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那年,十七岁的乔布斯按照父母亲的要求,选择一所自己喜爱的大学就读。那时候的乔布斯,心已经开始野了。即使是在高中时期,价值如此巨大,机会如此之好的电子学课程,他也只学了一年就退了。有人说,高中毕业时的乔布斯,成绩拔尖,都可以进入斯坦福大学就读。
但是,从能够看到的文献和事实来看,我觉得,这种论断有点言过其实。
进入青年的乔布斯对于扎实地打好宽厚的文化知识基础,没有兴趣!按照他当年在高中时的成绩,进入那个年代的斯坦福大学,也应该是困难重重。
今天的斯坦福大学,几乎在所有的主要排名表里都名列前五,很多系科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这得益于196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西移,硅谷作为美国电子科技发展中心的成功,更得益于基于这种成功而打造的为数众多的出自斯坦福的成功企业家。
一所大学的实力,很大程度上是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依的。1970年代时的美国,和现在很不同。当时的西部以搞运动出名,而生活在东部的人,更多的是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东部很多大学的实力,和现在相比要强得多,也是得益于那时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局面在1970年代开始逆转。很多出自斯坦福大学的巨大贡献,都是在1970年代之后实现的。包括那为数众多的诺贝尔奖、图灵奖等。
2010年申请进入斯坦福本科学习的学生高达32022人,其中2300人成为幸运者,占比7.2%,录取率是建校以来最低,也是美国同类大学中最低之一。在2010-2011学年,斯坦福大学在校本科生6887,研究生8779。
学生种族比例分布表 | ||||
本科 | 研究生 | 加州 | 美国 | |
非洲裔 | 10% | 3% | 6.2% | 12.1% |
亚裔 | 23% | 13% | 12.3% | 4.3% |
白人 | 36% | 35% | 59.8% | 65.8% |
西班牙裔 | 13% | 5% | 35.9% | 14.5% |
土著 | 2.8% | <1% | 0.7% | 0.9% |
国际 | 7% | 33% | N/A | N/A |
在1970年代初,在本科入学竞争中,估计那些现在被非洲裔、亚裔、西班牙裔占有的比例,在当时,基本上都被白人所占据。而且,在当时,可能也没有太多的来自西部几个州之外的学生竞争。在那种环境下,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会比现在要容易的多。
还有,1970年代时的帕洛阿尔托,人口正快速进入老龄化。从1970年到1980年,该市60岁以上的人口成长了28%!与此同时,五岁及以下幼儿人口数量则下降了32%。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附近的门罗公园市。
就学儿童的大量减少,带来的是大批学校的关闭和兼并。与此同时,又是就业机会的快速增加。新建住房很少增加,商业用房大量开工建设,带来的就是后来的居民住房房价的大幅上升。那时候,如果乔布斯真的是块读书的好料子,如果他真的在学校好好的读书,他的父母实际上也有能力,通过搬到一个相对便宜点的地区居住,来为他筹集必要的学费。再说,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多学校还为他们准备了为数众多的奖学金。在美国读大学,家庭经济条件一直一来就不是绝对的制约条件!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常说:就读哈佛、耶鲁这样昂贵大学的学生,要么是特别聪明,要么是家庭特别富有。聪明的学子像比尔·克林顿,富有的学子像前总统小布什:前者是全A学生,后者是C科类的典型!
显然,乔布斯不是那块料子。乔布斯能够在后来阴错阳差的成为科技巨子,也是一个个点连成线的结果,是一件件让乔布斯自己在当时都没有看明白事件的演进结果。
再者,按照乔布斯那样的个性,即使他进入了斯坦福,想毕业,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至于费用,倒是像斯坦福这样的大款学校,更有能力来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子。这还是得益于那些已经发财了的学长的慷慨。
2010-2011年度,斯坦福大学的年度开支大约在55000美元,64%的学生获得平均31411美元的各种形式的资助。家庭年收入在60000美元之下的学子,基本上能够获得全免待遇。年收入在十万美元的家庭,需要承担的经济负担也非常小。
当然,这样好的待遇,在乔布斯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估计不太会有。那时候的斯坦福还没有现在这么财大气粗。但是,至少从一个角度,我们能够大体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那么,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让乔布斯迷上了一个里德大学呢?
