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上海老牌子皮鞋

(2021-08-23 09:40:12) 下一个

来源:荟萃苑

現在買一雙皮鞋是不稀奇,各種品牌、各種式樣,挑得眼花繚亂。不過老上海人還是對那幾家鞋店、那幾個老牌子念念不忘,走過南京路、淮海路,總會説起:“喏,這裏本來是xx店,老早買鞋子最歡喜來這裏了。”

 

從作坊到皮鞋廠

上海自制皮鞋,開始於1876年。當時浦東有個名叫沈炳根的鞋匠,手藝高超。早先專做雨天穿着的皮釘鞋,後來國外皮鞋進入上海,沈炳根兼做修理和擦皮鞋業務。他是個有心人,在修理整飾皮鞋過程中,對皮鞋的式樣和結構,進行仔細的琢磨和研究。

 

古時鞋子是不分左右的,所以製鞋用的鞋楦只有一隻。國外亦然,西方鞋子分左右距今200年的時間,出現於1818年的美國。中國第一雙分左右的皮鞋,誕生於1876年,由上海浦東人沈炳根試製成功

 

沈炳根1876年籌資在上海永安街開設了我國第一家現代皮鞋工場,帶了不少徒弟,由此製造皮鞋的技藝便傳播開來,上海逐漸形成了皮鞋行業。上海許多老工人,不論識與不識,一提到沈炳根,大家都肅然起敬,稱他是中國現代皮鞋的“祖師”。

而成一定生產規模的上海皮鞋廠始於1933年。創始人黃卋孝,浙江鄞縣人(現寧波市鄞州區),13歲跟從上海鞋匠學徒,為人聰明、吃苦耐勞,出師後與其子黃德貴籌資在西藏南路90號創辦上海皮鞋廠,僱用9名鞋工。除供應現貨外,採取量足定製、來樣仿製、來料加工、以賣帶修的前店後廠式經營方式。

之後,黃卋孝、黃德貴父子又在長陽路505-507號、淮安路85號、文廟路3號分別開設上海皮鞋廠多家支店,憑藉質量精、信譽好、交貨及時、一包到底的經營方針和耐穿舒適、款式新穎的風格,很快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贏得良好的口碑,生產、銷售蒸蒸日上。

1945年,上海皮鞋廠申請加入上海市履業同業公會,當年6月份營業額達560萬元。1949年,由天新鞋帽店和精華鞋店聯合推薦,上海皮鞋廠加入上海市鞋商業同業公會。

上海解放初期,中山裝、人民裝、列寧裝成為人們普遍穿着的服裝,經營西服、時裝、皮鞋的商店生意十分清淡,市場不景氣、營業蕭條。1956年,上海市輕工業局所屬皮革工業公司成立,開啟了公私合營的步伐。接着,上海皮鞋外銷量不斷上升。上世紀60年代,上海皮鞋業形成上海皮鞋廠、上海寶屐皮鞋廠、上海第一皮鞋廠、上海第二皮鞋廠、亞洲皮鞋廠、光明皮鞋廠等一批企業,生產膠粘鞋、硫化皮鞋和人造革注塑鞋等,享譽全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皮鞋廠制幫流水線

 

親切的“七六五”

上海皮鞋廠1960年試製氯丁膠成功,皮鞋業的“模壓硫化工藝”問世,這是一種利用橡膠熱硫化原理,使幫底一次成型的新工藝。一改傳統縫線配底方法,將繁瑣操作程序通過機器一次粘合成型。此種工藝生產的每雙豬皮模壓男皮鞋零售價7.65元,上海人親切的稱其為“七六五”。

上海皮鞋廠開創了皮鞋大眾化的先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上海皮鞋廠旗下第一品牌“飛鹿牌”正式啟用。1979年9月,“牛頭牌”男鞋、“花牌”女鞋商標正式啟用,這一伴隨上海市近40年的皮鞋品牌就此拉開帷幕。

 

上世紀80年代,“花牌”女鞋可是女孩子們年輕時光的一部分。母親當時拿着兩三個月省吃儉用積攢的工資,去南京路百貨公司買上一雙花牌皮鞋,已經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在外地,上海的皮鞋絕對是高檔貨,穿上海皮鞋體現身價。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隨着國內旅遊和健身活動的興起,上海皮鞋廠又開拓“五圈牌”旅遊鞋和網球鞋等新品種。1982年,上海市皮革製品公司系統形成“五圈牌”、“火炬牌”和“登雲牌”三大暢銷牌號。

