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丑故事 | 30岁,走过半个中国之后,我写了一封遗书

(2023-03-10 15:18:52) 下一个

杜志鹏,1990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

讲述 杜志鹏

主笔 牛牛

01 小点声,这不是你村里的拖拉机

我没读过大学。高中毕业,我就离开了家乡。

那一天,我凌晨4点就起来了。

父母也起来了。父亲给了我1000块钱,母亲给我煮了两个鸡蛋。

吃完早餐,和父母告别,我背着一个双肩包出门了。

外面天还没亮,我借着路灯的光,沿村里的小路,走到公路上。去县城的第一班车,会经过这里。

等了十多分钟,车来了。

本来以为,这么早,车上会很空。没想到车上已经坐满了人,我只能站着。

车子沿着甘陶河一路往北开,一小时后,到了井陉县城。

早上7点,我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车。

我坐在第一排,司机后面的位置,手里攥着一个黑色塑料袋。车子开出没多久,胃里开始翻江倒海,路上吐了好几次,早上吃的全吐光了。

12点,大巴车停在北京六里桥。我打了一辆出租车。

晕了一上午车,我感觉混混沌沌的,关车门的时候,没控制好力道,关重了。

司机转过头来,瞪了我一眼说:“关门小点声,这不是你村里的拖拉机。”

我在王府井一家保险公司当了保安,工资一个月3000块。

王府井步行街上有一辆献血车,我上下班时经常看到。

工作第一个月,我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去献血车献了400毫升血。

上班第一天

02 父亲在我生日那一天走了

我老家在石家庄井陉县杨庄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父亲常年在外面打工,我半年才能见到他一次。

上高中以前,我成绩一直不错。我在景庄中学读初中,是班里的第一名。

2006年,我到了县里读高中,要住校了,六个人一间。

我睡觉打呼噜特别响。我睡上铺,一开始打呼噜,下铺的同学就踹我床板。

为了不影响他们睡觉,我就每天晚上熬着,等他们都睡了,我最后一个睡。有时候,熬着熬着,天就亮了,洗把脸直接去上课了。

长期睡眠不足,加上学习压力大,我感觉精神恍惚。

2009年,我没有考上大学。我在家休息了一年,去了北京。

我在北京干了3年保安,又去大学里做后勤。2016年,我回了石家庄,在宠物医院做了一段时间后,去了一家物业公司。

2019年11月,我父亲去世了,他走的那一天,是我阴历生日。

我很迷茫,自己快30岁了,还到处漂泊,一事无成。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去网吧看电影。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阿甘正传》,我很喜欢阿甘,木木的,憨憨的,走过那么多地方,经历了那么多事,运气经常很不好,什么坏事都被他遇到了,可是,什么好事也都被他遇到了。

这是为什么?我经常想这个问题。

03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蚊子追着跑

2020年,这一年,我30岁了。都说三十而立,我想做点改变。

从小到大,我没有过过生日。今年,我想送自己一份生日礼物。

吃一顿美食,买一件好衣服,我觉得意义不大。思来想去,我决定送自己一件特别的礼物:花一年的时间,出去看看。

2020年4月,我从单位离职,先回家给父亲扫了墓。

5月,我背着一个双肩包,坐了49个小时的硬座火车,从石家庄到新疆伊宁。

出发了

从那拉提景区出来,我沿着独库公路,一路往南,徒步去巴音布鲁克。

走着走着,天上飘来一大块乌云,天渐渐暗了下来,大雨要来了。

我赶紧伸出一只手臂,竖起大拇指——学的是美国公路电影里的拦车手势。

真的有一辆大卡车停在我边上。

卡车司机说,他赶着去送货,本来不想停的,但看到要下大雨了,还是决定搭我。

大雨将至

上车没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就劈里啪啦打在车玻璃上。

我又去了喀什,遇到了四个和我一样,独自出来玩的小伙伴。

我们结伴去了塔什库尔干,去了红旗拉普口岸,看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境。

天南地北小分队

我和其中两位伙伴,自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们上午从喀什出发,到沙漠已经是傍晚了,天上乌云密布。

