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兰原创

天生夜游神,小半生从事中文。敝姓王,但从未登基,只是沾了些先祖灵气而已;生于午夜,着歌而来……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游记】世外桃源楠溪江

(2004-06-25 17:21:24) 下一个
【游记】世外桃源楠溪江

●惠兰


在游历了众多热闹的名胜之后,心中仍有一种不满和孤独的情绪。可这种不满和孤独在我去过楠溪江之后,就被这里清澈纯净的江水和浓厚淳朴的古风荡得无影无踪了。

从楠溪江古诗古意的田园风光中归来,现代城市的喧嚣就在周围日益淡化下去。因为眼里早已盛满楠溪江的清凉,生活中的琐屑和烦恼就变得无关紧要了。也许,这种感悟正是楠溪江赐予我的。在眼下真诚和纯朴越来越稀有的年代,也只有楠溪江才能真正赐予我这种感觉!


一、楠溪江沐浴在夏日的雨中,如远古走来的既清纯又风情万种的佳人。你甚至都能感到她的呼吸和心跳……

去楠溪江的时候,正赶上炎炎烈日的夏天,那时的天气和心情都一样的烦闷。在都市生活久了,走进自然往往是医治坏心情的最好妙药。楠溪江之行本来只是一次再也普通不过的旅游,可当我真正走进楠溪江之后才发现:这里才是我真正想去也不能忘怀的地方!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境内(距温州市区23公里),风景区总面积为625平方公里,其重点景区分为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即岩头景区)、大若岩、石桅岩、水岩、北坑、陡门和四海山等七大处,共计800多个景点。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秀幽”而名闻遐迩,是国内目前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有“三十六湾、七十二滩”之称的楠溪江逶迤曲折,江水贯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积约为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注入瓯江,流归东海。

楠溪江沿岸的古村古屋,原原本本地留存着古代历史的风韵,村巷布局蕴藏着传统风水学的玄机,宅里庭院洋溢着古代耕读文化的遗风。国内孓存的寨门、石墙、老宅、宗祠、亭台都是明清时代的原物,质朴高雅,让人不得不平添思古悠情。

在雨天游楠溪江,是一种绝美的享受。同这里晴天时青山溪流的“清荣峻茂”、“游鱼碎石”景致相比,雨雾中的楠溪江更像一位从远古走来的既清纯又风情万种的佳人。你甚至都能感到她的呼吸和心跳……

雨中的楠溪江烟雨迷蒙,风雨之声如歌如酒,令人心动又恍惚。站在亭中,望着眼前有声而静美的山水,我仿佛身置遥远的古代,一股博大而精深的历史气息便随着雨珠,不由分说地溅满我的全身。我有些感动,也有些惊喜,却又不知该如何来表达这种感动和惊喜。于是我来不及多想,就光着头、赤着脚冲进雨中,让自己成为烟雨迷蒙风景的一部分……

冒雨泛舟坐筏漂游江上,是一般游人没有的福份。我苦苦请求、软磨硬泡,总算说动了一位姓张的船夫为我撑筏。站在筏上,远眺绵绵青山、近看郁郁滩林、仰望苍茫天际、俯赏碧蓝江水,一切都隐现在古代和现代之间,一切又都消失在水雾更深处……

“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句,仿佛正穿越历史的天空直扑内心。在这样的时刻,谁能不醉?!

   
二、楠溪江躺在“耕读”和“宗族”文化之上,她的人文景观是建筑和艺术奇迹的再现,也是活着昨天的延续……


除了古意,楠溪江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

风韵独具的楠溪江,处处遗存着一些完整的历史风貌和许多传统文化遗迹。比如新石器时代遗址;东汉及其以后各代的古窑址;唐宋元明清时的古塔、桥梁、路亭、牌楼和古战场遗址;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宝”和阴阳风水构思而建筑的古村落;以及大批完整的百家姓宗谱、族谱等。所有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都是今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耕读社会”和“宗族社会”的有力依据。

在楠溪江,最能体现宋代“耕读”思想和宗族文化的代表建筑,是建于宋代的苍坡村和芙蓉村。

宋代崇尚耕读,轻视农商。苍坡村和芙蓉村都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古村落。

芙蓉村是按照“七星八斗”的思想进行规划设计的,意为天上星星与地上人才相对应。星筑台、斗凿池,以为象征。而苍坡村的大门内对着笔架山修了一条直街,象征笔,街侧凿大池,比作砚,池边置大条石以为墨,再以田畴为纸,喻为文房四宝。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从这里可见一斑。

“耕读”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那些“耕读世家”经数代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庞大的宗族,成为一村一姓的“宗族社会”。这种宗族社会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支柱,封建伦理道德为基础,中心内容是继承祖业,光耀门楣,维持宗族的稳定和繁荣。

当然,在我看来,楠溪江的耕读和宗族文化并不仅仅是属于楠溪江的,它其实是中国耕读和宗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和活化石。

还有,楠溪江的石头村也是所有游人无法忽略的。它经过宋元明几代逐步修建起来,在建筑上明显体现出严谨的综合规划思想。水渠、民舍、礼仪中心和公共园林的交互组合,形成了一种和谐、完美而又巧妙朴实的建筑风格。

