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10 (28)
2015 (3)
2017 (51)
2019 (49)
2024 (1)
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以下简称“第六”,作于1808年,并于同年在维也纳首演。“第六”有一个表意性的标题“田园”(Pastorale),并且其各个乐章也都有表意性的标题。这些都出自贝多芬本人。
一般认为,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是欧洲浪漫乐派时期出现并繁荣的。而贝多芬正是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间承前启后式的人物,历来有“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美称。“第六”被称为标题交响曲的先驱,或最早的一部标题交响曲。
“第六”的创新还在于其结构打破了通常的四个乐章的模式,而是由以下带有标题的五个乐章组成:
I:“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2/4拍,F大调;
II:“溪边景色”,很快的行板(Andante molto mosso),12/8拍,降B大调;
III:“乡村欢乐的集会”,快板(Allegro),3/4拍,F大调;
IV:“暴风雨”,快板(Allegro),4/4拍,f小调;
V: “牧歌,暴风雨后的欢乐与感激之情”,小快板(Allegretto),6/8拍,F大调。
全曲用时约40分钟左右。
“第六”的乐队包括短笛一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各两支,加定音鼓和弦乐。值得一提的是,与上次欣赏的“第五”相似,下面维也纳爱乐乐团2010年演出的“第六”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乐队用了三支圆号(而不是两支)。这又一次说明当代演奏贝多芬及更早时期的交响曲,乐队中乐器种类和数量有时会根据演出的需要有所增加。
“第六”除了在标题和结构方面的创新,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例如在第二乐章“溪边景色”结尾的乐段,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分别模仿夜莺,鹌鹑和杜鹃的鸣叫,并形成巧妙优美的对位,是全曲的亮点之一。贝多芬在乐谱上的相应位置还标出了这三种鸟的名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不是消极模仿鸟类的叫声,而是用乐音优美地再现了自然界的音响。
音乐史上浪漫派的总体特征之一,是比较注重用音乐表现大自然以及人对大自然的感受。“第六”正是贝多芬在这方面“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一个杰出范例。
下面是“第六”的全曲音像,是2010年由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
Beethoven, Sinfonía Nº 6 ''Pastoral''. Wiener Philharmoniker, Christian Thielema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mWoAj4al0&ab_channel=ElJard%C3%ADndeEpicuro
下面是“第六”的一个音频版本:由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1963发行的唱片:
Beethoven -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Pastora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lrD0bDvRJY&ab_channel=oppie47
还有上次提到的多种版本的贝多芬九部交响曲全集的唱片或录像。下面是富特文格勒指挥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音频在 youtube 上的链接:
Beethoven by W.Furtwängler - Symphonies n°1,2,3,4,5,6,7,8,9 / Overtures (Century’s record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RBOr4L-yk
关于这部交响曲的更多概况,英文见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phony_No._6_(Beethoven)
中文见百度百科:
关于乐队里的男女比例问题,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想这是历史造成的,欧洲的传统生活方式也是妇女多在家相夫教子,出门从事职业工作的少。大约从二十世纪,这种现象有所改变,女乐手在乐队里逐渐多了,但印象里一般没超过三分之一。
我另外还观察到,这个乐队里男性乐手占绝大多数,只有屈指可数的女性。这是交响乐队的普遍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