按照美国的“规矩”,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普通家庭孩子,会尽可能选择本地的公立大学就学,原因就是因为学费上的优惠。特别是第一年,本地和外地学子,学费的差额会很巨大。当然,对于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他们总能从某所大学获得不错的奖学金和各种资助。按照普林斯顿大学的说法,他们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候个人因为就学而产生的负债,平均下来只有四千多美元!加州理工的数字是9561美元。
当年高中毕业的乔布斯,既没有能力获得必需的经济资助,也不想在加州找一所公立大学就读,却偏偏要到一所偏僻的里德学院学习,是有他的原因的。加州有很多很好的公立大学,质量高,学费低廉,乔布斯却要舍近求远,一则说明了他的固执己见,再则说明了他心智的不成熟,和无意识之中的自私自利。他没有站在父母亲的角度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选择。他的父母亲似乎也没有在这方面给予他必须的教育,让他能够做出更为理智的选择。
磕磕绊绊养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应该上大学这点非常明确,也从开始就在做必须的准备——攒钱!但是,即使是那么辛苦的攒钱,他们能够负担的,实际上也不过是开始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后续的费用,靠保罗那样的薪水,只能是杯水车薪。虽然如此,他们至少是在努力实现自己当初的承诺,要将孩子送进大学。至于孩子应该进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最终是不是能从大学毕业,获得必须的教育和文凭,就不是他们承诺的范围了!
这就是美国普通蓝领阶层对于文化和教育的理解。看上去很幼稚,却是事实。应该说,每所高中都有负责咨询的老师,给家长和学生出主意,但是,这种咨询,对于固执己见的乔布斯,没有价值。对于自以为是的保罗,似乎价值也不是很大!
根据乔布斯事后的回忆,开始时,他根本就不想读大学,而是想直接去纽约闯闯。在高中毕业时,他对于学习文化课的热情,几乎已经没有多少了。那时候,西部的人比较热衷于向东部跑,西部还是比较落后的地区,而东部则成为正处在蒸蒸日上的阳光地带。那年代的科技重镇是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剑桥,而西部的硅谷之花才刚刚冒出嫩芽。
从后来沃茨可以比较轻易的从一所社区大学转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情况看,当年的斯坦福和伯克利,很可能有一些入学门槛比较低的“学院”。那时候的竞争激烈程度,也远比现在的要低得多!
在西部,在电子科技这一块,当年恐怕还没有一所大学的实力可以和斯坦福大学相比。如果只是为了学习,不在乎学位,乔布斯完全可以在自己住家附近的斯坦福大学去“蹭课”,就像他后来在里德学院一样。
但是,对于在工程,特别是电子科技领域迅猛上升的斯坦福,他没有太大的兴趣。否则,他就不会在高中时就放弃对电子课程的学习。那时候的乔布斯,没有想过在电子科技领域捞一笔,也没有为此而作任何准备。他是在凭着兴致过日子。
说穿了,就是在混日子!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应该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为自己的未来准备点什么。
他后来回忆说:那些去斯坦福就读的人,已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自己,在当时,却不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
这就是出自一个父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家庭孩子,很多时候不得不面临的尴尬:没有人给自己的人生以必要的指导。
学习科技和工程,对于不喜欢动脑筋的人来说,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对于这些人,他们最常用的理由就是:那种东西太缺乏人文,太没有艺术性。
乔布斯当初就是以这样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而又是这种开脱,让他在应该打好基础的时候没有获得必须的基础训练,结果,让他在后来吃了大苦头。
为了给父母一个难堪,乔布斯当时坚持说,如果他必须上大学,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
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乔布斯还去当时正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的沃茨那里去做了一次“调研”。在中学时,沃茨是个比乔布斯更为“敬业”的学生。至少,对于那个电子学课程,他是认真的读完了三年,并且还因为认真,而成为老师喜爱的学生之一。而这又是乔布斯非常羡慕却做不到的。
虽然如此,对于上所好学校非常在乎的沃茨,最后却不得不到一所普通的外州公立学校就读。而且,还只读了一学年,就因为自己的顽皮而将自己搞进了看守所。随后,深感尴尬的沃茨,又转学到住家附近的一所社区大学学习了一年。一年之后,又很神秘的,凭借社区大学学生的成绩,进入伯克利分校三年级就读。
即使是在大学学习的沃茨,也还是一个心智上非常幼稚的大孩子,比同年时的乔布斯还差。在大学学习的一次次失败,一直是沃茨的心病和难以忘怀的纠结。最终,即使是在他已经通过设计出苹果二号而功成名就之后,他居然还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用化名的方式,进入伯克利去完成他当年没有完成的本科文凭!