我们以为看不到日落了,但车子开着开着,乌云散去,一道耀眼的阳光照射进了车窗。太阳悬在西面的天空上,把周围的云朵染成了橙色。

沙漠的落日

我们把车停在路边,爬上沙丘,欣赏日落。

突然,我听到“轰、轰、轰”的声音,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一片黑压压的蚊子朝我们扑来。我们三个撒腿就跑,一路跑回车上。

从塔克拉玛干出来,我们回到乌鲁木齐。和两位伙伴告别,我又去了四川。

在汶川,我看了512大地震遗址;在“红色佛国”色达,我观看了日出。

在色达

在芒康县,在318国道沿途的一个三岔路口,我又伸手拦车。

不到5分钟,一辆白色的大众POLO停在我面前。

车上是一对深圳来的情侣,年纪和我差不多,男生在开车,女生坐在副驾驶。

我问他们,为什么愿意搭我一段。

男生说,几年前,他来西藏玩的时候,有好心人开车搭过他一段,他现在有车了,看到需要搭车的朋友,他都会靠边停车。

7月我回到石家庄,休息了几天,我又去了辽宁锦州、内蒙古通辽,再坐火车去了阿尔山,去了敖鲁古雅,看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

04 我写了一封“遗书”,随身携带

2020年9月,我到了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

在加格达奇火车站边上,我找了家旅馆,40块钱一晚,住了下来。

我喜欢去北山森林公园,那里有一座铁道兵纪念碑,山上还有成片的森林。我到的时候是初秋,森林是五颜六色的。

我突发奇想,要在加格达奇等到大兴安岭下第一场雪。

在加格达奇住了一个月,我每天去森林里,看白桦树的叶子一片片掉落。

秋风吹过,金黄色的叶子像蝴蝶般在空中起舞,树林里沙沙作响。

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生命中的美好经历,就是人生的意义。

我要把未来的每一天过好,过得有意义。

美丽的大兴安岭

10月17日晚上,我在加格达奇的旅馆里,用手机登记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隔了两天,“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寄到了我住的地方。卡片上有一双手,捧着一束光芒,右下角还有一行小字:“器官捐献,生命永续。”

紧接着,我又想到一个问题。

虽然我还年轻,有很多美好的事等着我去经历,但我没成家,万一我哪天真出意外走了,没人知道我要捐献器官,不是白登记了吗?

我想了个办法。我拿来一张A4纸,用黑色水笔在上面写下一段话:

本人杜志鹏,河北石家庄人。如果我不幸发生意外,我愿意捐献我身体的一切,去拯救其他人,遗体也捐献,供医学院教学使用……

写完之后,我把“遗书”折成一个小方块,和“器官捐献登记卡”一起,放在我黑色钱包的夹层里,随身携带。

10月21日晚上,大兴安岭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了北山森林公园。森林已经被白雪覆盖,时不时有积雪从白桦树的枝头掉落。

我沿着铺满白雪的石阶,一步步往山上走,周围很安静,只听得到脚踩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当天下午,我坐上了返程的火车,离开了加格达奇。

北山森林公园被大雪覆盖

05 缘分就这样错过了?

2020年10月23日,我回到石家庄。10月26日,是我的生日。

这一天,天气特别好,我起了个大早,去石家庄血液中心献血。

这是我时隔10年,第二次献血。只要我相信这件事是对人有帮助的,我也愿意去做,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12月2日,我在老家,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的电话。

工作人员问我,是不是加入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现在有患者和我初配成功,是否愿意捐献,挽救他人生命?

