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ttp:///index.php?id=215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
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
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传遍中国大江南北的
一首歌唱东北人民失去土地和家园、遭受日本的侵略者的掠夺和奴役的悲愤歌曲,充分
体现了东北人民收复故土、赶走侵略者的迫切心情。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东北军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九一八事
变后,处于国破家亡的东北人民,自发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展开了不屈不挠的
斗争。在东北大地上,涌现出义勇军、游击队、红枪会、大刀会、山林队等各种抗日武
装,在抗日救国的目标下,抗日游击战争迅速开展。
东北军部分将领出于民族义愤,拒绝政府当局的不抵抗命令,奋勇抗战。其中,以
马占山江桥抗战最为激烈、战绩最为显著、意义也最为明显。1931年11月4 日,日本在
占领辽宁、吉林后,继续向黑龙江进攻,日军一路轻易得手,不料在江桥遭到了猛烈抵
抗。黑龙江省代主席、省防军司令马占山,不甘受日本欺凌,置不抵抗命令于不顾,率
部奋起抵抗,在江桥战役中毙伤敌军千余人,使敌遭受重大打击。江桥抗战虽然失败
了,但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和最激烈的大规模战斗,使日本侵略军遭到入侵以来
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救亡呼声,全国掀起了抗日援马运动的高潮。
江桥抗战揭开了东北义勇军抗日的序幕。此后,黄显声、李杜、丁超、苏炳文等和
原东北军军官唐聚五、高文斌等,先后在辽西、辽东、辽北蒙边、吉林、黑龙江组成各
种名义的义勇军、自卫军和救国军,奋起抵抗日军。原东北地方当局的许多下级官员、
东北地区的爱国知识分子、开明人士也四处奔走,组织抗日武装。其中,邓铁梅在1931
年11月22日,率领自卫军攻打凤城县城,捣毁了伪县公署、警察局,凿开监狱,放出
100余名爱国人士,取得了凤城大捷。
绿林领袖也奋起抗战。张海天、高鹏飞、宫长海等率部相继起义,进行抗战。被编入伪
军的王德林、田霖等部也相继起义,参加抗日队伍。
这些抗日队伍组成抗日义勇军,到1932年夏天,东北义勇军发展到全盛时期,人数
达30万以上。这些武装英勇抗日,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斗争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但是,由于义勇军缺乏统一领导和指挥,军需供给短缺等各种原因,在日军的疯狂
打击报复下,到1933年大部分失败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斗争掀起了新的高潮,开创了新的局面。早在九
一八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满洲省委及时部署发动各级党组织领导和组织
抗日游击战争,派大批党员和爱国青年到抗日义勇军、各大城市以及伪军中领导和推动
反日斗争,还以部分力量深入农村,组织抗日队伍。自1932年,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建立
了磐石、东满、珠河、密山、宁山、汤原、饶河、巴彦等10余支抗日游击队,到1933
年,这些抗日武装又进一步的发展,逐渐成为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核心力量,活动
于白山黑水之间,不断地向日伪军发动袭击,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