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自由的茨冈 | 独秀

(2024-07-06 09:50:59) 下一个
 盘丝洞 洞见 自由的茨冈 2024年06月08日 22:09

                               独秀

那时我在江右的水泊阡陌盘桓,正被一大批历史上的名士震撼。我去看过坐落在抚州赣东大道南端的王安石纪念馆,他一心改革,不畏艰难。顺利推进时,他兴奋地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来旧符依然,而新桃已经衰败,他仍然坚强地写下了《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也在吉安处处留下足迹,吉安古称庐陵,历史极其悠久,底蕴极其深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从唐宋到明清,出了三千多名进士!我在富田古镇文天祥故里轻轻的吟咏: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我还在赣州的郁孤台上望着缓缓流淌的江水,体会着辛弃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心情。

 

本来还要盘桓几天,但是在吉安的酒店里遇到了熟人,是一对中年夫妻。谈到各自的行程,我说我明天要去修水县去看看黄庭坚,他们说明天一早要前往井冈山。他们问我黄庭坚是红几军的?还说他们对红军的历史非常熟悉,但没有听过这个姓黄的。我说跟红几军都没有关系,是历史上的一位诗人。他们说中国唯独诗人多,不值得看,跟我们一起上井冈山,看看五大哨口,看看黄洋界。说罢那位先生还抑扬顿挫的吟起了诗: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我说我也会背:繁茂三湾竹树,苍茫五哨云烟。井冈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两位一起赞好诗,问谁的?我说了名字,于是一起不响。

 

早晨,我们在酒店门口告别。他们要去坐大巴上井冈山,问我还要去看姓黄的诗人吗?我说不了,我要去看一位党的创始人。夫妻俩赞我三观正,我说那是必须的。

 

我直接把高德导航定到安庆独秀园。

 

下午两点,最热的时候,我在独秀园的停车场驻车。

 

他的纪念馆里倒很凉爽,我随便看了几眼,都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这个著名倔巴头的童年十分悲惨,他于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庆城北的一间平房里,据说哭声嘹亮,显示了这个男孩的不同寻常。这种描写实在乏味,要是不哭而改吹口哨才是不同寻常呢。

 

熊孩子的祖父叫陈章旭,他一共生了四男一女,大都命途乖蹇:老大在战乱中躲进了稻草堆里仍然被长毛用尖刀戳死,老二干脆夭折,老四1875年考了一个举人,但一生无子。只有老三陈衍中生了两子两女,解了陈家断香火之虞。

 

熊孩子本来叫陈庆同,又叫陈乾生,字仲甫,都是中规中矩的名字。

 

熊孩子不吉祥。陈庆同或者陈乾生或者陈仲甫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瘟疫死在苏州。同年,他爹的原配,才23岁的方氏也病死了。祖父陈章旭痛不欲生,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一年就送走俩!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陈庆同或者陈乾生或者陈仲甫的母亲查氏叮嘱他千万要小心,不要惹爷爷生气。

 

对于两岁的陈来说,父亲的暴卒对他并没有什么感觉,倒是凶巴巴的祖父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

 

五岁开始发蒙,祖父教他背四书五经。他虽然天资很好,但玩心太重。读书时以为有鸿鹄将至,背书时自然磕磕巴巴。祖父的教育很简单,就是拿篾条抽。可是这熊孩子好像并不怕抽,不哭不叫,只是用两只眼睛狠狠瞪着祖父。

 

祖父怂了,扔下篾条仰天长叹:不成龙便成蛇,这熊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杀人放火的强盗!

 

还真让他说中了,十几年过去,熊孩子真把马克思之火在遍布干柴的苦难大地上熊熊点燃。

 

强盗的私生活自然是丰富多彩,1897年冬,未及弱冠的他便娶了安庆统领高登科之女,小名“大众”的高晓岚为妻。

 

熊孩子的私生活注定要丰富多彩的,1909年,在他跟高晓岚共同生活了13年后,在高晓岚为他生下陈乔年陈延年陈松年三个儿子后,高晓岚的同父异母妹妹,小名“小众”的高君曼来到了姐姐家。

 

不喜欢后人为了陈仲甫的颜面而设计出两人因爱国志趣而走到一起的桥段。

 

