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哥本哈根吵架的主要话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谁应该负多少责任的问题。
但是这个吵架,建基的一个条件是:大家都同意这样三个观点。
第一,地球是在变暖,俺们如果任其发生,大家就要完蛋。
第二,地球变暖,是俺们人类的主要贡献,俺们可以改变这个局面。
第三,谁不去做,那么就是人类的罪人。
于是道德上的架自然是有的大了。可是大家也许不知道,如果,只不过是一个如果,这三个假定都不成立的话,那么这个哥本哈根会议,是不是就是一个非好莱坞版的《2012》?(也许这个电影,也是宣传攻势之一?毕竟碳排放后面的金钱利益,是太大了。)
所以,俺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对地球变暖的共识,提出质疑的观点,毕竟俺们这些打酱油的人们,还是要知道科学家们倒底在折腾些什么?
提出地球变暖的机构,主要是IPCC,也称为国际气候变化小组,是由联合国下属的两个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共同建立的。因为在全球暖化上的研究和推广,在2007年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一起获得了和平炸药奖。
但是反对这个组织做出这个结论的科学家也不少。
这个就有一个专业之争。按照反对者的说法,在IPCC里面,大部分都是气象学家(Meteorologist)而不是气候学家(Climatologist)。两者的区别在于,气象学家,更像是一个物理学家,是对气象形成的过程和因素,进行一个过程上的多种因素的分析。而气候学家,更像是一个考古学家,是对气候形成的过程,从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去寻找合理的描述。
因此气候学家对IPCC的批评,大概就是他们没有对历史上的地球气候变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只是根据现有的人类生活的因素,来对目前气候变化进行解释。
而由于对地球环境的复杂程度,科学家们的知识其实非常有限,那么把现在的地球变暖的结果,进行历史气候大趋势的割裂,把它完全归咎于人类活动,尤其是 1940年后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似乎证据不足。那么在了解地球历史的气候变化之后,如何把这种趋势,就是和人类活动无关的因素,分割出来,然后在决定俺们造成的影响有多大,似乎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科学态度。
而要谈这个问题,就要理解现在地球的气候是如何一个趋势。
1.从短期来讲,地球现在不是在变暖,其实是在变寒冷。只要俺们看一下现在美国经历的大风雪,和中国不久前,最短的一个秋天,还有欧洲受到的寒流袭击,大概是比较靠谱的。这个趋势似乎从2000年以后,已经出现。
2.从长期来讲,地球确实还是在变暖。这个数据,是建立在从1800年以来的数据,而不是和1940年以后大规模碳排放开始后的情况。
现在可以确信的,就是从1800年开始,地球大概是以每100年增加0.5度的速度变暖。为啥会这样?现在科学家们没有合理的解释,一种看法,就是这个现象是来源于1400-1800年地球处于的小冰川期后的一个缓慢恢复。
而在这个恢复过程中,其实地球同样经历一个在中位上升线的上下摇摆过程。大概是每30年,地球就会在变暖和变冷之间摇摆一下,所以从1882-1910年地球经历了变冷期,1910-1944年经历了变暖期,1944-1975年又是一个变冷期,而从1975-2001年又是一个变暖期。
从这个角度看,把这段时间的变暖,归咎于人类碳排放的大量出现,难以解释上一次碳排放和地球温度变冷的因果关系。而把1990以来的变暖,归罪于中国的工业化,大概也需要比较硬的证据。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上图中的虚线部分,是IPCC的预测线,而那个在绿箭头下的小红点,则是2008年的地球温度。
因此如果这个理论正确的话,表明不考虑俺们人类的因素,从地球历史温度变化大趋势来讲,从小冰川时期的温度恢复,要大概继续延续到2100年,而整个地球温度的升幅会低于1度。而在短期的30年变化中,俺们已经经过了拐点,进入地球变冷的阶段。这个趋势大概要到2020年左右才会停止,进入下一轮的地球变暖阶段。
目前看来这个理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那就是说,排除这个因素,如果人类碳排放真的对地球温度上升,有重大影响,俺们在随后来的2-3年里,就应该经历一个地球温度上升的阶段,而不是下降的阶段。
但是俺们可以确信的是,至少这几年,这个看法不正确。这也是为啥有些人士不再用地球变暖(Global Warming)这个词,而是改用地球气候变化(Global Climate Change)。
当然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人家不再用空气温度,或者地面温度,转用海洋温度了。不过海洋温度探测系统,是在2003年Argo系统开始应用,才变得比较可靠。之前的XBT系统依赖的数据是不大可靠的。
现有的Argo资料,从2004年开始,海上温度同样经历一个变冷的过程。
碳排放要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共识,大概必须证明给大家看其理论的可靠性,不然光靠英国的研究中心,修改数据,是不能服众的。
估计不管这几年大家会吵架吵成什么协议,真正的碳排放减排不会很高,俺们正好可以看一看地球温度变化,倒底是那一派科学家的理论,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最主要的是甲烷,畜牧业是温室效应最大的贡献者,占到几乎80%.如果我们减少吃肉,马上就会见效,比什么碳减排快多了."
