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鹏,1965年出生,杭州余杭人。
来源:丑故事
讲述 王渊鹏
主笔 牛牛
我这辈子开过很多会,就是没开过同学会。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接连发生的两件怪事,吓得同学都逃光了。班级彻底解散,而我也因为那件事,再也没有进过一天学校。
12岁之前,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健壮得就像一头小牛。和小伙伴一起爬树摘果下河摸鱼,无忧无虑,直到五年级的冬天。
那一天,天气很冷,寒风呼呼地从窗户缝里钻进来。
晚上,我刚钻进被窝,突然感觉颈椎一阵刺疼。我裹紧被子,躺了一会,疼痛并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我疼得在床上呻吟。
父亲以为我白天调皮了,问我,是不是掏鸟窝从树上掉下来了?
我想说没有,但是根本没力气回答他,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想穿衣服,但手一点力气都没有。
母亲把我从床上扶起来,帮我穿好衣服。
我下了床,还没走几步,眼睛一黑,昏过去了,重重摔在地上。
父亲找来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摆摆手说,这病治不了。
我家在余杭仁和,那个年代,交通主要是划船,走水道,家家户户都有船。
父亲把我抱上船,他奋力摇着船,把我送到塘栖中医院。塘栖中医院的医生看了这情况摇摇头,你们还是赶紧送杭州吧。
父亲焦急万分,连夜摇船,沿着运河,把我送到拱宸桥边的市二医院抢救。
我发着高烧,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但我睁不开眼。
我们班还有个女同学,情况比我更糟。
她是我老师的孩子,在我生病的第二天也病了。老师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让她在家好好休息,自己上课去了。
等老师下午放学回来,孩子已经重度昏迷,再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
村里也不知道什么病,就传是瘟疫。同一个班,一个礼拜内,突然发病,一个半死不活,一个死了。同学们都吓死了,书也不读了,作鸟兽散。
医院诊断我是“小儿麻痹症”,在医院抢救了两个月,花了6000多块钱。
那个年代,这笔钱几乎是一笔巨款。家里掏空不说,父母把能借的亲戚都借遍了,还欠了信用社的贷款。
实在借不到钱了,父亲只好把我背回家,放在阁楼的小床上,找村里的兽医给我治病。
我和村里的猪是用同一根针头的病友。兽医是个哑巴,打针不用酒精消毒,用过的针头,放开水里烫一烫,就拿出来给我用了。
我整日躺在床上,头部以下都动不了,只有眼睛睁着。和植物人唯一不同的是,我还有意识。
父母要去干农活,奶奶七十多岁了,每天在床前照顾我。
奶奶有白内障,眼睛看不清,喂我吃饭,一勺子过来,鼻子里多,嘴巴里少。
家边的小桥
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父母都是农民。
为了给我治病,家里卖光了粮食和所有值钱的东西,还欠了一屁股债。
我整日躺在阁楼的床上,也能听到父母的唉声叹气。我知道,这辈子我可能都站不起来了,只能在这张小床上度过一生。
可我才十几岁啊,我越想越难过。
这年的腊月,家家都在置办年货,只有我们家在发愁,还能到哪里去借点粮食,度过这个年关。已经实在没有地方可以借了。
家里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我被窝里的铜暖壶了。冬天,寒风呼啸,天寒地冻,我躺在阁楼上不能动,体温很低。母亲担心我冻坏,便把家里唯一的暖壶塞进了我的被窝。
寒风吹着木门板吱呀地响,父亲母亲愁云惨淡地坐在屋里,信用社主任突然上家里来了。
信用社主任50多岁,满头白发,穿着中山装,胸口还别了只钢笔。
看见他,母亲低下头去,眼泪就出来了。信用社的贷款,早就到期了,可是一直还不上,她觉得对不起,却又实在没办法。
母亲流着泪爬上阁楼,把铜暖壶从我被窝里抽出来,用围裙擦了擦,从后门出去了。
父亲很奇怪,怎么客人来了,母亲不给客人泡茶,还不见了。
过了很久,母亲才回来,把30块钱交到信用社主任手上。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实在对不起,只能先还这么多。
原来,母亲出去把铜暖壶卖了,卖了30块钱,但这笔钱也只够还利息。
信用社主任一愣,一拍大腿,哭笑不得地说:“我不是来讨债的呀!”
