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必答的问题
(2011-11-02 20:11:03)
下一个
第一个问题:痛症科的打针治疗是不是封闭?
"封闭"是大多数华人熟悉的,人们认为是对疼痛治疗的方法:打针。"封闭"治疗在中国大陆流传久远。但几乎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大多数医师都不知道:痛症科(大陆称:疼痛科)正式成立于2007年(见中国卫生部2007年文件,本博客相关中国疼痛科内容)。
从"封闭"的方法来看,多可归于所谓的"痛点注射"。因为两者均采用哪里痛就注射哪里,均不采用图像指导实时定位方法;两者均可由任何医师实施,完全不属专科医师范畴。不幸的是,不少医师在实行"痛点注射"时错误地使用了可吸收的类固醇激素药物,如可地松。造成实际类固醇激素的肌肉注射全身治疗,产生全身副作用,产生大众对"封闭"打针治疗的恐慌,罪归庸医。
痛症科打针治疗是在痛源诊断后,在图像实时介导下对神经或痛源进行局部治疗,也就是说,医师在实行注射时,注射针在人体内的走向是有同步图像显示的,比如做膝关节注射,医生和病人均可在超声波显示屏上观察关节内有无积液,注射针准确进入关节腔以及注射液进入的动态过程。而"封闭"打针不会应用图像实时介导。
另外疼痛科医师实施注射时,患者疼感甚少,比如对膝关节的注射,基本上是无痛性注射,甚至有患者不相信注射过程已经结束。
因此痛症科的打针治疗不同于所谓的"封闭;,理解后也完全不必紧张,不少痛症专科局部注射治疗都是无痛注射。
第二个问题:我的理疗师或针灸师说,不要打针,医生用的是类固醇激素,会把骨头变松,是吗?
中国人都知道:"隔行如隔山"这句话,所以大多数医师不会去随意评论其他专科的诊治方法,而是建议病人咨询其他专科或请其他专科会诊。否则,不但会误导病人,延误诊治,而且还会置患者于危险,甚至丧失宝贵的生命。如大家知道的,摇滚天王的(心脏专科)医师给歌王注射麻醉科专属药物而至全球痛失巨星。
实际上,痛症科医师在做局部注射治疗时应用多种不同的药物,如果需要选用类固醇激素,医师会采用沉淀型制剂,此类制剂标明严禁静脉或口服全身使用,此类制剂仅用于局部注射,因而用药量小,副作用少。不幸的是,不少非专科培训医师,不仅给痛症病人采用可溶性类固醇激素,更有甚者,处方大量口服激素要求患者服用,并未告知病人所服药属激素,这类现象在本人的初诊病者中常常见到。为保护病人骨骼健康,美国骨科协会专门印发宣传广告指出:口服类固醇可造成骨质疏松,增加骨折危险。
类固醇激素是我们每个人身体内每天都会由肾上腺产生的一类激素,健康成人每天产生20 毫克可地松供机体需要,这类激素具有抗炎功能,因此在控制炎症时,也会应用它的这一功效,当然它的功能远远不止于抗炎。当痛症科采用这类激素作局部注射治疗时,用量少,全身副作用小,也不会考虑逐步减量的方法。后者是所有内科医师均熟悉的类固醇激素在治疗某些其他病中的全身用药法。
总之,痛症科局部注射治疗不会加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人体骨骼的老化过程),而且控制疼痛后,人体一方面由疼痛造成的过多类固醇激素减至正常,另一方面人体活动增加,均有利于骨骼健康。
第三个问题:我听医生讲,最多可以打三次,对吗?
其实这一问题也是许多住院医师和年轻医师常问的问题,这与年轻医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有关。每个有经验的医师都知道:当一名细菌感染的病人面对你时,三天的抗菌素治疗未显示任何缓解,医师应该做的是: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正确,若确定诊断无误,则应更换抗菌素。医学上称:"临床思维"。由此可见,如果同种痛症注射治疗二至三次后均无明显疼痛缓解,医生也不会再继续注射。这属临床思维。
痛症科常见到很多病人在一次注射治疗后,其疼痛基本缓解,医师也不会再考虑注射治疗,而是协助病人做预防。
为了帮助全世界医师正确治疗慢性疼痛,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疼痛治疗的阶梯方法:口服一般药物>吗啡类抗痛药物>局部介入(注射及高级镇痛法)。这一全世界推广的阶梯法也建议医师积极治疗痛症,动态控制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