尤其令人折服的是,以楠溪江鹅卵石作为建筑材料而运用到每一建筑物上(如堤坝、沟渠、寨墙、券门、房基、院墙、照壁、天井、台阶、道路等)而达到的效果,在充分体现出以上建筑思想的同时,更形成了一种“古朴自然、协调优美”的石头文化艺术。而像这样完美和谐体现宋代耕读宗族思想文化的石头艺术,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自古永嘉多诗情。古往今来,永嘉山水不知激发了多少文人雅士的情思。书法家王羲之、诗人孟浩然、文学家苏东坡等都曾为永嘉山水打动,进而挥毫吟咏。

“水是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楠溪江那迷人的山川,诱人的溪流,惑人的村落和醉人的风情,是一首永恒的诗、是一幅流动的画。不管岁月怎样流逝,她都一如既往地在人们的梦里梦外美丽着。


三、比事实更深入人心的,是这些古迹。踩在楠溪江这片古朴的土地上,我不禁浮想联翩,思绪也随楠溪江的山山水水回到遥远的古代……


在楠溪江停留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一点儿也没有葱葱忙忙的旅游感觉。

清早起来,悠哉游哉地走进寨门,或是沿着鹅卵石古道慢慢悠悠地走向另一个村舍,那份亲切和舒心的心情,就像双脚正踩进自己陈年的祖屋,或者是自己一不小心就走进了一个远古的朝代一样。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悠远,又是那么的似曾相识。清新的空气和清净的氛围,总会让人误以为自己正跟随着晋武陵渔人来到了世外桃源。我甚至有些怀疑:陶潜笔下的“桃花源”,莫非就是眼前的楠溪江?!

楠溪江处处弥漫着故事,时时都在把人的思绪带进古典的诗情画庵?小?br />
在芙蓉古村寨门前站立,仔细端详眼前这个三开间,两层楼阁,歇山顶,风格质朴清雅,建于明代的芙蓉村正门,望着门两边被岁月风雨吹打剥蚀而变得斑斑驳驳的围墙,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岁月真是无情,带走人世间多少荣华富贵和悲欢离合;岁月又是那么有情,把所有飞灰烟灭的踪迹以古迹的形式留存下来,让后人在古文化的遗风中得以承传先圣的灵性。这种承传的痕迹,从芙蓉古村寨门前那对沉默却威武的石狮身上,就能明显地感觉出来。

在芙蓉古村内,最值得细细欣赏的是古戏台和芙蓉亭池。古戏台坐落在芙蓉陈氏大宗祠内。其三面临空,正面对着宗祠大厅,两侧檐廊雕有神仙人物、花篮覆莲等,结构精美宏大。芙蓉亭池在如意街南侧,是芙蓉村“八斗”水池之一。亭池水映“芙蓉三冠”。池中有方亭,建于清代,重檐歇山顶,左右有石梁通南北两岸。

与芙蓉古村寨门不同,建造于元明时期的苍坡古村寨门,是三间四柱木造牌楼式建筑,寨门虽是建于元明时期,但其梁架、斗拱、直棱窗等木构件的作法,却都极具宋代建筑风格。

苍坡村内的望兄亭充满古意和人间温情,平凡朴实而美丽动情的故事源远流长,并时时体现出楠溪江特有的人文气息。相传,南宋年间,苍坡村有李氏兄弟二人,和睦亲热,感情甚笃。后因兄迁居方巷村,兄弟俩恋恋不舍,互筑亭阁以寄思念之情。兄筑“送第阁”,遥望弟归;而弟构“望兄亭”,以慰思兄之情。


四、古典的楠溪江风韵诱人。其秀美的山水和古朴的风情,让每一个曾经驻足其间的人,无一例外地走进了多梦的季节……

除以上提到的名胜古迹之外,在楠溪江,我还被另外三处古典建筑的风韵深深吸引,这三处建筑分别是:进士牌楼;仁济古庙和丽水古街。

进士牌楼建于明代。那是因岩头村金昭身中进士,由大理寺左寺右寺副迁任端州知府后,在嘉靖年间得世宗皇帝所赐而立的牌楼。进士牌楼立于金氏大宗祠正门前左侧。

进士牌楼反映出中国古代重耕读宗族意识而轻工商的倾向,是中国科举文化的典型体现。在我看来,中国科举制度虽然陈旧且弊端多多,但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仁济古庙建构时间为南宋十四年,由十世祖伯钧公始建。相传西晋年间,浙南地区洪水为患,周凯因为民搏洪而死,被民奉为“平水圣王”。该庙宇三面临水,门屋与正殿均五开间,中间庭院做“水天井”,其意思是“应以水克火”,其中理由饱含风水学之玄机。

而形成于清代的丽水古街,更多的表现着古朴的民风和浓重独特的人文景观。丽水古街长廊相连,屋瓦毗邻,街西紧临丽水湖。丽水街全长约300多米,旧时共有90余间店面。

丽水古街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从街的布局和店面的排列不难想象当年这里的繁华。就是在今天,这里白天也聚集着无数垂钓的大人孩子,尤以孩子居多。而到了晚上,店前岸边歇凉的人们又在开始讲述遥远的神话和设计规划今后的人生了。这种情形除了在梦中还能偶尔见到之外,在如今的大都市已几乎绝版了。

楠溪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对应,其“溪深源远”、“山高岩峻”、“泉飞瀑泻”处处弥漫野趣。楠溪江山水宜晴宜雨,宜歌宜赋,宜酒宜诗――楠溪江无处不宜人,无处不醉人,无处不引人入胜。难怪大书家王羲之、大诗家谢灵运也会为这里的山水折服,曾委身于此教化民众。

人文和自然之美的结合构成了楠溪江的独特个性,也让楠溪江的美变得永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第一次听说楠溪江,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