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黄先生和曹女士是我在国内就认识的朋友,武汉人。黄先生在银行工作,曹女士是一家超市的部门经理,他们有一个女儿,一家人十分和睦。90年代时,银行的收入相当不错,黄先生是投资部门的经理,在国内算是比较早地进入了小康生活,三室两厅,属于豪宅。我们朋友聚会时,很多时候都是在他们家。2000年,一家3口移民加拿大,投资移民,在多伦多开始了他们的移民生活。
两人由原来的国营企业职工,一下子变成处于失业的状况,开始的确有些不太适应,失落感很强,对前途十分彷徨。在与我的邮件联系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开心的想法流露,甚至有回国的打算。第一年,曹女士平时在家做饭洗衣服,没事的时候就看看电视,女儿在多伦多一所高中念书,黄先生则开始找工作。刚开始的时候,黄先生在当地的一所移民中心参加免费培训,包括ESL英语班和学习写简历。但这样学习英语,感觉进步太慢,而且找工作根本没门。银行的工作必须要求与顾客交谈,英语基础不好不说,还没有加拿大的相关毕业证书。尤其令一家人感到不安的是家里的存款消耗太快,收入只有来自女儿的几百元牛奶金。夫妻二人也曾经考虑过返回学校读书,拿一个证书什么的,找一个正式的工作,但无奈英语基础太差,3、5年根本不可能达到学校要求的水平。
第二年,女儿进入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读书,而且有很高的奖学金,家里的负担少了。夫妻二人考虑之后,还是决定留在加拿大。毕竟,让女儿一个人在加拿大读书,都不放心。虽然英语学习能力有限,但二人的体力还是可以的,没有进入中年,还是算年轻人,那就去打“累脖工”,总得找点事情做,不一定要很累,能够维持生活就可以了。走一步算一步吧,也许以后会有转机。关键是夫妻二人的观点一致,相互鼓励支持,为了下一代,甘愿付出。
不久,夫妻二人都找到了“累脖工”:黄先生在一家西人包装厂工作,流水线的那种;曹女士在一家华人食品店工作,计件工资的那种。开始也有些累,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不久,也就慢慢习惯了。中午,黄先生要带饭吃,而曹女士则是在食品店吃“公共伙食”。工厂的工人也基本上都是中国移民,二人工资加起来接近4000,算是低收入家庭,但生活已经是大大改善了,靠自己双手勤劳工作,换来了开心的生活。而且,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朋友圈。用加拿大移民的观点来看,他们的移民应该算是成功了。
圣诞节女儿回家时,看见父母的双手满是老茧,大哭一场,坚决要求父母回国,自己一个人呆在加拿大。但女儿完全没有想到,她父母已经决定定居多伦多,把国内的财产已经全部转移到加拿大了。经过夫妻二人的开导,女儿也渐渐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内心也十分感激。不久,黄先生和曹女士买了房子和小车。这给女儿也算是带来了一份惊喜,在女儿心里,父母就是世上最好的。
两年之后,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附近一家小超市转让,夫妻二人以18万拿了下来(其中有些贷款)。毕竟,经营一家超市,对于银行经理和超市经理的家庭组合来讲,真的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经过两年“累脖工”的体能锻炼,又加上在国内的一点营销经验,夫妻二人很快就上路了,把几年内建立的人际关系网利用了起来。因为是自己雇用自己,可以自己辛苦一点,而且营业时间超长,又不存在外雇,不违反政府规定,营业收入直线上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先生买了一辆货车,专门给妻子原来工作过的华人食品店送货,保障了一定的收入来源。待女儿参加工作的时候,夫妻二人经营的这家小超市,已经基本上收回成本。2009年,加拿大房地产大涨价,他们卖了原来的房子,又赚了一笔。一家人生活得很开心。后来,我还去过他们的超市,的确办得不错。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虽然夫妻二人在国内都是“铁饭碗”工作,但还有什么像他们这样拥有自己独立的“事业与实业”的生活感到安定和安心的呢?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机遇总是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