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三岛由纪夫:品味文章的习惯

(2017-11-01 19:53:16) 下一个

                   

三岛由纪夫:品味文章的习惯

歌舞伎里头,经常会有个武士悠哉悠哉地登场,把话本放在架子上说道:“来读一段吧!”然后朗诵出来。

现代人大概很少用这种方式在读书。从前若是把字典拿来当枕头,或是垫在屁股下面就会遭父母责骂,可是现在的父母亲已经不会为这种事发脾气了。泉镜花说,他从 来未曾糟蹋过任何有字的纸张,哪怕是一小张剪报;如今大众传播泛滥的时代,若还要这么字字珍惜,那可会累垮自己。周刊的宿命是读完就扔,在通勤电车驶过 三、四站的时间里,一页页翻完之后就被留在行李架上,这是必然的趋势。我曾在国外的候机室里,看见有人将大开本的《Life》放在座椅上,上前去提醒对方有东西掉了的时候,反而还被告知说,那本杂志是丢掉不要的。像《LIfe》那种铜版纸印刷精美的杂志,若在日本的话还是比较受到珍惜,在美国就只是一般的周刊,终究落入看完就丢的命运。

在这样的时代,品味文章的习惯会逐渐淡薄也是趋势吧!往昔人们说“小说欣赏”的时候,主要的意思乃是欣赏“文章”;现今读小说,就仿佛开车到郊外去踏青一样,而沿路的风景、路边的花草或是小河边钓鱼的小孩等等,往往无心理会,即使看见了也只是在眼前一闪即逝。

从前人们是一步一脚印去读完一本书的。在交通不便的时代,这样的节奏可算是天经地义。走路的时候通常会有许多事物吸引住你的视线,因为走路本身很单调,欣赏映入眼帘的每一件事物能增添走路的快乐。我要在这本《文章读本》里向各位大力呼吁:请在作品里慢慢走。虽 然快跑看完十本书的时间,用慢行的话可能只读得了一本,可是借着慢行,你可以从一本书中获得读十本还得不到的丰富收获。在小说中驱车疾驶的时候,他不过是 主题与情节铺陈的轨迹;若是慢慢走,你会发现那是一张语言编成的织锦,那些投射在你眼底的围篱、远山、鲜花绽放的峭壁,都不只是沿途的景色,更是以一个个 词汇编织出来的。从前的人们十分享受这片织锦的花样,小说家则因人们欣赏其织锦的美而得到喜悦。

到 了现今,人们都说他们享受的不是文章而是故事了,如今已经绝少听见人们赞美某个人的文章好,倒常听人说谁的小说有意思。然而,文章毕竟是小说唯一的实质, 语言仍然是构成小说唯一的材料。我们在看画的时候,岂能无视他的色彩?语言就是小说中的色彩;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岂能忽略它的音色?语言就是小说中的音 符。容我再重复一次,有很长一段时间,庶民大众欣赏文章的习惯方式,是透过耳朵来品味的,而贵族则是以眼睛来品味文章。不管用眼睛还是耳朵,日本古典文学 当中值得品味欣赏的文章多如牛毛,被冠上“美文”之称的只是一部分翘楚,他仅仅是为供人欣赏之用,内容如何是其次,就像外观精致的日本料理一样。

我 们生活在一个营养挂帅的时代,食物是否赏心悦目已经不再重要,但持平而论,最上等的文章应该要嚼之有味而后富于营养的,不是吗?文章的滋味由水到酒,层次 不一;又如同豆皮和牛排,种类各异,究竟何者才算上乘?我不敢妄下断论,只是文章的滋味有的清楚明了,有些则需要有充分锻炼过的味觉才品尝得出来。接下来 我要用许多文章做例子,一一解说其滋味何在。西洋人即便精通日文也未必能理解森偶外和志贺直哉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清淡如水。水的滋味得要千帆过尽才 能领略,然而醇酒和威士忌——例如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也同样令人流连啊!