上海老牌子皮鞋

上世紀40年代,在南京路上先後開出了兩家新的皮鞋店——“第五街”(“博步”的前身)和“藍棠”。“藍棠”的店址靠近當時人稱“皮鞋一條街”的陝西路,直面激烈的競爭;而“第五街”更以美國紐約聞名的高端鞋業匯聚之地為名,可説頗具雄心壯志。

 

 

藍棠皮鞋店,1948年11月,由張履安、孫長鬆、汪裕祥、沈中銘“結拜四兄弟”創設。早年,他們分別是靜安寺路上(現南京西路1169號)有名的“保羅生”和 “瑞華”皮鞋店的學徒。四人結拜為兄弟後,一起在靜安寺路上的勒唐納洋行等處租借櫃枱經營。1948年鄰店的外國商人轉讓店面,“四兄弟”用135兩黃金把店盤下,開始銷售和定製女士高檔皮鞋。

店堂裝修豪華大氣,地上鋪設了一條價值16兩黃金的羊毛地毯,盡顯高端奢華的風格。為了紀念他們在勒唐納洋行起家的經歷,將其諧音“藍棠”作為店名。商標是一朵“皇冠” (Crown)的樣式。同時他們開設皮鞋工場於浦東洋涇。

 


而“第五街”的老闆黃啟麟是原中國內衣廠老闆黃鴻鈞的二公子,因見朋友多西裝革履,卻以足蹬進口皮鞋為炫耀而暗下決心,要以優質國貨與之匹敵,遂生出經營鞋業之念。“第五街”皮鞋,採用英文“Bobu”為商標,音譯為“博步”。初期實行出樣定貨的經營方法,顧客上門不賣現貨,而是按所需式樣、腳型、尺碼定做,約期取貨,以經營獨特、質量上乘、穿着舒適很快蜚聲上流社會。1963年,根據蘇聯皮鞋局局長來華訪問藍棠時的建議,藍棠放棄了經營只佔1/5的男鞋業務,而成為一家專營女士皮鞋的商店。

南京路、淮海路,都是老上海津津樂道的購物“聖地”,那裏也是老字號雲集的地方。比如以下這兩家老牌鞋店——

 

 
01
奇美皮鞋店

 

 

這是唯一一家仍在淮海路上的跟穿着有關係的老字號了。1950年,奇美皮鞋店在淮海路開業,當時取名的時候,取了劉少奇的“奇”和王光美的“美”。

 

 

“狹、扁、翹”是奇美當年推出的皮鞋的最大特色,就是將一雙皮鞋做得又狹又扁又翹。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尖頭皮鞋。奇美可以説是尖頭皮鞋的發祥地,而那個時候大家都還穿着布鞋。含蓄的“狹、扁、翹”代替了直呼其尖頭皮鞋,時髦是時髦的,但要低調一點。因為時代的原因,尖頭皮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銷聲匿跡了。到了八十年代,終於又能時髦了。奇美皮鞋店又率先推出了白色皮鞋。

 

 
02
“小花園”老字號
 

女士們穿着“小花園”涼鞋

“小花園”曾是專門給有錢人家太太小姐們訂製鞋帽的地方,是上海南京路上昔日紅極一時的老字號。製鞋行業有句老話,“南有小花園,北有內聯升”,前者是指上海的小花園鞋店,後者則指北京的內聯升鞋店。不過現在“小花園”幾近無人知曉。

 

老克勒的舞場往事

他們走路筆直、穿花格子的襯衫、衣服一定要送到洗染店去洗、褲子上的兩條熨線是一定要有的、皮鞋一絲不苟擦得非常亮——真正的老克勒不是一身噱頭,而是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氣質,一種海派腔調。

 

 

皮鞋則是老克勒行頭裏面不可缺少的一樣。

作家木心對老克勒的講究作了入木三分的描寫:

