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2008-09-28 12:28:28)
下一个
历史的功过是非让一人承担是不合情的!
历史人物的品评,一定要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才会有较为公正的评价! 满清的失误,所有丧权辱国之羞辱,几乎都压在李鸿章的肩上,为此梁启超为李鸿章而鸣不平!秉笔书史,方可以裨益后世。梁启超申明,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并引用英人格林威尔的话说“画我须像我(Paint me as I am)”。这是他对自己为李鸿章作传的要求。
1901年,在李鸿章死后不久,梁启超即写了《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传记通篇文言,书中用字之渊博,不禁让人为之叹止。读此书,大开眼界,品嚼梁公的大家风范,厚实之国学,使人获益匪浅。书之开章,梁启超曰:“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之人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诽谤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共有12章。
第一章《绪论》讲评价李鸿章的心态,并给予一个总的评价: 西人有言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李鸿章,只不过是时势所造之“英雄”,而不是造时势的英雄。
第二章《李鸿章之位置》论述李鸿章作为一个重臣,只有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给他比较准确的评价。
第三章《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说的则是李鸿章的家世,以及当时的环境。
第四章、第五章《兵家之李鸿章》讲的是李鸿章在协助曾国藩攻剿太平天国、捻军过程中的崛起、淮军的创建以及所立之“军功”。
第六章《洋务时代之李鸿章》评述了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和治绩。
第七章《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论析了中日甲午之战的缘起,战争过程,失败的原因。认为李鸿章对甲午战争的失败结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八、第九两章是《外交家之李鸿章》,李鸿章的为官生涯,半属外交。“欲断定其功罪,不可不以外交为最大之公案”。签订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对中国权益的出卖以及引起他国的竞相效尤,瓜分中国,李鸿章更是难辞其咎。
第十章《投闲时代之李鸿章》写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至八国联军侵华的几年间,李鸿章除三年闲居外,又奉命治理黄河,旋授商务大臣,总督两广。
第十一章《李鸿章之末路》写义和团之后,李鸿章与联军订立辛丑和约,又为中俄满洲条约所逼,在忧惧中病死。
第十二章《结论》则是把李鸿章与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意在多视角地审视李鸿章。
梁启超国学建树颇高,领悟其所书之精彩,叹止其渊博之才华,用字之点睛,对李之客观评价,都令人叹服!针对时人对李鸿章的贬讽,梁启超用客观的事实,客观求实地定位李鸿章:
“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道,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彼非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后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