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1899年,哈尔滨火车站。
哈尔滨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其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金收国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今哈尔滨阿城区)建都。
1896-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清末,哈尔滨,俄国人主持修建的东清铁路招收的华人筑路工人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清末,哈尔滨警察街(现友谊路),因俄警察局设在此而得名。
清末,哈尔滨松花江畔,悬挂龙旗的清兵"营盘"。
1900年代,哈尔滨,石头街道。
1900年代,哈尔滨西大直街,东清铁路管理局大楼(现为哈尔滨铁路局)。
清末,哈尔滨开埠后,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初具规模。
1906年,哈尔滨,俄驻哈总领事馆。
1900年代,哈尔滨,着长袍马褂的祖孙俩。
民初,哈尔滨,新城大街(现尚志大街)。
1920年代,哈尔滨街头道路上,一位头戴瓜皮帽的中国人用马车拉着蔬菜,旁边走过一个俄罗斯中年男子和小孩。
1924年,哈尔滨,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
1925年,哈尔滨火车站。
1927年,哈尔滨早期有轨电车。
1930年代,哈尔滨地段街,这里是日本商号集中的地区。
1930年代,哈尔滨波兰冰球队多次获得东三省冰球比赛冠军。
1930年代,哈尔滨,满铁公所。
1930年代,哈尔滨,新市街。
1930年代,哈尔滨,松花江铁桥。
1930年代,哈尔滨,傅家甸头道街。
这里本是松花江畔的沼泽之地,1746年,山西太原人傅振基以厨师身份在此安家落户开店,后来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发展成一处华人聚居的商业中心。
1930年代,哈尔滨,中央大街。
1932年8月,道外江堤决口,哈尔滨城区被淹。
1934年,民国萧红和萧军离开哈尔滨前夕的珍贵合影。
1934年,哈尔滨中央大街,对面的西式建筑为著名的马迭尔宾馆,街中行人大多是俄罗斯族和其他外国人。
1934年,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1907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所建,由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采用了俄罗斯的帐篷顶和洋葱头造型,历时9年于1932年落成。
1934年,哈尔滨,万国洋行。
万国洋行建于1922年,是一座凹进的建筑,门楼上的招牌,大多以俄文为主,部分混杂了日文和汉字,依稀可见右边为福兴号,左侧为协和字样。
1930年代,哈尔滨松花江,远处是中东铁路的大桥。
1930年代,哈尔滨火车站。
伪满时期,哈尔滨,俄罗斯女郎。
1940年代,哈尔滨,一家四口。
1936年,哈尔滨阿什河右岸的天理村,劳作途中的日本人。
哈尔滨东郊阿什河右岸的天理村,土地肥沃,日本在1932年2月占领哈尔滨后,强行驱离中国农民,将这片土地作为日本武装移民的开拓团使用。
1941年,哈尔滨街头,迎面而来异国女子,边走边聊,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留下背影向前走去。
1945年8月19日,哈尔滨,苏联红军进驻哈市,占领火车站等重要设施。
1946年,哈尔滨,正阳大街(后改名靖宇街)。
1950年代,哈尔滨,在松花江边嬉戏的人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1952年,哈尔滨,眺望松花江景。
1954年,哈尔滨,道外北十六道街与靖宇街交口处景象。
1957年2月,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的女工在试穿当时最时髦的苏联"布拉吉"。
1958年,哈尔滨第一机械厂研制出的22马力履带式拖拉机。
1958年9月,邓小平到哈尔滨锅炉厂视察。
1966年7月,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舞台上已充满了火药味。
1966年,哈尔滨市造反派把市政府的牌子用铁锤砸毁。
1966年8月26日,哈尔滨八区体育场,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被红卫兵戴上"高帽",抹"鬼脸"批斗。
1966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红卫兵写大字报批判刘少奇
1967年7月16日,哈尔滨举行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两周年,人们在下水前学习毛主席语录。
1966年8月24日,哈尔滨,红卫给极乐寺的佛像戴上高帽子示众。
1966年8月24日,哈尔滨,红卫兵逼迫极乐寺和尚扯起"什么佛经,尽放狗屁"条幅自辱门楣。
1967年11月7日,边疆地区的红小兵大串连步行到哈尔滨,连夜排队购买《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1970年代,哈尔滨,国际饭店,给人朴素的感觉。