小众初出茅庐看世界,自然倾慕陈的学问和不羁的性格,陈也喜欢鲜活的小姨子,跟大众相比,小众娇媚天真,婀娜多姿。而且,大众从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小众却是在北京读师范的洋学生。

 

于是私奔。

 

他与小众在西湖畔觅得一处爱巢,两人朝夕相伴,出入成双。床上艳情,床下豪情。意气风发,顾盼自雄。陈仲甫借用苏小小与传说中色诱巨德禅师的萧九娘故事,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垂柳飞花村路旁,酒旗风暖少年狂。桥头日系青骢马,惆怅当年萧九娘。

 

小众诞下女儿陈子美和儿子陈鹤年。

 

1913年,陈参加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东渡日本,去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也是在这一年,他在日本与李大钊结识。11月10日,以“独秀”之名发表批判传统国家观的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陈独秀的大名就此横空出世。

 

可惜,虽然身边有小众这样的美女,并不能稍稍遏制陈独秀的风流病。当然,大丈夫方能本色,真名士才会风流。集大丈夫与真名士一体的陈独秀,终于在北大文科学长的位置上生出了让天下哗然的事端。

 

1919年初,北平报纸上爆出了陈独秀在八大胡同因争风吃醋打架,并抓伤某妓女下体的新闻。

 

蔡元培很尴尬。因为他主持成立了一个进德会,宗旨为三不:不赌博,不纳妾,不嫖娼。

 

陈独秀是进德会会员。

 

为什么要成立进德会呢?因为那时去八大胡同嫖娼已经蔚然成为时尚潮流。前几天读到一段话,说上流社会多半是下流之人,下流社会多半是清高之人。要用下流的手段进入上流社会,再用上流的手段搞下流的事。

 

此言不虚也。

 

当时北京流传一种说法,说最爱光顾八大胡同的是“两院一堂”。所谓“两院”,即国会的众议院和参议院。所谓“一堂”,就是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据说每当晚饭过后的自习时间,就有老师教授带领学生们乘着黄包车直奔八大胡同。由于生源充足加上师资雄厚,因此队伍总是络绎不绝成为一时大观。

 

同为北大教授的梁漱溟回忆陈独秀时说:陈这个人平素细行不检,说话也不讲方式,直来直去,不懂得客气,经常得罪人,因而许多人怕他,校内校外都有反对他的人。

 

于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利用这件不雅事端,要求开除陈独秀出北大。

 

蔡元培努力减轻此事的影响,他说私德与公德无关,教授的私生活亦与教学无关。

 

但反对派的道理也很硬——纵然私德与公德无关,但陈独秀是你蔡元培发起的进德会会员,背弃初衷,泯灭德行,不能在堂堂北大教书。

 

蔡元培无奈,解除了陈独秀北大文科学长的职务,但保留了他北大教授的职务。

 

两个月后,声名狼藉的陈独秀迎来了五四运动。他一马当先,唤起群众,到处讲演,亲自撒传单,当仁不让地登上历史舞台。

 

然后入狱,然后出狱,并留下了“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的豪言壮语。

 

此时的陈独秀因为北洋政府的迫害而受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热烈追捧,溢美之词铺天盖地,什么“一个最干净的健将”,什么“我们的光明”,什么“思想界的明星”,什么“救济人类的福星”……

 

气势如虹。

 

一年后,他彻底转向,成为中国仅有的几位共产主义先驱者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陈独秀在缺席的情况下当选最高领导人。

 

然后,一直到五大,他始终是最高领导人。

 

16年后,他的好朋友胡适之十分遗憾的说,就是因为嫖娼事件,使得陈独秀从此不再只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也有学者提出:假如陈独秀那一年没有离开北大,他会不会在一年后急剧左倾是一个未知数。假如不是他带头组党,南湖有没有那艘船也是一个未知数。

 

可惜历史并没有假如。

 

从一大到五大,陈独秀始终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教员一生中多次谈到过陈独秀。1945年4月21日,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报告中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

 

