生地的感情. 他也是把苏联视为祖国的.

综上所述,参加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红场大阅兵的十个方面军依此是:

1. 卡累利阿方面军 - 指挥梅列茨科夫元帅

2. 列宁格勒方面军 - 指挥戈沃洛夫元帅

3. 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 - 指挥巴格拉米扬大将

4.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 指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5.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  指挥特鲁布尼科夫上将 (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是阅兵总指挥)

6.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  指挥索科洛夫斯基大将 (方面军司令朱可夫是阅兵首长)

7. 乌克兰第1方面军 - 指挥科涅夫元帅

8. 乌克兰第4方面军 - 指挥叶廖缅科大将

9. 乌克兰第2方面军 - 指挥马林诺夫斯基元帅

10. 乌克兰第3方面军 - 指挥托尔布欣元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