他说:“我知道你们日子难过,所以我以个人的名义,向信用社借了50块钱,你们可以去买头母猪,慢慢发展起来。剩下的钱,留着过个好年。日子虽然艰难,总是要往前看,会好起来的。”
他又爬上阁楼,来到我床边,摸摸我的手,说:“慢慢养,会好起来的。”
很多年后,农村信用社征文比赛,我写了这个故事,拿了第一名。
我在文中写道:铜暖壶卖掉了,被窝是冷的,但心头是热的。
我的家乡余杭仁和
我在床上躺了整整10年。屋顶上有一片“亮瓦”,可以看到天空。透过亮瓦看云,是我唯一能干的事。
下雪子的时候,雪子会从瓦缝里漏进来,落到脸上。下雨的时候,屋顶漏水,家人在我身边摆上几个脸盆。
之前有记者采访我,聊到我为什么自学,他说:“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你一定想到了保尔柯察金!”
我说:“我连生产队长都不认识,哪知道什么柯察金?”
我开始自学,完全是被一句话刺激的。
我长期卧床,头发又长又乱。夏天快到了,父亲想找人来给我理发。
那一天,天气很闷热,父亲从镇上回来,一句话不讲。
我躺在阁楼上,听到父亲在楼下抽烟,一根接着一根,一边抽烟,一边叹气。
母亲回来,看见满地的烟蒂,问发生什么事了?
父亲开始不说,在母亲再三追问下,父亲才终于开口。
父亲说,他今天去镇上找人给我理发。没想到,镇上的理发师说:给你们家猪剪毛,我高兴的,但给你儿子理发,还是算了吧!
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我问自己:我已经在这个小阁楼上,从12岁躺到22岁,难道,我愿意一生都躺在这个小阁楼上吗?这样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父亲爬上阁楼,对我说:“儿子,你要活出个样子来。”
我说:“我要看书,我要自学。”
母亲从柜子里拿出我的书包——一个斜挎的黄色布包,我生病以后,再也没有打开过这个包,母亲一直帮我保管着。
母亲拿出语文书,翻开第一页,放到我的眼前。
我傻眼了,我完全不认识上面的字了。又翻了几页,还是一个字都不认识。
我彻底绝望了,嚎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难道我这辈子,注定是一个废人了吗?
傍晚,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来了。老师姓钱,五十多岁,留着平头。
钱老师说,他下午在学校(学校和我家隔一条河)上课,听到我的哭声了。他很奇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哭得那么伤心?
母亲把我想读书的事和老师说了。
钱老师爬上阁楼,来到我床边,对我说:“你不要哭。字不认识了也没关系,我们重新学,我从拼音开始教你。”
那天以后,钱老师每天下了课就来我家,到阁楼上教我拼音。
我生病以后,记忆力下降很多,老师讲过一遍,第二天我又忘了。老师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我给讲解。
花了一个月,我才重新学会了拼音。
钱老师老家在塘栖,几年后,钱老师60岁退休,父亲为了感谢他,划船送老师回了老家。
学会拼音后,我开始认字。
父亲给我买来《新华字典》,墨绿色封面的,五毛七分钱一本。
每天早上,父亲把我抱到八仙桌边的靠背椅上。
虽然我躺了十年,但生长发育没有停止,22岁已经1米87的个头,只有父亲抱得动我。
刚坐起来很不习惯,头晕目眩,感觉要昏过去一样。
手和脚还是不能动,我就用舌头翻字典,一页一页舔,一页一页学。《新华字典》一共700多页,我每天学习两页,刚好一年学完。
一年下来,我舔破了五本《新华字典》,学会了新华字典里的所有汉字。
父亲说:“你是在看书,还是吃书呀?”
