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娘的冬菜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正文

菩提本无树

(2005-03-10 21:35:24) 下一个
一般人喜欢津津乐道六祖的那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偈子。其实,那个偈子正暴露出当时六祖的佛学认识和境界还远远不够。 学佛的初级阶段就是破除对现实世界的执着,意识到实相的不存在。因此这一阶段更强调所谓的空。 众人皆知的色即是空就是一个代表。 但佛学没有那么简单,不仅实被否定,其实空亦被否定。 金刚经有云,言不住于有为生死法也;不应取非法,言不住于无为涅槃法也,然则二边不住,将取中道 耶。曰中依二边而立,取中不异取边,亦不应取也,以有无皆属于法,皆非第一义, 故不应取。 古往今来多少高人就是无法勘破这个空字。 所以禅宗高僧所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然,这样的境界还是有局限,不过比六祖早年的认识还是高明了不少。 最近敦煌出土的文物发现六祖原来的偈语的不同版本,引起了不少佛学专家的重视,因为那个版本的偈语和如今坊间的流行版有天壤之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笑语轻声 回复 悄悄话 我同意竹叶儿的,最后还是要落到实处.

佛教道教,要的是悟性,和个人的文化水平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圣经感觉上比较粗浅,可是也有可能是我自己没有悟性,所以不敢乱说.
那娘的冬菜 回复 悄悄话 公允的说圣经属于初级读物.论语就适合初中生了,道德经就是高中和大学水准.

至于佛经博士教授都得研究一辈子.

圣经,论语所谓的谦虚和佛学的谦虚是有区别的,日后我会阐述一下自己的心得.

sundin 回复 悄悄话 同意东菜的观点,空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而已,让大家从俗世中跳出来,“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这里的不住,我理解是指不住俗世。但是还是要以“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的善法就是要“住”的地方,所以光讲空是不够的,好象藏传佛教的一位大师曾经有说如果堕入空道而不出来的话,就来世会入畜生道。

个人认为金刚经实在是一部奇书,几年前一看之下,大为折服,只是有许多的疑问。后来查考了圣经以后,又有了一点新的认识。愚以为金刚经因其文字上的原因,现代人的理解很难做到非常地贴切,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是如何地被丢失了。圣经里面的言语都是非常朴实的,如上面所记“有耳可听的都当明白”,所以说很多道理两本经讲的都差不多,但是圣经的道理更加直白和容易理解。

譬如说,圣经里面强调谦卑和爱人如己,如果不是承认自己是神创造出来的话,那么不管怎么修炼,还是很难跳出“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既然大家都是被造之物,那么也就无人我之分,“人”“我”两相就比较容易去掉。既有了“天堂”的盼望,那么“寿者”相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不过佛经里面的修行的方法还是很有指导性的,“戒”,“定”,“慧”,不管你怎么修,一定是最基本的。

一孔之见,希望共同研究
sundin 回复 悄悄话 test
竹叶儿 回复 悄悄话 有无实空颠过来倒过去都落到了实处。我还是倾向于天人合一。
开心! 回复 悄悄话 我正在想呢,什么时候学点玄的东东呢! :D
登录后才可评论.