“上海人能一眼看出你的西裝是哪條路上出品的,甚至斷定是哪家店做的。傭僕替你掛大衣上裝時,習慣性地一瞥商標牌子,凡高等洋服店,都用絲線手繡出閣下的中英文姓名,縫貼在內襟左胸袋上沿。襯衫、手帕也都特製繡名。襯衫現熨現穿,才夠挺括活翻。領帶卸下就用夾板整形。衣架和鞋楦按照實況定做。

穿鞋先拿鞋拔,不論長襪短襪,必以鬆緊帶箍好吊好,如果被看到襪皺了,‘此人太沒出息’。夏季穿黑皮鞋是貽笑大方的,全是白皮鞋的市面。黃皮和合色的——春秋,黑皮與麂皮的——冬季。”

 

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化市場剛剛開放,無非聽歌、跳舞,一時間交誼舞大行其道。

 

 

上海灘首開舞場的當屬湖南路上的上海交響樂團,利用演奏大廳對外開放交誼舞,門票幾塊洋鈿,樂隊則得天獨厚,交響樂團演奏家撈一把揀揀。老克勒儕蠢蠢欲動,天天孵舞廳,小青年感覺新鮮,也想去試一試。

跳舞最佳是春、秋、冬三季,一來行頭翻得出,大衣、風衣、外套、羊毛衫、襯衣、皮鞋、皮靴;二來麼天氣涼快,跳舞舒服,微微出汗,勿是急吼吼。

老克勒的腳上是硬皮底、二截頭或者三截頭,小牛皮拷花縛帶尖頭皮鞋,或者鱷魚皮拼花船鞋,有玄色、紅棕色,穿不來硬皮底皮鞋的要多練,一開始穿會滑跤,相當滑,跳舞哈靈。皮鞋是肯定的,考究一點的小懂經歡喜南京路博步皮鞋店的頭層牛皮青年小方頭串條厚底手工縛帶皮鞋,好像四十一元一雙;中檔點穿燒賣頭船鞋,十幾、二十塊;再差一點,大不了穿765,七塊六角五分一雙,豬皮面、模壓車胎底縛帶皮鞋,勿管哪能,總歸是皮鞋。

弄堂裏的修鞋攤

老上海的修鞋攤是人們記憶裏抹不去的一個影子。

 

 

現在這樣的修鞋攤已經很少見了。而在黃浦區順昌路491號弄堂口,修鞋匠王水忠每天早上都會準時張羅起他的修鞋攤,等着生意上門。今年60歲的老王,直到現在還是被附近居民稱作 “小皮匠”,因為他剛來時才20歲出頭。

 


老王的修鞋攤擺在石庫門過街樓下的一個角落,看上去毫不起眼。幾台髒兮兮的機器、三張凳子、一張紙招牌,就是全部家當。除了修鞋,還修傘、換拉鍊、配鑰匙。因為手藝好,收費也便宜,很受附近居民歡迎。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原因,他是附近街區目前僅存的一個修鞋匠。

因為父親是鞋匠,他從小耳聞目染學到這門手藝,1980年從紹興農村來到上海謀生。在人均工資只有幾十元的年代,添置衣物鞋子對上海家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穿壞了能修絕對不捨得丟,於是像老王這樣的修理匠生意就非常紅火,要修的鞋子堆成山,經常要通宵達旦地幹活。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月收入已經超過300元,幾乎是一個普通家庭月收入的兩倍。老王説,當時上海灘有“三把刀”之説,切菜刀、剃頭刀、扦腳刀,而他的修鞋刀的收入超過了這三把刀。隨着弄堂的逐漸消失,他也閒了下來,他説,離退休也不遠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Susan71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引起很多回忆,小时穿的是鹤嗚鞋帽店的童鞋,(南京西路江宁路口),后来就一直穿篮裳鞋,记得最早是开在平安电影院右边贴隔壁,后来才搬到花园公寓门口。他们的鞋子穿在脚上就是舒服,设计和鞋靴头都与众不同,那时上海只獨此一家,不像改革开放后遍地开花。
kcvvywt 回复 悄悄话 蓝棠是我妈妈最喜欢的鞋店,至今念念不忘。
湾区范儿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博主分享。蓝棠皮鞋是我女性长辈们的首选皮鞋。我小时候也经常跟她们去南京西路近陕西路的店里看洋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