但是他的本职工作做的并不好。国共合作的时期,顺风顺水,无可指摘。可到了国民党突然翻脸的时候,就能看出陈独秀作为一介书生的懦弱和迂腐来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突然发动政变,疯狂杀害与北伐军并肩作战的共产党人。面对这一突然事件,陈独秀毫无作为,一味企图用讲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蒋介石也很愚蠢,412的直接后果是,一个懦弱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下台了,取代他的是一群要和国民党玩命到底的铁血男儿。

 

87会议上,不仅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撤销了他的党内职务,而且确立了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来与国民党硬杠的方针。

 

陈独秀黯然回家,而家里已经没有了温婉的高小众。

 

他们之间的裂痕其实已经很久了,首先,高君曼并不是一个与陈独秀有着同样信仰的女性,她当初爱上姐夫陈独秀只是因为他的学识和惊世骇俗的气势。她不是何香凝,陈独秀也不是廖仲恺;她不是陈铁军,陈独秀也不是周文雍。她只是一个渴望不同凡俗的小女人,他只是一个垂涎丰满肉体的俗男子。

 

我想,高君曼对与陈独秀婚姻生活的厌倦首先来自颠沛流离,而致命的裂痕则出自陈独秀的又一次背叛。如果说,高君曼对陈独秀那次名满天下的嫖娼事件能够以逢场作戏予以谅解的话,这一次则是无可辩驳的出轨。

 

1925年,陈独秀和高君曼在上海居住。那时,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日渐淡漠。不久,高君曼带着孩子独自去了南京。

 

陈独秀无所谓,你爱去哪儿去哪儿,连问都懒得问。不久后的一天,他因小恙去一家医院诊治,认识了正当妙龄的女护士施芝英。

 

不用我说,各位亲都会知道,又一场私情开始了。

 

陈独秀不敢把施芝英带回家,虽然家里已经没有了高君曼,但是他党内的同志们知道他的住址,会来找他议事的。他另外租了一处房子作为他们的爱巢,以至于他的同志以为他们的最高领导人失踪了。

 

别以为我在胡说,当时的《中共中央特别会议》文件上称此事为“陈独秀失踪”事件。

 

这段风流并不长,大约一年多些时间,劳燕分飞。

 

但是最高领导人是不可能身边没有女人的,即便发生天大的事,也不能停止对女人的追求。1927年6月,陈独秀的长子,中共党员陈延年因被叛徒出卖被捕,7月4日死于刽子手的乱刀之下,年仅29岁。1928年2月,陈独秀次子陈乔年亦因叛徒告密被捕,同年6月6日在上海龙华就义,年仅26岁。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行于左而目不瞬。陈独秀就具备如此素质。1927年7月,被免去最高领导人职务的陈独秀隐姓埋名黯然回到上海租界居住,悲怆消沉之际,他发现了楼下邻居有一位芳名潘兰珍的姑娘,既端庄又妩媚,既温柔又大方。对付这样不谙世事的女孩子太容易了,不费吹灰之力,拿下。

 

必须说民国的女孩子太好了,若在当今时下,哪个豆蔻年华的上海女孩会嫁给一个父亲般大小的老头子?而且没有工资,而且没有积蓄,而且没有社保没有医保,而且连低保也没有!

 

22岁的女工潘兰珍开始用自己在烟草公司做工的微薄薪水养活这个51岁的老头子,她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他让潘兰珍与里弄的所有人一样,都喊他“李先生”。

 

尽管已经斩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尽管中共已经撤销了他的所有职务,尽管他已经不再是共产党员——他在1929年被开除了党籍,国民政府却并不打算放过他。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悍然逮捕陈独秀。

 

这是他的第五次入狱。

 

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世界范围的轩然大波。

 

首先是翁文灏、胡适之以及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罗文干等纷纷致电蒋先生,要求将陈独秀交付司法审判而不是军事法庭。

 

其次,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柳亚子等学术名人或社会贤达纷纷发表文章,要求蒋先生“矜怜耆旧,爱惜人才”,立即释放陈独秀。

 

而杜威、罗素、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咖亦纷纷驰电蒋先生,要求释放陈独秀。

 

蒋先生不肯,但做了一个让步:把陈独秀送交司法审判而不是军事法庭。他在11月24日致电南京:陈等所犯之罪,系危害民国之生存。国家法律对于此种罪行早在法律上有明白的规定,为维持司法独立尊严计,应交法院 公开审判。

 

