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之争,陈晓难以善终
国美之争一直是我关注的话题,原因在于,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管理层和股东利益的摩擦议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做人原则。而且,这种企业管理者(实权人物)和给予权力者(股民)之间的对于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战,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人对于权力和义务的内在理解。这种理解,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作为一个企业甚至是国家的管理者,你的权力来自哪里?你应该和能够怎么样“玩”你手中的权力。和管理企业不同的是,在当前的中国,还没有一个“大股东”存在,中国政府也一直在打压任何一个可能形成“大股东”的势力,将每一个都“成功”地消灭在萌芽状态。可惜,陈晓没有看到这种差别,还以为,自己就是一个王国的君主,可以完全以自己的意志来行事。“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在他的位置是想不通的。结果,很可能,他将不得不赔上自己的“聊聊性命”。对于他,这将是背水一战,也是一场没有顺利希望的战争。至少,从现在能够看到的迹象来看,他成功的机会几乎没有。即使他最终侥幸成功了,那时候的国美估计也只能是下一个美国式的“CircutCity”。最终成就的就是苏宁电器的“BestBuy”梦想。
不管我喜不喜欢黄光裕,但是,从已经暴露出来的事实真相来看,陈晓想趁黄光裕的个人“不幸”大捞一把的心态已经是再明显不过的了。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说,陈晓有点太贪婪,也太自不量力。
我不是很明白,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大的一个人生赌注?如果他好好读读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好好学习一下唐骏的“如何做老二”的为人之道,他不仅不会有今天这样的麻烦,而且,他能够获得的利益还要多得多。他太短视和急功近利了,这可能也是很多中国人的内在缺点。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那么容易获得的好处。
在公司权力斗争之中,他也不想想,自己把握的上市公司只有区区700来家门店,黄光裕手里的那个私营部门就有400家,更别说他还是国美的大股东,占股三分之一。外加他手里大量的资产,随时可以被用来购买国美的股份。即使他在国美的争夺中失利,一般来说,获胜者会在私底下给予很慷慨的价码来收购黄光裕这个失败者手里的股份。在美国也有不少类似的“买断”案例。问题是,陈晓只是赤手空拳,靠“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的策略,在这里似乎是玩不转。难道,他是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玩空手段”,来达到将黄光裕搞空的目的?能够一手将国美做到那种规模的黄光裕,就那么熊包吗?
看看陈晓自己所能够做的,无非就是私下的(通过自己暂时拥有的权力),通过对公司利益的廉价出卖,来获得海外资本的支持。贝恩资本不到10%的股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获得超过100%的回报不说,还额外让他占有公司四个董事职位,而占股三分之一的黄光裕居然没有一个董事来代表他的利益。这种不对称,似乎怎么说都没有公平可言。这是不是又是一种为了个人利益而贱卖“国家”资产的行为呢?虽然这里的“国家”只是股东的资产,但是,那毕竟还是中国人的资产。再者,那么大的贱卖,占股三分之一的股东居然不知情。我也不明白,当初他陈晓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喝多了点?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内部交易存在?在这里,贝恩资本也有点自不量力,自以为,那点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在中国就可以像多年八国联军一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管理层内部,说到底也是一种博弈。但是,博弈也有以“合作为主”和以“对抗为主”之分。前者被称为“团队精神”,后者被称为“窝里斗”。美国人崇尚团队精神,讲究的是大家的共同利益在先,强调的是大家一起发财。而国人很多时候则是以个人利益为主,特别是个人的短期利益为主,为此可以“爹娘不认”。
想想看,如果唐骏当初也有陈晓这种心态,他会走多远?又能够走多远?
现在看来,陈晓不仅仅在用公司股东的利益换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对公司的经营方面,似乎也真的是有问题。下面的这篇文章如果说的是真的话,那么,国美就真的不需要陈晓了。否则,国美关门也就是迟早的问题。再者,拥有400家门店的黄光裕,以此为基地,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可以就此做大,然后兼并,再上市融资。到时候,或许,他还可以以现在一半甚至是更低的价码,反过来吃掉必将陷入重重困境之中的国美。这种策略,对于他,也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国美事件,不论谁赢,最终输的还是国美股东的利益和陈晓自己的个人声誉。得益的,则是贝恩资本这样的外资。如果当初没有贝恩资本的贪婪和“鼓励”,又怎么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内耗战呢?贝恩资本的贪婪,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个性缺陷,毕竟,那些操盘者也还是华裔。
再者,国美事件也将给中国的职业经理们一堂深刻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课。在此之后,我估计,唐骏的那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又会再次畅销。
附录:忘掉黄陈之争吧 目光转向国美
2010年09月10日经济观察报
正当人们专注于国美利益之战的两位主角的同时,似乎人们忘记去关心一下公司本身,国美这家企业运营状况怎么样。
9月8日晚上8点,石景山万达广场国美电器。大约100多平的空间里,大约有6到7名售货员,而只有3名顾客。