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

我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是在2019年5月,我在北京,在网上看到了相关信息,去献血车留了血样。

移植造血干细胞,可以帮血液病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

当时的医生告诉我,捐献者和受捐者的配型几率非常低,只有几万分之一,有志愿者入库了好多年,也没有等到捐献的机会。

没想到,我这么快就接到电话了。

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后,我又出去旅行了。

我去了湖北武汉,想看看中国最早爆发疫情的城市。我又去了湖南长沙,橘子洲头,看毛主席的雕塑,再往南走,去了广西桂林。

12月18日,我在桂林七星公园的时候,又接到了电话。

这次是河北省红十字会打来的,还是和我确认,是否愿意捐献。

我回答还是:愿意。

但这次联系后,就没有后续了。

我猜想,也许对方没有等到移植的机会,病情恶化了?或者还有其他人配上了,他们的综合条件比我更适合,不需要我了?

我希望是后者。

06 刚体检完,我就“羊”了

2021年4月30日,我来到浙江衢州江山,去一家外贸服装公司上班。

我主要负责管仓库,每次整集装箱的货物运来,我和同事一箱箱卸货、分拣,多的时候,一天要搬一千多箱的货物。

我没有租房子,仓库里有个办公室,我就睡在办公室里。

夏天,仓库里41℃,一天工作下来,衣服没有干的时候。晚上,实在太热了,我就睡在正对着空调的办公桌上。

我有两个手机。白天只带工作手机。个人手机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只在晚上睡觉前拿出来,刷一刷短视频。

每次打开个人手机,都有很多未接来电,大部分是广告电话,我一律不回。这导致我错过了三个红十字会的电话。

也许冥冥中自有安排,2022年7月18日这天,下午两点,我把个人手机拿出来。这时候手机响了,是石家庄的座机号码。

我接起来,电话里是一个年轻的女声。她舒了一口气,说:“终于联系上您了。现在有患者与您初配成功,是否愿意捐献?”

我的回答和一年前一样:我愿意。

2022年11月7日,我去江山市人民医院,抽了三管血,进行高分辨率配型。

12月12日,江山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我,高分辨率配型通过。12月13日,我又去江山人民医院体检。

还没等体检结果出来,12月中旬,疫情防控放松,仓库的同事陆续“羊”了。

12月20日,我早上5点就醒了。我从来没这么早醒过。

我是被头痛痛醒的,好像有人拿着钻头,一直在钻我的太阳穴。身上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想起来上厕所,手都撑不起来。

我在床上躺到8点多,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是我同事来了。

他60多岁了,还没有阳。我知道这个病对老年人杀伤力特别大。

我说:“我可能阳了,你就别来了,今天的货我慢慢弄。”

和同事告别,我开始工作。我们每天都有货要发,我打一会包,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平时一个小时的工作量,要花四个小时才能干完。

弄完我就回房间休息,饭也吃不下。

下午5点30分,我拿体温计测了一下,37.8℃。隔了半小时,我又测了一下,体温直接就升到39.3℃了。

我给体温计拍了个照,发在工作群里。有位阳了好几天的同事,看到我的消息,开车来给我送了布洛芬。

我吃了药,继续休息。

我想起,远方那位与我配型成功的患者,他的身体状况如何了?

希望我能快点好起来,完成捐献,让他能早日康复。

07 护士说,这几天要委屈你一下

2023年1月28日,大年初七,我在老家过完年,准备回江山上班。

我在石家庄接到江山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我:捐献时间确定了,2月6日住进浙江省中医院,2月10日正式捐献。

2月6日当天,我6点半起床。8点的火车。

我住的仓库到火车站,正常来说20分钟就到了。但那天早上特别难打车,等了半个小时才打到,又碰上修路,堵得特别厉害。

等我赶到火车站,火车已经开走了。只能改签到下午1点。无座。

我在火车站等了5个小时,搭上下午1点的火车,一路站到了杭州。

江山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陪我一起来的。她姓毛,90后。

她说,她去年也陪一位捐献者到杭州来捐献,我是她的第二位。

在火车站等车

下午4点,我来到浙江省中医院。

住进病房后,护士在我胳膊上打了一针“动员剂”。

造血干细胞在外周血液中很少,需要通过注射动员剂,加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才能进行采集。