里德学院是一所“私立文理学院”,是以教学为主的私立小学校。那样的学院最高只有硕士学位,主要以本科生的培养为主。对于看重“有博士授予资格”的中国人而言,可能会误解这里的意思。
在美国有很多像哈佛、斯坦福那样的综合性大学,他们兼顾教学和科研,拥有大量的研究生。在今天的普林斯顿大学7500名全部在校生中,三分之二为本科生,三分之一为研究生。
与这些综合性大学不同的是,在美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像里德学院这样的小型文理学院。他们的办学目的,主要是教学,而不是搞研究。
在这种类型的学院里,成立于1793年的威廉姆斯学院,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它目前有在校学生2000多点,除了为数众多的本科培养科目外,还开设有艺术史和经济发展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它是由《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评选出的,与阿默斯特学院(在校学生1600余名)排名并列第一的,美国本土文理学院。该学院为每一个在校的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经济资助。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学院,只要你能够读下来,你就不应该有经济上的忧虑。
接到父亲告知被里德学院录取的电话时,乔布斯正在伯克利看望沃兹。高昂的学费,乔布斯又没有能力获得必须的资助,让他的父亲非常头疼。
出于现实的考虑,他的父母亲都试图劝说儿子不要去那里就读,因为,里德的学费确实是太高了,根本就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在美国,对于高中毕业生而言,如果你的成绩不是太差,找所大学上,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对于父母亲的合理要求,作为儿子的乔布斯却完全不领情。他不仅不合作,甚至还给自己的父母亲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能去里德学院,那他宁愿哪儿都不去。
带着负罪感的父母亲,如同往常一样,再一次对自己的儿子妥协了。
在美国,承担孩子的大学学费,不是父母亲必须面对的义务。很多父母亲在将孩子送进大学之后,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学费和在校开支。但是,同样固执的父亲保罗,却选择了认可,为的还是自己当初的承诺。这个承诺,在这种时候,成为乔布斯要挟自己父母亲的最有效武器了。
里德学院
里德学院对乔布斯的吸引力,来自于两个方面:迷幻启蒙运动的领袖蒂莫西·利里给他的印象和里德学院对于迷幻药和毒品使用的宽容。
在美国的文理学院里,和里德学院相比不差于它的,估计不下五十所,在美国综合性大学里面,不比它差的估计也不会少于五十所。具体的排名,就看你自己看重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了。里德学院能够赢得乔布斯的兴趣,就是因为蒂莫西·利里那句被崇尚迷幻剂的青年学子们捧为圣旨的“打开心扉、自问心源、脱离尘世” (Turn on, tune in, drop out)口号。而利里的那句话,就是在几年前那次“精神探索联盟”高校之旅中,他盘腿坐在里德学院草地上,大声呼喊而出的。对于年轻的乔布斯来说,里德学院就是自己的圣地,能够到那里去就读,不仅仅是在上大学,而是在完成自己的朝圣之旅。
再者,到了里德学院之后,他还可以肆无忌惮的在自己和同学的宿舍,和大家一起尽情的享受迷幻剂和大麻等能够让自己灵魂出窍的物品。
当年的里德学院的在校生只有1000人,规模相对于乔布斯做毕业家园高中的一半左右。今天的里德学院有1400多名学生,基本上都是本科生。该校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和学生人数的低比例。十比一的师生比,让里德学院的学生,在很多时候能够享受到小课堂的近距离教学的温馨。
里德学院的小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充当主持人和裁判的角色,来引导学生的讨论。学生在那样的场合,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来尽情的发挥自己。同时,里德学院的教学不是很看重学生的成绩。学校规定了大量的研究性的论文写作课程,而每一次上交的的报告,老师都会给予非常详细的评论和注解,但是,却基本上没有分数。