章士钊挺身而出,自愿免费做陈独秀的辩护律师。

 

当时,章士钊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律师,别人重金都求不到他出庭辩护,却分文不取主动接下了陈独秀案,一时被坊间传诵为“有古义士之风”。

 

甫一开庭,陈独秀撇开辩护律师章士钊,开始自己为自己辩护。他慷慨陈词:“余行年五十有五矣,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抗帝国主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者于今三十年。若谓反对政府即为危害民国,此种逻辑难免为世人耻笑。孙中山黄兴曾反对满清和袁世凯,而后者曾斥孙黄为国贼,岂笃论乎?故认为反对政府即为叛国,则孙黄已二次叛国矣,此荒谬绝伦之见也。”

 

审判长一脑门汗,只能宣布依照法庭审理程序,由被告律师章士钊为其辩护。

 

章士钊总算有了说话的机会。他从言论自由的角度侃侃而谈,自以为有理有据,每一句都切中肯綮,没想到陈独秀不但不领情,反而当庭提出反对意见。

 

若问他为什么反对?盖因为章士钊的辩护词里不时有“清共而后”、“取犄角之势以清共也”这样的语句。

 

被开除出党的前党员陈独秀不高兴了!

 

他明白章士钊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有利于辩护,但陈独秀的眼里是不揉沙子的。“清共”这两个字已经越过了他的红线,亵渎了他的信仰,扭曲了他的灵魂,他当然要反对,当然要大声疾呼。

 

他在法庭上大声说:“本人对律师辩护有补充说明。章律师等之辩护,以其个人之观察与批评,全系其个人之意见,并未征求本人同意,且亦无须征求本人同意。至于本人之政治主张,不能以章律师之辩护为根据,应以本人之文件为根据!”

 

法庭一片骚动,旁听席上更是赞誉不断,“革命家”、“英雄气”、“不可思议”!

 

4月26日,一审宣判:陈独秀以叛国罪领刑十三年,褫夺公权十五年。

 

也许有不知道“褫夺公权”是什么东东的,就是“剥夺政治权利”!

 

宣判后,陈独秀愤然宣布:“本人叛的是国民党,并非叛国,以此不公之裁决强加于人,吾等定会上诉,以明是非!”

 

1934年7月21日,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对陈独秀做了终审判决,比一审少了四年。

 

陈独秀开始了最后一次也是最长一次的监狱生活。

 

在此案中最激动的非潘兰珍莫属。逮捕李先生的时候她恰好回南通娘家了,当她从报纸上得知自己的老公李先生原来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不禁激动万分!她立刻收拾行装前往南京,租了一间小房子,经常来探望陈独秀。

 

陈独秀本就是惊世骇俗之人,据说他有时兴起,竟然在看守的监视下与潘兰珍敦友谊,跳一曲爱的华尔兹。有看守调笑他,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子是这里犯了罪,老二却是无辜的!

 

1937年,王明挟共产国际之威莅临延安后,立即对陈独秀事件做出了评论,他把陈独秀称为“叛徒”,并说他希望蒋介石把陈独秀枪毙了。他宣称:我们可以与蒋介石及其反共特务合作,唯独陈独秀例外。康生亦在一旁悻悻而吠,污蔑陈独秀与日本人有密约,故为汉奸无疑。陈独秀愤怒反驳说:“你们一向如此,顺汝者为战士,逆汝者为汉奸。”

 

蒋先生并没有听王明和康生的话,陈独秀安然出狱。

 

潘兰珍陪她的昔日李先生今日陈独秀在江津的一间陋室里住了下来。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

 

大概蒋先生先前并没有料到他会如此窘迫,毕竟这是陈独秀啊!他出狱了,他的粉丝们不会不管吧?他的同志们不会不管吧?