在国美电器这家店里的录音笔柜台,记者发现只有三个品牌,三洋、索尼和京华,最便宜的京华牌录音笔只有一款;三洋和索尼都处于高端价位。这家店中的一款三洋牌录音笔标价798元,记者发现,这款录音笔在北京百脑汇的价格是480元,在京东商城的价格是499元。
记者问售货员为何这款录音笔的价格与经销商和网上商城价格差这么多,售货员给出的答案是:“要看跟谁比?我们比大商场要便宜多了。”接着,记者向这位售货员介绍这款录音笔是否有座机连接功能,售货员并不清楚,最后说:“卖录音笔的人下班了,您改天再来吧。”
一位国美的老客户对记者说,他家里的电器大多数都是在国美购买的,但是在去年的时候,他变成了国美竞争对手苏宁的顾客。因为搬家,他需要买一台新电视,但是他发现同一款电视机,苏宁要比国美便宜了好几百块钱。如果跟京东商城或者新蛋网这样的渠道相比,价格差距就更大了。
一位员工的离开
吴勇是国美电器的前员工,2008年他离开了国美。就是带着“国美怎么了?”这样的问题,吴勇消磨掉进入国美时候的意气风发而最终离开了。
2005年,吴勇大学毕业,当他的同学都将公务员、国企的工作机会作为第一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加入国美。吸引他加入国美的主要原因是,国美是中国家电连锁第一的企业。当时,他崇拜黄光裕。
那一年,和吴勇一样,有1200名应届的大学生加入了国美,在北京就有近100名大学生加入。在国美内部他们被称作蓄水池计划,这是黄光裕当年亲自制定的培养国美后备人才和干部的计划。在经历了2个多星期的封闭培训后,吴勇和他的新同事们都被分到各个门店,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轮岗培训。吴勇说,这种培训对于熟悉国美的整个运作流程、管理体系都是很有帮助的。
之后吴勇被分入北京分公司,开始了4年多的国美生涯,陆续在销售、人事等部门工作。他告诉记者,当时在国美的确很牛气,那时苏宁的市场份额仅仅占到国美的不到一半。无论是在对供应商的谈判,还是对大型的终端客户,国美都是很强势的。
他说,黄光裕时代的国美,基层员工压力很大,奖罚分明,销售任务分解到个人,与奖金挂钩,做得好,奖金就高。
到了2008年之后,吴勇慢慢发现,国美内部的内耗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用吴勇的话说,内部山头林立,派系很多。“更多时候,升职和涨薪并不看你的业绩,能否跟对人,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升职是两个部门之间权力平衡和制约的结果”。
最大的山头包括李俊涛的采购系和牟贵先的 3C系。不仅仅派系之间互相斗,派系内部也互相斗。这让吴勇很烦恼,他告诉记者,当时他们采购部门有句话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捣乱的。这期间,北京分公司内部几名采购经理因为违反公司相关规定被处理。“实际上都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但处理得十分严厉。这让我们后来的人看得很心惊”。吴勇说。
吴勇告诉记者,到2008年,那种最初刚来时候的冲劲和兴奋在愈发频繁的内耗中消磨殆尽。更多的时候是小心翼翼,避免犯错误。也就是在这一年,国美的市场份额和业绩,逐步被竞争对手追了上来。
2009年底,吴勇也被一家很火爆的家电类购物网站猎中,在工资增加一倍的诱惑下,他离开了国美。
追问
原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兼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现任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胡刚,最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对于国美事件的看法,他更希望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国美争端。
对于这位员工描述的事实,胡刚认为,任何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存在一定的斗争,这对于任何公司都是在所难免的。在他看来,2008年之前的国美,确实如这位前国美员工所言,有着惊人的爆发力。
一位前国美高管也向记者描述了当时国美扩张时的很多场景。据这位人士介绍,当时国美准备向北京以外的城市进行扩张,不放心请外面的公司来做方案,只有国美的高管层亲自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敲定,那个时候加班、熬夜非常平常。国美内部开店实行的执行手册就是在一批高管的努力下完成,并在日后不断完善的。
现在的国美与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位高管在一家国美门店里买了一个MP4,几天后,在一家商场里发现了同样的产品,价格要比国美便宜了四分之一。除此之外,国美的“细节法则”很多也失去了效用。例如,国美付款的客户数量不能够超过6名,如果多于这个数,店长要想办法解决。然而,这位前高管却在一家门店看到了付款台前排起了一个20多人的长队,而这家店的店长始终都没有出现来解决问题。很多顾客因为等待时间太长而走掉了。
对于现在国美出现的状况,黄氏家族的人认为是陈晓对管理层的要求放松了,使之前压在管理层和执行层身上的石头突然被卸掉了,而陈晓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讨好”管理层。
国美方面对这些细节的回应,曾经这样说道:“黄光裕不想想他给国美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他出事,使得员工以及供应商都开始不信任国美了。国美能活到现在,而且还做得这么好,与现在管理层的付出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很多供应商也感到了一些异常,黄光裕时代的国美对于供应商而言非常强势,而且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在陈晓上台之后,陈晓开始缓和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价格和供货方面都开始 “讨好”供应商。对于目前大股东与国美董事会相争这种局面,很多供应商发言谨慎,并没有完全站在与他们搞好关系的陈晓的一边。供应商的想法是非常理性的,只有国美具备强大的市场攻击力,他们的产品才会有一个好的流量和好的市场份额。创维集团副总裁、创维集团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文东就说:“这场战争谁都不会赢,只有国美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