应该让西方人减少吃牛羊肉,特别是牛肉,转而吃猪肉禽肉。因为牛排出的甲烷气最多。而猪禽类排出的甲烷气非常少。
你也过分悲观。
如果人类照样或更多吃肉,别说三年后,就是三百年后,人类只会更发达。
你说的人类末日恐怕千年内来不了。
2. 不是一个模式,是几十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模式.
3. "长期历史数据",即古气候proxy data,如南极冰芯资料,已有数百万年的重建.
4. "1944-1975"变冷期,由这段时间火山相对频发排放的气溶胶造成,此前变冷也有大火山喷发相对应的记载. 已有无数data,papers.
5. 关于气象学家与气候学家的表述不对.ipcc气候变化章节作者均为气候学家,相应章节参考文献均有列.
6. ipcc引用大量"历史气候变化"研究的文献,古气候是大气科学重要分支. climatologists are not idiots,他们并没有忽略古气候.
7. 上百个气候学家不是傻瓜,他们没"分裂"历史气候变化趋势.ipcc中就引有相关成果.
8. "大概是每30年,地球就会在变暖和变冷之间摇摆一下", 1800年至今按30年分,一共不到8个样本,任何统计学家都得不出30年周期的结论.
9. again, 一个两个大气科学家可能真是傻子,请不要把上百的他们全当混混.
10. 真的爱科学的人,请细读ipcc相关章节.
谁说温室效应不是好事?至少加拿大、俄罗斯全国人民放鞭炮庆贺,哈哈哈。-- stupid.大家会一起死的,那时看谁放鞭炮.
二氧化碳并不是最主要的, 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不足50%. 最主要的是甲烷,畜牧业是温室效应最大的贡献者,占到几乎80%.如果我们减少吃肉,马上就会见效,比什么碳减排快多了.我们只有大约三年的时间.如果我们一切照旧,三年后,我们就什么也不必做了,只有一起等死了.
说明一万年前哪儿还是现在的亚热带气候,所以把时间尺度放大,现在的地球正在变冷
1、不考虑长期历史数据,仅靠一个模式就算出将来温度怎样怎样,显然是靠不住的。就像在一条长长的路上取两个很近的点,连成一条线就说这是这条路的方向,不靠谱。科学家得出的荒诞结论也不少;
2、起码大家都不相信地球很快就完蛋,否则就不在这儿扯淡了;
3、就算是地球真的要完蛋了,也没人愿意舍己救人,我们就看好珠穆朗玛峰(其实淹不了多大地方)就行了。做好气候已经变化的预案。
Easterly的理论更欠科学,因为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相差很大。其均值也非此法可算准。更何况温室气体种类繁多,例如农村粪池所产生的甲烷,报废制冷设备所泄漏的各种氟化气体,海洋蒸发的水汽等。Easterly的几种简单修正法显得太粗糙。
此外,一辆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恐怕远不及一户农民的烧炕排放。
冰山的速溶是因为气候异常(局部剧暖)所致,而非温升。
而气候异常的原因尚不清楚。
科学家们也许没注意新的冰山正在形成。
马尔代夫的危险早已存在(如由气候异常所致的海啸),而不在将来。
威尼斯的水线上升是因其地面沉降。
新问题诞生了:
科学家们在折腾什么?到底是变暖更易流感,还是变冷更易流感?变暖派认为高温有利于细菌病毒繁殖传播,而变冷派认为猪流感禽流感等都是秋末冬至高峰期,足以证明变冷更容易流感?