 

他想错了。

 

1940年,他大概知道了陈独秀的近况,生病了,没有医保,心里不免有些恻隐,于是便有了教育部长朱家骅在7月17日致陈独秀的第一封信——

 

仲甫先生大鉴:
 
      暌违既久,咨觐末由时寄消息于风声,托旧情于思想,念此间堪别也。比者侧词文旆,入川体颇不适。便欲诣前叙其悃愫,绊于部务, 未果所怀。故请张国焘同志代敬拳拳之意,并面奉医药费一千元,幸善摄卫,早日复安。临楮布臆,不任迟悬,敬颂痊褀。
 
                                 弟朱家骅 7月17日   

 

读了这封信有两点感触。

 

第一点是国民党真烦人,写个信弄那么多文言文生僻字,必须打倒。

 

第二点是蒋先生为此事真动了些脑子——派谁去说?由谁去看望,看似小事,其实不然。世人谁不知道那陈独秀是清高到天上的人,毕竟不是朱安一介女流。当年朱安困厄,蒋托人送去一大笔钱,朱安不要,来人只说了一句:这是委员长送的,不能不要。也就完事大吉。他选朱家骅写信,同是相熟的文人,又是教育部部长,多少跟陈独秀沾点边。派张国焘去面见,总归是昔日一起建党的战友,容易沟通,总比派戴雨农去亲切些。

 

果然,张同志圆满完成了任务。

 

于是,半年后,陈独秀弟弟的信又来了——

 

    仲甫先生道鉴:
 
        客秋国焘兄返后,详述尊况,并承惠书,快何如之。近闻贵体欠和,时思趋承话言,回冗未果,不审比来尊恙如何,甚悬悬也。
兹特邀国焘兄诣前问候,面致拳拳,并奉上医药费五千元,敬希哂
纳,并祈珍摄是幸。耑此敬颂台绥。
 
                                  弟朱家骅 1941年3月6日

 

第三封信是陈布雷写给朱家骅的——

 

     骝先我兄大鉴:
 
          日前所谈仲甫近况艰困,经呈奉喻示一次补助八千元,以吾兄名义转致。当饬公费股周股长奉上,送到时请查收赐复(电话告弟即可)为荷!
 
                  弟陈布雷 1942年1月17日
 

第四封是朱家骅给陈布雷的复信——

 

     布雷吾兄勋鉴:
 
          17日手笔敬悉,关于一次补助仲甫兄八千元由弟名义转致一节,俟收到后,当即派张国焘同志送去也。知关廑注,敬先奉复。祇颂勋绥。
 
                                弟朱家骅 1942年1月20日

 

   

第五封是朱家骅专门为送钱写给陈独秀的——

 

         仲甫先生大鉴:
 
                 顷来不审道履何似,屡思趋候,以职兹事牵人,迄今未果。
 兹托张国焘兄转奉国币八千元,聊将微意,至祈俯察哂存。幸甚   幸甚,耑颂时绥不宣。
 
             弟朱家骅 1942年1月27日

 

 

 

我很小气,我以己推人,觉得蒋先生一定很后悔把陈独秀捉了然后判刑。

 

1942年,陈独秀病逝于江津。

 

该说说陈独秀的家人们了。

 

传统女性高大众为陈独秀生了三儿一女,然后眼睁睁看着郎君与自己的妹妹高小众绝尘而去。

 

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相继壮烈牺牲,女儿陈玉莹也在抑郁中去世。短短三年之间,高大众接二连三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

 

陈独秀去世两年后,高大众也撒手人寰。

 

只有三子陈松年活了下来。

 

1951年,教员视察路过安庆,他想起此地是陈独秀的家乡,便询问陈家还有什么人?当地领导回答说还有一个陈松年,在窑厂做工。家庭人口多,工资低,生活有些困难,教员当即指示对陈独秀的后人予以补助。

 

1990年,陈松年病逝于安庆。

 

高小众带着儿子陈鹤年女儿陈子美自1925年离开陈独秀在南京生活,直到1931年病逝,再没见过陈独秀。

 

陈鹤年真是个聪明人,他在北大读书期间便加入了中共,但由于受到父亲在党内的负面影响,携妻前往香港定居。抗战期间又回到内地,参加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再次移居香港,供职于《星岛日报》。

 

2000年病逝于香港,享年87岁。

 

陈独秀的幼女陈子美近年来名声大噪,盖因她善于泅渡,游的好泳。

 

潘兰珍没有生育,1949年10月30日病逝,年仅41岁。

 

合肥以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路:延乔路。我本来要去这条路上走一走的,却错以为在安庆,没走成。

 

看介绍说延乔路是南北走向,全长1.2千米,路的尽头就是繁华大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