徒 有空泛修饰的文章现今都不以为美,另一方面,像公家机关的公文,那样制式的文章也不算好文章。即便有那种不假修饰、又不落制式窠臼的文章,要会品味的话, 也需要读者的品位有所进步才能欣赏;可是偏偏这种文章的味道总在细微之处,这就让一般民众的喜好,与之前提到的“精读读者”的喜好越来越疏远。在这里就不 提是谁了,但我经常在大众为之着迷、甚至痴狂的作品里,看到许多其实相当糟糕的烂文章。相比之下,在江户时代,为近松和西鹤喝彩的民众还更懂得品味。虽然 从文章的平均审美标准来看的话,近松门左卫门的文章过于雕琢,现在看来已变得老气乏味,可是在这样的文章仍受到喜爱的时代,他们从品味文章当中所得到的快 乐,想必是无比丰盛的。

如 今我们几乎失去了欣赏文章细节的习惯。我手头有本老旧的文章词典,出版于大政时代中期,是专为文艺青年和文学爱好者而编的辞典,里面列举了各种人物描写的 范例,以及对景色的绝佳比喻,并且一一附上注解,例如:“这是多妙的表现方式啊!”之类编辑的赞叹。现在看来颇令人惊讶的是,这部文章辞典中的范例——尤 其推举为杰作的文章,绝大多数乃是以“比喻”为基础。

比 喻和形容词曾几何时已经从作文的宝座上失势了,现今,如培植盆栽那样细细折绕、回环、巧妙地运用文字的技巧已经一文不值。这样的趋势虽然不算坏事,却也显 露日本文学某种狭隘的特质。姑且不论日本文学,西洋的现代文学当中,其实也不乏大量运用修辞技巧的作品,例如普鲁斯特的小说、克洛岱尔①的诗、季洛度②的 剧作,以及西班牙加西亚·罗卡③那样的诗人兼剧作家等,都是以长篇累牍的比喻见长,这也是中世④的文学传统在现代文学中生生不息的明证。

然而,日本一方面在汉文的影响下崇尚高度压缩、高度简洁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又有俳句去芜存菁、不带情绪的传统,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在现代文学当中依然普遍存在,使得许多我们号称“美文”的文章看来新潮,其实带着汉语的简洁和俳句的密度。品味文章到头来毕竟是在品味语言漫长的历史,藉此我们得以在文章的一切现代样貌当中寻找到语言深处的渊源。而品味文章的同时,我们也认识了自己的历史。

注释:

Paul Claudel(一八六八~一九五五),法国诗人、剧作家、散文家。

Jean Giraudoux(一八八二~一九四四),法国作家、戏剧家。

Federico Garcia Lorca (一八九八~一九三六),西班牙诗人、剧作家,被誉为西班牙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④ “中世”是日本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仿效西洋历史学所作的年代区隔。西洋史中“古代——中世——近代”的概念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将基督教会痛下社会人 心的时代定义为思想未受启蒙的“中世”。日本的历史年代基本上强调皇室的连续性,因此即便是在幕府掌握政治实权的时候也是以天皇的年号纪年。明治维新以后 受到西化的影响,开始出现以首都所在地区分历史的方法,例如“奈良时代……江户时代……东京时代”,以及移植西方概念的“古代——中世——近世”。日本史 上的“中世”又称“中古”,一般指的是兵家争鸣的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

【作者简介】三岛由纪夫(1925-1970)本名平冈公威,出生于1925114日, 自幼身体孱弱,在祖母的溺爱下成长,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后,任职于日本的大藏省,隔年为了要专心从事写作而离职。在川端康成的引介下,三岛开始在文坛崭露 头角,创作不断,成为日本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而他不仅在日本声誉卓著,在国外也有极高的评价,曾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是“日本的海明 威”,也是著作被翻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多的当代作家。

三岛除了小说、散文与诗词等文学创作外,在戏剧方面也展现惊人的才华,写了许多优秀的剧本,致力于日本古典戏剧能乐和歌舞伎的现代化。同时他还曾担任过电影演员,在以自己小说改编的电影中特别演出。

1970年三岛完成力作《丰饶之海》四部曲后,伙同他人前往自卫队总部挟持总监,发表《忧国》万言书未果,于是在1125日选择以切腹的方式自裁。

三岛一生写了40部小说、18个剧本与20篇短篇小说,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金阁寺》、《禁色》、《美德的徘徊》、《丰饶之海四部曲》、《近代能乐集》与《爱的饥渴》等。

【译者简介】黄毓婷,东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的博士班。

【选自三岛由纪夫《文章读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