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有关上海话要灭绝的报道屡见不鲜。上海话的使用大概是从1993年为一个分界线,之前出生在上海的,大部分或多或少都能够开口飙沪语,之后每年呈快速递减,到2000年出身的,基本只会听,外地来沪二代更是如此。坊间还有传闻说前几年推普,不少小学办理都有一个班委叫“推普员”,专门抓说上海话的小朋友,抓住就交班主任。
身边不少90初,80后都在感慨沪语在00后那代几乎绝种了。。。
然而“快要绝种”的上海话,在国外却又是另一幅光景。
出门在外,千万不要再以为一口粤语打天下了,即使是在唐人街普通话也在渐渐取代粤语。在一些市中心或高级住宅区,随时都能听到上海话,时时刻刻总有一种没踏出国门的感觉。
无论是在欧洲日本,还是港澳台,很多本地人看不起内地人,但是如果你说你是上海人,他们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因为上海的殖民历史文化远远早于港澳台许多,讲起港台人士所谓的“贵族教育”,上海好叫要领先发达于他们好几十年。
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的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发展也最为充分。它的设立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中国人接触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这是一段不能被遗忘或回避的历史。
1845年11月29日,根据南京条约,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订立《上海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日租界相继辟设。
图中蓝色为英美租界,红色为法租界。
百年的租界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发展史。可以想象如果当年没有外来文化侵入,上海现在可能还是长江口岸一个闭塞的老城厢。
租界内实行西方的管理制度,享有治外法权,这就给形形式式的创新、冒险提供了极好的舞台。由此各国、各省的各色人等和各种势力纷至沓来,你争我夺、各展身手。新思潮、新时尚层出不穷,使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被誉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而那时的香港台湾还只是一个村,一个寨而已。
1949年前后,由于战乱不少上海的大亨,娱乐界名人纷纷移居海外逃难。比起那些离乡背井从零打拼的黑户口们,这批迁移的上海人早就在海外有稳定的产业,一家老小甚至还带着佣人厨子一起走,过着更安逸的生活。
资本去了哪里,哪里就繁荣。60年代还是70年代,香港电影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业界大佬都是上海一带过去的,圈子里不会说上海话,根本没人睬你的。邵氏很多祖籍广东上海出身的上海人。如今港台的豪门名流有一大批都是来自上海。王家卫老早住老西门;林忆莲以前住虹口区三角地菜场附近;汪明荃是崇明人;移民美国的吴彦祖一家关起门来讲的是上海话;Angela Baby在上海长大,最喜欢逛的是七浦路。。。
此外,李嘉欣,张曼玉,陈冠希,陈慧琳,杨采妮,沈殿霞,秦沛,张敏,宣萱等香港娱乐圈名人也都是来自上海。在以前香港上流社会都会说上海话,说不定他们讲的上海话比现在的沪二代还要溜。上海话是国外唯一进学校的中国方言,很多外国人都在学,香港8所大学5所教上海话 日本的沪语教育,早在明治时代(19世纪末)就开始了。
很多人提到上海女人的印象就是要求高要车要房,不少外地男士讲到上海女人就是一顿狂骂,但在上海,也是全国女人地位最高的地方。有人说上海女人排外严重,上海女人的确排“外”,不过这个“外”是外国人的外。就连在老外的心中上海女人也是全国女性难追排行榜上的第一名!
以前上海女人总被批判说热衷外嫁,其实你现在再到上海那几家老外多的酒吧看看,那些欧美婊假洋妞大都还是来自外地,在上海混了几年还是一口隔生的上海话。上海女人的优越感来自上海男人被全国男性千夫所指的”娘炮“。曾几何时,上海女人的御夫有术,上海男人在家庭里充当买汏烧的主夫的生活场景是全国人民在春晚取笑的刻板印象,而今天,这些都在全国逐渐成为常态。老外结婚后女方跟男方姓,上海结婚后小孩还要跟女方姓。
上海女人,拎得很清。对自己也拎得很清楚。很清楚自己生活阶层,以及准备嫁给什么样的人,以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小到咖啡机,大到孩子上哪个幼儿园,存了钱一年去一次日本血拼,两年去一次欧洲旅行,早早地都计划好了。所以她们很容易在上海男生那里觅得知音,大家都是有商有量,量入为出,很有过头地要过日子。各种小精彩小花絮,过给爷娘看,过给同事看,过给朋友圈的朋友看。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上海的女权主义远远超过欧美。有人说上海是中国最早工业化的城市,于是有最早的职业女性,因为经济地位的提高带来了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 但其实在民国时期,上海也是全国或全亚洲最早发起女权运动的地方。
光绪二十三年,知识妇女李闰,黄谨娱等人为了讨论妇女教育、妇女权利等问题,在上海倡办成立中国女学会。该会成立后,就为谋求妇女自身的解放进行活动:在维新派梁启超、郑观应以及经元善等人的帮助和官方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女学堂(校牌名为女学会书塾),校内所有教职员工全由妇女担任;创办《女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提倡女学,争取女权、男女平等。
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1899年12月),英国立德夫人又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天足会。光绪三十二年该会由中国人接办后,出版《天足会报》,广为宣传,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会,发展较快,当时上海参加不缠足会的妇女约有5万人。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达《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通饬各省一体劝禁,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此后,妇女缠足的恶俗便逐渐革除。
看到这里,你肯定要说了,说了那么多捧高上海人的话,但现在有钱的都是外地人啊。的确!在这几十年的创业潮里,很少有上海人做生意发家致富的传说,因为大部分的上海人更爱选择在安逸生存方式里精打细算过日子。
在很多公司里,三天两头为了高薪跳槽的流动人口大都是外地员工,反而上海员工往往都是留到最后。比起外地员工想要在大城市生存下去的巨大压力,上海员工更多是为了兴趣为了安逸而选择工作。即便是拿着三千多工资的上海老爷叔,他们也都能找到让自己活得最relax的生活方式,比起在岗位上拼死拼活,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排队买光明邨的鲜肉月饼,晚上到开放公园跳广场舞。。。
那些为了权力金钱你争我斗的景象,在上海人眼中:“旁友,弄伐要切相特难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