注射动员剂

护士说:“这几天要委屈你一下,尽量别出去了,避免受伤。”

浙江省中医院就在西湖边,距离西湖直线距离300米。我很想去看看。

我住在12楼,东边第一个房间。我把脸贴着玻璃,看远处的湖光山色。

为了保证捐献顺利,就这样过过瘾吧。

晚上6点,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拍了一下病房的环境,我说:这是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房间,我要在这里住几天。

没过多久,我三婶打电话来了,说:“你赶紧给我回来,怎么去捐干细胞了,家里没大人管你了吗?你以后身体怎么办啊!”

我说:“我查过资料的,对身体没有影响,你们就放心吧。”

病房有一面墙,上面写着:浙江省第86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我拍了照,发给三婶,说:“你看,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做这件事。”

动员剂一天打两针,早上一针,下午一针,中间要隔6个小时以上。

打到第三天,我感觉腰酸背痛,坐立不安。

医生告诉我,这是正常的反应,说明“动员剂”发挥作用了。

医生给我开了膏药贴在腰上,护士给我做了火龙罐。我舒服了很多。

08 捐献到一半,进来一位山东大汉

2月10日早上8点,护士给我注射完第9针动员剂,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

我两只手臂各扎着一根针。血液从一只手臂出来,经过血液分离机,提取出造血干细胞,余下的血再从另一只手臂流回体内。

医生告诉我,捐献时间预计4个小时。

手臂不能乱动,时间长了有些难受。护士给我一个握力球,让我捏一捏,促进血液循环。

上午9点,病房来了一位五六十岁的男性,身材高大,穿着一件黑色羽绒服,手上拎着一个蓝色的“保温箱”。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他是负责把造血干细胞送到患者所在移植医院的专差,王世江。

王大哥是山东人,运送过上百次造血干细胞。

我还没采集完,就找王大哥聊天。

我说起,我30岁这一年去了很多地方。

王大哥说,他也去过很多地方,不过,是去送造血干细胞的。最难忘的是去年7月,他去郑州运输造血干细胞。

那一次,王大哥从江苏徐州出发,送造血干细胞到河南郑州,遇上了郑州发大水,整个城市都泡在水里。

王大哥赶到医院附近时,医院门口已经被水淹了,过不去。他和几位路人在商店门口躲雨。雨越下越大,水位还在上升。

王大哥说:“不能待在这里了,大家跟我走,到立交桥上。”

他们几个刚走到立交桥上,回头一看,刚刚站的地方,已经被水淹没了。

王大哥打了110,119,寻求帮助。但全市都在等待救援。

等到第二天早上,水位有所下降,王大哥从立交桥上下来,趟水走了5公里,终于来到医院。

医院电梯断电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仓在27楼,王大哥一路爬楼梯到了27楼,把造血干细胞送到了医生手中。

患者的父亲看到王大哥来了,哭着直接跪下了。

王大哥说,还有一次,他去重庆送完造血干细胞,回来变成“红码”了。

回不了小区了,他在车里住了一个月。

说到这里,王大哥哽咽了,眼睛也红了。

中午12点多,经历4个多小时,共采集到28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这袋血是生命的种子

王大哥双手接过血袋,很仔细地用毛巾包好,放进了蓝色的“保温箱”里。

我对他说:“谢谢你,路上注意安全。”

王大哥朝我挥挥手,背上箱子,出发了。

王世江大哥

09 我的捐献对象是一位女性

捐献造血干细胞,一直实行“双盲原则”,捐献者和患者是不能见面的。只能大致了解到,我捐献的对象是一位女性。

捐献完成后,工作人员拿出了一封患者给我写的感谢信。

信写在一张粉色的A4纸上,字很漂亮。

信上写道:

今天是我生病的第十个月,十个月前,我还过着平凡的日子,和大多数人一样,盼望着疫情能早点过去。

十个月来,我饱受病痛折磨,尤其是那一次急性胰腺炎,让我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我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交申请,没想到,十万分之一全相合的幸运降落到了我身上。

