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陪莪失眠

香烟几时有,弹之问青天。不知你我他她,口袋是何烟。我欲乘烟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点不燃。
正文

70年代人是这样长成的

(2008-12-20 16:51:01) 下一个

70 年代生人中,肯定有很多人有过吃烤红薯的记忆.在记忆力好像一年四季都得吃.烤得香喷喷,甜丝丝的,城里通常 2 毛钱一斤,而乡村力你只管到地里去拔,没有人会说你什么.现在对全国各大诚实的烤红薯最有感情的可能就是 70 年代生人了.汽水通常 1 毛钱一瓶,冰棍都是 5 分钱一根.夏天谁要是有 5 分钱买冰棍,会馋调同伴的大牙, 70 年代生人常常和同伴你一口我一口的吃,而不像 80 年代生人那样一开始就对他人的口腔卫生表示怀疑,..呵呵,有一电恶俗了.果丹皮 5 分钱一根,长长的,黑黑的,有一点酸,也有一点甜,不知道发明这种食物的天才是谁,而糖果则是一分钱一块儿了吧. 70 年代生人还常常拎着瓶子去打酒和酱油,偶尔家里有客人的时候,还会去买那一块八毛钱一瓶的红高粱酒,闻起来特别香.而到 70 年代生人更大一些的时候,较为现代一些的东西就是泡泡糖了.有一段时间,电视里天天都是泡泡糖广告.到了中学时代,开始喝可口可乐. 不过,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70 年代生人并不像 80 年代生人那样过于物质化,虽然他们读物很多,也不像 60 年代生人那样患上了文化饥渴症. 70 年代生人

中有很多人都是郑渊洁 <<  通话大王 >> 的长期订户,到现在还记得舒克与贝塔.每个人都会有 20 本以上的黑白小人书, 70 年代生人也是黑白小人书的最后一批读者,<<少年科学>>则是一本充满的浪漫主义激情的期刊,有时上面会有关于野人的文章,而<<少年文艺>>上则常常会有一些描写探险和野外生存的文章,那是最吸引 70 年代生人的部分.讲雷锋故事的<<伟大的奉献>> 70 年代生人读过,印象不深,但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做了好事却要写在日记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0 年代生人也读过,保尔.柯察金像张海迪阳阳永远印在 70 年代生人的脑海里.最后, 70 年代生人或在中学或在大学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还读过北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发现还是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 大概是 70 年代生人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有的电视,那时候,电视还很少,能收到的频道也不多,但是却感觉节目永远丰富.蓝精灵,花仙子,是 70 年代生人心目中永不磨灭的形象,在电视里, 70 年代生人还认识了黑猫警长,聪明的一休是过一会就说"累了,休息,休息一会."<<变形金刚>>很是流行,人人都讨厌大黄蜂,人人充当擎天柱.<<西游记>>则是 70 年代生人白看不厌的电视剧,每当那路在脚下的

歌声响起的时候, 70 年代生人早已跑回家了,比妈妈喊回家吃饭还应得积极.

70 年代生人中绝大多数人读初中或者小学的时候,还看了<<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一部教<<恐龙特级克赛号>>的片子,让 70 年代生人至今记忆犹新,因为里面有一个人能让时间停止,它和<<少年科学>>一样使 70 年代生人成为终身的科幻迷. 再后来, 70 年代生人长大了些,<<陈真>><<霍元甲>><<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星星知我心>><<上海滩>><<少林寺>><<射雕英雄传>><<流氓大亨>>全来了,大家最喜欢的许文强,那年够搞得不少小青年都往脖子上缠根围巾,全然不管自己帅不帅,有很多人还曾经为了看李连杰的<<少林寺>>去练格斗,<<霍元甲>>流行的时候,一听到那首铿锵有力的主题歌,浑身就热血沸腾,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万里长城永不倒"这歌声听起来多豪气,多自信,与汉武帝那"犯我强汉,虽远必诛"不相上下.现在<<西游记>>又重拍了,但是咋看咋不顺眼了一看到肥肥胖胖的孙行者,那傻冒儿样就想换台,还有央视重拍的<<射雕英雄传>>,也让人看起来不舒

服,网上有人调侃,说金庸先生看了之后,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大哭,我凭感觉说这人是 70 年代生人.

那时, 70 年代生人背着黄色军用书包上学,穿着蓝白主色的一副,脚登黑色布鞋,有人称那为北京布鞋.

在小学, 70 年代生人戴红领巾,走到校外还要摘下来,怕别人说 70 年代生人太喜欢炫耀。

70 年代生人的同学里会有很多叫什么国庆,建军,国栋的。那时候,你知道了红小兵,“四人帮”,参加过宋庆龄的追悼会,刘少奇的平反大会,听过劳模报告和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听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满脸通红。因此,至今 70 年代生人还记得双眼失明唱“小草”的史光柱,每当听到“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每个人都是那么心潮澎湃。至今 70 年代生人爱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此美国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 70 年代生人 半夜三点就翻出校园,徒步 4 个小时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前抗议:而 2001 年的撞机时间大学校园就比较平静,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人们不得不承认;最后一批还有激情的人 -- 70 年代生人大多已经毕业了。

70 年代生人是最后一代“为革命保护视力”而做眼保健操的。

到了中学时代, 70 年代生人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突然被王国真的诗征服,都突然莫名奇妙的“早恋”不过那时的早恋都很单纯,一个眼神,一首歌,一张纸条足以心领神会,最为惊世骇俗的行为是牵手。老师,家长都会对 70 年代生人围追堵截,可能成为亲家的双方家长会有一个谈判,但这一切都不会使 70 年代生人屈服。这一切和 80 年代生人用 QQ 恋爱,在校园里尽显恋爱之能事判若天渊。 80 年代的早恋可能更与性有关,而 70 年代生人的早恋则源于感动。那时爱情的主题是“青春,理想,学习”“书籍,信件,音乐”传递着 70 年代生人的感情。没有今天漫天的电话和抓狂短信,却真真切切的留下了足以让人追忆一辈子的文字。

到了中学时代, 70 年代生人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突然被王国真的诗征服,都突然莫名奇妙的“早恋”不过那时的早恋都很单纯,一个眼神,一首歌,一张纸条足以心领神会,最为惊世骇俗的行为是牵手。老师,家长都会对 70 年代生人围追堵截,可能成为亲家的双方家长会有一个谈判,但这一切都不会使 70 年代生人屈服。这一切和 80 年代生人用 QQ 恋爱,在校园里尽显恋爱之能事判若天渊。 80 年代的早恋可能更与性有关,而 70 年代生人的早恋则源于感动。那时爱情的主题是“青春,理想,学习”“书籍,信件,音乐”传递着 70 年代生人的感情。没有今天漫天的电话和抓狂短信,却真真切切的留下了足以让人追忆一辈子的文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