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乱 讲

历史学生 大学行走 文学参议 业余收藏
正文

云南札记 6: 何事纷纷说魏齐?

(2005-04-21 11:23:26) 下一个

云南札记 6: 何事纷纷说魏齐?

胡子哥哥再三叮嘱小牛,说云南的时候一定要批批金大侠,这和“我的朋友胡适之”是一个套路,非我所愿也。 何况,金庸关于云南的东西还不是太离谱。射雕里面的南帝段王爷,天龙八部的大理王国, 涉及不多, 因为关于大理王国留下的史料不多, 也没法多说。 至于六脉神剑,大家该练得还是去练, 可别耽误了。今天小牛就讲点虚的, 和云南关系不是太大。

话说瑛姑因为因怨生恨,决意利用黄蓉和郭靖之手让段皇爷消耗功力,于是指点郭黄二人去大理国。 两人一路迢迢,有哭有笑,有怨有毁,有情有爱, 有怜有惜,进了大理境内, 按照瑛姑的地图, 摸向段皇爷的幽居。可惜路上被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拦住。前三关,都是比武功,斗智力,暂且表而不论。第四关,乃是论儒学。书生考了黄蓉几个问题,黄蓉家学渊源,轻易作答了, 而且最后卖弄了一下。 其中反问书生,孔老二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其中成年人多少,小孩多少?这是孔子和弟子言志的一篇,童者五六人,冠者六七人, 沐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也就是大家一起去河边郊游,最后高高兴兴唱着流行歌曲回家。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 理想的社会。也不多说了。

这里只谈黄蓉引用父亲东邪讽刺孟子的一首打油诗,诗云:乞丐焉能有二妻,邻家安得许多鸡?当年尚有周天子, 何事纷纷说魏齐?

孟子此人,经常游说诸国, 尤其是魏国与齐国, 希望能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他们实行自己的王道仁政,惜乎那是一个虎狼成群的社会,大家尔虞我诈,明枪暗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慢条施理的王道仁政准定亡国,所以孟夫子说得口干舌燥,嘴皮子上长了茧,也没人理他。孟夫子的说辞其是还是不错的,其中用了许多譬喻,非常得有名, 应该有相当的说服力,可惜,时势比人强,孟夫子奈何不了当时的潮流!黄老邪的这首诗四句,就引用了孟轲的说辞里的几个故事。

前面两个典故稍稍提一下,没什么大的意思。 乞丐指的是齐人有一妻一妾。他天天喝得烂醉回来, 跟老婆们吹牛,别人请他吃喝,妻妾开始信以为真,后来发现齐人每天都去公墓,躲在那里,等祭祀的人走了, 就开始与鬼神一道享用酒饭,无异于乞丐。 所以黄老邪问,这等乞丐人物,怎么负担得起一妻一妾呢?  怎么可能有一妻一妾呢?后来的典故齐人之福说得就是某人有大小老婆不等。当然,乞丐是养不起的,只有向澳门的赌王, 才能有双份的齐人之福了。

邻家焉得许多鸡 说得是一个小偷, 要改过自新,回头是岸,决定从每天偷一只,到每周偷一只,每月偷一只,最后到金盆洗手,不偷了。黄老邪问,那邻居哪有那么多的鸡给他偷啊?

这两个就此打住, 说下面两句。前面两句不过是对孟夫子细节上的疵漏加以揭露, 下面两句是对孟夫子的政治攻击。黄老邪的意思是,孟夫子的年代,正是东周的时候,当时还有周天子,为华夏之主,诸侯是从, 那为什么孟轲不去说服周天子, 反而南辕北辙,去游说为梁惠王呢? 这不是犯了政治错误呢么?这不是跟紧密团结在一周天子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周围唱反调么? 这不是削弱中央的权威么?这不是提倡分裂么?孟轲分明是一个三反分子,怎么配称亚圣,塑成泥菩萨,和孔老二一块享受冷猪肉呢?

有学问的同学就出来为孟夫子辩解了:当时是春秋战国时代,周室衰微, 诸侯争霸,周天子没有什么权威,所以孟夫子就游说有实力有野心的魏齐二国,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蓝图。 虽然,孟夫子还是道德有亏,白璧有瑕。毕竟,他没有说尊王攘夷这样的豪言壮语啊? 管仲在齐国就这样打起了维护中央领导权威的旗帜,结果不但帮助齐国称了霸,而且也名垂青史。孔老二不就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意思是说,没有管圣人, 我孔老二和野人没什么区别啊!

小牛今天就给孟夫子辨辨理,驳驳黄老邪。

中国的一统观念, 萌于春秋尤其是战国,成于秦汉。嬴政同学第一次把这个观念从理论变成了实践, 虽然, 也许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因此,强求孟夫子有这个一统的观念, 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实在是太难为他老人家了。 就好比我们要求父母当年怎么不出国,把俺们直接生在美帝国主义的后院了一样, 有些超前了。

即使是孔老二,不是也曾游说一阵么,游说的也不是周天子啊?当年,孔子的年代,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观念就淡薄了,或者说,没有。春秋战国的儒学是轻灵活泼,生动可爱的,哪像后来的宋明理学,板着脸教育人!说它杀人, 也不算过分!

因此, 黄老邪的讽刺孟夫子的打油诗, 实在是毫无道理,完全是吹毛求疵。 开始的两句,不顾孟夫子的比喻,非把它当作现实,迂腐之及!后面的两句,以宋明理学腐儒的眼光看活泼可爱的孟轲老头,实在是隔靴搔痒,言不及义。这四句诗,当然不是黄老邪的作品,而是宋明腐儒的狭隘的评判。 用他们的作品来衬托 精明古怪,出人意料的东邪黄药师, 实在是给轻盈美丽的姑娘穿上了笨重的盔甲,让人哭笑不得。

这是金庸的败笔,绝对不是胜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