在阁楼上,用借来的收录机学习
慢慢的,我试着让自己动一动。坚持一段时间后,我的手可以动了,但手指还是僵硬的。
我尝试写字,用嘴巴把笔咬起来,再用两只手掌把笔用力夹住,在纸上移动。刚开始,手夹住笔一用力就四肢抽搐,掉笔。
母亲每天坐在我边上,帮我捡笔,一天要捡上百次,很辛苦。
这样练了两年,我写的字,终于有点模样了。
生产队只有一份报纸,村民们都很善良,大家商量说,王家儿子每天在家,就把这份报纸放在他家吧,这样他每天还能看看报纸。
在大家的支持下,我又多了个学习的机会。
我每天看报纸,一段时间看下来,新闻报道要怎么写,有点感觉了。
我开始给乡广播站投稿。乡里发生哪些事,哪个生产队产量高,父亲了解完回来告诉我,我写成文字稿,父亲再帮我送去广播站。
村口有个大喇叭,挨家挨户有个小广播。
在家听到广播里念自己的小稿子,很有成就感。
广播站的编辑也常来看我,每次都给我带许多稿纸让我写。
我越写越来劲。散文、小说,也开始尝试写了。
我还给杭州广播电台投稿,写一篇广播稿,稿费有五毛钱。
自从我可以坐起来后,坚持每天康复训练,身体的活动能力也开始慢慢好起来。我能坐轮椅了,部分身体也慢慢有了感知。
双手夹笔写字
我的故事陆续被很多广播站和杂志报道,我也因此交了很多笔友。
TA是我第一个笔友,但TA是男是女,几岁,哪里人,我都不知道。
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信。
TA在信中写道:我知道你身体残疾,在自学。我刚报了黑龙江大学的青年文学函授班,你想不想学?想学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学。
我回信说:当然想学。
TA给我寄了报名表,学费也帮我交了,交了四年,要1000元。
我没有TA的地址,只知道TA的学号。通信来往,都是通过学校,我把信夹在作业里,寄给学校,学校再转寄给TA。
四年后,我拿到毕业证书。我在黑龙江《诗林》杂志上发表了诗歌——《残破的珍珠》,这是我第一次在刊物上发表作品。
我第一时间和TA分享这个好消息:非常感谢你的帮助。
TA给我回信,淡淡地说了句:祝贺你,你终于走出了黎明前的黑暗,希望你继续努力。现在,我也要退出你的视线了……
我特别诧异,不知道什么情况。TA也没再来信了,我们就此失去了联系。
写作有一定收入了,但还是不够。我写一篇广播稿,五毛钱,发一首诗歌,一块钱一行,买书、看病就花得差不多了。
我又想,如果有人买我的字,那收入就能提高一些了,我靠一本新华字典学会了认字,靠两只手,我一定能成为书法家。
村里有些人笑话我,说:筷儿都不会拿,还想拿毛笔写字。
只有父母永远无条件支持我,买不起毛笔,父亲找来杨柳的枝条,皮刮掉,给我当毛笔。没有墨水,母亲铁锅上刮一刮,拿开水一搅,给我当墨汁。
村里小卖部有很多报纸,都是老板攒起来包东西用的。我去借来,在上面练字,写得黑糊糊的,再还回去。
看到报纸的“文学版”,我还要剪下来,自己留着。
有一次,我在《浙江日报》上看到书法家金吕夏的故事。他从一个木工,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知名书法家。
我给他写了封信,向他求学,又寄了一些我的作品。没有信封,我找来几张旧报纸糊在一起,写上地址,贴上邮票。
过了一个星期,金老师给我回信了:
“读了你的信,我非常感动,你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坚持学习。”
“我创办了朝晖书法艺术专科学校,如果你愿意学,我邀请你来,不用学费,但有个条件,三年毕业以后,你必须发表作品。”
我胆子也大的,立下军令状:只要给我机会,我保证发表作品。
三年以后,我写了“青年之友”和“文化生活”两幅字,发在浙江日报上。
1991年,浙大团委的朋友来看我,给我带了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看完之后,很受触动。我了解到,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是残疾人,他抱着残体,仍能写下影响全世界的巨著。
浙大团委朋友来看我,给我带来很多书
我突发奇想,能不能用小楷把这本作品抄下来?
我买来一批宣纸,开始抄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没有社交,每天就是写字、吃饭、睡觉。
只要有一个字写错,我就整张纸扔掉,重新来过。
写字很需要安静的,像算账一样,第一遍算错了,第二遍更容易算错。有时候,我一个礼拜都写不出一张,很懊恼。
父母会在边上安慰我:没事的,慢慢来。
花了18个月,我用小楷抄写了32万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放军报》报道了我的故事,被苏联驻华使馆看到,来联系我。
1993年夏天,俄罗斯奥斯特洛夫斯基文化纪念馆,收藏了我的作品。
纪念馆馆长彼得洛夫给我寄了一封信,称赞我是中国的保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最好最优秀的读者。
后来,我又花了四年时间,抄写了300米长卷《西游记》,被浙江博物馆收藏。
上门求字的人越来越多,朋友们送了我一个雅号“江南残子”。还有不少单位请我去分享自己的经历。
主办方很热情,每次都会在我面前摆一些糖果、巧克力。
我喜欢开玩笑,和大家说:我什么糖都不想吃,就想搞两颗“糖丸”吃吃。如果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就有糖丸吃,会少很多悲剧。