汗啊.....
不好意思,我就是无聊。
好,温室效应,好得很!
大街上积目远望,所有人都光着屁股走路,也许有几个保守的Amish仍然坚持穿着丁字裤。全球使劲变暖,多诗情画意啊。
不好意思,我是老色狼。
欢呼变热的别高兴,变暖时瘟疫流行,得流感而死。
好,南北极融化,只有喜马拉雅山上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人生存,好得很!
所以现在根本没必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是应该提前下手抢夺保护地球制高点,防止被他国抢占或者炸毁!
同理,我们的核弹头根本用不着瞄准美国,瞄准南北极就可以了 :)
不好意思,我是战争贩子。
突然想起高中化学老师讲的化学反应的动态平衡理论,俺情愿支持您这个观点,呵呵。
谁说温室效应不是好事?至少加拿大、俄罗斯全国人民放鞭炮庆贺,哈哈哈。
看了您的解释俺明白些了,多谢。:)
这种算法是为了阐述为什么在(现在)大气中增加二氧化碳会导致地表温度上升(以及平流层气温下降)。我们是比较未来与现在,并不牵涉到历史数据。另外,这种算法被称之为“back envelop calculation",仅仅为了说明问题。一般属于大三或大四气象/气候本科教科内容。
对不起,刚才还有个小错: ”乘以4是因为地球截获太阳能面积是地球辐射能量面积的1/4“ 应该是 ”除以4是因为地球截获太阳能面积是地球辐射能量面积的1/4“
那样的话你就别活了,每天有无数的人在评论各种事情,大到国家间的军事政治,小到百姓平民的生活娱乐.
怎么总有些国人要限制别人说话呢,剥夺别人的言论自由有瘾?
世界气候的历史数据是非常有限的。气候学家也不敢打保票,他们的研究成果是绝对可靠的。
您这个算法有历史数据做支持吗?
"碳排放要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共识,大概必须证明给大家看其理论的可靠性"
这个很容易。你只要donwload一个大气辐射传输模式,输入太阳能常数(341。75=1367/4 W/m^2。乘以4是因为地球截获太阳能面积是地球辐射能量面积的1/4),地球平均反照率(约等于0。3),大气主要气体成份质量(按比例分配),你可以得到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然后,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放大两倍(乘以2),其他保持不变,重新计算,你会得到新的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 新的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减去第一次得到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就是仅仅由于两倍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变化。地表温度大约增温在一度以上。如果考虑到由于变暖所引起的大气中水汽增加,地表温度会再增温在两度左右;考虑到由于变暖所引起的冰川和海冰减少,地表温度会再增温在0。5度左右,如果再考虑到由于变暖所引起的蒸发增加(降雨也要增加),地表温度会减温一度左右。这样加起来,总的由于两倍温度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地表温度会增温大约在2。5度左右(其他没有考虑到主要因素是云的变化。这是科学家们争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这个很容易。你只要donwload一个大气辐射传输模式,输入太阳能常数(1367W/m^2),地球平均反照率(约等于0。3),大气主要气体成份质量(按比例分配),你可以得到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然后,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放大两倍(乘以2),其他保持不变,重新计算,你会得到新的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 新的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减去第一次得到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就是仅仅由于两倍温度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地表温度和大气温度变化。地表温度大约增温在一度以上。如果考虑到由于变暖所引起的大气中水汽增加,地表温度会再增温在两度左右;考虑到由于变暖所引起的冰川和海冰减少,地表温度会再增温在0。5度左右,如果再考虑到由于变暖所引起的蒸发增加(降雨也要增加),地表温度会减温一度左右。这样加起来,总的由于两倍温度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地表温度会增温大约在2。5度左右(其他没有考虑到主要因素是云的变化。这是科学家们争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没有看法。那些大象是死于人类二氧化碳排放吗?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