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局|:锐眼、利笔、敏思看界。
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它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到远东最值得看的第一站”;它曾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建筑类教科书上的范例。
它就是济南老火车站。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建筑大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 Fischer)设计,始建于1908年,于19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它是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有着德式建筑匀称、协调的沉实风格,传递给旅人一种笃实、稳重的良好感觉。
钟楼立面的螺旋排列的长窗、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既为建筑物增添了曲线美,又增加了室内的光亮度。
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窗前种植的墨绿松柏、棕褐围栏都使这座不大也不算太小的洋式老车站既有玲珑剔透感,又有厚重坚实的恒久性。
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主次分明,形象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即使同过去的北京前门老火车站或上海老火车站相比,济南老火车站在外貌上也要略胜一筹。
设计师在钟楼上参照了古罗马的建筑式样。圆顶下的墙面装了四个圆形大钟,既增添了视觉观赏性,又为旅客提供了方便。
从背面看火车站主体的全景。
从正面大门进去为候车大厅(后来改作售票厅),平面方形,拱顶高约13米,上覆双坡瓦屋面。南北两墙上嵌以宽大的拱形高窗,镶彩色玻璃。
在候车大厅之东突出一个低矮的绿色球型穹顶,是当年的售票室所在(见上图)。
济南老火车站拆除后不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大浪淘沙》中的男主角于洋出差到济南,火车开进济南站。
“复建最大的意义是警示后人,我们曾经以一种错误态度对待了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耻辱碑。”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
“济南老火车站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建筑本身。建筑的灵魂、最核心的因素是历史载体。济南老火车站见证了清政府的灭亡到民国的转变、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军管铁路,再到新政权建立以后的这段历史,它是一段可以触摸的‘立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