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23)
2010 (119)
2011 (89)
2012 (93)
2013 (105)
2014 (62)
2015 (92)
2016 (84)
2017 (95)
2018 (135)
2019 (158)
2020 (215)
2021 (184)
2022 (149)
2023 (133)
音乐:《Chariots Of Fire》
我们城的半程马拉松组委会于7月10日开始举办“向波士顿迈进” 挑战活动(Houston Half Challenge Part 1: Boston Bound),为期15天,于7月24日结束。挑战活动内容是用组队参赛的方式,队员无论是跑步还是徒步,全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842英里(2966公里),那是从休斯顿到达波士顿之间的距离。我所在的LEO-PARD队已于昨天(7月20日)提前“到达”波士顿--世界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举办之地,是挑战活动中第一支“到达”目的地的参赛队。
十来天前,当在我们跑步俱乐部KARC脸书上读到跑友Leo组队参加“向波士顿迈进”挑战活动并且诚招队员时,我在网上报名加入了Leo的LEO-PARD队。我们跑步俱乐部有300人左右,绝大多数人我都不认识,Leo是陌生人之一,但这并不防碍我支持他。将我平常跑步锻练的里程贡献给他组织的参赛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并且我觉得这个挑战活动很好玩,我对目的地波士顿有许多美好的回忆(《隔离杂记(24):跑2014波士顿马拉松》)。于是,我开开心心地报名加入了LEO-PARD队“向波士顿迈进”。
刚开始我是抱着打酱油的态度参加这项挑战活动,以为1842英里是很容易在15天内完成的距离。然而,仔细一算,我觉得不容易了,每个参赛队平均每天必须完成122.8英里(198公里);如果是一个有20位队员的参赛队,每人平均每天必须跑至少6英里,并且必须以这样的跑量连续跑15天,确实颇具挑战。我赶紧打起精神,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我们队添加里程。
上个星期五活动进行了8天,我上网一查,我们LEO-PARD队才只有741英里(在所有参赛队中位居第5),与“到达”波士顿的距离1842英里还差得远呢。离活动结束只剩下7天,不到一半的时间,当时我有点着急了,可不想挑战活动结束时咱们还在路上:-(((。于是,我在我们俱乐部的脸书上表达了紧迫感,队长Leo回复说要完成挑战只有两个选择:增加队员人数和现有队员每人增加跑量。跑量方面我已经尽力了,45英里左右的周跑量比我当初训练跑波士顿马拉松时的周跑量还要高,我再也提高不了;那么,我就在征招队友方面作努力吧。于是,我发帖到我们小镇华人跑步团中诚招队友;非常感恩有好几位同胞参入了LEO-PARD队。另外,我的一位北医校友在文学城读到了我写的《新挑战:向波士顿迈进》,这位学长兄也加入了我们队给我们助力(他是很早参赛波士顿马拉松的华人之一,比我还早好几年)。非常感谢这位校友以及同城而居的多位跑友们。
由于加入了多位新队友,我们参赛队的里程直线上升,很快超过了1000英里,位居第二;次日,就成为第一;再次日,就“到达”了目的地:-)))。Every mile counts,祝贺每一位队友!
照片1:休斯顿半程马拉松组委会于7月10日至7月24日举办“向波士顿迈进”挑战活动。波士顿是世界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的举办城市。
照片2:这是截止昨天(7月20日)上午挑战活动的前10名队,我们队LEO-PARD以1865.15英里的总里程成为第一支完成1842英里挑战的参赛队,提前4天“到达”目的地波士顿:-)))。
照片3: 得知圆满完成了挑战,我觉得可以息脚不跑,跷二郎腿享受了(图片从网上下载)。但队长LEO在跑步俱乐部脸书上发帖鼓励大家继续跑,继续记录里程,直至挑战活动于7月24日23:59分结束。接下来的4天,继续跑,还是不跑,对我来说是一个问题:-)))。
谢谢校友兄的鼎力相助!team work,大家共同努力得真开心。
哈哈,你是福尔摩斯,已经侦探出咱们队长的动机了,正如你所说:-)))。
哈哈,“胖”亲戚, high five!你们班长跑队的那位男同学太逗了,形容得那么生动,可见你当时跑得是够迷糊的:-)))。
当年在旁边大声带着我呼吸的是一个我们班长跑队的男生。他后来说我:一看你就没有任何长跑经验,完全没有呼吸节奏,张着嘴倒(2)气儿,我看着快挂了。哈哈哈!最囧的是,几天后在楼道里碰上系主任,他使劲冲我点头:“不错,不错,真好!” 我心想:我真宁愿您是因为我业务课好而记得我。。。
谢谢“胖”亲戚的掌声鲜花。哈哈,你的大学“壮举”也逗得我哈哈大笑,尤其是“有人在旁边大声带着我呼吸”和“是哪个参加比赛的?“:-)))。不过,那时作为菜鸟跑3千米赛,确实是壮举,掌声鲜花送给第4名得3分的你:-)))!!
你的经历使我想起我和研究生同学们的一个类似经历。那时举办全校运动会,各个学院(包括研究生院)都必须参加。其中女子4x400米的接力赛其它5个学院都组队报名了,但我们研究生院迟迟找不到4个愿意组队参赛的人,因为当时400米对我们这些“老年”(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女生来说,难度太大了。辅导员多次来苦口婆心做工作,告诉我们“颁奖给各项比赛的6名,即使你们队跑最后一名,也能得奖,并且有奖品”;然而,他给的包括利诱也无效。后来,终于找到3位队员,还差一位,他直接找到我,“野蛮”地下命令让我成为第4位队员。他说的理由让我不好反驳,大意是:你是应届毕业生考上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年龄差距最小。你看年龄比你大得多的XXX都能加入跑,你一定行。”XXX同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大学毕业后必须至少工作两年才能考;她是78级大学生,原本年龄就大一些;再加上医学院的学制比其它大学长1-2年;所以,组队时她己经31岁,比与她同年级不同专业研究生的我大9岁。那个年代原本女研究生就少,我被辅导员说得无话可说了,就成为了研究生院女子4X400米接力赛队的第4位队员。
参赛时,我跑的是第二棒,最终不出所料我们研究生院女子队是最后一名,即第6名。出乎意料的是奖品挺好:一个很实用瑭瓷碗(可用于到学校食堂打饭菜),一瓶洗发露。当时,洗发露尚末普及,我的那瓶成了我们宿舍4位女同学的公用洗发露,很快就被用完了:-)))。
谢谢你的分享带来的美好回忆,祝新一周平安快乐!
你让我想起我自己上大学的一次“壮举”。有一次运动会,全校以班级为单位竞赛整体得分。体育委员带领同学们制定报名策略,组织后勤,大家都很忙。我因为确实是菜鸟,啥项目也不行,一开始的时候没想起来自己除了当后勤以外能帮上啥忙。后来报名到尾声了,我发现有一项三千米长跑,居然只有三个人报名,也就是说只要跑下来就能得第四,拿三分。我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报名了,心想,我走下来也是第四。好嘛,我没想到的是,发令枪一响就不好意思慢慢走了。后来的状况是这样的:同学们轮流陪我一圈一圈地跑,有人在旁边大声带着我呼吸。我在几乎迷糊了的情况下听到有一个人在跑道边问:是哪个参加比赛的?
后来三分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