1997年冬天,有笔友来看我。
她叫张秀英,山东人,大学是中文系的,毕业后来杭州工作。
我们都在“打工者文学社”,大家知道了我的故事,说好一起来看我,但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天,只有她一个人来了。
进门的那一刻,我就被她吸引了,她一头黑色的长发,很漂亮。
因为早就知道我的故事,所以看见我的样子,她并没有惊讶。还送了我一本墨绿色的相册。
她说,她从艮山门坐公交车过来,口袋里30块钱被偷了。
回去以后,她又写信给我说,自行车停在公交车站,也被人偷了。
后来我们谈恋爱了,她说,她是拿一辆自行车和30块钱,换了一份爱情。
1998年,我们结婚了,在临平买了房子。我搬去临平和她一起生活,我全部家当就两个纸板箱,一箱装衣服,一箱装书,还有一辆轮椅。
结婚一年后,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2003年,我们在临平开了个报刊亭,每天一起看书,看报纸。
我爱人很辛苦,她不光要照顾我,还要带着孩子进货,背上被着孩子,手里要提100多斤的报刊。
卖一份报纸赚一毛钱。中午吃盒饭,7块钱一份,我们舍不得花,就两个人吃一份快餐,红烧肉,我吃瘦的,她吃肥的。
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我们出去吃饭,都是两个人吃一份。
我的头发,结婚前,都是母亲帮我剃。结婚后,头发都是爱人帮我剃的。
我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才娶到这么善良完美的妻子。永远任劳任怨,里外一把手。
锁有万能钥匙,家有全能妻子
还有她第一次见面送我的那本相册,我一直保留着,我们俩的照片都放在里面。这本相册,成了我们甜蜜爱情的见证。
2017年,我们又搬回余杭仁和,回到农家小院里生活。
我每天坐在电动轮椅上,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我们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还养了一条大狗,许多金鱼和乌龟。
今年3月,仁和街道暴发疫情,我们村3300多位村民一起去酒店集中隔离。
村里有80多位老人,不会看健康码,不会用烧水壶,而且都是讲方言的,防疫人员的普通话他们听不懂,出了很多问题。
我和爱人做起服务工作,在隔离酒店里,给老人们打电话,帮他们解决问题。
在隔离酒店,为大家服务
老人们基本都认识我,我爱人还学过心理咨询,两个人搭配得很默契。
上个月,我们因为这件事,被评为“杭州好人”。作为一个残疾人,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我感到非常荣幸。
2021年9月,亚组委征集书法作品。我写了“满陇桂雨 冠军之梦”八个字,后来初选过了,又写了“桂冠”两个字。
10月9日,杭州亚残运会火炬“桂冠”正式发布,我才知道自己的字被选上了。
有朋友对我说,如果没有这些变故,你会成为一个大作家,或是著名书法家。
我说,如果没经历这些事,我一定还在开拖拉机。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没有他们我也走不到今天。
为了给我治病,父亲借了5000块钱,还了20年才还清。
每年务农赚的钱,要安排一家人的生活,剩下的钱只够还利息。父亲也从来没说起,他欠了多少钱,怕给我们心理压力。
这个秘密,他藏了20年。直到钱还清,他才告诉我们。
还有,我当年躺在阁楼上,夏天热得中暑抽搐,口吐白沫。父亲卖了早稻谷,咬咬牙给我买了一台电风扇,也是家里唯一的电风扇。
父爱如同凉风吹拂着我。
当我写字赚钱时,第一个问父亲想要什么,父亲又如电扇,一个劲地摇头。
40年过去,这把电扇我还舍不得换
还有那位帮我报文学函授班,帮我交了四年学费的神秘笔友。
虽然TA从此不和我联系,但是我一直忘不了TA给予我的帮助。我一定要找到TA,当面表达我的感谢。
2006年,我和爱人通过各种办法,终于找到了TA。
二十多年里,我想过各种可能,TA可能是个老师,很注重学习,或是大城市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有钱有闲的人。当我真的找到TA时,还是大吃了一惊。
在嘉兴桐乡的一个农村里,我见到了她。
她戴了顶草帽,推着三轮车,在村口卖水果维持生计。她比我大两岁,有两个女儿。
我含着泪问她:“为什么帮助我?”
她说:“你不要有太多想法,其实,这也是帮我自己。”
当年,她初中毕业,梦想是当初中老师,但因为家庭成分是“富农”,失去了机会。后来,她从别人那听说了我的故事,决定帮我圆梦。
她当时在企业打工,工资只有三十多块,但帮我交了四年的学费——1000块。
她说:“再苦再累,我也要帮你走出困境。你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
她又说:“其实,我并不喜欢文学的,当年和你一起学习,纯粹是想陪你走一程,我怕你一个人坚持不下去。你学成了,我就退出了。”
前几年,我还去找了当年镇上的理发师,就是说“给猪剃毛”的那位。
我和爱人一起去拜访他,爱人拿了两条烟送给他。
我说:谢谢你当年说的那句话,不然我走不到今天。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真的是只有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