相信你一定遇到不少难题,家人或朋友的反对,还有疫情的放开……感谢你克服万难,坚定地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接下来,我将与癌细胞进行一场大战,相信你的血会给我带来力量。

看完她的来信,我哭了。

工作人员给我念感谢信

我计划在病房里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回江山。

护士说,今天刚好有其他医院的护士来学习,可以带我去看下“无菌仓”,里面住着的,都是等待移植的患者。

无菌病房就在我住的这一层,我的房间在东边,无菌仓就在西边。

护士领着我,进了一扇大门。我们走在一条长长的走廊上,走廊的一侧是一间间无菌病房。透过宽大的玻璃,可以清晰地看见病房里的动静。

第一和第二个病房,住的都是男性患者。

走到第三间,透过玻璃,我看到里面是一位女生,二十多岁。

她头发是寸头,背对着我,躺在病床上

她手上输着液。输液管有两三米长,从她手腕处延伸出来,穿过门上的一个小孔,连接着门外的吊瓶。

这时候,过来一位医生,隔着玻璃,用对讲机和女孩说话:“今天感觉怎么样啊?”

女孩转过身来,有气无力地说:“今天吐了好几次。”

话音未落,她又拱起身体,剧烈地干呕。

护士和我说,移植造血干细胞前,患者要进行清髓——使用药物将自身的免疫系统全部破坏,患者没有任何抵抗力,只能住在无菌仓里。

如果这时候捐献者反悔,或者发生意外,无异于把患者送上绝路。

我很庆幸,这几天,我把自己保护得很好。

回到病房,我找来纸笔,给我的捐献对象写了一封回信:

每当我回忆人生,想到自己曾用这种方式,救过一位陌生人的生命,我会觉得很自豪,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路还很长,希望你能尽情享受未来的人生,精彩地活下去。

这是我对她说的,也是对我自己说的。

我想起《阿甘正传》里的一句台词:“只有放下过去,才能勇往直前。”

说得真好,就像是对我说的。

一份改变一生的生日礼物

丑丑

2023年2月,为了挽救一个年轻女孩的生命,33岁的杜志鹏义无反顾地来到杭州,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令人赞叹。

杜志鹏没有上过大学,收入微薄。在世俗的眼中,杜志鹏的生活可谓艰辛,工作繁重,生活清贫,远离家人。在远离城市的工厂里,做着辛苦的搬运工作。

他的人生改变,缘于三年前送给自己的一份特别生日礼物:用一年的时间去看世界,去寻找活着的意义。

这一年,他让自己的生命完全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路上遇到很多友好的陌生人,一路靠搭车,拼车,结伴,互助,游历大好河山。

深入自然的深处,与天地同呼吸,和大自然的脉搏一起跳动:耐心地等候大兴安岭的第一场雪降落;专心地看秋风将白桦林的树叶一片片吹落;仔细观察秋日的阳光如何一天一天将绿色的森林染成五彩斑斓的油画……

在跟着大自然经历了一遍春夏秋冬,看见万物生长又凋零,杜志鹏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生命中的美好经历,就是人生的意义。

他要把未来的每一天都过好,过得有意义。

大自然赋予了杜志鹏无限能量,让他了解,生命最重要的是什么,最美好的是什么。

虽然杜志鹏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在这一年的经历和学习,比很多人四年大学学到的人生智慧,都要多。

这一年回来后,杜志鹏的内心变得充盈而富足。他内心强大,人生笃定。

他不会因为周围人反对,就不去助人。

他为自己写下“器官捐献”和将来“遗体捐献”的申请,写下“遗书”随身携带。他克服各种困难,来杭州救人。

从世俗的眼光看,杜志鹏从事的是很平凡的工作。但他的生命,一点都不普通。凭他这份内心的笃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他的人生一定会越走越平顺。祝福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