这种看上去不看重分数的教育,却让很多学生在那里难以获得好的学业成绩,因为,很大学生毕业之后会选择进入另外学校的研究生院深造,而进入研究生院是需要经过成绩竞争才能成功的。在参与这种竞争时,里德学院的学生才发现,自己来自里德学院的成绩单,很难获得全优的成绩。据说,在1983到2007年,里德学院只有七名学生获得了全优成绩。
至于学校的录取率,则变化颇大。1996年时的录取率为76%,结果导致了大量的退学率;在1970年代,里德学院的退学率一度高达三分之一。成为美国有名的快进快出的大学校园。
2009年有3159名学生申请入学,成为里德学院历史上申请者最多的一次。其中有1225名学生被录取,占比38.8%,其中,只有大约350名学生最终真正入学就读,很多学生最终选择了其他的学校完成学业。这种格局也是这类学校的尴尬所在:很多优秀的学生,学校无法真正的吸引过来。虽然里德学院有和不少一流大学合作的联合培养项目,但是,很多好的学生,还是愿意直接去那些更好的大学就读。
再者,知道今天,里德学院对于学生吸毒的宽容,虽然吸引了不少的喜爱自由的年轻人,但是,也同时让更多的家长不敢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里德学院的这种选择,结果好坏,最终还是得看,学生自己和他们的家长,到底谁拥有更大的决策权。
里德学院要求一年级学生必修一些在其他学校看来过于古怪和保守的课程。同时,也是这所学院,拥有一个由本科生自己管理的核反应堆。在美国高调反恐的今天,如何保证这种反应堆的安全性,也是一个让美国政府担心的问题。
乔布斯后来回忆说:1972年八月底的一天,父母开车送他去学校所在地的波特兰。在校园外,他让父母亲回去,自己单独去校园。父母亲千里迢迢送儿子到学校,可是,乔布斯却懒得向他们说一句“再见”和“谢谢”,头也不回地带着自己的行李走进了校园。
看着慢慢走远的儿子的背影,他的父母亲含着眼泪,开车慢慢的离去。
养大这个儿子,到底是一份成功,还是一份失败,或者,最终收获的,只是一份心酸,心中五味俱陈的父母亲,默默无语。
儿子在生父亲的气:因为,在迷幻剂和大麻问题上,他一次次的训斥过儿子,而儿子却不领情!随后,儿子坚持不上大学,又是父亲在违背儿子的意愿,让他进入一所大学。而进入大学的乔布斯,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在校园里去干什么?值得干什么?
原本以为很容易混下去的乔布斯,很快就发现是自己的一厢情愿。里德学院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混的,于是,很快,他就在课程的压力下放弃了努力。
很多年之后,在回过头来回忆进入校园那一时刻时,乔布斯内心之中充满愧疚:那是我一生中真正让我觉得羞愧的一件事。我当时不够体贴,我伤害了父母亲的感情。我不该那么做。他们为了能让我去那儿读书,已经竭尽全力,而我,却觉得,他们在我身边对我是一种尴尬。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有父母。我就想像个自己搭火车四处流浪的孤儿一样,突然出现在校园,没有根,没有亲朋好友,也没有值得讲述的故事。
叛逆、顽皮、不成熟和自以为是,就是那时可以用来较好描述乔布斯的关键词。
连接:
|
【说明:关于乔布斯商战的故事,参阅我的新作《乔布斯的商战》(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1月版)。这里只谈他的成长,《乔布斯的故事》,探索的是他个性的形成和初期教育的获得。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作者保留所有版权。】
Woz的父亲毕业于Cal tech,是军工企业Lockheed MArtin的工程师.按理家境不坏,但父亲后来酗酒,给家庭和他本人都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也是使Woz不得不从加大休学的原因.
I have read the recent biography for Jobs, but still like your series.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