1972年5月22日,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访问哈尔滨。李振盛/摄。
1978年,哈尔滨,技术练兵比赛。
1978年,哈尔滨,利用小学教室晚上上英语课。
1978年,哈尔滨,民兵练武训练。
1980年,哈尔滨,手提山羊录音机。
1980年代,哈尔滨,三轮车上的时髦女郎。
1980年代,哈尔滨经纬十二道街,车辆厂文化宫。
1980年代,哈尔滨电缆厂。
1981年,哈尔滨,卖米糕的小贩。
1981年,哈尔滨,马车。
1981年,哈尔滨火车站,蒸汽机车。
1982年,哈尔滨火车站。
1983年,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1983年,哈尔滨,三寸金莲见功夫。
1983年,哈尔滨和兴路,环卫工清扫大街。
1980年代,哈尔滨,哈工大主楼。
1983年,哈尔滨,革新街。
1980年代,哈尔滨,中央大街。
1980年代,哈尔滨,元宝饺子王。
1983年,哈尔滨,紧急修理。
1985年1月16日,哈尔滨市民在冰橇台上打冰橇。
1986年,哈尔滨,挂历大减价。
1987年,哈尔滨冰雪节,美国《看东方》电视节目主持人靳羽西特地从大洋彼岸赶来参加,并作了专题电视报道。
1987年,哈尔滨,美术馆变商场。
1988年2月14日,哈尔滨市道外区体育幼儿园的教员在教四至六岁的儿童学习滑冰。
1988年8月11日,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实行承包制后的侨乡百货公司,公司经理帮助顾客挑选商品。
1990年代,哈尔滨,中央大街。
1990年代,哈尔滨,狗拉雪橇。
1992年,哈尔滨,演绎速算法。
1990年代末,哈尔滨,滑雪橇。
1998年,哈尔滨军民抗击百年一遇的洪水,哈尔滨市政府在防洪纪念塔举办表彰抗洪模范的庆祝活动。
哈尔滨站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铁路街1号(道里区、南岗区和道外区三个主城区的交汇处)。是京哈线、滨绥线、滨洲线、拉滨线和滨北线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哈齐高铁、哈牡高铁和哈佳快速铁路的始发、终到站。始建于1899年10月,是原中俄共同修筑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站。
黑龙江省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始建于1906年,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博物馆成为全国首批集历史文物、自然标本、艺术品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公益性博物馆。
松花江是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
松花江岸边是沿江堤修筑的东西长千米,南北宽50米的规则式的公园。它吸收了欧洲园林风格并加以完善提高,具有和北方人一样的质朴、粗扩的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公园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采。园内的花坛,雕像,草坪。座椅,圆灯,栏杆和俄罗斯古典玩具式建筑,新颖别致,构成了童话般的美妙世界。
东大直街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北走向,西南自红军街红博广场起,东北止哈尔滨游乐园,全长约3000米。其中极乐寺至游乐园400段为步行街。南岗区天主堂、普照寺、佛宝塔、香积世界、极乐寺、祥意斋、三合缘、松雷商业南岗店、秋林公司等等,都分别坐落在这条街上。
友谊路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花江南岸,东北走向,西南起丽江路,东北止滨洲铁路并连接道外区大新街,全长8200米。友谊公园、哈尔滨市人大、哈尔滨友谊宫、通江湿地公交换乘枢纽、哈尔滨当代艺术馆、兆麟公园、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哈尔滨市工商局经纪人管理所等等,都分别坐落在这条街上。
作为哈尔滨沙俄新城区的主要街道,1900年的新城大街(Новогородняя)——就是哈尔滨的尚志大街。1946年7月,原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在庆祝抗战胜利九周年大会上提议,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而更名为尚志大街。原来路面为块石砌筑,1958年拆除后建成柏油路面。
圣·索菲亚教堂(英语:Saint Sophia athedral)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月,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同年,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以随军教堂为基础,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
2006年10月23日,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礼堂,香坊区成立大会在此举行。
2017年,哈尔滨道里区群力音乐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